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際交往心理

來源:文萃谷 1.83W

人際交往心理1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能與同伴合作,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能關心他人的需要,體諒父母和老師;能寬以待人,誠心地讚美他人,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評;在增進人際關係的同時,保持自己人格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自私、嫉妒、猜疑、自卑、自滿等不良的人際交往心理,具體的説存在下列不良的心理表現。

(精)人際交往心理

1.自我中心

目前絕大部分高中生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環境中,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注重自己的情感,高興時高談闊論,委屈時訴説煩惱,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也不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極易形成同學不願與其交往的尷尬局面。

2.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意識到某人、某事可能對自己有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怨恨、憤怒、痛苦的複雜情感,是一種極不愉快的負性心理體驗。有些高中生往往表現為不能容忍別人的進步和成功,害怕別人強於自己,但自己又不願作艱苦的努力。常常諷刺挖苦、誹謗攻擊他人,以求通過別人的失誤甚至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嫉妒心理是人際關係中非常有害的腐蝕劑,是損己害人的心理。

3.猜疑心理

部分高中生過分敏感,在與人交往中過分留意別人的臉色和言語。猜疑成癖,捕風捉影,往往節外生枝,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4.自卑心理

部分高中生,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過低地評價自己,常有 “我不行”、“我不如他們”等消極暗示,對自己信心不足,盲目地依賴別人、取悦別人,不敢涉足新的交往領域,在交往中總是表現為羞怯、憂傷、退縮。而不敢交往、缺少交往則會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中。

5.自滿心理

部分高中生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看不起其他同學,喜歡對他人吹毛求疵,品頭論足。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聽不進別人善意的勸告,表現為抱殘守缺,不願延伸自己認識的觸角和拓展思維領域。自滿心理導致部分學生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逞能。

6.冷漠心理

有些高中生不尊重別人的人格,對同學缺乏熱情、關心和幫助,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

7.膽怯心理

一部分高中生因為缺乏社交能力而苦惱,總感覺別人在注視自己,時常過度緊張。見到陌生人臉紅、心慌、緊張,不願説話,不敢説話,眼睛不敢看人。與其交談時常出現面紅心悸、手抖出汗、言語支吾、手腳拘束的情形,與人交往中往往採取迴避、退縮等消極行為。膽怯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孤立、自我封閉的狀態。

人際交往心理2

目錄:

第一章: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第二章: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第三章:職場“菜鳥” 發泄情緒良方

我們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交往是必須的,但是有哪些要不得的人際心理呢?那麼下面我們來做個心理疾病測試吧,來檢測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多深!

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不喜歡那種膚淺的不真實的“朋友”關係,因為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情感交流的基礎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偽朋友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現,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心理狀態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係,以及良好的人際心理。

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

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説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

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着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

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温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説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

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麼衝着別人的位子,要麼想從別人那裏得點實惠,要麼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

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遊戲心理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着遊戲人生的態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賞,以為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捨或恩寵。

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着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願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7、成見心理

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為刻薄。因為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

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衚衕,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1.問候時最好點名道姓。

邁進會客室的門,你的第一句話可能是:“你好,見到你很高興。”但這卻不如説:“李經理,你好,見到你很高興。”後者比前者要熱情得多。

2.若對方沒請你坐下,你最好站着。

坐下後不應掏煙,如對方請你抽煙,你應説:“謝謝。”把煙灰和火柴頭弄到地板上,是很不得體的。

3.不要急於出示你隨身帶的資料、書信或禮物。

只有在你提及了這些東西,並已引起對方興趣時,才是出示他們的最好時機。

當對方詢問你所攜帶資料中的有關問題時,你應給予詳細的解釋或説明。

4.主動開始談話,珍惜會見時間。

儘管對方已經瞭解到你的一些情況和來訪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動開口。你可再次對某些問題進行強調和説明。也是禮貌的需要,也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5.保持相應的熱情。

在談話時,你若對某一問題沒有傾注足夠的熱情,對方會馬上失去談這個問題的興趣。

6.當憤怒難以抑制時,憤怒會使你失去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觀尺度。

它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應提早結束會見。

7.學會聽的藝術。

聽有兩個要求,首先要給對方留出講話的時間,其次要聽“聽話聽音”。

如對方首先講話,你不可打斷對方。應做好準備,以便利用恰當的時機給對方以響應,鼓勵對方講下去。

不能夠認真聆聽別人談話的人,也就不能夠“聽話聽音”,更不能機警、巧妙地回答對方的問題。記住:不論是社交場合,還是在工作中,善於聽是一個人應有的素養。

8.避免不良的動作和姿態。

玩弄手中的小東西,用手不時地理頭髮、攪舌頭,清牙齒,掏耳朵,盯視指甲、天花板或對方身後的字畫等,這些動作都有失風度。

9.要誠實、坦率,又有節制。

若在一件小事上做假,很可能使你的整個努力付諸東流。對方一旦懷疑你不誠實,你的各種不同凡響的作為都將黯然失色。

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談起或承認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在評論第三者時不應失去體量他人的氣度。

10.要善於“理亂麻”,學會清楚地表達。

善於表達使人終生受益。講話不會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們的反感:敍事沒有重點,思維頭緒混亂的人,常常迫使人們儘量迴避他。

一般來説,你若從沒有擔心過別人會對你的話產生反感,就意味着你已引起他人的反感了。

11.作一次音色和語調的自我檢查。

把自己要講的話錄音5分鐘,聽聽是否清晰,喉音、鼻音是否太重-語速怎樣-語調老成、平淡嗎?

