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和病人溝通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1.13W

篇一:醫生怎樣和病人溝通

首先,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一個重要載體,醫護人員必須善於運用語言藝術,達到有效溝通,使病人能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醫護人員語言美,不只是醫德問題,而且直接關係到能否與病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重視語言在臨牀工作中的意義,不但要善於使用美好語言,避免傷害性語言,還要講究與病人溝通的語言技巧。臨牀實踐中,醫護人員應當熟練運用的語言主要有如下幾種:①安慰性語言。②鼓勵性語言。③勸説性語言。④積極的暗示性語言。⑤指令性語言。

醫生和病人溝通的方法

1.運用得體的稱呼語

合適的稱呼是建立良好溝通的的起點。稱呼得體,會給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以後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醫護人員稱呼病人的原則是:①要根據病人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確當。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見面呼名喚姓不禮貌。③不可用牀號取代稱謂。④與病人談及其配偶或家屬時,適當用敬稱,以示尊重。

2.充分利用語言的幽默

幽默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幽默是語言的潤滑劑,幽默風趣,秒語連珠,能使雙方很快熟悉起來,一句能使人笑逐言開的幽默語言,可以使人心情為之一振,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幽默也是化解矛盾,解釋疑慮的很好手段。幽默一定要分清場合,不能讓人有油滑之感。要內容高雅,態度友善,行為適度,區別對象。

3.多用稱讚的語言

生活中我們經常要讚美別人,真誠的讚美,與人與己都有重要意義,對病人尤其如此,要有悦納的態度。能否熟練應用讚美的藝術,已經是衡量一個醫務人員職業素質的標誌之一。雖然讚美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卻可以對病人產生深刻的影響。病人可以一掃得病後的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自我對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讚美是一件好事,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要注意事實求是,措辭得當。學會用第三者的口吻讚美他人。要學會間接的讚美他人,一般來講,間接讚美他人的話最後都會傳到病人耳中,增加可信度,有時當面讚揚,會給人一種虛假和吹捧的感覺。必須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去讚美別人。用讚美代替鼓勵,能夠樹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

4.語言表達簡潔明確

醫患溝通要求語言的表達清楚、準確、簡潔、條理清楚。避免措詞不當、思維混亂、重點不突出及講對方不能理解的術語等情況。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化語言表達,儘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5.講究提問的技巧

在與病人交往時,主要採取“開放式”談話方式,適時採用“封閉式”談話,要儘量避免“審問式”提問。“開放式”提問使病人有主動、自由表達自已的可能,便於全面瞭解病人的思想情感。“封閉式”提問只允許病人回答是與否,這便於醫務人員對關鍵的信息有較肯定的答案,有利與疾病的鑑別診斷。交流過程中可根據談話內容酌情交替使用這兩種方式。

6.使用保護性語言,忌用傷害性語言

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注意有技巧地使用保護性語言,避免因語言不當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對不良的預後在病人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不直接向病人透露,以減少病人的恐懼,可以先和家屬溝通。有時為了得到病人的配合,告之預後實屬必須,也應得到家屬同意和配合,但需注意方式和方法。傷害性語言會給人以傷害刺激,從而通過皮層與內臟相關的機制擾亂內臟與軀體的生理平衡。如果這種刺激過強或持續時間過久,會引起或加重病情。醫患溝通時應儘量避免使用以下幾種傷害性語言:①直接傷害性語言。如“你這個病人真不講理。” ②消極暗示性語言。如“這樣的治療結果已經是最好的了。” ③竊竊私語。

7. 不評價他人的診斷與治療

由於每個醫院的條件不同,醫生的技術水平不同,對同一疾病認識可能有不同,因而對同一疾病的處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更何況疾病的發展和診斷與治療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故醫生不要評價他人的診療,否則常會導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發醫療糾紛。

