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合集9篇

來源:文萃谷 1.92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合集9篇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1

從整堂課來看,把握住了整個流程,抓住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從孩子們的反饋可以看出達到了本節的教學目標,對比例的意義及基本性質掌握都很好,並能運用它的意義及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在教學過程中尊重了孩子是課堂主體這一理念,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在探索中得出結論並能學以致用。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的亮點是在學習比例的時候從學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比例基本性質的學習中,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共同探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一個在今後工作中會遇到、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某罪犯作案後逃離現場,只留下一隻長25釐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這樣滲透了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告訴孩子們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從而激勵孩子們熱愛數學並能學好數學。

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時間上掌握不是很好,在前面複習導入部分用時過多,加上練習題偏多、偏難,以至於學生思考時間較長,所以整堂課看起來前鬆後緊。

其次,在課堂形式上顯得比較單一,和孩子們的互動不是很多,替孩子們回答的較多,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夠靈活處理,給學困生的鼓勵較少。並且在整堂課中的語速都偏快。

再次,在知識的講解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不夠靈活,在分數比例裏應該讀成比的形式,但一部分同學讀成了分數形式,而沒有給予糾正。在練習題中孩子們耗時較多,這也恰恰説明了前面的環節沒有教紮實。在最後思考題的攝入中給孩子們的啟發較少,沒能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讓我和孩子們都能有更大的進步!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2

本週三,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通過複習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為教學比例的意義做好鋪墊,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利用比例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安排了讓學生寫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組成比例,還安排了四個數組成比例,目的在於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看書自學,然後讓他們自己説説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此外,組織學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分別算一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發現了什麼?”大膽放手,用四個數組成等式這一開放練習產生新鮮有用的教學資源,我通過引導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用多種語言來激勵學生,但是有的地方還是做的不太好。如果在這裏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她們能更好的參與學習。在今後的教學的實踐中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3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比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包括比例的意義和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比例的意義中,我通過出示課本圖先了解圖意,再寫出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並求比值,根據比值相等進行國旗法教育。然後根據學校裏兩面國旗的比,得出兩個比相等。最後通過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寫出多個等式,從而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其後通過四面國旗寬與長的比鞏固比例的意義。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本環節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新知不知不覺被學生掌握理解。

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比例各部分名稱我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看書學習。設計意圖是通過重視自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非常容易理解,採用自學的方式,通過兩個問題檢驗,培養學生會看書的習慣。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先觀察比例式,在思考討論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的關係,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計算、觀察、驗證、交流表達的活動過程,不僅獲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習題設計時,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後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鞏固新知,開闊視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知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讓學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説一説中理解了比例的意義,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的實質是如何教會學生思維。而這節概念課不是對知識簡單的複述和再現,恰恰是通過教師的“再創造”,為學生展現出了“活生生”的思維活動過程。於簡單的談話間,簡單的提問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通過自己分析思考,總結出了“比例”這一數學概念。於不經意的誘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通過計算、觀察、比較、驗證讓學生的思維從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後的豁然明朗,個個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名小小“數學家”,經歷了一個愉快的探究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處處透出濃濃的數學味。

本節課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放在一起學習覺得內容較多,完成教學有些困難,同時比例的靈活應用題目沒有達到預先的效果有些遺憾,同時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再多一些題目就好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後進行教學的,導入新課時出示三面國旗,並通過求長和寬比值,引導學生觀察,然後提問學生髮現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隨堂練習:

1、寫出比值是1.5的比,並組成比例。

2、練習八第一題。

在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中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區別比和比例,提出問題: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學生回答後,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提示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並由學生自己標出所寫的內項、外項。

第二步,通過學生自己計算內項的積和外項的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加以概括。

讓學生應用比例的性質驗證自己寫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學生明白,驗證比例式是否成立,

課堂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有兩種方法:

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課堂上安排了反饋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比例性質的認識與掌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全面參與,通過學生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自學與討論等活動,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我精心設計了由易到難得兩種類型練習。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5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在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並求出比值。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

1、判斷。

2、組比例。

最後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二)在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中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師説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提示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並由學生自己標出所寫的內項、外項。

第二步,通過學生自己計算內項的積和外項的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加以概括。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我精心設計了由易到難得三種類型練習。

(三)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一個在今後工作中會遇到、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某罪犯作案後逃離現場,只留下一隻長25釐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這樣滲透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文化知識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意識。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6

