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來源:文萃谷 9.29K

路遙《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遙《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遙的中篇小説《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仍然彷徨於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經驗還不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的還沒有找到正確方向和堅定信念的青年形象。他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憎恨;他既可愛,又可悲。在他身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品質: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樸實,虛榮,堅毅,浮躁等。在他身上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當代農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高加林這個形象,內涵豐富,又具有較大普遍性,他是一個生活在我們中間的性格矛盾又統一的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遭際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一個性格複雜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過去那些先進的新農村青年那樣,腳踏實地的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而奉獻力量,也不是熱衷於建設自己的安樂窩,或者為謀取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庸碌之小輩。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交織着時代變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1]P540

高加林是幸運的,他有理想,有知識,有文化。學校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為他打開了另一個更為絢麗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對現代文明懷着熾熱的嚮往。他不願庸庸碌碌的生活,極想有所作為;他又是那麼不幸運,他畢竟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的兒子,理想同現實間存在太大的距離。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鬱悶,形成了他複雜的性格。他深愛着生他養他的故鄉的土地和親人,但他十幾年拼命苦讀,就是為了不向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種説法是奴隸)。他深知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內心深處也從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卻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時時渴望離開這貧瘠的土地;他編織着美麗的夢想,但卻違背了現實。畢竟他不應該蔑視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終成為一個孤獨的失敗者。當然小説中高加林生活之路並沒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艱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處在急劇的變動中,而不是一個走完人生之路失敗者。日後,他經過正確人生觀的指引,他是可以成為推動生活前進的一種力量的。[2]P2

通過閲讀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高加林具有如下性格特徵:

(一) 自尊與自卑

高加林接受過新思想教育,血氣方剛,熱情奔放。有追求自身發展的願望。從小又受父母的嬌生慣養,父母用辛勤汗水換錢供他上學。他身上的泥土味已沖刷得差不多了。因而會不自覺地感到自己不比別人差。在他被撤了教師職務後,表現極為強烈,他想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樓,他就非要比他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樓他們更強。去縣城掏糞時與克南媽爭吵後,眼裏噙着了淚花,望着悄然寂靜的城市,心裏暗暗説:我非要到這裏來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裏的年輕人那一點差?我為什麼要受這樣的屈辱呢?[3]P32此時反映出高加林如此強烈的自尊。從小説中可以看出,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連高明樓這樣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種威懾,不能不感到“將來村裏真正的能人是他”。高加林是優秀的,自信心可使他進取,但也可扭曲他的靈魂。於是我們在他自信的背後,發現了一種隱藏更深的自卑感。在他第一次去賣饃,卻因為是熟人,而不願去做那筆生意。當遇到老同學張克南和黃亞萍時,對他們所説的話非常敏感。即使他們是很真誠的,但在他看來,是在他面前誇耀自己的優越性。高加林的自尊心太強了。因此精神處於一種藐視的狀態,説話時不時的諷刺、挖苦。最終老同學不歡而散。在賣饃的過程中,他後悔不該來。感到自己象一個真正的鄉巴老。覺得周圍的人

都在看他,他低着頭,什麼也不敢看,連叫賣也不敢。心裏難受得象無數個蟲子在咬。在城裏掏糞時,緊張防備周圍,鬼鬼祟祟象做賊一樣,恐怕被熟人看見丟面子。每當看見騎自行車的縣上和公社的幹部們,從河對面公路奔馳而過,雪白的的確涼襯衫,被風吹得飄飄忽忽的身影時,他的心就會感到一種説不出的惆悵,苦澀的味兒頓湧心頭。就像吞了一口難嚥的中藥,難受極了。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會認為那是墮落和消極的表現。他的自卑是強烈的。

高加林之所以有這樣的自卑感,與他的思想意思是分不開的。他一心想離開這貧瘠的土地。他不願象他父親一樣當一輩子土地的奴隸。害怕的貧困、愚昧。他始終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負“。因此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在當教師時,不斷髮表文章,刻苦鑽研。並且得到了認可―他是一個很受尊敬的教師。然而對於這樣一個有抱負、有上進心的青年,周圍的人沒有去承認他,發展他,而是讓社會的不良之風,深深傷害他,使他回到了黃土地上。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我們社會的肌體是健全的,假如社會主義陽光照耀在每一個角落,那麼高加林周圍的環境力量就有可能不段完善他的性格,而他本人或許能夠避免他的悲劇命運。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環境對人的影響。特別是那些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的青年。由於社會尚不是由他們來開拓,他們的視野就顯得過於狹窄,往往容易被生活表象所迷惑。而當他們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時,這一影響就更不能低估。在以高加林為典型意義的青年形象中,自信和自卑彼此排斥卻又緊密膠合在一起。這正是他性格中潛伏着的悲劇性的危機。

