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來源:文萃谷 1.91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1

看到一則報道,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醫學專家吳孟超在查房時,總是先把手揣在衣服裏暖熱後,才開始為病人檢查。在許多人看來,這不過是平淡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動作,讓我牢牢地記住了這位老人,除了在醫學領域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外,更為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懂得愛的老者,因為具備了這個前提,他才能從高高的神壇上走下,坦然地接受我們凡俗的尊敬。就像吳老在教育他的學生時説説的那樣:關心和愛護是實實在在的,應當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在我們的文化與生活中,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具體到每一個人,愛又是一個有點概念化的語詞,讓很多人在實際的生活中無處説起。每每談及,都有些毫無來由的緊張,彷彿這個小小的字眼承載着我們難以承受的重量。時常也會感動於身邊媒體中那些令人動容的故事,可總是無法讓自己的行為和愛坦然地對等起來。而年逾花甲的吳教授用他那始終如一的耐心與執着,為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愛的生動的人生教育,他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原來愛也可以這麼從容,從容到我們一不經意間的流露,便可以讓接受的人感激涕零。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便可以發覺我們身邊到處充滿了學習的標本,那風雨中的相偎相依,那前途迷茫時的伸手相助;那面對貧困時的感同身受,遭遇苦難是的風雨同舟;甚至是那愛莫能助時的一聲歎息,那滿溢同情的着意一瞥;那公交車上起身讓座,那人羣中的伸手相攙,每一點行動都讓我們感動,每一分愛意都是那麼坦然與從容,每一幅畫面都可以讓人淚流滿面。

畢業後來到醫院工作,我得以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來體驗愛的真諦。在這個潔白的世界裏,任何人的關係有了詮釋的多向性,白衣天使、白衣戰士們在生與死的邊緣,成為每一個憂患者心中的救星。愛在這片特殊的領域內成了點點滴滴的生命甘泉,成了絲絲縷縷希望的曙光,每一位穿着白衣的人於病人來講,都鍍上了一層熠熠閃光的神奇。的確,當以生命相托時,那零星的愛意就是沉溺於深水中的人説能抓住的稻草,明知稻草不一定能帶來一片曙光的前程,可抓在手裏畢竟能夠增添一份踏實。可愛之深則責之切,當這份愛有些不若所想的時候,在失望之餘,便有了超乎尋常的反應。可醫生和護士畢竟是普通的人,即使穿上了白衣,也不能完全避開人生的諸多煩惱,完全超脱於塵世之外,當他們的客觀或者主觀影響了日常行為的時候,便遭到匪夷所思的局面,這可能對他們一些不公平,但從另一個立場看他們所面對的畢竟是一些亟待幫助的人,正如我們面臨醫療糾紛時所產生的尷尬一樣,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前不久安徽省立醫院的護士長丁艾梅因過度勞累而英年早逝,引起全國新聞媒體得廣泛關注,同時也使得這段比較緊張的醫患關係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有人説,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潤滑劑,沒有人能拒絕微笑。同樣,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是生活中最好的黏合劑,可以把冰冷的兩顆心温暖如春地連在一起。丁艾梅並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她同樣要應對每一個普通護士所面對的一切困難,並且還有需要關心的家庭、尚還年幼的孩子,但她把愛當作自己行為的準則,並且始終如一地堅持了下來,正如有報道中所説,在丁艾梅這裏這裏,愛心已經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切實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堅持,積累成她身上可貴的閃光點,使她成為時代的一個標誌。

我們經常説,溝通從心開始,而交流總是從握手開始的,由握手到交心,這是一個過程,那麼,親愛的朋友們,在你伸出手之前,為了愛能在彼此之間更好地傳播,請先暖熱你自己的手。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2

吳孟超,這個名字對我並不陌生,他是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不過當時對他的瞭解也僅限於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醫術卓越的肝膽外科醫生,他在學術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説,迄今為止全國只有十四人獲此殊榮。

然而讓我敬仰的是,他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大家,更是一位好醫生、好老師、好黨員,這其中的事蹟更讓人動容。在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前夕,我有幸身臨吳孟超先進事蹟報告會中國科學院專場,現場聆聽他的戰友、學生和患者講述他的感人事蹟和他本人發自肺腑的話語。作為聽者,感動之處不禁潸然淚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像我這個年齡的人,是在正統的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下長大的,並很早就把它作為人生的奮鬥目標。我不得不承認,在市場經濟大潮到來的時候,我還欠缺與時俱進地與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獨。這場報告會,讓我重温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又經過了一次人生意義的心理歷練。吳老是我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蹟使我有了繼續堅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為黨員,學習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做法。

