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文本的真意義

來源:文萃谷 2.88W

在走進文本成為語文教師共識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作一番思考。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執教《草莓》。

走進文本的真意義

《草莓》是上海語文新教材高一(下)選入的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不長,一千字出頭一點,粗粗讀來,似乎也能讀懂。可問題往往出在這種似乎的狀態上:這篇文章似乎是託物言志,於是大講託物言志的妙處;似乎是講要珍惜青春,於是可以從珍惜青春講到珍惜時光再講到珍惜生命。於是,看上去是在上這篇文章,實際已是在顧左右而言他一一看上去是在抓文本的材料,實際只是捋文本的皮毛;看上去是在文本中行走,實際已在文本外雲遊;看上去是在文本中忙得不亦樂乎,實際還是終於沒有讀懂文本。這種走進文本很有一些迷惑性,表面上始終在圍繞着文本轉,但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

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不應該只是滿足於文本是這樣的,還應該知道文本怎麼會這樣的或這樣的感覺是怎麼來的。常會有這樣的鏡頭:不管拿到什麼課文,教師的問題只是着眼於寫了什麼或哪裏寫了這個,而學生則圍繞什麼或這個滿世界地忙乎開一一一堂課以找到什麼或這個而告成。這哪裏是走進文本!走進文本如果是這樣,那麼,讀《草莓》你只能讀到《草莓》寫的是草莓,因為文中有關於草莓的描述,還有人生,因為作者發表了對人生的看法。至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讀完後還是油水分離,甚至讓你一頭霧水一一因為你只感知了文本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是零碎的,而非整體的,有關聯的。

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不應該只是滿足於文本原來是這樣的,還應該感悟不這樣會怎樣或不這樣還可以怎麼樣。《草莓》寫的不僅僅是草莓,它還在抒發作者的人生感悟。原來草莓只是觸媒而已!好的一一沒有這個觸媒會怎麼樣,不寫第一段會怎麼樣,這一層意思換一種表述會怎麼樣……這不是沒事找事,所有的問題都迫使你重新回到文本,沉浸其中,不斷地咀嚼、玩味,在體會語言的同時,也體味了文本的思想感情,體味了文本如此表達的妙處。

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應該知道文本是這樣,生成出我們該怎樣。這是由文本所具有的對話功能所決定的。這裏的該怎樣,不僅僅體現在文本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還體現在文本在大到謀篇、小到細節上的種種特點對我們的寫作所具有的啟示。而後者往往是我們在文本閲讀中所忽略的或沒做到位的。在具體的文本閲讀中,我們往往厚此薄彼。而這樣做造成的結果通常是思想的遊戲,文字的空轉,無法真正地在語言文字上下工夫,到頭來,流失的還是語文學科的本性和語言文字的真味。

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就應該體現文本的這一個。文本是教材的一部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而教材這個例子就好比是文學作品中的這一個,這一個決定了教材這個例子不是可有可無的例子,它應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讀一篇與讀幾篇,讀這篇與讀那篇之間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明白了這一點,閲讀《草莓》時你就不會因為它是散文而津津樂道於形散而神聚;不會因為它寫了人生的感悟,你就大而無當地進入對生活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悟或你的人生感悟是什麼的大討論。

由此,我們是否已經可以為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作一個大致的定義了——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本,是能夠發掘這一個文本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和特有內涵的過程, 是始終立足於語言的對這一個文本進行整體感知的過程,是能夠藉助這一個文本對學生的 思維語言能力有一個有效提升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