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止痛的科學原理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2.29W

有很多人會使用鍼灸療法來緩解各種各樣的疼痛,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其中包含着怎麼樣的科學原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鍼灸止痛的科學原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鍼灸止痛的科學原理有哪些
  鍼灸止痛的科學原理

研究人員對於鍼灸如何減緩疼痛給出了兩種假設。一種假設認為針刺激活了痛覺神經,後者能夠引發大腦釋放一種類似於鴉片的化合物——多肽——並在全身循環。另一種假設則提出鍼灸的療效實際上基於一種安慰劑效應,即使患者認為釋放了多肽。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Maiken Nedergaard對上述兩種假設都表示懷疑,因為鍼灸並不疼,並且也僅僅在針刺入痛處附近才起作用。Nedergaard轉而推測,當鍼灸師刺入並旋轉針頭後,這些針實際在組織中造成了輕微的創傷,並釋放出了一種名為腺苷的化合物,而後者恰好充當了一種局部止疼劑的作用。

Nedergaard首先給他剛剛16歲的女兒Nanna Goldman分派了一項夏季作業——Goldman和其他研究人員在Nedergaard的實驗室中輕微麻醉了一些小鼠,從而使它們能夠保持靜止不動,隨後研究人員在小鼠小腿的一個鍼灸點上插入了一根針,並對針頭周圍的流體進行了採樣分析。他們發現,其中的腺苷比正常水平增加了24倍——這似乎大有希望。

接下來,研究人員測試了加大腺苷的作用是否有助於減緩兩類慢性腳部疼痛——炎症的疼痛,例如關節炎,以及神經損傷的疼痛,例如脊髓受損或糖尿病併發症。通過實施神經外科手術或注射能夠促進炎症的物質,研究人員使小鼠的腳部患上了上述這些疾病。

研究人員隨後在小鼠的痛處進行鍼刺或局部注射一種能夠促進腺苷作用的藥物,進而減少了小鼠對痛覺的敏感程度。但是這兩種療法在缺乏一種細胞表面受體——能夠使腺苷發揮效用——的小鼠中都無法減緩疼痛。Nedergaard認為,這些發現證明了腺苷起到了一種生化信使的作用,從而在鍼灸過程中減緩了疼痛。

為了確定是否能夠人為促進鍼灸的疼痛抑制效應,研究人員向小鼠體內注射了一種藥物,進而使機體組織能夠積累更多的腺苷。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藥物使得腺苷在體內的存留時間延長了3倍,從而也使抑制疼痛的時間從1個小時延長至3個小時。研究人員在5月30日的《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儘管他們所使用的`藥物——一種名為deoxycoformycin的抗癌藥——因毒性過強而無法在臨牀上使用,但Nedergaard仍然認為這一發現“證明了鍼灸的療效是可以得到改進的”。

研究人員認為,鍼灸治療歷史悠久,但由於其作用原理一直不太清楚,許多人對針灸持懷疑態度,而本次研究揭示了鍼灸止痛的確存在科學原理。

  鍼灸止痛的原因

鍼灸止痛穴位,多分佈在四肢,膝肘以下,或指、趾關節處,簡約舉例,有曲池、後溪、三間、少商、商陽、陽陵泉、絕骨、太溪、束骨、公孫、太沖、丘墟等,臨牀應用,更多情況是辯證取穴,辯證者,辯經絡、辯虛實、辯臟腑、辯陰陽等。最忌拘於成法,照貓畫虎,否則,用之不效,徒然貽笑天下。今就剛才所列舉的穴位略講解,以期拋磚引玉,供有心鍼灸的朋友們指正。

曲池穴在肘,屬大腸經,手陽明主,可以治療膝、肘關節疼痛,及全身上下各部位的皮膚病,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癬、臉面部痤瘡、咽喉腫痛、肩背痛等,經絡辯證屬大腸經、肺經、胃經者可以考慮選用曲池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言曲池穴善治肘中疼痛,治中風偏癱致上肢屈伸不利,發熱及高燒不退等。

後溪在手掌尺側,即小指側,屬小腸經,手太陽主,可以治療頸、肩、腰、背、足等部位的疼痛,經絡辯證屬小腸經、膀胱經、心經者,亦可用於皮膚病的治療。

  鍼灸止痛對穴

一、合谷---太沖

二穴相配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後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裏,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合谷穴可以治療頭面部的病症,稱之為“面口合谷收”。合谷配合太沖穴,還可以調節人的情緒。合谷、太沖,合稱為“四關”。合谷配太沖,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調氣調血,通暢經脈氣血,對人體氣機不暢,經脈氣血不通有明顯的效果,不通會痛,也會出現鬱滯的情況。

二、內關---足三裏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內關為心包經的輸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 相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裏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孫

二穴相配具有解痙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粱丘為胃經的郄穴,郄穴是經脈之氣深居之處,治痛作用最強。公孫為足太陰脾經輸穴、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衝脈,它的別出分支,入腹絡於腸胃。所以實證的胃腸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為適宜。(但需要排除器質性病變)

