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沒法溝通

來源:文萃谷 7.78K

一天,一個男生走進心理諮詢室,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最後説了句:“班主任讓我來和您溝通一下。”

和父母沒法溝通

我接着他的話,微笑着説:“不錯,你還是能聽班主任的建議,但是,不管怎樣是你主動邁進心理諮詢室的。”

男生打了個哈欠,精神確實不振。

“看來睡得不好,上課受影響了嗎?”

他懶洋洋地回答:“上課趴桌上睡着了,班主任就讓我過來了。”

“為什麼睡覺呢?”

“聽得無聊就睡了,但有趣的課我還是認真聽的。”

“是因為聽不懂才覺得無聊嗎?”我的心裏有了這樣一種假設,便問他:“你現在的學習情況怎麼樣?”

“很不理想。”他神情十分黯淡。

“目前在班級裏的排名情況如何?”

“我是實驗班的,但從七年級起,一直是班級的倒數。”他很沮喪。“我感覺你為此感到難過,所以越聽不懂越無聊是嗎?”

他點點頭。

“我們來打個比方,聽得懂、有趣,認真聽,100分;而聽不懂、無聊,睡覺,0分,難道只有這兩個最極端的結果嗎?中間應該還有很多過程性的分值及其應有的表現吧。有時因為不聽所以沒聽懂,與聽了但仍覺得沒聽懂的心理感受是一樣的嗎?”

“應該是不一樣的,但想想反正聽不懂就想放棄,就注意力分散了,身不由己地想睡覺。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打不起精神來。”

“人有一種自我保護的功能,也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想要證明不是自己笨才聽不懂,而是因為沒認真聽,所以才沒聽懂;想要證明不是自己不認真才不聽課,而是因為課太無聊,所以聽着聽睡着了。這就是自我保護或者説自我逃避。”

他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這個男生叫小莊,八年級。從班主任處瞭解到,小莊沉迷網絡,每天都晚睡,在家時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內,拒絕與家長交流。

有個認識上的誤區務必要警惕,那就是隨意給學生貼上“沉迷網絡”的標籤。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學生在網絡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就是“沉迷網絡”,其實不然。網絡沉迷通常指的是過度使用網絡而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例如,只願在網絡上跟人聊天,或是寧願漫無目的地瀏覽網頁也不願完成學業和工作,甚至在沒有網絡的時候,就會焦躁不安、情緒失調,進而影響日常作息。

我要慢慢走進小莊的內心,確認他是否沉迷網絡,並尋找解決現狀的方法。為避免他反感,如何切入實質性問題需要尋找合適的時機。

小莊如約再次來到心理諮詢室,但是我能看出來,他精神狀態不好。

“一般幾點才睡?”

“11點左右吧。”

“作業很多嗎?”

“也不是。”他顯然有些吞吞吐吐。

“會上上網,打些遊戲?”我直接問。

“會忍不住玩一會兒。”他無奈地説。

“看來你上網影響了睡眠。你爸爸媽媽對此是什麼態度?”我抓住時機追問。

“他們和老師都説,青少年睡眠不足會影響平時的情緒,也會影響生長髮育,但我覺得沒那麼嚴重。”

“你是説白天會補上缺的覺吧?”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説:“老師規定我10點前必須上牀睡覺,但我總拖到11點以後。”

“那你爸爸媽媽呢?”我問。

他冒出一句:“沒法和他們溝通!”看來的確如班主任所言,他和家長有較大的'衝突。 小莊告訴我,因為家長對他嚴加管教,他有時不耐煩了就會向他們吼。

“科學研究發現,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人體生長激素分泌的旺盛期,如果錯過這個最佳時段,即使通過白天補覺的方式讓睡眠時間總量一樣,但已經錯過了關鍵分泌期,必定會影響青少年的發育和健康。”我説。

他有些驚愕,自言自語地説:“缺乏睡眠會影響我長高?不行,那太可怕了。”我順勢建議他把握最佳的入睡時間,並和他探討了時間管理的問題。

小莊第三次來做心理諮詢時,主動和我説到這一階段的睡眠狀態,基本上能保證10點左右睡下,早晨5點左右起來背課文等。

“真替你感到高興,既能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又對自己有高要求,這樣的話,你爸爸媽媽不會再因為這個問題和你生氣了吧?”

“不是,反正就是沒法和他們溝通。”

“來説説你對你父母的感覺吧?”

“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嚴格,我的國小是在媽媽的學校就讀的,簡直就是在她的全面監控下度過的。小時候還沒有特別的感覺,現在就覺得她説我的時候特別煩。”

“有點兒感覺沒完沒了了,是吧?”我故意誇張。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不置可否。

“爸爸會經常帶我到各處玩,小時候他們經常吵架,而且吵得很兇,我覺得害怕,什麼事情也做不了。有時候看到他們吵架了,就會罵自己‘怎麼又惹他們吵架了’,總是想着怎麼討好他們,不讓他們因為自己而吵架。”

“聽上去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是個體貼父母的孩子。”

“可是到了中學,他們就是看不慣我,總是這個不滿那個不好,感覺我一無是處,和他們在一起時根本就沒有放鬆的心情。”

“小時候想辦法儘可能讓他們少吵架,長大了又要想辦法儘可能滿足他們對你的要求。可是他們都沒有來好好理解你,所以讓你特別反感,根本不能靜下心來和他們好好溝通,對嗎?”“嗯,最近兩個月他們似乎願意聽聽我的想法了,好像比以前能理解我了。”

“看來也不是像你説得那麼糟糕至極,對吧?我們來進行一個評判,按0至5分即不滿意到很滿意,想想,給他們打幾分?”

“4分吧,還算滿意。”“你覺得若他們給你打分,會打多少,為什麼呢?”“應該也有4分,因為我琴彈得很好,下得也不錯。”

“其實,根本沒有沒法溝通那麼嚴重。不過既然覺得彼此都只是4分,你希望他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變?你希望自己又有哪些改變?”

“他們能保持願意聽我的想法就很好。對老爸來説,如果他能在我希望他陪我下棋的時候多陪我一會兒就好了。老媽呢,能少嘮叨我一些就行。至於我,主要還是先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然後就是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吧!”

其實,小莊是一個思路很清晰的孩子,並沒有沉迷網絡,關鍵是他要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兑現自己的承諾。我也把小莊的想法通過班主任向他父母進行了轉達。

聽過小莊的班主任反饋後,小莊的父母也改變了以往簡單的指令式溝通方式。儘管小莊在學習上的落後狀態並沒有馬上改變,但至少他對父母的態度有了改善,網絡也只是他生活中的一種休閒方式。

聆聽手記

對於小莊這樣的孩子,學習的“無助”與“低自我效能”是最容易引發連鎖反應的: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狀態不佳,注意力轉移至網絡,和父母發生激烈衝突,等等。這時候,一方面要促使他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耐心的對待,更需要陪着他客觀地評判他的父母,消除不當的認知。在整個過程中,他的父母並沒有直接參與到心理諮詢中,但他們微小的變化卻促進了小莊發生很大的改變,更多的耐心與理解比單純的批評與指責要有效得多。所以,為了讓孩子更順利地度過“狂風驟雨”的青春期,父母還是要順應孩子的成長需求,採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這種方式就是以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欣賞和接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