如不滿意,改進後再錄一段聽聽。充滿朝氣的語調會使你顯得年輕。此功重在平時留心多練。

12.注意衣着和髮式。

第一次見面就給人一種不整潔的印象,往往會給你的自我表白投下陰影。

平時不修邊幅的企業家,在會見前應問問懂行的人,讓他根據你的年齡、體形、職業及季節等因素設計一下你的衣着和髮式。

13.如果對方資歷比你淺,學識比較低,你應格外留心自我優越感的外露。

當你介紹了自己令人羨慕的學位職稱等情況後,對方也得談到他的相應情況。

為了避免對方自愧不如,在介紹自己時你應該謹慎一些。對對方可以表示讚佩。過度的關心和説教應該避免,要表現出誠意和合作精神。

14.會見結束時,不要忘記帶走你的帽子、手套、公事包等東西。

告別語應適當簡練,剋制自己不要在臨出門時又引出新的話題,因為沒有理由認為告別才是會見的高。

職場“菜鳥” 發泄情緒良方

不要見人就發泄情緒

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泄不滿,是最重要的原則。

向同事或毫無裁定權的人發泄情緒,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

解決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上司,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上司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層次的上司求助。

抱怨的方式同樣重要

儘可能以讚美的話語作為情緒述説的開端。

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同時更重要的是,你的讚美已經事先為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

記住,聽你情緒述説的人也許與你的事情並不相關,甚至不知道情況為何,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自衞的反應。

控制你的情緒

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找上司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滿、委屈,也應當儘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説。

過於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説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

注意抱怨的場合

發泄情緒時,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儘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

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迴旋餘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於維護上司的尊嚴,不至於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結語:原來,在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交際中我們要學會如何大方、得體的人際交往,這樣就不僅能給你的人際加分還能有利於你在職場中的發揮哦!

人際交往心理3

人是羣居生物,人與人交往是必須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即使我們很注意,也難免會有説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有時這些錯誤可能會讓別人在精神上或者物質上遭受到巨大的損害。這時候,你必須勇於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自主承擔。這樣,不僅能夠顯示出你是一個有素質、有責任的人,而且也更容易獲得對方的諒解。如果你逃避責任,為自己的錯誤千方百計地加以辯解,這樣只會讓你變得更加愚頑和不近情理。

其實人活在世間,十有八九不如意,誰又能事事順心。人生永遠不會完美,往往缺憾才是永恆的美。佛學中世界被稱作"婆娑世界",意思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世界本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沒有缺憾就不能稱作為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由缺憾累積而成的,往往不完美才是完美,而太完美就變成了缺陷。有時往往自己的目標與現實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你抱着自己的完美理想不放手,就會深陷在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糾纏中,從而讓自己常常鬱悶。相反,在完美與不完美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你將會生活的輕鬆快樂很多。有時候人們會被這種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追求完美的壓力所矇蔽。認為只有做得"最好"才會使自己更加快樂,其實,有時候你的缺陷也將是一筆可觀的人生財富,所以,沒必要為自己的缺陷而煩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在與人交往中微笑是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橋樑,是調節各種矛盾的潤滑劑。微笑就如同陽光,它能給他人帶温暖,也能使他們對你產生寬厚、謙和、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展顏一笑勝過千言萬語。對我們每個人説,微笑輕而易舉,卻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當你每一次奉獻出微笑的時候,這微笑的光芒也會回照到你的臉上,給你帶方便、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人生在世總會有三兩知己,一些朋友。而朋友往往也是我們傾訴的最好對象,悲傷時可以從朋友那裏的得到安慰,開心的時候可以與他們共同分享,哪怕是心裏的祕密也可以拿出與對方密談,但朋友之間並非無話不談,哪怕你們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生活私密性,所以,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也是講究藝術的。不管是戀人之間,還是親密的朋友之間,都不能太過緊密,否則就會在無形之中給對方施壓,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使友誼萬年長青。

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學會改變和提升自己,讓自己低調學會自我批評,在與人交流時學會尊重並禮遇對方,避免不必要的爭辯,學會真誠的讚美。每個人因為理念不同會讓我們對於問題產生分歧,爭辯是最糟糕的選擇,我們需要理解對方,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和善並委婉的建議從而讓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快捷而有效。在人際交往中寬容是處理矛盾最好的調解師,懂得對他人寬容,才會得到對方的理解。在生活中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從而建起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心理4

