讓科學作業更具科學味範文

來源:文萃谷 2.68W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傳統的科學作業過分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將科學作業主要作為概念、規律的複習與鞏固。當然,對知識和技能的重視很必要,但過分的注重知識和技能,往往忽視了科學探究、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等新課程目標,與達到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個總目標相差甚遠。由此,我在傳統作業的基礎上設計了類型多樣的科學作業,讓科學作業更具有科學味。

讓科學作業更具科學味範文

一、課堂實驗材料準備型作業

課堂實驗材料準備型作業就是要求學生親自準備課堂活動所需要的實驗材料並且回答準備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的作業。

案例1:準備蚯蚓

在學習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上)《豔麗多姿的生物》前,設計瞭如下作業:準備好一條蚯蚓並回答下列問題:

(1)你在什麼地方找到了蚯蚓?

(2)你覺得蚯蚓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3)你是怎樣飼養它的?

(4)你覺得蚯蚓對人類或環境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5)你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得到什麼結論?

(6)研究完蚯蚓以後,你應該怎樣處理它?

這類作業可以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會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的基礎上展開探究活動。

二、觀察思考型作業

觀察思考型作業就是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客觀仔細的觀察、記載有關事物現象和變化規律的作業。

案例2:觀察家庭電路

學習華師大版科學九年級(上)《家庭電路》後,佈置如下觀察思考型作業:

要求同學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仔細觀察並做好記錄。

觀察的對象

現象描述

現象簡單分析或合理解釋

電冰箱銘牌的內容

電冰箱插頭腳數

白熾燈額定功率與燈絲粗細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獲得感性認識的作業類型,法拉第曾經説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完成此類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而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探究實踐型作業

探究實踐型作業是學生在教室的引導下,以教材或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或合作為基本形式,運用探究的科學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實踐的一種作業。

案例3:探究並製作水果電池

學習了華師大版八年級(下)《電流、電壓》後,設計瞭如下探究實踐型作業:

(1)提出問題: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水果電池的電壓?

(2)你的假設是什麼?

(3)制定計劃。

(4)準備材料,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5)得出結論。

(6)關於水果電池你還想探究些什麼?

(7)你認為水果電池是否有應用前景?

探究實踐型作業有利於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有利於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有利於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探究實踐型作業,促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向課外延伸,從課本向生活、社會延伸,使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係。

四、調查實踐型作業

調查實踐型作業是學生通過調查實踐,密切聯繫學生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收集學習資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和科學的態度的作業。

案例4:調查家庭附近的河水污染問題

學習了華師大版七年級(下)《水循環的利用和保護》後,設計瞭如下調查實踐型活動:

(1)你準備向哪些人進行調查?

(2)污染原因可能有哪些?

(3)你準備用什麼方法獲取造成污染的證據?

(4)作為國中學面對污染的河水你該做些什麼?

(5)如果你是環保局長,你有更好的辦法治理河水污染嗎?

調查實踐型作業有助於學生利用校外課程資源,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通過考察、調查、訪問,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對生活、對社會、對環境的關注。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樹立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五、趣味小實驗型作業

趣味小實驗型作業是一種能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作業。

案例5:自制汽水

學習了華師大版七年級下《水是常用的溶劑》後,設計這樣的一個趣味小實驗的作業:在約500毫升的礦泉水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適量果汁(橙子汁、蘋果汁等均可),加入約三分之一匙小蘇打,倒入涼開水,再加入半匙檸檬汁,立即旋緊瓶蓋,搖勻,放入冰箱半小時。

趣味小實驗真實、直觀、易做、有趣,學生通過趣味小實驗能獲取知識、獲得技能、發展能力,深刻體會到科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因此趣味小實驗在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科學作業的設計不但要考慮“雙基”,而且要考慮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走出傳統科學作業設計的誤區,把握新課程科學作業設計的要求,創新科學作業設計的類型,使學生樂於學習、勇於探究,真正落實科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