其次,專科醫生的業績提升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接診技巧,如何提高自己的接診技巧呢?怎樣和初診病人交談,做好首診的接診工作;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怎樣應對這些問題;如何提高複診率;如何讓病人信任醫生;如何正確而有效的界定處方;合理開展物理治療等等,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得好,是專科醫生要走過的一道道坎。怎樣才能順利邁過這道坎呢? 醫生與患者溝通之一 設身處地 加強信任

一、要靠醫生的潛心鑽研,努力學習,細心領會,二是要積極實踐,善於總結。由於接診技巧包涵的內容較多,為了便於講述,我們按照臨牀工作中的順序逐項論述。

二、首診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病人來專科門診看病,心理活動是十分複雜的,有共性,還有個性。醫生必須瞭解病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心理學技巧抓住病人的心。共同的心理活動是:希望遇到一位好的醫生,能治癒他的疾病,希望醫生對他重視、負責。不同的病人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焦點各異,因此醫生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讓病人首診時獲得最大限度的心理滿足,對醫生產生相應的信任度。其心理活動的類型有:l、忌醫生:特別是性病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諱疾忌醫,害怕講出自己的病史、病狀。診室內如果有其它病人更是感到難堪。2、懼怕醫生:有些病人害怕醫生,不敢講話,有時過於緊張甚至忘了談某些症狀。3、希望被重視:希望醫生儘可能多的詢問自己的情況,能細心檢查,化驗後認真思考自己的病情再開處方。4、希望醫生能儘可能多的為自己講解病情,宣講相關的醫學知識。

病人最不願看到的醫生:

1、自己的話還沒講完,醫生就粗暴地打斷病人講話,甚至開始寫處方。

2、診室裏同時有幾個病人,醫生同時給幾個病人談話。

3、處方開好後,不向病人解釋處方,不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項及下一步如何治療。

4、醫生在病人陳述時表現的不關注,不耐煩,或同病人交談時又幹其他事情。

首診時,醫生要細心傾聽,耐心交流,良好溝通。掌握交談的主動權,儘可能做到對病人的評估、定位。要求專科醫生首診時與病人交談時間不得少於30分鐘,這個問題很關鍵、很複雜。以後還要專題探討。對病人的評估定位從五個方面進行:

1、從疾病的程度上分:

1)、發病之初即來求醫,對疾病重視,關注自身健康,求治慾望強。

2)、隨便求醫,諮詢型病人,對健康有一定的重視,對掏錢看病還沒有下定決心。

3)、輾轉求醫,久病成醫的,慢性復發型,合併症較多,病人對醫院對醫生存在懷疑的心理。

3、從基本素質和知識水平上分:一般可分為素質高,較高、中等、較差幾類。基本素

質和知識水平不同,醫生與其交流使用的語言,手段應不同。

醫生與患者溝通之二 耐心細緻 諄諄教導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當病人來院時,導診護士要以良好的形象、禮貌適度的語言,得體大方的舉止,問明病人到院診治何病。問明後,協助病人掛號並帶領病人去相應的診室,這時推薦和介紹專科醫生十分重要,運用好“權威擴張法”包裝和提升專科醫生的形象,樹立起首診醫生的權威給病人“先入為主”的概念。當把病人帶入診室時,一定要講“請坐”,“請某某專家(主任)為您看病”。從接診程序上講,從導診護士接觸病人的那一時刻開始,整個接診程序已經啟動!

(二)微笑服務暖人心:當病人走進診室時,醫生應主動和病人打招呼請病人坐下,醫生的微笑能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緩和病人的壓力。按照交際學原則:人際交往時,把握好最初的7秒鐘表情,給人以最佳的第一印象甚為重要。首診病人會十分在意接診醫生的表情,包括笑容和目光。人的面部及目光變化是人體語言的最豐富部份,目光是面部表情的核一心,醫生與病人交談時,要注視病人,表現出誠懇與尊重。微笑是最富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微笑體現出醫生對病人的友善、尊重,理解和關愛,微笑能使醫生自己更富於魅力,促使病人理解和尊重自己,為以後溝通交流開個好頭。