(二) 脆弱與勇敢

高加林是自信的。而當現實扼制了他的“慾望”,他又變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他有的只是“慾望”本身,沒有的恰恰是把“慾望”本身化為現實的真正動力。他只能在順境中馳騁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他貌似強者的外衣下,隱藏着的卻是一顆脆弱的、不穩定的自我。

高加林的脆弱性在他兩次大的人生轉折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當高加林被擠掉教師職務,第一次復歸到土地上當農民時,他感到理想破滅。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無法冷靜下來。三年的教書生涯,美好的夢想頃刻間就變成了泡沫。他的臉痛苦的抽搐着,一隻手很很地揪着自己的頭髮,淚水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來。他不思茶飯,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自己。或許他的拼命勞動只是希望用極度的疲勞來消彌騷動的“慾望”。當他走後門當了縣委通訊幹事,而事情敗漏,他又一次被譴回農村時,又一次感到孤零零的自己,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他不知自己從什麼路上走來,又向什麼路上走去…。想到破滅的不僅是那遠走高飛的幻想,也是與黃亞萍那並不牢靠的“愛情”。又想到自己以後貧窮的農民生活,他痛不欲生,想叫叫不出,想喊喊不出。他甚至想到死。。然而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反而恨起了自己:他兩隻手瘋狂地揪着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鈕釦“崩崩”地顆顆飛掉……。在波濤起伏、曲折不平的人生道路上,高加林就是這樣地失敗了。當他孤魂般走在大馬河川道上時,山坡上傳來的是孩子們辛辣而直率的信天游歌聲:“哥哥你不成才,賣了良心才回來……”這利劍般閃射着冷峻真理光輝的古老歌謠,雖然從孩子們口裏唱出,但那深沉的譴責力量,仍然使他感到驚心動魄。只有在這時,他才如夢初醒,有了五內俱焚的痛悔。高加林是一個彷徨與人生十字路口,生活閲歷還不豐富的青年。遇到挫折不能積極面對,只會痛苦、流淚、抱怨、後悔。表現出極度的脆弱。但只要受到別人的安慰,鼓勵,他會作深刻的自我反省,對生活產生希望。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正因為如此,他還會振作起來,前途還是美好的。[4]P542

儘管在逆境中高加林往往表現的很脆弱。但在順境時,他往往表現的很勇敢,積極進取,具有一種冒險精神。

高加林痛苦於農村落後,渴望現代文明的春風吹到這閉塞的地方。因此,在他當上農民以後,與因循守舊的古老生活方式發生了反抗力。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以特有的力量與農村舊道德觀念和庸俗輿論挑戰:他鼓勵巧珍刷牙;鬧了一場“衞生革命”;藐視農村“明媒正娶”的傳統道德,和巧珍大膽公開彼此的愛情,公開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和巧珍騎着一個車子去逛縣城。可見,高加林是以一種勇敢、挑戰的姿態,衝擊着農村的平靜,和古樸的生活方式。憧憬着現代文明的生活。

在到南馬河公社採訪時,他的勇敢精神表現的也很明顯。南馬河幾個村莊都被洪水淹沒。高加林沒有騎車子,黃昏才出發。沒走幾裏,天就黑了。此時他並不害怕,他精力充沛、動作敏捷。一剎那間需要犧牲什麼,他就會獻出什麼。到了南馬河,腳上流着血,但沒有休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高加林這種勇敢精神與他自身的性格和經歷有關。首先他受過很好的教育,受過新思想的影響,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當面臨這樣的大災難,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一種責任感讓他衝在了前面。再者,高加林是一個要強、好勝、狂熱、有自尊心的人。這一次採訪對他來説是個難得的表現機會……。當他聽到那篇沒被改動的第一篇報道時,一種幸福頓湧心頭,忍不住輕輕地高吹起了口哨。

(三) 樸實與虛偽

高加林由於受到父輩的影響,他具備天下農民所特有品質―樸實。如小説上所描繪的那樣:在勞動時,他手磨起了水泡,流出了血,他仍然挺着。在縣城掏糞時,哪個廁所要是沒糞,他立刻失望喪氣,哪個廁所糞多,就高興想笑,像是發現了金子。在失去教師職業後,他抽的煙由紙煙變為旱煙,表現出他生活的節約。他憨厚、老實,當他第一次和巧珍在大馬路上並肩行走時,心呼呼直跳,感到很難為情。也是這種樸實,才使巧珍和他走近。也正是這種樸實,使他主動上地裏給父親幫忙;給母親拉風箱。並且還養了兔子,想搞點副業。。他忙忙碌碌,儼然象個過光景的莊稼漢。也更是這種樸實,使他感到,他不該那樣害怕在這黃土地上生活;在這親愛的黃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結出甜美的果實。[6]P90