四、支溝---陽陵泉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清除肝膽之濕熱,通調腑氣的作用。

支溝為三焦經輸穴,可疏通三焦氣機,通調腑氣。陽陵泉為膽經合穴,又是八會之一的筋會,可疏肝利膽通調少陽,清泄肝膽濕熱,特別對膽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這個也是,必須排除像膽囊炎等器質性病變後才可以使用)

五、外關---懸鐘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鬱熱,瀉肝膽之火,通調經絡之氣這作用。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這絡穴,以是八會之一,通於陽維脈,有清熱解毒之功。懸鐘為足少陽膽經之輸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髓會,主要為清泄肝膽之鬱火,通調肝膽之氣機,對膽囊和膽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氣海---三陰交

二穴相配具有通調下焦氣機,調衝任補腎澀精的作用。

氣海為任脈經之輸穴,為一身元氣聚集之處,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溝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調氣活血之功。三陰交乃足三陰之交會穴,調理肝脾腎三經氣機為主,善治下焦濕熱,兼以健脾補肝益腎,調理衝任。

七、合谷---內庭

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 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 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 ,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風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針用瀉法,可起立立竿見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裏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脘為胃的募穴,又是八會穴之一的腑會。滑伯仁曰‘太倉,一名中脘。’意為胃之納水谷的倉庫,所以它是調理中焦之要穴,治療胃病的必用穴。足三裏為胃經的合穴,‘合治腑病’,為胃病患者遠道循經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臨泣

二穴相配可疏肝膽之氣滯,解少陽之鬱熱。

中渚為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注,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脈氣所注。在經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見寒熱往來,口苦,脅痛;在髒為膽,膽與肝相表裏,脅肋為肝之分野,肝脈布兩脅,所以本對穴治療肝膽疾病引起的脅肋疼痛,效果非常顯著。

十、人中---委中

二穴相配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通經和絡止痛。

人中為督脈的輸穴,位於口鼻之間,口通地氣,鼻通天氣,天地相通,竅開腦醒,督通絡暢。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在舒經活絡,行氣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為腎之府,足少陰腎經之氣,由內踝上行至膝、膕內側,折向膕中央,二經於委中穴相會,太陽下行,少陰上行。

十一、膻中---內關

二穴相配可寬胸理氣,強心安神,通胸陽,止心痛。

素問靈蘭祕典 謂‘膻中為臣使之官。’以説‘膻中者君主之宮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説明本穴與心的關係甚為密切,為心包絡這募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調氣之功較強,凡氣病有之甚佳。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寬胸理氣,温通心陽。

十二、魚際---復溜

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生津止咳。

咽喉腫痛,由於肺陰不足,水津不能,咽喉乾燥疼痛。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關---後溪

二穴相配可疏風清熱,調氣止痛,通經和絡。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陽維脈,主治三焦邪熱,疏風解表,和解表裏,散寒清熱。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 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所以本對穴可治療以熱、痛為主的頭痛,而後頸小腸經為所過之外,對肩胛上、頸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較好。

十四、印堂---合谷

二穴相配可和絡止痛,疏風清熱,宣通鼻竅。

印堂為經外奇穴,實居於督脈上,有宣通陽氣和絡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説明合谷對頭面部疾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二穴相配,疏風泄熱之功相得益彰。(臨牀上經常用來治療面癱)

十五、歸來---三陰交

二穴相配可通調下焦氣機,行氣止痛,利濕消炎。

歸來雖為陽明胃經輸穴,但與女子輸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對治療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效果非常明顯。

十六、太溪---太沖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壓,補腎瀉肝,調氣止痛。

太溪與太沖均為原穴,前者屬腎經,後者屬肝經。王冰‘腎脈與衝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凡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所出現的疼痛,均可用之。針刺時太溪用補法,太沖用瀉法。

十七、陽谷---俠溪

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通經和絡。

陽谷為手太陽小腸經火穴,俠溪為足少陽肝經滎水穴。根據五行學説,‘水克火’,所以臨牀應用本對穴時補俠溪、瀉陽谷。

十八、足三裏---三陰交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氣止痛。

足三裏為陽明經合穴,本經由頭到足為降但足三裏一穴為降中有升。三陰交為脾經之輸穴,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由足至脾為升,但三陰交一穴升中有降。陽不降則陰不能升,陽之降,陰之引也,陰之升,陽之伸也,這樣一升一降,維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濁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虛

二穴相配可清熱 利濕,行氣止痛,制止瀉痢。

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上巨虛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對穴善治大腸諸疾,針後能消炎止痛,清熱 利濕,改善腸道的蠕動功能。

二十、風池---崑崙

二穴相配可疏通經絡,以少陽、太陽經為好,祛風解表,明目益聰。

風池為足少陽肝經與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陽維、陽蹺脈的交會穴,所以偏正頭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療要穴。對降低眼壓有較好的作用。崑崙治頭痛為遠道取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