(三)做好醫療文書工作:正規的民營醫療機構是十分注重醫療文書_丁作的,專科門診的病歷填寫應認真執行。首先指導病人填寫門診病歷上的基本項目: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址、聯繫電話等。有時性病患者不願填寫真實姓名,醫生應給予充分理解,可以填寫一個虛擬的姓名,有的病人會問看病與職業、單位有什麼關係?醫生應耐心解釋,這些項目的填寫與個人沒有任何妨害,主要是上報國家衞生主管單位,便於從統計學,流行病學上分析發病人羣,為防治疾病制定相關措旋收集資料。如果病人仍不願填寫,不必勉強!聯繫電話是為了方便病人,醫生也可以主動將自己的電話告訴病人,有事可以找醫生聯繫,讓病人從心理上感到平衡。

病人的相關資料是我們的財富,醫生可以根據病歷上的資料對病人情況進行大概判斷,瞭解其文化素質,社會層次,推斷其經濟狀況。為下一步對病人評估定位做準備。

對病史,體徵、化驗結果、初步診斷和處置辦法等的記錄都十分重要。醫療文書是幫助醫生了解分析病人病情的工具,一旦發生糾紛,它是法律文件,是重要憑證,專科醫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正確的書寫醫療文書的習慣。

(四)詢問病史應注意的問題:醫生詢問病史很有講究,值得認真研究,先問病人有哪些不適,患病的時問、治療經過,特別注意在其他醫院治療情況,使用過什麼藥物,療效如何等等。詢問病史應注意以下幾點:

1、聽取病人陳述時,醫生應表現的關心、關注,面帶微笑注視病人。如果病人過於緊張,不知如何説話時,要鼓勵病人“彆着急,慢慢談”,“再想想還有什麼不舒服"。

2、詢問第一次症狀出現的時問很重要,一可以瞭解病程長短,對分析疾病處在哪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合併症,併發症很有價值。二可以分析病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情況。一發病就來醫院求醫者:非常關注自身健康,心理素質較好,願意花錢買健康;發病很久才求醫者:

1)經濟條件差;2)平時不關注自身健康;3)工作太忙抽不出時問求醫;4)缺少醫學衞生常識。

3、一定要詢問院外治療情況:詢問其他醫院治療情況有利於醫生進一步瞭解病人及其就醫心態,提醒醫生避免重複用藥和無效治療。

(五)認真、細緻、有序的檢查病人:

1)要按順序仔細檢查,避免遺漏。

2)動作應輕巧熟練。

3)檢查過程是與病人溝通的過程,

4)留意溝通過程中病人的反應和表現。這是判斷和評估病人的重要素材。

5)果斷告訴病人存在哪些問題,可能是什麼病,為了明確診斷必須先做化驗或其他儀器檢查

6)認真做好記錄。

篇二:別讓關愛病人成為口號1

5月27日,在衞生部文明辦主辦的醫療衞生職業精神專題研討會上,來自華東六省一市衞生廳局及部分醫學院校、醫院和科研機構的專家代表,圍繞醫療衞生職業精神核心概念的表達以及醫院文化與醫學人文教育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版將連續兩期選登兩名與會代表的主題發言,希望能以此推動讀者加深對醫療衞生職業精神的思考和認識。——編 者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看一部熱播電視劇《心術》。據説,該劇收視率高居各大衞視前三甲。儘管有人認為這部電視劇拍得還不夠專業,但它依然賺足了眼球。我想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了當前一個熱點話題——醫患矛盾。

這個問題在20多年前並不明顯。那時候,醫療技術水平比現在要差,但醫患關係很好,老百姓對醫生很尊重,對醫療保障也沒有很多擔憂。為什麼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醫療設備越來越精良、就醫環境越來越優化,醫療糾紛卻越來越頻繁呢?這裏面有醫療體制的問題,有輿論導向的問題,更有患者維權不當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也有醫院和醫生本身的問題。 人文精神是“標尺”,決定了醫院的品牌形象