人際交往要知道這幾個心理

1、自私、自鋇,人際交往中的功利上:有的人大與別人交往時處處從自己着想,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把別人當作自己達到的目的、滿足私慾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價值和價格,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顧場合,也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手舞足蹈高興時,由抑鬱寡歡或亂髮脾氣。這種人在交往中,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無論他們多麼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遠也不會與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際關係。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誠,能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的人,才可獲得摯友。

2、冷漠、孤僻、人際交往中的封閉性:有些人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人世一切是那麼無聊,令人厭倦、平淡、無意義。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他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於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因此,他們只有嗇自我的“透明度”,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熱情、坦誠去贏得別人的理解。 這種合適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際交往中的戒備和敵以性: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往往對自己過於苛求,估計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產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實上,他們並不一定是沒有魅力、能力差,或事業成就低下者反則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對別人的廣告過於敏感,總是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

與人交往過程中可有犯這種錯誤呢?

1、不做自我介紹

無論何種場合,相互認識是進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動自我介紹是避免尷尬的關鍵點之一。

2、接電話時不迴避

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會特別顯眼、甚至招人厭,最好先道歉並把音量放小聲點,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寶。

3、誇誇其談、自吹自擂

聊天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給人以自戀、愛顯擺的印象,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對待服務員態度粗暴

態度是良好溝通的前提,無論他人是什麼身份,粗暴的態度、自以為是的神情,只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不可理喻。

5、總是遲到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遲到雖然能找藉口矇混過關,但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重視這段關係。次數一多,感情也會打折扣。

6、不讓座

讓座給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現。如果光想着讓自己舒服一點,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人際交往心理5

自負: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髮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於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衞與之疏遠。

孤僻: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多疑: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佈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靦腆: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自卑: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干涉:有人在相處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執: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6

1、私人距離

私人距離一般在45~120釐米之間,表現為伸手可以握到對方的手,但不易接觸到對方身體,這一距離對討論個人問題是很合適的,一般的朋友交談多采用這一距離。

2、親密距離

親密距離在45釐米以內,屬於私下情境。多用於情侶,也可以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或知心朋友間。兩位成年男子一般不採用此距離,但兩位女性知己間往往喜歡以這種距離交往。親密距離屬於很敏感的領域,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輕易採用這種距離。

3、公共距離

公共距離指大於360釐米的空間距離,一般適用於演講者與聽眾、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及非正式的`場合。在商務活動中,根據其活動的對象和目的,選擇和保持合適的距離是極為重要的。

4、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大約在120~360釐米之間,屬於禮節上較為正式的交往關係。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在小型招待會上,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採用此距離。

人際交往心理7

健康的心理至少有十個:尊重、理解、信任、寬容、忍耐、勇敢、篤行、自尊、勤勉和意志。這十個陽光心理分為兩類,前五種心理涉及到人際關係,後五種心理涉及到個體人格。——

涉及到人際關係的陽光心理有:

尊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説:“尊重意味着能夠按其本來面目看待一個人,能夠意識到他的個性和唯一性。”尊重就是承認一個人的唯一性,把他看作獨一無二的個體。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受到尊重。尊重首先來於自重,自重的人才會受到他人尊重,同時,也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理解。法文的“充分理解”就是“友誼”的意思。實際上從理解到友誼有一個過程,好在這個過程不是萬里長城而是近在咫尺。怎樣才能做到“充分理解”?“充分理解”就要“神入”,就要“感同身受”。到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不發展成“友誼”也難。理解是件不容易的事,誠如法國人彼德所説:“世界上最無法讓人理解的一點,就是人人都以為世界不難理解。”

信任。孔子説:“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信任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信”則不疑,“任”則授權。只有信任在先,才有合作共事在後。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然則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從,令無誠也。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則敗德,為下則危身,雖在顛沛之中君子所不為也。”英國實驗哲學家培根説:“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是精誠相見。”所以,誠信是人類不可須臾離開的心理品質。

寬容。關於寬容,法國大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他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胸懷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寬闊的東西。英國人喬叟説:“一味的正直是不夠的,還得考慮温厚的寬恕才是。”寬則得眾,容則大德。寬容之人能長久,寬容之人以德報怨、以忍報傷,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忍耐。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字心頭一把刀,忍耐不僅是弱勢羣體的鬥爭策略,而且也是弱勢羣體的意志品質。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經過艱苦的忍耐修煉,才能勝任天降之大任。

人際交往心理8

讀到大三,突然明白時間的寶貴,於是開始埋頭看書,卻不慎讓自己遠離了集體。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參加過集體活動,這次聽説要户外活動,起初還有點不想參加。

對於集體活動,我一直有種錯誤認識。很多年以來,我總認為這些集體活動都是在浪費時間,活動之後根本不會有什麼收穫,尤其是陌生人集體的活動。以往的經歷告訴我,在活動之後,陌生人還是陌生人,大家該幹嘛繼續幹嘛,沒什麼變化。而且,以我的思維方式,如果只是泛泛之交,那不如不要。現代人越來越忙,工作之餘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表面上的交往,實在不值得再浪費任何時間。

