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學實習報告(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1.03W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測量學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測量學實習報告(精選15篇)

測量學實習報告1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測量學實習目的是加強理論知識的水平,強化實際操作技能。通過一週的教學實習,能理論聯繫實際,較熟練應用所學到測量學的基本理論,來解決實際測量問題,能掌握使用各種測量儀器來進行圖根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此外,還應瞭解現代高新測量技術,並具有靈活運用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於實際的測繪,為今後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測量學實習任務與要求是通過兩週的教學實習,在實踐中掌握以下兩點:

1.圖根控制點的佈設、測定、內業計算;

2.通過計算機進行1:500地形圖測繪。

二、實習時間、地點和小組成員:

實習時間安排:20xx年12月14日至20xx年1月1日

實習地點:福建農林大學下安區教學樓

小組成員:(略)

三、實習內容:

1測量控制點佈設與測定

選擇導線控制點、用全站儀測角、測邊、測高差計算出各控制點座標。繪製座標格網,展繪控制點

實習要求:熟悉測量控制點的佈設、測量、計算、展點。

2測繪地形圖

外業用草圖法配合全站儀數據採集測繪地形圖。內業用cass和CAD軟件製作數字化地形圖。

實習要求:掌握測繪地形圖,瞭解全站儀草圖法測繪地形圖,學會用cass和CAD軟件製作數字化地形圖。

四、實習過程

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誌:

首先,明確此次測量的任務。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第一步的選點工作。在下安實驗樓區根據老師給定的範圍在迂迴的道路上進行選點,由於之前有的班級已經做好了路上的點號標記,所以我們有時也直接使用他們的點作為控制點進行控制測量。在此,我們也回顧選點時應注意的事項:

(1)通視良好,便於測角;

(2)地面平坦,便於量距;

(3)視野開闊,便於測圖;

(4)點位穩定,便於保存;

(5)邊長適當,足夠密度;

(6)便於安置儀器。

然後,根據初步選好的點進一步進行調查,在確保點數可以滿足測量的需要時,用藍色的油漆在點位上進行標記。注意:標記要清楚明顯,不易受干擾磨損;畫圈時,中間的十字交叉的線要做到獨立並且要細小,這樣有利於日後的對中工作;再做好組別、號數的標識(如X—1,X—2……X—7,共七個點)。

最後,大組的人員共同熟悉所佈下的點位,並且根據實際情況畫好控制點的草圖,並做好適當的點號標記。然後明確分工,劃分自己小組的測量任務。就可以開始進行我們的外業測量的工作了。

2、控制測量

原則:

1)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

2)前一步測量工作未檢驗不進行下一步測量

導線佈設形式:閉合導線

(1).外業測量

1)使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

水準儀是測量高程最精確的儀器。在用全站儀測量完角度後,我們開始用水準儀測量各個測站的高程。水準儀要擺在距離前後測站大致相等的地方。

①安置:首先打開三腳架,調節腳架長度使儀器高與觀測者頸部齊平,目估架頭大致水平,取出儀器放在架頭上,用連接螺旋將其與三腳架連緊,踩實腳架。

②粗平:以“固定兩腳,移動一腳”的原則使水準儀的圓水準器氣泡大致居中。然後,兩手按氣泡需要移動的方向,同時反方向轉動兩個腳螺旋(氣泡移動方向與左手大拇指轉動方向一致)使圓水準氣泡居中。

③照準:

(1)粗略瞄準:鬆開制動螺旋,轉動望遠鏡,用準星瞄準水準尺後,擰緊制動螺旋;

(2)物鏡調焦:轉動調焦螺旋使水準尺的像清晰的落在十字絲分劃板上。

(3)消除視差:反覆交替的進行物鏡和目鏡調焦,直到視差消除為止。

(4)精確照準:轉動微動螺旋使十字絲豎絲照準水準尺的中間。

④精平:旋轉微傾螺旋,使兩個半泡影像吻合,形成一條拋物線,精平完成。

⑤讀數:讀數前要清楚水準尺的註記方式,讀數應從小到大,一般先估讀出毫米數,然後報出全部四位讀數。將所得的數據仔細記錄,記錄員要及時的回報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2)使用手機指南針軟件測定起始邊方位角:

