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

來源:文萃谷 3.1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材料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材料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一般事蹟材料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

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1

大家好我叫吳天陽,在校我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我沒有感人肺腑的事蹟材料,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我對父母長輩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每週的孝敬實踐活動記載,我總是認認真真地填寫,而為了這一紙的記載,我做出了不懈地努力。能被評為孝敬之星,更是我美好的願望。當然,評選不是目的,孝敬實踐活動讓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快樂。讓我明白了父母含辛茹苦地培養我長大真的不容易,孝敬父母長輩是我應該做的。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我甜甜的叫聲,看到樓下的小妹妹,我總是開心地逗她玩玩。樓下老人沒一個不誇我是一個有禮貌懂事的好孩子。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外遊玩,吃剩的果皮紙屑,我總是認真地丟到垃圾桶中,附近沒有垃圾桶的,我也從不亂丟;有好吃的,我總是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一起回家,看到爸爸媽媽拎的東西挺多的,我總是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燒菜時少了什麼油鹽醬醋的,我也總是欣然前往。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忘不了給他們,從來不頂撞他們,孝敬其實很簡單,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門時和長輩説再見,放學回來和長輩打招呼,吃飯要等大人都坐下來再吃。孝敬長輩最可貴的是長年堅持這樣做,而且要自覺孝敬,照顧長輩。我的爸爸,媽媽工作特別忙,但是他們還是經常抽時間陪陪在鄉下的祖父,祖母,只要我放假他們也總會帶我一起去,使我親眼目睹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那份孝心.雖説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壓力都很大,但在爺爺奶奶面前他們從不表現出來,我想那可能是不讓兩位老人家為他們擔心吧,那也是對父母的孝敬吧.在爸爸媽媽行為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的事.

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在外,這可把我急壞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早上我想媽媽生病了胃口肯定不好,我沉思了一會兒,決定到我家樓下的"大塊頭"餛飩店去煮一碗餛飩,熱乎乎的餛飩一定又香又吃好,我想媽媽一定會喜歡吃的吧!於是我就歡天喜地的去為媽媽買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我等媽媽吃完了,我對媽媽説:"媽媽我要上學去了,我把藥放在了您的牀頭櫃上,可不要忘記吃藥了!"下午放學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媽媽房間裏去,這時候媽媽好象精神好了許多,我想媽媽一定是按時吃藥,才有好轉的吧!我問過媽媽是不是想吃東西呢?可媽媽什麼都不要吃,只想吃一點暖暖的稀飯,我就幫媽媽熬了一鍋子,媽媽吃到了我第一次做的稀飯,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看着媽媽欣慰的的樣子,我暗暗在心裏下決心,以後不但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要在學習上更加自覺主動,真正讓爸爸媽媽放心、省心。

我在學校裏是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本子,發放各種報刊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是我想只要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我也覺得很開心.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我們的心靈,不斷的照顧我們,給我們講課,教我們做人,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總之,"百善孝為先",我要從國小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感激社會對我們的關愛,感激社會教育了我們;學會感激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感激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學會感激祖國,感激祖國給我們的榮譽,感激祖國呵護了我們。

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2

提起田家鎮小窪村村民傘秀玲,她的公公婆婆及村裏的人們總是讚不絕口,都稱她是孝敬公婆的好兒媳。傘秀玲,1982年5月30日出生,20xx年4月與丈夫邢立剛結成夫婦,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生育了一子,取名叫邢嘉男,加上公公婆婆一個五口之家,和和美美,膝下承歡,其樂融融,他們共同度過了結婚後一年當中最輕鬆,最快樂的時光。可是好景不長,噩運就像他們襲來,愉悦的日子在邢立剛被查出患有白雪病中嘎然而止。20xx年的4月7日,無情的病魔讀取了丈夫的生命,把完美的一家人推向了痛苦的邊緣。由於愛子去世,公公婆婆受到嚴重打擊,卧病在牀,家裏還有20來畝水田,再加上年幼的孩子,生活真的像是雪上加霜。也就是在這時,兒媳傘秀玲勇敢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老幼四口人相依為命。

