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分數的意義》教案四篇

來源:文萃谷 1.3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分數的意義》教案四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知道一個分數的單位。

(三)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的意義。

(二)單位“1”的理解。

教學用具

投影片,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答下面各題:(2~4題用投影片)

(1)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這塊月餅的多少?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

(3)哪個分數表示圖中“( )”部分?

2.教師:觀察上面(1)~(3)題的答案,都不是整數。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就需要同一種新的數,即分數來表示。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繼續研究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1.分數的意義。

(1)依次出示教材84頁第一組圖中的三幅圖。

①把糕點圖貼在黑板上,用彩條把它平均分成兩份。

教師:請觀察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説一説把誰拿來分?怎樣分?分幾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教師:請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學生口答後補充板書)

引導學生説出:把正方形紙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佔1份,陰影部

③貼出線段圖。

教師:我們把上面各題中平均分的一塊糕點,一張正方形紙,一米長的線段,都叫做單位“1”。

(2)投影出圖。教師:有4個蘋果,把它平均分4份,圖上如何表示?(學生在投影圖上用虛線表示。)

教師:①圖上表示把誰平均分?誰是單位“1”?②1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③3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投影出題,學生討論。)

(因為蘋果的總數是單位“1”,把它平均分4份,1個蘋果是1份,是

投影出圖。

教師:有6只熊貓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樣分?誰做單位“1”?每份是多少?幾份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出:

教師: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若干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貨物,一個班的同學等等。總之,把誰平均分,誰就是單位“1”。

教師:單位“1”與自然數1有沒有區別?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自然數1是一個數,它只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如一本書,一位同學,一支筆,一道數學題等,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誰平均分的整體。

(3)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板書的這些分數,誰能説一説究竟什麼叫分數?

學生討論概括後老師板書:(或貼小黑板條)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口答練習:(投影片)

什麼?各以什麼為單位“1”?

位“1”?

2.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

(1)請學生在板書的分數中任意選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子、分母,並説明它們各表示什麼?

(2)教師板書分數,請學生説一説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麼?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

教師:表示其中1份的數?

小黑板條:分數單位。)

練習:請説出下列分數的分數單位,並説出它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三)鞏固反饋

1.課本86頁做一做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課本86頁做一做(下)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師分別取出2根,4根,10根粉筆,請同學分別説出它們的

教師彙總:單位“1”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樣多的份數後,其中每份數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課堂總結與課後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的意義。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

3.作業:課本87頁練習十八,1,2,3,4,5。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3、掌握分數的讀、寫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一)分數的產生。

1、請一位同學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説一説,用“米”作單位,其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的蘋果數是不是整數?

(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分數的意義。

1、以前我們已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下面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了幾份?想一想: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依次出現糕點圖、正方形圖、1米長的線段圖)

2、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等。

出示圖片“蘋果圖”

教師提問:這幅圖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幾個蘋果?

每份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邊討論邊板書)

出示圖片“熊貓圖”

教師提問:這幅圖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幾隻熊貓玩具?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4只熊貓玩具是其中的幾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邊討論邊板書)

3、將下面的兩幅圖與上面的三幅圖進行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點與相同點?

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單位或是一些物體都可以看成整體1,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它們的相同點在於都是把各自的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

(板書:單位“1” 若干份 一份或者幾份 分數)

4、總結、歸納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面的例子,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蘇教版國標本國小數學第十冊第36例1、“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六相關習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在三年級下冊,學生有學習了把由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本堂課主要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例1中首先讓學生看圖寫分數,激活學生對分數的已有認識。然後分兩個層次:1、讓學生認識到這裏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2、再讓學生認識到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最後讓學生認識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

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使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教學難點】理解、抽象出單位“1”。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在三年級,我們曾經分兩次認識分數。你能舉例説説什麼是分數嗎?

二、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組圖

提問:你能用分數表示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追問:你能説説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

(同桌交流後班內彙報)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課件逐漸展示板書。

提問:第四個圖與前三個圖有什麼不同嗎?

引導學生明確:一個餅可以稱為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圖形、1米是一個計量單位,而第四幅圖是把6個圓看作一個整體。

出示2/3

提問:把( )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2份的數?

學生討論交流,班內彙報。

猜測:可能是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説明: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追問:在這幾個圖裏,分別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

提問:你能試着説説什麼是分數嗎?