自古以來,醫學就被認為是最有人文傳統的一門學科,醫生是富含人情味的職業。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又該如何理解人文精神呢?大家需要先思考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醫院是幹什麼的?有人説,當然是治病救人的。既然是治病救人的,為什麼還有些醫院會因為病人一時交不起住院費就把病人拒之門外呢?為什麼有些醫院會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病人的基本權益呢?為什麼有些醫院對醫

生收受紅包、開大處方、過度檢查等現象熟視無睹、放任不管呢?我看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根本使命給忘了,違揹人文精神,走入了發展誤區。

第二,醫院與病人是什麼關係?上海第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山是這麼回答的:“病人是醫院的衣食父母。沒有病人,醫院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因此,那種不考慮病人感受、不尊重病人隱私、不關心病人疾苦的行為,都是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會砸醫院牌子,甚至會砸飯碗的。

第三,好醫院的標誌是什麼?我們常説,一所好醫院要有雄厚的學科實力、一流的人才隊伍、鮮明的醫療特色、先進的儀器設備。但僅有這些還不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之間的競爭不光是技術與設備的競爭,更重要的是醫院整體素質和整體形象的競爭,是醫院品牌和發展戰略的競爭。這必須藉助於醫院文化,而醫院文化的內核就是人文精神。

可見,人文精神在醫院建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是“基石”,體現了醫院的生存之本;也是“導向”,指明瞭醫院的發展方向;更是“標尺”,決定了醫院的品牌形象。

醫生的語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

在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下,人們習慣於將醫學定位為自然科學而忽略其人文屬性,將醫學工作者定位為自然科學家而忽視其社會責任,將患者視為患病的生物體而忽略人文關懷,由此導致當前醫療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這突出表現為“四重四輕”。

重“病”輕“人”

只關心疾病不關心人,脱離病人去治病,忽視對患者及其家屬人格的尊重、尊嚴的維護。大家可能都聽説過“一位醫生三句話説死一名病人”的故事。病人來看門診,醫生第一句話就是:“你的病呀,來晚了。”病人一聽急了,趕緊求他:“大夫,我們大老遠慕名而來,求您想想辦法吧。”這時,大夫説了第二句話:“你這病呀,沒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3句話是:“你早幹嗎去了?”這三句話就像一盆涼水兜頭澆在病人身上,他上午11時半離開診室,下午4時嘴脣發紫,晚上8時進急診室,第二天凌晨2時便去世了。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説過醫生有三大法寶:第一是語言,第二是藥物,第三是手術刀。之所以把語言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醫生的語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

重“體”輕“心”

只考慮維持病人的生命,而不考慮治療可能給病人帶來的痛苦,或者病人能否繼續正常地生活。由於醫生不能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有時雖然治好了病,但患者還是不滿意。有人説世間有三種醫生:第一種醫生用手給人治病,叫“醫匠式服務”。第二種是用腦給人看病的服務,叫“專家級的服務”。比如開刀的時候,刀口在什麼位置、開多大,既要考慮美觀,也要考慮患者的需要。第三種是用心給人看病,叫做“大師級的服務”。有位名醫一生中曾經三次給同一位女士看病。女士年輕時得了子宮肌瘤,別人説給切了,他説得留着,人家還要生孩子。後來,這位女士30多歲時生完孩子又有問題了。醫生了解到她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還是決定幫她保留子宮。又過了30來年,醫生才答應切除子宮,因為孩子長大沒負擔了。這才是真正用心給人看病的醫生。

重“利”輕“義”

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個人利益的驅動,在一些醫生眼裏,病人已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而僅僅是消費的主體和賺錢的機會。一位年輕人因眼部不適到醫院就診,大夫檢查後順手就開了德國眼藥水,要價90多元。點了眼藥水後,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劇。第二天一早,他到另一家醫院,醫生給他開了氯黴素眼藥水1瓶,價值兩元多。遵照醫囑,他的眼病很快就好了。有的醫院甚至總結出一套“宰人”的法則,叫“見大款大宰,見小款小宰,見窮人就刀下留人”。看似挺有人情味,實則不可取。