也是因為大學讀着讀着沒了激情,以前對於一些淺淺的交情還會稍微應付一下,現在乾脆連應付都沒有。特別是在上學期被一個朋友欺騙之後,對感情不夠深的朋友,很難再相信。於是謹慎的説話,謹慎的做事。可天生不是一個謹慎的人,還總是犯錯,就很多時候無心的一句話,因為交談對象是一個多心多嘴的人,這句話就可以完全變樣傳播出去。我相信人的善良,但身邊一些人,真的不願意為無關的人多做一點事情,而他們在乎的人,又實在太少。可能我運氣不太好,總是能碰到這樣的人,也可能是因為我對人的觀察比較細緻,總是能發現這樣的人。

説這麼多,挺廢話的,好在這不是寫論文。迴歸正題,談我們的遊戲。先説説我在這次活動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團隊中的.小集體問題。這次分組一個組8個人,但有的組員之前就已經認識,於是在活動中就出現了忽略其他組員的問題。如果這個小集體人數佔小組中的多數,又或者有兩個甚至更多的小集體存在,而正好這個組的組員不夠細心,不會去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那這個活動就會很失敗。並不是説小組玩遊戲的比賽結果失敗,而是這次活動真正的目的將不能達到。

還想到一個問題就是遊戲的心態。有人或許真的會把遊戲當作比賽,沒有了遊戲的心態,玩什麼都不快樂。在我們這組,遊戲玩得很開心。我們速度沒有比別人快,成績沒有比別人好,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快樂的進行遊戲。而如果把遊戲當比賽,那一切都變得很沒有意義。

再説説我的其他收穫。最大的一個收穫,我認識了一個很gentle的男生。這個還是不多説了,説説我們的遊戲。第一個遊戲,在蒙着眼睛的時候,能依靠的就只有身邊那個人。我要聽他的指揮跨越障礙,只有他能告訴我該往哪裏走。個人認為,這樣的遊戲引申了就很有意義,但我們在遊戲過程中,體會不到任何無助,也不存在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問題。

之後兩個遊戲非常講究合作,人越多合作的難度就越大。值得一説的就是第三個遊戲,8個人綁着腳走,難度並不大。但很讓人驚訝的是,我們居然用了30多秒鐘走那麼短的一段路。以前看30人31足的遊戲,那些國小生用9秒鐘可以跑完50米,這可真是差距。

有一次看《創智贏家》,正好看到一個團隊因為隊員之間的矛盾,導致任務失敗。和那個節目不同,他們之間還存在相互競爭,但我們隊員關係只是隊友。如果與競爭對手合作,那我們又會如何處理呢?到那時面臨的挑戰,需要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如今這麼的簡單。

這次活動對我的意義,更多的是給了我一次和他們接觸的機會。也許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成為非常好的朋友,但如果不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就根本沒有可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害怕傷害而不去努力追求,努力之後也許什麼都得不到,但至少沒有讓機會離開,至少不會因此而後悔。

寫得很亂,因為想得很亂。一次的活動給並不能帶給我們很多改變,但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開始,我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

人際交往心理9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要做個地道的關係人,在人際交往中多多發揮積極作用,留下好印象。那麼如何做好人際交往呢,讀心術這種專業的東西咱學不來,但是瞭解一下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運用這些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打好關係,也是不錯的入門。那麼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有哪些呢?

1、首因效應

第一次交往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變它就不那麼容易了,即使後來的印象與最初的印象有差距,第一印象常常影響着我們對他人以後的評價和看法,很多時候我們還會自然地服從於最初的印象。首因效應對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由於首因效應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與人交往時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儀表,衣服要整潔,服飾搭配要和諧得體,其次應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鍛鍊和提高自己的交談技巧,掌握恰當的社交禮儀。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可以利用這種效應,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為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人與人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在社交活動中要進行深層次的交往,光具備首因效應是不行的,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即在談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

2、刻板效應

商人常被認為奸詐,有“無奸不商”之説。教授常常被認為是白髮蒼蒼、文質彬彬的老人,江南一代的人往往被認為是聰明伶俐、隨機應變的,北方人則被認為是性情豪爽、膽大正直的……我們在認識和判斷他人時,並不是把個體作為孤立的對象來認識,而總是把他看成是某一類人中的一員,使得他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認為他具有某一類所有的品質。因而當我們把人籠統地劃為固定、概括的類型來加以認識時,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刻板印象的積極作用在於它簡化了我們的認識過程。因為當我們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時,常根據該人所屬的人羣特徵來推測他的其他典型特徵。這樣雖然不一定能形成對他人的正確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簡化認識過程。但刻板效應帶來的更多是負面效應。如種族偏見、民族偏見、性別偏見等。它常使人以點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產生判斷上的偏差和認識上的錯覺。