高加林還擁有農民兒子質樸的責任感和內疚感。雖然他在精神上承受壓抑和痛苦,但看到在勞動中的母親滿頭的白髮;瘸腿的父親一輕一重地出山……。想到莊稼人的吃苦精神,眼裏流出了淚水。在作品下篇,我們看到,當他和黃亞萍在一起時,猛然想到巧珍,心如刀絞,情緒的熱情忽至冰點。內心深處,是一種深深的愧疚與譴責。

我們知道,高加林有極強的自尊心。他不甘不如人。始終渴望到大城市去,渴望施展“抱負”,其目的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是為了事業的發展?這在高加林思想上顯然是相當模糊的。於是,在這特定的環境中,其虛榮心得到了極度膨脹:當巧珍要把狗皮褥子拿到縣城給他時,他有點嚴厲地説:“我不冷!你千萬別拿來,人家笑話哩!”[7]P35在縣通訊處的那些日子裏,他不斷陶醉在事業的成功中。他內心裏每時每刻都充滿着驕傲和自豪,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甚至和同志們説話都言詞尖刻,才氣外露,得意之情溢於表。但他有時也會警告自己不要太張狂,他有更大、更高的抱負和想法。不能滿足於這個縣城所達到的光榮……。甚至在省城的大街上,看到公園裏一隊對挽胳膊走路的青年男女,也幻想着自己

令人神往的富於彩色的大城市生活。高加林的內心是虛榮的,他的所謂個人抱負和個人前程,始終是他內心深處最縈繞關注的東西。正是這個日夜困繞着他內心的幽靈,指使着他走錯一步,再走錯一步。人生的道路是複雜的,社會的矛盾也是錯綜的,然而決定一個人性格面貌的,畢竟是一個人的思想、情操。[8]P32當他和黃亞萍舊情復萌,重新戀愛,以及在這種愛情矛盾的厲害權衡中,“遠走高飛,到大地方去發展自己的前途”成為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砝碼”。於是“權衡了一切後”他“決定要和巧珍斷絕關係,跟黃亞萍遠走高飛”。純真的愛情終於被壓倒在內心的虛榮之中。他無情地拋棄了巧珍這個天真純潔姑娘赤誠如火的愛情,卑劣地傷害了一顆純正坦直的心靈,也暴露出他靈魂深處潛伏着很不美妙的污垢!我們可以看出高加林對劉巧珍和黃亞萍的選擇,並不是由愛決定的,而是由內心的虛榮決定的。誰能滿足他的虛榮,他就會選擇誰。思想意識的錯誤,致使最終陷入痛苦深淵。

高加林這些性格特點,有時是孤立的,有時又是錯綜複雜的交織在一起。從而形成這一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高加林以上性格形成,與他生活的社會、家庭、自身思想意識是分不開的。高加林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個能呼吸到城市文明的空氣卻又保留着古老、落後的習俗的城鎮郊區,一個交織着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的生活環境。也是現代意識與傳統道德觀念碰撞最激烈的時期。他的理想與現實、性格與環境交織的錯綜複雜,又顯得格格不入。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副令人不可思議的畫面:一個明明有才能,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的知識分子,卻被別的有權勢的人同過“合法手續”而從教師隊伍中除名;隨後他又依靠自己的“關係”,進入縣委大院,而“紀律檢察委員會”又以合法的途徑將他重新除退。生活在這樣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環境中,高加林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有的只是一連串失敗的記錄。還有家庭環境、自身思想意識對他性格的形成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農村的落後、貧窮及父母對他的精心培養,創造了他一心離開黃土地的自身條件。我們從作品中可看出,形成他複雜性格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身的思想意識。由於剛步入社會,對生活認識不清。錯誤地把個人的慾望當作理想,不能根植於現實的土壤中,過分強調個人的需要。缺乏紮根土地,在家鄉的土壤上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心。這些思想意識,促使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矛盾重重,徘徊不前。

高加林的悲劇不是偶然,大量的偶然性中顯示出了生活的某種必然性:傳統的生活已經容納不下這一代青年對人生的追求,而他們又往往不太理解通往新的生活的正確而又艱難的道路。他們理想大於現實,盲目追求實際上不能得到的東西,得到的必然是一種對人生扭曲的認識。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像高加林這樣的青年也並不少見。文學是一面鏡子,高加林這樣具有豐富內涵和典型意義的形象,無論他的逆境、順境、長處、弱點、教訓和悲劇,都具有發人深思的鑑戒的力量。希望那些徘徊於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們從高加林的形象中得到啟發,正確處理好個人和社會的關係,以誠懇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讓人生的理想之花開得更加鮮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