重“親”輕“疏”

一位朋友給我講過他的一段看病經歷。他兩歲的女兒因發熱到某人民醫院兒科就醫。看到候診室只有三四個人,我這朋友就耐心地等。但在此期間,不斷有穿白大褂的帶人“加塞”,讓他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當輪到朋友的女兒看病時,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沒做任何檢查,就下結論説是一般的咽喉炎,開了兩天的藥。兩天後,朋友的女兒依然反覆發熱,同時還出現目光呆滯、不能下地行走等症狀。於是,他帶着女兒去了一家有熟人的醫院,專家診斷為病毒性腦炎,需要立刻入院搶救。聽到醫生的診斷結論時,我這位朋友都被嚇傻了。後來,孩子終於脱離了危險,但經過高壓氧治療才平安出院。類似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人文精神是安身之本、發展之基

對醫院來講,人文精神的確立和弘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把人文精神的內涵融入醫院建設發展的全過程,轉變為全體醫務人員自覺遵循的理念和原則,就好像蓋房子一樣,要做好“夯基”、“架樑”、“內裝”、“外飾”四個方面的工作。 “夯基”就是要厚實人文底藴。提煉富有個性的醫院精神對於培育人文精神具有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北京同仁堂曾提出這樣的精神:“炮製雖煩,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非常到位,有特點,人們也容易記住。山東省泰安中心醫院的院訓是“生命之託,重於泰山”,既有地域特色,又強化了醫療行業特點。有了這種特色鮮明的醫院精神,才能不斷增強醫務人員對醫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不斷提高醫院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百姓的信任度。

“架樑”就是要完善制度機制。首先要採取有效措施規範醫務人員的行為,並把醫患溝通作為考核醫務人員的一個硬指標。此外,醫院在人員編配、牀工比例、環境設置等方面,要努力為醫護人員和患者營造良好的工作和休養氛圍。我過去在301醫院工作。醫院所有的醫務人員都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不管是在與家人團聚,還是值完夜班正在休息,只要醫院來一個電話,就立即奔赴病人身

邊,從來不問該不該自己做、多長時間能回來。這種習慣就是通過長期的制度約束形成的,是對醫院“忠誠保健事業,心繫人民健康”宗旨的生動實踐。

“內裝”就是要滲透中心工作。培育人文精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醫教研中心工作。這就要求我們主動跟進和融入業務工作,並以保障業務工作的質量和實效,來檢驗人文精神培育的實際效果。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醫院的同事跟我講起發生在災區的一件事。一名年輕的戰士在搶救百姓時,大腿被嚴重砸傷。當地人民醫院因為條件和技術力量有限,正準備給戰士做截肢手術。恰巧,我們醫院的醫療隊巡診到該院。經過專家組的精心治療,戰士的腿最終被保住了。現在的戰士都是獨生子,可以想象一條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對他的家庭意味着什麼。我們的醫療隊在整個抗震救災期間先後做了1704台手術,沒有一例截肢。

“外飾”就是要強化實踐鍛鍊。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僅是一個理念、一句口號,更應該是一種實踐、一種行動。有家醫院提出的口號為“重視人才,關愛別人,用良心看病”。比如,有名民工患病而又無錢治療,在醫院門前徘徊。我們的醫務人員或醫院管理者發現後,會主動幫他想些辦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嗎?現實的情況更可能是,大家匆匆忙忙,根本無視他的存在,也可能會因為擔心收治這樣的患者影響業務收入而想方設法讓他離開。對大多數醫院來講,主動去幫助這樣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醫院要培育人文精神,就要落實到這些實際行動中,否則,所謂的“關愛別人”只能是一種“口頭”文化。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可以説,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家醫院、一名醫生,人文精神都是安身之本、發展之基。