吳老説,“我一生中有過兩次宣誓:當醫生我是宣過誓的,加入中國共產黨我是宣過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諾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句話在吳老那裏可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他甚至是用別人不解的行動來實踐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吳老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上級確定的考核談話時間與原定的手術計劃相沖突。吳老得知後,堅持手術不能推遲。不解的人以慣性思維問到:這是個什麼病人,怎麼這麼重要?吳老説:“一個河南的農民,病得很重,家裏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這就是吳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還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在吳老所在的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的藥,儘量減少重複檢查。為了減輕患者的負擔,他寧願不辭辛苦手工縫合手術刀口。他曾批評主刀的大夫:“你幹嗎非要用那個器械?咔嚓一下幾十塊錢,病人的負擔該多重?你不會用手術線?那一根才多少錢?”捱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離開的時候還不解地嘟囔:“沒見過院長攔着醫生為醫院賺錢的!”

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什麼是羣眾的利益高於一切?在吳老這裏還需要蒼白無力的闡述嗎?他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當聽到這樣的事蹟,我才為自己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而挺直了腰板,才讓我重新相信我曾經的選擇沒有錯!

作為科學工作者,學習他“標新立異,一絲不苟,奮勇拼搏,親自動手”的精神。

醫界有一句話: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吳老是一位傾心為民、德技雙馨的一代名醫。

他創立了我國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他創造了我國肝臟外科手術的經典方法,他推動了我國肝癌基礎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因而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這樣一位大家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跟隨他身邊近30年的護士長説:“很多人都想知道,吳老的手術成功率為什麼那麼高,為什麼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術,更不是靠運氣。他真正的過人之處,是他對待每一台手術都極其認真負責。”

“儘管吳老醫術高超、經驗非常豐富,但他對每一台手術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不管這個病人是誰,不管病情輕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結果多麼肯定,他都要在動手術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醫生做一次術前病灶確認,上手術枱之前,還要在看片燈上再次查看病變部位,驗證一下,好做到萬無一失。”

“當遇到比較複雜的病情時,吳老一定要召集專家會診。一次會診不滿意,就再來一次,甚至換一批專家會診,充分吸納各個方面的意見,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預見到,把各種應對措施都制定好,他才會上手術枱。”

於是,吳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稱“中國第一”的手術;於是,吳老是全醫院中做手術最快的大夫;於是,在手術過程中,他就像一個叱吒風雲的將軍,大膽謹慎,有繁有簡;於是在走出手術室,摘下口罩的時候,吳老才會輕輕地説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裏深深地知道,沒有之前那些嚴密、認真準備的不容易,這樣輕輕的一句“容易”談何容易!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由得記起了汪德昭先生為我們立下的所訓:“標新立異,一絲不苟,奮勇拼搏,親自動手。”吳老面對科學工作的態度恰是這十六個字的生動寫照。如果沒有標新立異,他何以取得那麼多的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絲不苟,他的手術怎麼會做得又快又好?至於奮勇拼搏,親自動手,我記住了一組數字:吳老從醫68年,做過14000多例肝臟手術。作為一位快90歲的老專家,他目前仍堅持在臨牀一線,僅去年就主刀手術190台。

報告人以平和的語氣,聲音也並非很洪亮地報出這組數字,然而會場上卻立刻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熱烈掌聲。一箇中國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師竟然還在做着一個普通醫生都在做的手術,而且數量如此之多。這與那些成天誇誇其談、上下“忽悠”卻鮮做實事的“科學家”相比,吳老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東西可能正是自己當前最缺少的東西,這掌聲正是一種對於科學研究真正迴歸的最大企盼。

作為老師,學習他惜才愛才、甘為人梯、傾囊相授、虛懷若谷的大家風範。

一位良師可以讓學生受益一生。

吳孟超的老師是醫學大家裘法祖。老師給了吳孟超一生的影響,其一就是教了他怎麼幹淨利索地做手術,其二則為他指出了將薄弱的肝膽外科作為以後業務的努力方向。於是這一指點,指點出了中國肝膽外科的創始人,一個人又帶起了中國肝膽外科整個學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師,他的學生吳孟超也是一位良師。