3、投射效應

一位喜歡吃芹菜的人,總以為別人也喜歡吃芹菜,於是一到公眾場合就向別人推薦芹菜,成為笑話。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犯類似以己度人的錯誤,心理學上稱之為投射效應,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效應。當別人的行為與我們不同時,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常規。喜歡嫉妒的人常常將別人行為的動機歸納為嫉妒,如果別人對他稍不恭敬,他便覺得別人在嫉妒自己。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做到嚴於律己,客觀待人,儘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

4、近因效應

即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存留時間最長。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時,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説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這種美化有可能會影響你以後的生活。

如果前後兩次得到信息不同,但中間有無關工作把它們分隔開,那麼後面的信息在形成總印象中起作用更大。這種現象是由於近因效應的作用。前後信息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在交往過程中,可以用近因效應提升自身的形象。例如,雙方感情不合,一旦要分手的時候,主動向對方表示好感甚至歉意,會出乎意料地博得對方的好感,甚至將以往的恩怨化解。

5、光環效應

俗話説: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所有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效應的表現。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

光環效應是指我們在對別人作評價的時候,常喜歡從或好或壞的局部印象出發,擴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壞的整體印象,就像月暈(或光環)一樣,從一箇中心點逐漸向外擴散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圈,所以有時也稱為暈輪效應或月暈效應。多數情況下,光環效應常使人犯“以偏概全”、“愛屋及烏”的錯誤,產生一個人一好百好的錯覺。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不難發現,拍廣告片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見到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因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一個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壓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發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銷售,這都是光環效應的作用。

男女朋友之間也經常會出現光環效應。兩個恩愛的人在一起,便會覺得雙方身上都是優點,沒有一點點缺點。這就是在剛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只是喜歡上了對方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的優點,然後經過暈輪效應的擴大,才使自己覺得對方身上全是優點。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要善於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意見,防備光環效應的負作用。同時也可以利用光環效應的影響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與人交往時,可以採用先入為主的策略,讓對方瞭解我們的優勢,以獲得積極的評價。

6、定勢效應

有一個農夫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盜,於是觀察他走路的樣子、臉上的表情,感到言行舉止沒有一點不像偷斧頭的賊。後來農夫在深山裏找到了丟失的斧頭,他再看鄰居的兒子,竟覺得言行舉止中沒有一點偷斧頭的跡象了。這則故事描述了農夫在心理定勢作用下的心理活動過程。所謂心理定勢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看待當前問題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也叫思維定勢或心向。

在人際交往中,定勢效應表現在人們用一種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例如:與老年人交往中,我們會認為他們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而他們則會認為我們年紀輕輕,缺乏經驗,“嘴巴無毛,辦事不牢”。與同學相處時,我們會認為誠實的人始終不會説謊。而一旦我們認為某個人老奸巨猾,即使他對你表示好感,你也會認為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心理定勢效應常常會導致偏見和成見,阻礙我們正確地認知他人。所以我們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來看人處事。

7、設防心理

可能大多數都會有種感覺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擔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怕別人奪走你的祕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由上可知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只有正確地認識、瞭解、掌握心理效應,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心理效應做好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10

良好的心理諮詢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相反,心理諮詢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諮詢。自卑心理諮詢: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怯懦心理諮詢: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諮詢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猜疑心理諮詢:有猜忌心理諮詢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説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逆反心理諮詢: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他偏偏説壞;你説一他偏説二,你説辣椒很辣,他偏説不辣。

逆反心理諮詢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排他心理諮詢: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諮詢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作戲心理諮詢: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貪財心理諮詢: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諮詢,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冷漠心理諮詢: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11

隨着社會的發展,個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總有一些人敗下陣來,再加上自身性格、家庭、社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有些人就會產生怯懦和很強的自卑感,極易導致緊張不安、煩躁、焦慮或抑鬱,為達到心理平衡,他們往往採用了過度的防衞手段,將對自身的不滿投射到別人身上,把“我討厭自己”轉嫁成“別人討厭我 ”,從而形成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過度防衞”。譬如剛參加工作的沙小姐,在工作中遇到許多困擾,總害怕別人説她“笨”,每時每刻都在提防別人的言行,因而甚感自卑和煩惱。這就是一種“過度心理防衞”機制產生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自我認識與本身的實際情況愈接近,所表現的自我防衞行為愈少,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反之則不然。對於過度防衞者,別人一次兩次可以接受,時間一長就會避而遠之。而過度防衞者則認為是別人看不起他,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而再一次傷害他人。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使人際關係陷入僵化,導致了自己社會適應不良。在人生的旅途上,並非都是鋪滿鮮花的坦途,若一蹶不振,情緒低沉,心情抑鬱,精神反常,心理上防衞過度,長期處於沮喪、懊悔、消沉、苦悶、憂傷的狀態,不但影響工作情緒和生活質量,而且有害於身心健康。

要防止心理防衞過度,應該注意以下四點:

1、是要培養自我認識和自我接受能力,客觀地評價他人,全面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正確處理成功與失敗的關係。