篇三:關愛護士 才能關愛病人

--------《職業精神》讀後感 在醫療行業有這樣一句話:“醫生的嘴,護士的腿”。就是説,面對同一個病人和同一種病,醫護關心的角度各有側重,是互異的,又是互補的。護理可能缺少醫生開顱破腹的驚險,但護理就像春雨滋潤心田,做好一切準備去調動病人內在的力量戰勝疾病,維護健康。一位學者曾説:“護士生來不從屬於醫生,否則就不會有南丁格爾。”這些都表明,護士工作辛苦繁瑣並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護士辛勤的付出,一個再優秀的醫生也完成不了一台手術。”李玲護士長這樣説道。

通過閲讀《職業精神》一書,我最終領悟出一條:“自覺、認真、堅持”是職業精神的精髓,這六個字看似簡單,但是要把它貫穿到一個人一生的事業當中並非易事。

“自覺”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首先要發自內心地愛自己的事業,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自覺”不是加班加點,“自覺”不是任勞任怨,自覺是把工作當成一種精神享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要做好護理工作不能只是被動應對事情,而是要對工作有預見性。

認真細緻的態度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保證。作為一名護士長、一位基層護理管理者,要十分注重對護理人員的教育和培養。以自己常年護理經驗總結了一套護理質量標準、護理操作規範等,並以身作則,使全科護士都能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各種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術,如胰島素注射技術、血糖監測技術,胰島素泵和動態血糖監測儀的使用等等;結合專科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護理工作,讓每一個護士都能在方方面面不斷提高。

“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培養一流的護理團隊,給從事護理工作的新人以適合其發展的平台和機會,創造條件,鼓勵競爭,是我作為護士長為護理隊伍培養人才的宗旨。通過閲讀《職業精神》後,對我自身精神的促動,更加堅定了我在工作上始終嚴於律己,不懈進取,同時又以培養一流的護理團隊為己任,傾盡心力於年輕護理人員的培養工作。多年臨牀工作經歷使我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而我一定要將這些經驗傳遞給年輕護士,幫助她們快速成長起來。

人們常説“貴在堅持”,奉獻一時不難,但一輩子奉獻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不

得不讓人敬佩。護理事業服務於病患,要學習南丁格爾忘我的精神,一定要讓自己有服務意識。服務於人民不能只是一時的激情,把它堅持下去,貫穿到今後長期的工作當中對我來説也是一種考驗。

護士所處的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有護患關係、醫護關係、護護關係及護士與其他科室人員間的關係和護士與護士長之間的關係等,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陷入人際關係衝突困境,特別是護患關係,因為護士每天要長時間的面對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他們的病痛會影響自身的情緒,甚至有時傷害護士,這些不愉悦的人際關係衝突給護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產生焦慮、緊張、抑鬱和對患者的敵意。並且,輪班制造成護士生物鐘紊亂、部分護士心理調適能力差、以及價值觀念的問題導致一些年輕護理人員對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認識也有較大的偏差、社會文化因素上認為護士社會地位低,缺乏社會支持系統。

看完《職業精神》後,作為一名護士長,覺得在組織層面上,管理者應重視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態:首先 以人性化管理為原則,儘快解決管理體制中的不合理現象,減少或避免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從而減少護士超負荷工作。另外,質量督查應以貼近臨牀、實用為主;夜班輪轉時排班儘量合理化,一次輪轉時間不要太長;護士有困難時,儘量給予幫助解決。建立一種長效激勵機制,創造一種和諧、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工作氛圍。其次,國家衞生管理層面上,要大力發展護理事業,提高護士社會地位。加速發展和擴大護理隊伍,一方面學校要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以補充護理人員的不足。另一方面,醫療機構也儘量招收足護士編制,達到衞生部的要求,減少護士超負荷工作現象。同時護理人員也應自尊、自愛、自立和自強,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各級相關組織部門要關心護士,改善護士待遇,如提高工資、提供其他保障等,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推動全社會尊重護士、理解護士的良好風尚,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從而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在個人層面上,平時要教導護士:首先要重視自我心理調節,掌握心理調適技術。由於管理體制的改革需要相當長的時期,這就要求我們每位護士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下,學會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調適自己。調適,即“和順舒適”,護士通過與自己對話,感受壓力對自己的影響,最終實現自我幫助和自我治癒,使心理恢復健康,個性更加成熟,自我更加完善。其次,加強人文知識學習,提高溝通能力。 由

