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

來源:文萃谷 1.04W

保持耐心,對於每個媽媽來説,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

誰都想做一個很有風度、很有涵養的媽媽,但太多的理由又使我們常常事與願違。就讓我們來找找看,是哪些因素在干擾着我們的耐心——

干擾因素1:父母的性情使然

我對自己的性情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熊壯壯出生前我就預言,自己會跟蠟筆小新的媽媽差不多——最多温柔地提醒孩子三次,之後便是聲色俱厲了。

所以我一直都很控制自己,但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有時他真的是在故意跟我作對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就不由得怒火中燒。

有一天早晨,小傢伙顯然沒有睡夠,大概所有的媽媽都能瞭解,把沒有睡夠的寶寶叫起來上幼兒園是一件多麼令人糟心的事。

我一直都耐着性子,忍着,由着他瞎折騰,我自己先穿好衣服,再拉開窗簾,他終於爆發了。“把窗簾拉回去!拉回去!”我還是決定將就他,先哄着他起來是最重要的,便把窗簾又拉回去。“不對!拉成跟剛才的一樣!”小“暴君”開始提無理要求。我還是試着又拉了幾下,可怎麼也不能讓“暴君”滿意,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幾次三番之後,我也終於怒了。小“暴君”大哭大喊起來,他越哭我的火氣越大,最後,我覺得自己完全失控了,我們母子倆各哭各的,各喊各的,互相推波助瀾。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太大了。人的情緒是很容易被激化的,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使熊壯壯的情緒更加惡化,事情只能向着更糟糕的方向發展。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如果父母自身總是難以控制好情緒,孩子自然也會急躁、脾氣大。

抗干擾法——制怒

首先要明確一點,孩子隨時可能惹我們生氣,但我們生氣發火就能讓孩子不淘氣了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一發火,就把自己完全擺在了孩子的對立面,他不跟你作對才怪呢!

但這並不是説我們不可以生氣,誰都有生氣的權利,不必為此感到內疚或羞愧,在不侵犯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我們也有必要表達出自己氣憤的心情,只不過,這種表達不是毫無控制的渲瀉。

我們可以先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語氣嚴厲卻能保持平穩,然後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我不願意看到的。”如果類似的話和嚴肅的表情無濟於事,還可以進一步表達我們的心情:“我已經很生氣了!”有時,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停下來,有時還需要我們繼續説明生氣的原因以及你擔心的後果等等,比如“吃飯的時候玩玩具是不對的”、“把球往鏡子上扔會傷到你自己”。

這樣,我們既能表達生氣的心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起到震攝作用,總比大發雷霆兩敗俱傷的後果要好很多。

干擾因素2:孩子的性情使然

在幼兒園做活動時,遇到一個小男孩,總是笑呵呵的,動作奇慢,吃飯、穿衣……任何事情在班裏都是最後一個做完。最可愛的是,他午睡起來穿衣服,老師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天天,動作快點,小心感冒了。”他也非常順從地迴應:“我是得快點兒了!我這就快!”其實,他手裏還是那麼慢。我差點兒笑噴了。

據説,他媽媽每天早上都要衝着他連喊帶叫,一路怒氣沖天地來上幼兒園。也不知道他是習以為常了,還是天性就這麼樂天,慢也就罷了,還那麼一副笑呵呵、滿不在乎的表情,這簡直就是火上澆油,他媽媽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這樣無奈的父母還有很多,自己精明能幹,偏偏生了個慢性子的孩子。於是,孩子幹什麼事看着都着急,都要上火。而像天天那般神經堅強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慢性子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經常發火而無所適從。

抗干擾法——因材施教

在我們的概念中,“慢性子”一向是被定義為缺點的。那麼,與之相對應的“急性子”就是優點嗎?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優勢、劣勢之説。比如永遠速度倒數第一的天天,疊得被子是最整齊的.,衣服從來不會穿錯,他吃過的飯碗總是乾乾淨淨……

但父母往往忽略優勢,認為孩子表現好都是正常的,不值得特意表揚,而那些劣勢因為會對我們的生活會造成一些影響,比如慢性子的孩子可能比較“磨蹭”,讓忙碌的早晨變得更加緊張,所以,就會放大劣勢,繼而否定這一類型的性格。

如果換一種方式來對待這些慢性子的孩子,順應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情況應該會有所好轉。比如把起牀的提前十分鐘,給他留出一絲不苟完成洗漱的時間;在充分肯定他衣服穿得好的前提下,訓練他的動作能力,熟練了,速度自然就會加快。

無論上天賜予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們都應該無條件全部接受。性情是很難改變的,這是成人的共識。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都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性情的人,為什麼不能運用這些人際關係中的規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干擾因素3:身心俱疲的父母

想想我們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對孩子失去耐心,大發脾氣?相信多數父母的回答是:最累的時候。是啊,倘若拖着身心俱疲的身體下班回到家,卻要面對無法無天的小魔頭,誰還會有好脾氣?

人在壓力之下是不會有好心情的,而孩子就是那個最容易撞到槍口上的人。他們單純的心靈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他們是最“自私”的,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裏。“媽媽回家了,就得陪我玩”,這是他們理所當然的邏輯。可如果孩子盼了一天,迎回來的總是一個不耐煩的媽媽,對他來説,就是一種傷害;而媽媽也總是心懷愧疚,這樣的親子關係一定會出問題。

抗干擾法——分解壓力

職業女性必然要面對家庭與事業的兩難命題。接受這個現實,然後想辦法分解自己的壓力,才能使生活保持相對平衡。

一般家庭,都會有人來幫助年輕父母帶孩子,或者是父母親戚,或者是保姆月嫂,所以,媽媽要明確自己的家庭定位和母親的職責。雖然直接照顧孩子對於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很重要,但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吃喝拉撒的瑣事都可以交給別人去做,媽媽就是那個給孩子愛撫、陪他遊戲的人。讓孩子想起媽媽就覺得快樂,和媽媽在一起是一天中最盼望最快樂的時光,這樣的母親就是稱職的。

每個人都可以安排自己的人生。當我認為必須親自撫養兒子時,我辭職了。有人説我這樣做不值得,可我並沒有感到這是一種犧牲,相反,我相信上大學時老師的一句話:“你在孩子最初的三年裏付出了,以後就會輕鬆三十年。”而且,我也會安排好自己以後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