2、根據自身環境和具體情況,不好高騖遠,確立一個符合自己的目標,充分發揮自我優勢,做一些自己滿意的事,以求平衡。

3、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事之間應以誠相待,避免形成過強的嫉妒心理,多向有經驗的人學習請教,努力克服自卑、怯懦的不良情感。

4、自我解嘲,就是當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不良情緒時,為了消除或減輕內心的苦悶和煩惱,有意醜化得不到的東西,以此進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以防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如同寓言中所説的那隻狐狸,曾經挖空心思、千方百計要得到高牆上那串葡萄,可是最終還是未能如願。於是便轉身邊走邊安慰自己:“ 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在得不到甜葡萄的情況下,只得吃酸檸檬卻硬説檸檬是甜的,有意美化得到的東西。這種心理防衞方式,可以幫助自己鬆動一下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標,使自己失望、不滿的情緒得到平衡和緩解,把自己鍛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人際交往心理12

【摘 要】大學生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需要,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院校,應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中發揮主導作用。本文從高校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近些年,大學生就業總是新聞媒體的熱門話題。他們能否順利地走上社會,的確為全社會所關注。各高校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上,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上,除去宏觀形勢、大學生擇業心態等因素外,大學生的交際與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主要動力,因而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的能力則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面對用人單位開出的招聘條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涵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繫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為三種:表達理解能力:表達理解能力意味着一個人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人際融合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有極大的關係,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交往能力不盡如人意。

2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閲歷淺,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別力,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侵蝕。如:抽煙、酗酒、打架、賭博、沉迷網絡等等。現代大學生面臨着各方面的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沒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渠道,就無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撐系統,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和加重;二是由於長期情緒、壓力無法排解,沒有形成正確的疏導渠道,而使心理疾病產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團體,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小團體一般都具有封閉性和排外性,思維固化性。在團體內的人已經形成了較為統一的習慣和方式,對外來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牴觸性,直接導致了思維的固化性。關心團體內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無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溝通交流渠道。這種小團體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如老鄉會。人際交往的複雜性。人際交往具有泛指意義,它不僅僅指學校、同學之間的交往。我們的校園同樣不是封閉的,人際交往還包括與社會人員的'交往和網絡交往。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閲歷淺,容易被社會人員利用,陷入網絡陷阱。

3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3.1年級不同表現不同

大一是適應階段,也是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有着不同於中學生又有別於大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剛剛從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中掙脱出來,滿腔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特別是面對來自五湖四海、個性迥異的同齡人,更讓他們興奮、好奇。交往的範圍比較廣,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二年級經歷了一年級的大學生活,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進一步的轉變,通過一年的接觸大家逐漸相互瞭解,交往範圍縮小,學習開始繁忙起來,大都有針對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學習壓力相對小一些,並已習慣了大學及所在城市的生活,這個時期會更多地接觸與瞭解社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而進入大四,面臨就業、考研等各種壓力,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而忙碌,人際交往的意願和行動會少一些。

3.2性別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性別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在對人和人際交往的認知和評價取向、人際交往的社會退縮取向、對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維度上,在對交往的自我評估、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坦誠性等特徵上存在顯著差異,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於男生。這表明,男性大學生在交往上可能顯得更封閉些。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健康各維度和特徵的比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問題要多於女生。這種性別間的差異原因有很多,出現這一結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礎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還與男女生回答問卷的真實性程度有關係。在使用問卷法時,當問卷觸及到的敏感問題,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誠,少一些掩蓋性。此外,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不同,社會與傳統文化對兩性性別角色及行為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看法或觀念,認為男性應當堅強,要有責任、敢擔當。這種性別角色偏見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時,常常選擇壓抑自己的內心痛苦,不願意敞開心扉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情感問題,更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以維護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則被容許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時,往往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並善於通過傾訴等方式來宣泄被壓抑的情緒,來緩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3.3專業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專業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王軍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互助性、對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異,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於文科生。應當説,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所學專業特點有關。理科學生平時得到的大多屬邏輯推理訓練,思維嚴謹。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會比文科生更明確,更理性,對於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會主動去追求,因此,也表現出一定的外傾性。由於理科專業的性質,有很多實踐性的知識(比如實驗)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現了較好的互助性。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情緒失調上存在差異,文科生的問題要多於理科生。文科生由於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對生活、文化的體悟比較深刻,與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緒體驗,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緒更容易失調。

4結束語

很多專家都把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看作是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滿意程度與穩定程度狀況,除了受其人格的影響外,直接由人際交往能力制約。但是以往研究都是關於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人際的作用、原則和技巧等方面,很少有人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這個角度對心理健康進行研究。可見,探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否影響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巧香.論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

[2]周曉虹.大學教育與管理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xx

人際交往心理13

一、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各種各樣的,就是處於同一班集體中,關係的好壞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客觀因素包括交往的頻率、距離的遠近、交往時的客觀環境和條件等;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的性格、脾氣、心理品質、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在與他人交往時的自我認識、情緒、態度和行為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

(一)交往的頻率

人們相互接觸的次數多少稱為交往頻率。一般來説,中學生在學習和娛樂中,交往的次數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關係。因為交往的次數多了,彼此相互瞭解的機會多,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體驗。共同語言一多,就容易接近,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