①架設儀器:安置全站儀於待測起始邊的一端,進行全站儀的對中與整平。

②瞄準:用全站儀的望遠鏡瞄準待測起始邊的另一端,使十字絲準確對準端點。

③讀數:打開手機指南針軟件,使手機的方向與全站儀瞄準方向一致,讀出軟件顯示的角度值,多使用幾部手機,或多次重複讀數操作取平均值就是該待測直線的磁方位角。

3)運用(Nikon)全站儀進行角度測量、距離測量:

在測站點打開三腳架,調節腳架長度使儀器高度與觀測者胸部齊平,目估架頭大致水平,取出儀器放在架頭上,用中心螺旋將其與三腳架連接,踩實腳尖。

①對中和整平:採用光學對點器對中。以“固定一腳,移動兩腳”的原則,先將儀器中心大致對準測站點安置,再旋轉對中器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並看清測站標誌,繼續挪動兩個腳,使十字絲對準測站的交叉的標誌。此時,鬆開一腳的螺旋,調節該腳的長度,使得圓水準器氣泡基本居中,旋緊腳架螺旋。調整基座腳螺旋,使得圓水準氣泡嚴格居中。接着,使照準部長水準器與任意兩個腳螺旋的連線平行,以相反方向旋轉腳螺旋使氣泡居中,用照準部轉動90度,使長水準器與兩腳螺旋互相正交。轉動第三個腳螺旋,使氣泡居中。此項工作須反覆進行,直到照準部轉動到任何位置,氣泡偏離中心不超過一格為止。最後,旋鬆中心螺旋,手扶基座平移架頭上的儀器,使對中器分劃圈對準測站點,旋緊中心螺旋即可。對中和整平是相互聯繫的,可重複上述步驟,這樣有利於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②照準:

(1)目鏡對光將望遠鏡對嚮明亮的牆角,轉動目鏡的對光螺旋,使十字絲清晰。

(2)粗瞄目標。鬆開望遠鏡制動螺旋和水平制動螺旋,用望遠鏡上的瞄準器對準目標,要從稜鏡的底部開始瞄準,對準底部的中心位置,然後旋緊水平制動螺旋;

(3)精確照準。轉動望遠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像十分清晰,慢慢抬升望遠鏡,粗略對準目標。然後旋緊豎直的螺旋。再旋轉望遠鏡豎直微動螺旋,使十字豎絲與稜鏡重合。

(4)消除視差。轉動對光螺旋使目標的像清晰後,若存在視差,應反覆地交替進行物鏡和目鏡調焦,直到視差消除為止。

③開機:對中整平之後按“開機”鍵開機進入工作模式。抬起望遠鏡上下轉動,開始進入了角度測量的模式。儀器照準稜鏡時,按“測量1”鍵進入測量模式並自動開始測量角度和距離。如在X—1點設站時,我們要注意觀測三個方向的角值。X—1點到實驗樓方向,到X—2、和X—7方向的角度。在其他站點我們只需要觀測兩個方向的角度。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①在X—1點安置要全站儀,先將全站儀豎盤放在盤左位置,使望遠鏡大致瞄準X—2點上的稜鏡,然後,用微動螺旋使望遠鏡精確的瞄準X-2點稜鏡中心,讀取水平角讀數a1,邊長D1,記入全站儀觀測記錄手簿內②倒轉望遠鏡,置於盤右位置,再用望遠鏡先精確瞄準X-2點,讀取水平角讀數b1,記錄。依次按照這個操作步驟,完成每個測站上的觀測,並準確記錄好所得的數據。

④記錄和關機:在依次把7個點測完後,讀出顯示窗上的數據在全站儀觀測記錄簿上記錄觀測值,關機。將儀器小心放回原箱子中。

(2).內業計算

1)繪製導線略圖:

將所測得的數據根據實際情況大致的將其畫出來。並標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和角度,以及測量的方向。將經過校核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2)計算角度閉合差與調整:

內角和的理論值:∑β理=(n-2)180°

角度閉合差:fβ=∑β測-∑β理,f容=±40″√n(n為邊數)

若fβ超過f容,則説明所測角度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檢測角度;若fβ不超過f容,可將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角中,得改正後角值β′i,角度改正值vβi為:

vβi=-fβ/n

β′i=βi+vβi

改正之後內角之和應為(n-2)180°,以作校核。

3)各邊方位角的推算:

實測角各內角βi為左角,α前=α後-180°+β′左

實測角各內角βi為右角,α前=α後+180°-β′右

4)座標增量計算:

ΔXij=Dijcosαij

ΔYij=Dijsinαij

1)增量閉合差計算與調整:

fx=∑ΔX測

fy=∑ΔY測

fD=√(f2x+f2y)