昨天區教研員吳老師到我們學校來指導教案,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耐心的吳老師,幫我把課的重點應該怎麼突出,難點應該怎麼化解講了一遍。細心的吳老師,還建議我去參考一下國標本中的相關內容。匆匆忙忙不夠認真的我,卻忘記帶筆和本子做記錄,只能憑大腦記憶思路了,而我當時還沒有備課(原本沒打算上這課的)。只好從一下班就開始加緊,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教案和課件才完成(先自我反省一下)。

總體感覺這篇教學設計的思路比較有條理,一開始複習比的相關知識,由求比值引入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進行分類,從而得出比例的意義,而通過觀察比例,發現組成比例的條件。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先讓學生找到要求的比,再通過比例的意義判斷能否組成比例,組成的是怎樣的比例式,同時也讓學生聯繫以前的內容對應找出比和比例的區別,使學生不僅能明確比和比例的不同之處,更能對比例的意義產生更進一步的理解。而正因為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進行了解各部分名稱,用一組前面用過的練習題讓學生找出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同時用啟發性的問題“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積相等的數嗎”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發現外項積等於內項積,從而得到並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由此可得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最後進行小結。

上完課後,我自己首先的感覺是雖然有學生自主的探究,但還沒能完全放的開,思路還不夠開闊。而且因為時間的關係,前面問的比較瑣碎後面缺少了五分鐘讓我把最後一道設計好的開放性的題目出示出來。同時我也在反思如果我再上一遍這節課,我會怎麼上?我想到的是前面有的問題比如讓學生説判斷思路的時候,可以請一兩位做代表回答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方法已經掌握了,就不需要請太多的人重複説,這樣可以抓緊時間讓學生做幾道靈活一點的題目,比如已經比例中的三個項,如何求第四個項,比如給四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比例。這些我事先也考慮到了,但是沒能教學進去,需要以後注意。我還在想,其實這堂課中概念部分的教學並不難,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適當記錄一些關鍵點,依據關鍵點回答就可以了,不必要把整個過程都寫下來,否則也是耽誤時間。我想了很多,但想的大多是在希望自己能在前面更緊湊以擴展後面的思路上。本來我還挺高興自己在課後能感覺出一點東東的,但後來在聽了陳老師的指導後,我才知道自己反思的真膚淺:(

陳老師給我的教學設計提了幾點意見:

1、我的複習提問是問一句學生回答一句的,問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比”“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陳老師説,可以打開一點,直接問:你能回顧出以前學過的比的哪些知識?我一聽就感覺出了,自己問的範圍很狹小,如果那樣問,學生的回憶搜索就被打開了,也許學生不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還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稱,還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都是和我這節新授課的內容有關聯的,複習一下,對於後面比較比和比例的區別有很大的好處。我又反思“我怎麼沒想到呢?”然後我給自己的解釋是,怕學生打的太開耽誤時間:(後來我又想,只要學生熟練,其實口答幾句話也耽誤不了什麼時間的。哎,我們上課總是會在時間上斤斤計較。不夠大氣......

2、我在教學例1的時候本來感覺挺簡單的,學生回答的甚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因為我課前一再強調要回答完整,其實這節課我們學生回答問題我自己挺滿意的`,因為什麼所以什麼都説的很完整。但陳老師就點明,可以在這裏滲透正比例的意義,因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而它們的比值是什麼呢?就是單價。如果買的本數增多,相應的錢數也就是總價也會隨之增多。這是我沒想到的,我沒能想到這個深度。要反省。

3、在比較比和比例的區別的時候,學生説的挺多,什麼比例有四個數比有兩個數,比是一個比比例是兩個比,比沒有等號比例有等號。我覺得他們説的都挺對,當時還挺高興的。後來想想,陳老師説,這都是表面上的區別,而意義上的區別其實才更重要。比是兩個數相除,而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從意義上來説就完全不一樣,這對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比例的意義就很有幫助。我一想,對哦,還是自己考慮不完善。而且從意義上的區別説下去後,正因為他們的意義不同,比有前項後項,那麼比例中的四個數應該叫什麼呢?就可以順利引入下面的內容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4、陳老師提的第4點是我上完課就想到的,就是練習題的開放性不夠,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不只有意義和性質兩種思路,其實還可以用化簡比來求,我本來想在開放性的題目中通過讓學生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的,但沒能來及上到這裏就下課了,少了五分鐘。