交往的頻率,應該説只是一個共同接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實質性內容。如果交往雙方目標相反,一個相處好關係,另一個無所謂或根本不想處好,或者交往的時候以對方為競爭對手,那麼這種交往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只有當交往雙方目標一致,以真誠友好的態度對待對方時,才能形成良好、融洽的人際關係。

(二)距離的遠近

地理位置的遠近對人際關係的親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同坐一張課桌,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同學就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這個因素的影響會逐漸減弱。在國小和國中,同坐一張課桌的兩位同學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到了高中,這個因素就逐漸不起作用了。只有在其他因素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地理距離的重要性才能充分顯露出來。

(三)儀表

一個人的長相、穿着、儀表、風度會影響同學們彼此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見面時,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所謂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識的人在第一次交往時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總是由對方的相貌、身體、服飾、姿態等這些外表特徵綜合個人的情感因素而產生的,因此,它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情緒化、歸類歸因等特性。俗話所説的“以貌取人”、“一見傾心”等就是第一印象的典型表現。第一印象一經產生,便會對人們的認知及以後的交往產生很大的心理效應。人們往往會根據第一印象所得,作為往後認知、評價、觀察他人的定勢。即使以後所獲得的信息與第一印象性質有矛盾,也往往服從於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雖然是膚淺的、表面的,但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並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發生着重要的作用。

(四)興趣、愛好一致

興趣和愛好是聯結人際關係的橋樑。興趣愛好相同的人,碰到一起“心靈相通”,“酒逢知已千杯少”,很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係。我們有句古話“交友之道貴在趣味相投”也説明了這個道理。特別是中學生,興趣廣泛,探索精神強,興趣愛好一致的兩個人遇到一起,相互交換信息,交流感受,共同探討,很容易形成好朋友。

(五)思想、態度的相近

兩個同學之間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觀,對某個問題態度相同,思想感情就融洽,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思想、態度相近是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以羣分的基礎就在於他們對某些事物有着共同的認識和態度。一般來説,中學生在接觸交往中相互認識到彼此間思想態度相近,需要有一個過程,有時還會有反覆。所以這種密切的人際關係建立較慢,但牢固性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六)能力與特長

一個同學如果在能力和特長方面比較突出,就有一種吸引力,使其他同學對他欽佩並欣賞他的才能,願意與他接近。我們在一個班級裏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有特長的同學往往也是人際關係的中心人物。

(七)個性心理特徵

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某些個性因素會起到很大作用。如有的人給人一種特別願意與之接近、交往的感覺,具有這種心理特徵的人,我們稱之為“人緣型個性特徵”;相反,也有一些人,給人一種特別不願意與之交往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嫌棄型個性特徵”。我國西南師大的黃希庭同志曾以大學生為對象,研究了個性心理品質對人際關係的作用問題。他發現,在每個班級裏都有大約兩名人緣型學生及嫌棄型學生。從班級其他同學對本班人緣型及嫌棄型學生的評價,反映出兩類人物各具典型的個性特徵。

(八)需要的互補性

人們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有利於雙方形成揚長補短之勢。例如,在一個興趣小組中,有的同學善於想象,富於創造力;有的同學善於設計,把想象轉化為現實;有的同學認真仔細,善於動手操作,這就是一種“智能互補”,由此導致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有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性格互補有時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熱情、粗獷、精神充沛的男同學比較喜歡幫助文靜、秀氣、瘦弱的女生;在一對好朋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大大咧咧、一個內向拘謹;一個富有主見,敢説敢為,一個膽怯害羞,依賴性強……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分析

造成中學生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多種多樣,千差萬別。有的是交際能力方面的問題,有的屬於性格或習慣上的毛病。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小雞肚腸受人卑視等等。但也有完全是由社會偏見所造成的。只有搞清楚學生在人際關係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地幫助他糾正偏差行為,協調好人際關係。

(一)交往水平

我們知道,人際關係是在“互動”中發生聯繫和變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先關係密切的兩個人,後來交往少了,關係可能淡漠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於經常在一起活動,關係也可能親密起來。因此,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是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係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例如,由於升學,兩個要好的同學分開了,彼此交往少了,再次見面感到生疏、沒話好説,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

交往的內容有工作性交往和非工作性交往。兩位同學由於工作或學習的需要進行合作,合作得越好,交往的水平越高,人際關係也越容易密切;而非工作性交往則屬於工作、學習之餘的主動交往,如聊天、遊玩等,它屬於人的主動行為。這種交往的水平主要表現在交往的'數量和深度上。通過主動交往,雙方從中感到愉快,加深感情聯繫,並逐步形成一種整體感,彼此的關係就容易密切。如果一位同學雖然想獲得友誼,心理想與人交往,但從不肯主動與人交往,那要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不可能的了;或者一位同學性情孤僻,不合羣,從不主動與別的同學交往,他與別人的關係漸漸疏遠,也就十分自然了。再者,有的同學給人的感覺十分清高、傲慢,使人望而生畏,不願與之交往,自然而然地就與周圍同學的關係變得很冷漠、疏遠、陌生。