如今在肝膽外科領域,有不少領軍人才,都是吳老從普通學生和普通醫生中發現、培養起來的。比如,他會將偶遇的一位“外語水平不錯、工作認真細緻、科研思維也好”但眼下卻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大夫推薦到國外留學;若干年後,他還會冒着風雪交加的嚴寒,夜間驅車6個多小時去拜訪這位學生,邀她回國工作。於是這一次並不經意的接觸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薦成就了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老的愛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吳老技高於人而心胸坦蕩。他開辦進修班,自編教材,親自示範,把他獨創的“吳氏刀法”毫無保留地教給每一個進修學生。有人提醒他:“外科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勢就沒了。”吳老卻説:“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我一個人救不了那麼多病人,只有把技術貢獻出來,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吳老不僅毫無保留地授之於人,而且甘為人梯。有的學生在臨牀實踐中感到“吳氏刀法”還有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但考慮到這是老師的成就,不敢貿然嘗試。吳老知道後,熱情地鼓勵説:“後人有質疑前人的膽識,學生有超過老師的勇氣,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你們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去試。”於是,肝臟手術技術一次再一次地得到發展,手術成功率不斷提高。

吳老胸襟開闊、虛懷若谷,雖身居領先地位卻絕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願做學生的學生,從學生那裏學習了先進的腹腔鏡技術,從而最早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肝臟手術上。

吳老還是一位嚴師。他的學生現在有的已近60歲,提起老師還是吐舌頭:“老師兇!”每到吳孟超查房,年輕大夫們就全身緊張,他會手拿病歷,一項項讓他們揹着説出病人的各種化驗數據!病歷上的字寫錯一個都不成!

老師是過於嚴厲了!可嚴才是真愛,正所謂嚴師出高徒!

為人師是一件極神聖、嚴肅的事情。我常常會這樣想。每當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沒有足夠的底氣來擔當。作為一名老師,吳老也是為師者的楷模,給我榜樣的方向和力量。

吳老自己説:“作為一名醫生和老師,看病、治病、做學問、帶學生,是我的本職工作。”這不是什麼豪言壯語,它樸實無華;也不需要成為大師,人人可以為之,但現實卻遠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吳老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於是他成為了大師。我自知與吳老無法相提並論,吳老所達到的高度是我無法企及的,但我還是可以像他一樣做人、做事,儘管沒有他做得那麼好。

吳老是夜空上的一顆星,縱然夠不到,但當我困惑、迷惘時,他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在我困難和疲倦時,他給我堅守的力量。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3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三國時期蜀相諸葛孔明為報先主劉備知遇之恩在《後出師表》中飲淚成書的一句肺腑忠言,至今仍為世人所稱道。戰位有高低,使命盡相同。21世紀的今天,吳孟超同志作為我國醫療科學戰線的一面旗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同樣被今人所傳頌。古今對比,人活在世上一輩子,始終決定他的生命狀態的核心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亦或稱之為一個人的主觀心靈的力量驅動。我們站在今天,站在歷史的當下,吳孟超先進事蹟激活了我們對價值觀的深刻思考,他用自己的生命激情,為黨和國家的事業、人類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做出了更加豐富的詮釋,提供了更多價值的“附加值”。作為一名黨員,他把一生獻給了黨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軍人,他用一生躬行踐履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醫生,他將一生凝結為以心獻行以行獻愛的力量源泉;作為一名國人,他用一生追求卓越的專注、矢志報國的信念、艱苦奮鬥的實踐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的自強不息和一代人的高超膽識。

“只要能拿得動手術刀,我就要站在手術枱上;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國家肝膽外科事業作貢獻。”這句闡釋自身追求的樸素話語,是吳孟超同志作為一名醫生仁心大愛的真情流露,是一個普通黨員人生觀心靈力量的真誠獨白,更是一名軍人為黨為國為民奮鬥一生的真實寫照。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吳孟超同志生動感人、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蹟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比肩去對照實踐,但更多的是讓我們感受那種對黨性的感悟,對境界的昇華,對心靈的穿越,對智慧的啟迪,對精神的點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們要把學習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內化為混合動力、外化為長效拉力,始終以他那種追求光明、愛黨報國的堅定信念,勇攀高峯、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奉獻社會、傾心為民的高尚品格,忘我工作、不懈奮鬥的人生境界,甘為人梯、自強不息的使命意識,作為自己終身努力的不竭動力和常青載體。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讓我們學習吳孟超同志為黨盡忠、為祖國奉獻、為軍隊立功、為人民服務的風範和精神,時刻以他的先進標誌為人生座標,以他的先進事蹟為畢生榜樣,瞄準優秀學習實踐,貼近先進對照實踐,成就模範努力實踐。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仰不動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不猶豫,始終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偏移,始終堅持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停步,始終堅持緊緊抓住主題扣住主線不鬆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懈怠,自覺在具體工作中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確切的講,今天是吳孟超個人先進事蹟,明天就是吳孟超集體先進事蹟,現在國際組織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以後世界將推崇中國吳孟超效應或吳孟超定律。一言以蔽之,“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