日子過得也算平靜,好景不長,她的公公因出車禍被送進了搶救室,經過醫生全力搶救,命算是保住了,但是右腿粉碎性骨折要卧牀休息半年以上,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脾氣變的暴躁了,婆婆體弱多病,勉強自理,照顧公公的重擔就落在傘秀玲的身上,由於剛結婚沒幾年,平日裏和公公婆婆説話很少,如今她能把老人伺候的好嗎咋能讓老人安心養病呢起初她也不知道怎麼辦好,當她回孃家把事情講給父母聽時,母親對她説孩子吧公公婆婆當成自己的爹媽就不彆扭了。母親的一席話,點亮了她心頭的燈,心裏豁亮,委屈也沒有了。人們長説,牀前沒又百日孝,在公公卧牀的多少個日日夜夜裏,牀鋪總是乾乾淨淨,屋內沒有任何異味,身上也從來沒有生過褥瘡,濕疹,經過傘秀玲的精心照顧,公公的身體逐漸康復了。傘秀玲做到了為人兒媳所能做到的一切。就是這樣一位瘦小的女性承擔着贍養公公婆婆、培養幼子的重擔,但是她從來沒有怨言,有時看她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公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經常和她談起改嫁的事,都被她婉言拒絕了。有些不知情的人總會這樣對她婆婆説養閨女就是比養兒子強,想吃啥做啥,您真有福氣。婆婆聽了笑眯眯的説可不是嗎,我這上輩子步知修什麼福了,修來這麼個好兒媳婦,比親閨女還親呢!她的故事在村裏傳為佳話,她心裏永遠只有公婆,唯獨沒有自己,真是一位讓人敬佩的堅強女性。融進傘秀玲為家庭增加了收入,在村裏的修配廠做保潔工作,她以後的人生旅途還很長很長......

知親恩,善待兒女;求子順,孝奉雙親。温馨的家庭是動力的源泉,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衷心的祝願傘秀玲一家永遠平安幸福。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有句古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裏,打小就孝敬父母,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着。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牀,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牀,連話都説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裏,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鍊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儘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開開心心。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有人説,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儘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讚,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儘量滿足,家裏總是給父親備着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楊秀紅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藴含着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3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根本,更是一個好人的第一條件。在我們長征路社區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叫瑪麗亞木。她25年如一日,不辭辛勞、無微不至的照料癱瘓的婆婆,期間還贍養了婆婆的表妹。多年來,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居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居民們的一致好評。瑪麗亞木今年69歲,是喀什地區阿圖什市人。多年前,遠嫁到烏蘇的她和丈夫與公公生活在一起,家庭幸福美滿。幾年後,公公再婚,更加完整的家庭讓瑪麗亞木幸福無比。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一場疾病讓瑪麗亞木原本勤勞、健康的婆婆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來的不幸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像失去主心骨一樣亂作一團。這時候堅強、勇敢的瑪麗亞木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一邊操持家務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一邊照顧婆婆的吃喝拉撒。因為要給婆婆看病,家裏的經濟條件一下緊張了起來。即便如此,她也從來沒有虧待過自己的婆婆。有好飯好菜,她總是第一個端給婆婆。有時候,即使自己生病了,也不捨得先吃。她怕婆婆長期躺着生瘡和肌肉萎縮,就堅持每天給婆婆擦拭身體和按摩。她怕婆婆躺着悶心情不好,就堅持每天給婆婆嘮叨家常裏短。有時候她自己忙,就讓自己的兩個孩子常陪婆婆玩,逗婆婆開心。老人想吃啥、想幹啥,她總是儘量滿足。為此,婆婆常常流下感動的淚水,一遇到來家裏做客的人,她就説:我是瑪麗亞木的繼婆婆,可是她對我比親女兒還好。就這樣,在瑪麗亞木的操持下,一家人的生活漸漸步入了正軌,家裏的歡聲笑語又多了起來。