(二)互酬水平

互酬水平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的“取”與“施”的關係。我國民間關於人際交往中的互酬行為描述很多。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戰國策·魏策》裏説:“人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南朝梁代蕭繹《金樓子·戒子篇》裏説:“無道人之短,無説已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這些都説明,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穩定、密切的關係,這裏的“酬”,雖然包括物質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精神方面的內容。有些中學生人緣不好,互酬水平低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學生交往中的互酬水平低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你的幫助時,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淡漠;二是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態度來對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門檻精”,很勢利。別人既然從你這裏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和愉快,他們同你的關係疏遠也不難想象了。

(三)評價水平

評價水平也就是你對別從怎樣評價,又要求別人怎樣評價你,看待你。如果你對交往對象評價很高,同時你覺得對方也很看得起你,那就是評價水平高,你就會很樂意與之交往了。

你看不起別人或覺得別人小看了你,都是評價水平低的表現,都會影響到你的交往。如自卑的同學就老是感到別人看不起他,會嘲笑他,因而不敢與別人交往。還有的同學自以為是,不大瞧得起別人,看人總斜着眼睛,在回答別人的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於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好象在考人家的架勢,這種態度,使人感覺到你看不起人,在你心中沒有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尊重,從而產生挫折感,激起消極情緒,自然也不會以好的態度來對待你了。於是,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疏遠。

(四)真誠水平

人際交往,需要真誠,所謂“以誠相見”、“以心換心”,“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唐代張九齡《親賢第一章》裏説:“推心置腹,開誠佈公”,《韓非子·説林上》裏説:“巧作不如拙誠”,都説明了真誠在交往中的重要懷。在人際交往中以誠相見,相互之間容易加深瞭解,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就容易結成真誠而牢固的友誼。

有的同學對待他人缺乏誠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或者妒忌別人的優點和成績,“上頭笑着,腳底下就使絆子”,或者從來不與人講真心話,顯得高深莫測。這就在無形中與別人之間構築了一道厚厚的、無形的牆,別人也不想與你講心裏話,或者以敷衍、玩笑、迴避來應答你,遠遠地與你保持着距離。

(五)溝通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溝通包括信息溝通和感情溝通。信息溝通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有了充分的信息溝通,不但能加深彼此的瞭解,同時個體也因為情感得到表達,而感到心情舒暢,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人際的融洽性也提高了。但有的中學生自以為掌握了最新信息、最好的學習方法,不願與人分享,這樣他也得不到別的信息和感情上的體驗。感情溝通比信息溝通更高級,它建立在雙方一致、融洽的基礎上。高度的感情溝通,彼此可以產生滿意、喜愛、吸引力等心理體驗,以形成牢固的整體感。有的中學生反映很孤獨,就是與人感情溝通水平低的典型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互相信任是溝通的必要前提,犯有疑心病的人,從不相信別人,別人也很難相信他。凡看見別人竅竅私語,便懷疑是在議論他;別人多看他幾眼,他也會覺得別人眼中有話,難以忍受。這種人終日處於惶惶然之中,根本談不上與人溝通;別人對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緊張。

(六)包容水平(寬容)

與人交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只有包容水平高的人,才能有很多朋友,才能與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哲學家斯賓諾沙説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出身、經歷、文化、修養、習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必然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差異。對這種差異,需要加以包容。包容性的另一層含意,是彼此相處中的非原則性矛盾要善於“鈍化”,“難得糊塗”。對於別人的缺點要善於理解,“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對於自己,也要寬宏大量,笑口常開。包容水平高了,與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大了,人緣關係自然好。

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的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任性主觀,容不得不同意見,對很多事情或同學看不慣,處理同學的關係缺乏“彈性”,碰到矛盾一觸即發,只有別人讓他,沒有他讓別人,包容水平很低,人際關係搞僵也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局。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

一、中學生早戀的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早戀現象逐漸嚴重,中學生早戀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體力、對學習造成了影響。而且,中學生的戀愛觀尚不成熟,不能夠清晰深入的認識"愛"的含義,常常因為對異性的好感誤以為是一種愛,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困擾,從而造成了心裏的傷害。關於中學生早戀這一現象,已經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引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使中學生認識到早戀對學業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的成長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二、中學生早戀的調查調查結果

我們通過網上搜索,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到早戀對中學生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1、影響學習: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體力,造成影響學習,而中學生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時期,不單單是會考、大學聯考,而且,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觀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2、浪費金錢:

談朋友要消費,中學生沒經濟收入,加之消費觀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費,並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3、對中學生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廣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僅僅限於“早戀”,這樣對於個性發展,人脈結交不利。此外,中學生性格比較單純,對愛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認識,一旦發生問題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話 對其成長更不利。

三、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報告後感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認識到中學生早戀是弊大於利。使我們明白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為以後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