非常感謝陳老師的指導,為我在課堂教學及內容設計的“廣”和“深”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我知道要上好一節課確實很不容易,自己備完感覺好象過程挺流暢了,但其實認真思考下來,可推敲的地方還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也還有很多。謝謝老師的指導!希望陳老師朱老師有空的時候多到我們學校來指導指導我們,我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7

同課異構能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對教師的常態課也是一種檢驗,同時,能與同事取長補短,通過同事的評課,能發現自身上課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習慣性的問題。

本次的上課內容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我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理清思路,尋找解決本節難點知識的妥善方法,並製作課件。課講完後,仔細分析:

一、找準知識銜接點,為新知做好鋪墊。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後進行的。而“比’是上個學期學習的知識。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他們的大多數會把學過的不相關的東西忘到腦後,因此,先設計了一組複習題,不僅讓他們複習了比的定義,還對化簡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腦中閃動一下,並通過求不同比的比值的計算,喚醒他們的記憶,為學習比例的意義打好鋪墊。因此學生在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學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學生的預習能力,大膽放手,使難點變為平常。

本學期鼓勵學生預習,大多數學生能認真預習,但也會有個別學困生,只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僅在書上畫一畫,留留痕而已,本節概念性的東西較多,學生的理解水平以達到理解:比例的定義、項、內項、外項、內項的積、外項的積等等。因此對此類知識,大膽放手,讓學生説,讓學生找,這樣節省了上課時間,學生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練習由易到難,不僅僅為了小測驗的滿分數量而選取較簡單的習題。

每個知識點都緊跟相應的習題,這樣可以及時鞏固新知,同時能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在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後,我鼓勵學生逆向思維,根據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把那個告知學生有多個比例,這樣能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類題,是書中帶花的題,應該選作,而我在這裏選用,意在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新知。同時發現規律:可以把等式左邊的兩個因數,作為比例的兩個外項(內項),能學出八個比例。最後課堂測驗,我出了兩個內項互為倒數這個隱含條件,並且使用字母表示的比例式,應該是有較大的難度,也是為了看學生新舊知識的融合情況。課堂測驗看出大多數學生填對了結果是1.還有20個學生填的是其他兩個字母的積。設計的實際應用題,學生也能運用反比例分配的方式解決;還有學生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列出算式;還有的用比例填空的形式解決了這個問題,挺讓我驚喜的,學生的思維很靈動。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有:

一、沒能及時抓好課堂生成。

課前預設沒考慮到學生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所以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自己的大腦處於抑制狀態,根本沒聽清孩子的問題,還讓他説了兩遍,我也沒能領會過來。如果當時讓孩子直接解答出自己提出的問題,那會讓老師如醍醐灌頂,這樣可能會創造出課堂的亮點,更可能樹立這個學生的自己心,激發他學習的熱情。可悔之晚矣!

二、高估學生的能力,放鬆了一個知識點的講解。

對於解比例,我以為:學生在學好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後,解比例應該如囊中取物。因此只讓學生口述了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因此出現了,未知數寫在等號的右邊,幾個學困生不會解比例。如果加上一個板演,哪怕是隻要一步:把比例變成方程,那就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每一次的課,總會有一些優點,同時會存在問題,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才能開闢出一片新的綠地。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8

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實驗課,課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學生一頭沒有把握好,以致於練習的內容都壓縮了。下面對整個教學做如下反省:

一、開始階段寫比這一環節,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圖是通過找相等的比後引出比例這一知識點,在教學中,沒料到學生舉手少,發言少,稀稀拉拉的幾個比,沒有任何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這一環節還不如直接出示幾個比,直接求比值,從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讓學生了解比例是怎麼來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進一步為學習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礎。

二、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時候,教學比較含糊,沒有突出點,學生在判斷的時候,弄不清哪個是用意義在比較,哪個是用基本性質在比較。教學過程應該改為上面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抓住關鍵,讓學生多説,説完整。

三、練習難度偏高。從這堂課來看,似乎難度高了些,以致於學生思考時間比較長,這也恰恰説明了前面的環節沒有教紮實。如果前面的問題都解決好,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而且還能成為這課的亮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9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後進行的。而“比’是上個學期學習的知識。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他們的大多數會把學過的不相關的東西忘到腦後,因此,先設計了一組複習題,並通過求不同比的比值的計算,喚醒他們的記憶,為學習比例的意義打好鋪墊。

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1、判斷。2、組比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在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中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先由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提示自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提示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並由學生自己標出所寫的內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