然而有一段時間,瑪麗亞木發現婆婆常常揹着她流眼淚,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在瑪麗亞木再三追問下,婆婆道出了原因。原來婆婆的表妹因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無人照顧,讓婆婆很擔心。可是婆婆看到每天忙着照顧自己、兩個上學的孩子和家人有時候吃飯都顧不上的瑪麗亞木,她實在張不了口。瑪麗亞木聽後,二話沒説,就把婆婆的表妹接到家裏一起照顧。這以後,瑪麗亞木更忙了,可她每天還是笑呵呵的,沒有一句怨言的把兩個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開開心心的。有人説,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瑪麗亞木家是看不到的,儘管有時候瑪麗亞木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癱瘓的婆婆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有時候性情暴躁,對瑪麗亞木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瑪麗亞木寬容的説:老人家身體不好,心情難免會受影響。換成任何人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我沒把老人照顧好!就這樣,多年如一日,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婆婆,孝敬阿姨,直到兩位老人在她家中去世。

都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這句話並不適用於瑪麗亞木。瑪麗亞木用她無限的包容和理解,照顧自己癱瘓在牀的婆婆25年,照顧行動不便的婆婆表妹15年。期間,瑪麗亞木沒有回過一次阿圖什看望自己的父母,她説:要是我回去了,她們怎麼辦她們也是我的媽媽,我照顧她們就是照顧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支持我這麼做!瑪麗亞木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藴含着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各民族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各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瑪麗亞木,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身邊的鄰居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孝敬父母先進事蹟材料4

有句古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裏,打小就孝敬父母,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着。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牀,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牀,連話都説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

家裏,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鍊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儘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開開心心。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説,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儘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

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讚,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儘量滿足,家裏總是給父親備着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藴含着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

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孝敬父母及長輩的先進事蹟材料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及長輩是我中華各民族的光榮傳統美德,是為人之道最起碼的品質和風格。尖扎縣坎布拉真直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屬80後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歲的高齡,在她的照顧和護理下,老奶奶現在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紅光滿面,衣着乾淨,發行整潔一絲不亂。步伐猶如中年人,外人相見誤認為是60歲的人,説已經是八十歲的人,誰也不敢相信。

説到這就會聯想到孫女英吉致孝的功勞,英吉是祖母撫養長大的,當奶奶進入老齡以後,長期以來英吉就以驚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時拆洗,始終保持潔淨,每天起牀後就幫奶奶倒洗臉水,梳頭,整衣服。老人去寺院活動回來,英吉就給奶奶準備愛吃的早餐,晚上陪在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攙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時倒上開水,讓奶奶定時服藥,老人想吃什麼就做什麼飯,英吉為了不讓奶奶寂寞,經常跟奶奶拉家常,講笑話,講故事,讓奶奶開心,英吉對祖母精心照料無微不至,因此,奶奶80歲卻像中年人一樣。

英吉不但盡心盡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親母親,父親已退休數年了,也是花甲之人了,為此英吉處處時

時為父親着想,給父親做喜歡吃的飯菜,時常嬉笑於父親的膝下,為父親解憂愁,父親外出,總是送父親到大門外,親叮嚀萬囑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規勸父親少飲酒,戒煙,從此身體也好多了,

英吉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後也不離開家,常住於孃家,因此,英吉這種孝順的精神,在村內很有影響力,村民們普遍認為像英吉這樣孝順的女孩,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順事蹟是村內年輕人的榜樣,更是80後青年的楷模,雖説英吉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順這點確實一般人長年累月為老人盡孝很難做到,為此,我們村認為她當孝敬老人先進者是無愧的,是應該的,是實事求是的。因此,我們很簡短地寫此材料,因文化水平問題,寫的很不詳細,只是她的楷模事蹟的點滴而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