教師引導概括分數意義。

(2)操作:鉛筆、硬幣、鐘面、桃子圖案

提問:你能用手中的物品表示2/3嗎?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小組合作用提供的物品表示並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學生在概括單位“1”後,通過操作豐富單位“1”的表象,理解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義、數量都不同。

(3)出示練習六(3)

學生先按書上的説法,説説第1題中是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三好生有這樣的幾份;再參照第1題説説後兩題中分數的意義。

(4)出示練習六(4)

先引導學生明確單位“1”,再依次出現平均分的點,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並説説想法。

(5)出示練習六(5)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所填分數有什麼不同。

2認識分數單位

(1)談話:整數、小數都有計數單位,例如:整數9的計數單位是1,9裏面有9個1,0.9的計數單位是0.1,0.9裏面有9個0.1。分數也有分數單位。例如:5/8裏有5個1/8,5/8的分數單位是1/8,3/7、1/5、1/2呢?

提問:你能説説什麼是分數單位嗎?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揭示。

【設計意圖】聯繫整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分數單位。

(2)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互説後班內交流。

(3)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班內交流訂正。

(4)完成練習六(1)

同桌讀一讀,並説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提問:每個分數的分母與分數單位有什麼關係?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是什麼?生活還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數來表示,她們又是分別把誰看作單位“1”。找一找,和同學説一説。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4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P60~62

教學目標:

1.明確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單位“1”等概念。

2.知道分數是怎麼產生的,分數是什麼,分數有什麼作用,體會認識事物的一般思維方式。

3.在學習中能運用觀察、分析、比較、辨析等方法,會合乎邏輯,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和觀點。

教學重點: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單位“1”等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瞭解起點: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在自學中,你又瞭解到哪些概念,又有什麼困惑?

2、明確學習目標。

3.揭題:今天讓我們繼續來研究分數的產生與意義。

(板書課題:分數的產生與意義)

二、展開

(一)分數的產生

1、出示主題圖1,介紹:古時候,人們在結繩計數時,遇到了困難,請看:你覺得剩下的長度用什麼數表示比較合適呢?

為什麼?

2、出示主題圖2,説一説:每人分到()個月餅,

()包餅乾。

3、: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4、介紹分數的演變過程:據記載分數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現了分數記號;在0多年前,我國用算籌表示分數;後好,印度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數,在公元12世紀,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感受分數的意義,建立單位“1”的概念

1、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1/4(瞭解了分數的產生過程,你會用分數來表示嗎?)

*學生塗一塗並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反饋:説説你的想法

*質疑:觀察:剛才在用1/4表示的過程中,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組交流:説説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出一個物體、多個物體)

學生彙報、教師追問:為什麼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

份,可相對應的是1、2、3呢?(總數的不同)

2、感知概念:單位“1”、分數的意義

移動()説明:一個圓,一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還有哪些是一個物體?

移動()它們為一個整體。

(板書:一個整體)

(注意引導辨析:一個計量單位例:1米長的線段的1米,就是計量單位,哪些是一個整體?)

3、揭示概念: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多個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單位“1”。

4、強化延伸。

這幾幅圖中,單位“1”可以指什麼?

(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單位“1”指什麼?

單位“1”指什麼?

5、分數概念:

(1)除了我們剛才表示過的以外,

你知道用還可以表示什麼?

(2):能用1/4表示的有很多很多,只要是把單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都可以用1/4來表示。

你們都已經能正確地表示1/4了,那麼別的分數你們能表示嗎?

(3)其它分數課件演示

①誰能用分數表示出陰影部分的大小?

你是怎樣想的?

這一部分呢?

這一部分呢?為什麼都用表示?

(4)歸納意義:

通過上面的學習,像這些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概念)

6、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空白部分,並説一説。

裏面有()個

裏面有()個

裏面有()個

裏面有()個

觀察:有什麼發現?知道叫什麼?追問:為什麼是分數單位?

:整數我們學過計數單位,6裏面有幾個一,60裏面有幾個十。個、十、百……是計數單位,分數也應有分數單位。

7、分數單位:看看書上是怎樣定義分數單位的。(讀一讀)

三、練習

1、5/6分數單位是(),5/7……5/100,51/100,

2、在四幅中選一幅表示出5/6。

(1)學生活動。

(2)反饋。(逐一反饋,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第4幅,還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分數大小(一樣),

什麼不一樣?(意義、分數單位)

②第一幅,去掉“”,還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

想用表示,怎樣表示讓人一眼就可看出?

(每個○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可以用很多個分數表示,它們只是大小相等,意義、分數單位不一樣。

四、拓展:

出示兩朵笑臉,是××同學這學期所得笑臉總數的1/5,這學期他得了()朵笑臉,是××同學這學期所得笑臉總數的

1/8,這學期她得了()朵笑臉。

設疑:同樣是2朵笑臉,為什麼一會兒是1/5,一會兒是1/8,你是怎麼想的?

五、

收穫?這節課你的表現用一個分數表示?如果表現非常棒可得10分,那你能説説你根據自己的你能的幾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