於護士面對着各種人羣,要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但又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心理學知識,故工作中面對一些“挑剔”的患者和複雜的人際關係,無法應對。對此,應加強人文學知識的學習,掌握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及溝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減輕或消除在交往中的壓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難免要走上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面對這必須擁有的生活,你要學會善待它,因為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而工作就是上天給我們的一份厚禮,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我們自身價值的體現,只有在職業生涯中,自我實現這樣的最高需求才會得到完完全全的體現!

篇四:探望病人時該怎麼説話

探望病人時該怎麼説話探望病人的目的在於對病人表示關心和安慰,使其心 情愉快,積極協助醫護人員同疾病並作鬥爭,以便早 日康復。如不注意探病時談話的內容和技巧,有時會 適的其反。所以探望病人談話應做到: 一、要注意病人的忌諱。患了絕症的人,探病 談話要機會提及真情。即使所患並非絕症,談話也不 宜觸及病人最難受的症狀。與其問:“您常失眠?” 不如較籠統地問:“您近來感覺好些了嗎?”病人都 怕病情惡化,當發現病人臉色憔悴時,不能大吃一驚 的問:"您的臉色怎麼這麼難看?"而要説:“這兒醫 療條件不錯,您的病一定會很快好轉。” 二、要多談些室外的新鮮事。問病情宜簡要, 多講些外面生動有趣的新聞,使病人愉快,有利於康 復。 三、 要説些有益於養病的話。 向病人介紹自己 或熟人治癒該病的經驗,介紹報刊上登載的與疾病鬥 爭的人的決心與信心。多講講病人家庭和睦、工作單 位情況良好的事,解除病人的後顧之憂,讓病人專心 養病。四、語氣委婉,語調親切,情真意切。梗病人 説話時語氣要輕柔委婉,語調要親切,要表現出你的 真誠,切不可太過虛假。

篇五:中班社會:關心生病的小夥伴

活動目標:

1、體驗生病小夥伴的感受。

2、學習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多樣的方式向生病的小夥伴表達自己的關心。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白紙、蠟筆、皺紋紙、膠水和其他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

1、師:這幾天我們班誰沒有來?他怎麼了?(教師告訴幼兒XX生病了。)

2、引導幼兒體驗生病小夥伴的感受:

1)以前你自己生病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難受、想念老師和小朋友等。)

2)你生病時希望別人怎麼樣?(希望別人關心我,問候我,小朋友想我和我説話等。)

3)想一想,現在XX生病在家會是什麼感覺?(引導幼兒感受生病小夥伴的心情,知道XX生病時會和自己生病時一樣難受、想念小朋友,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

二、討論如何關心生病的小夥伴

1、師:你們想XX嗎?我們怎樣才能讓他知道我們想他?

師:XX生病了,我們可以怎麼關心他?可以為他做點什麼?

2、請幼兒相互討論交流,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指導。

3、小結: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XX一定會特別高興的。

三、分組進行操作

1、師:現在我們為XX小朋友製作小禮物,送給他希望XX小朋友能高興並早點康復。

2、教師介紹各組的活動內容:錄音、畫畫、做手工等,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活動,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3、教師終點指導幼兒明確小禮物是為生病的小夥伴製作的

四、成果展示

1、播放錄好的錄音。

2、請介紹自己製作的禮物,説一説是什麼禮物,為什麼做這個禮物。

五、教師總結

XX收到我們給他的錄音帶、小禮物,一定會特別高興。我們班的小朋友這樣關心他,他的病一定會很快好起來。以後,不管是小夥伴,還是爸爸媽媽或別人生病時,我們都要這樣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