K=fD/∑D

Vxi,i+1=-fxDi,i+1/∑D

Vyi,i+1=-fyDi,i+1/∑D

ΔX′i,i+1=ΔXi,i+1+Vxi,i+1

ΔY′i,i+1=ΔYi,i+1+Vyi,i+1

5)座標計算:

Xi,i+1=Xi+ΔX′i,i+1

Yi,i+1=Yi+ΔY′i,i+1

6)高程計算:

設後視A尺讀數為a,前視B尺讀數為b,則A、B兩點高差為hAB=a-b

高差閉合差的計算:fh=∑h測,fh容=±12√n(n為測站數)

若fh超過fh容則外業觀測成果不合格,應查明原因,及時返工重測;若fh不超過fh容則外業觀測成果合格,可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調整。

7)高差閉合差的調整:vi=-fhn/∑n,hi′=hi+vi

8)高程計算:Hi+1=Hi+hi′

3、碎部測量

(1)碎部點的選擇

碎部點應選擇在地物和地貌特徵點,即地物輪廓的轉折點和地貌的坡度變化點,房角點,道路轉折點,交叉點等。恰當的碎部點能夠保證製圖質量和測圖效率。

(2)全站儀的使用

①全站儀的安置方法同控制測量時的一樣。在對中整平後,開機。

②新建一個文件,並建站,輸入一系列站點的參數後,在另一個控制點安置稜鏡,進行後視定向。定向完畢,用全站儀望遠鏡照準遠處兩個不同的清晰房角,並記錄水平角值,以便下次在該站點建站時快速定向。

③將測量模式設定為“所有”,讓全站儀記錄下每個測量數據。

④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一個負責儀器操作,一個負責撐傘、一個負責安置稜鏡、一個負責草圖的描畫,另外兩個同學負責使用鋼捲尺丈量不能直接測量的碎部。

⑤開始測量,小組成員配合需有默契,減少測量中的錯誤,提高效率。

⑥測量結束後,關機,並收好儀器,返回實驗室。

4、繪圖

將測量數據導入電腦,在裝有AutoCAD的電腦中,利用CASS軟件,根據草圖和數據,繪製出1:500的地形圖。

5、誤差分析

(1)水準儀測量誤差來源: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外界條件誤差

①儀器誤差:

1)殘餘誤差:由於儀器校正不完善存在i角校正殘餘誤差;

2)水準尺誤差:由於水準尺刻劃不均勻、尺端零點誤差、尺長變化、彎曲等原因。

②觀測誤差:

1)氣泡居中誤差:水準管氣泡注重誤差與水準管分劃值以及視線長度成正

2)讀數誤差:不同的觀測者估讀的數值存在差異;

3)水準尺傾斜誤差:水準尺前後傾斜都會使讀數增大

③外界條件影響:

1)儀器下沉:在地面鬆軟的情況下,由於儀器下沉,使視線降低,從而引起高差誤差。採用“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可減弱其影響。

2)温度的影響:温度會引起儀器的部件漲縮,從而使測量結果的誤差增大。温度的變化不僅引起大氣折光的變化,而且太陽直射水準管時,氣泡會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動,產生氣泡居中誤差,觀測時應注意撐傘遮陽。

3)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光的影響:以上兩項可通過前後視距離相等的方法減少其影響。

(2)全站儀測距誤差來源:沒有照準稜鏡或者稜鏡傾斜造成的誤差、温度和氣壓對儀器的影響。

(3)圖紙拼接誤差

6、觀測成果

(1)高程測量結果:見表2

表格2水準測量記錄表(略)

(2)角度測量結果:見表3

表格3角度測量記錄表(略)

(3)導線座標計算結果:見表4

表格4導線座標計算表(略)

五、測量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1、水準尺、標杆禁止橫向受力,以防彎曲變形。作業時,水準尺、標杆應由專人認真扶直,不準貼靠樹上、牆上或電線杆上,不能磨損尺面分劃和漆皮。塔尺的使用,還應注意接口處的正確連接,用後及時收尺。

2、測圖板的使用,應注意保護板面,不得亂寫亂扎,不能施以重壓。

3、皮尺要嚴防潮濕,萬一潮濕,應晾乾後再收入尺盒內。

4、攜帶儀器時,應注意檢查儀器箱蓋是否關緊鎖好,拉手、揹帶是否牢固。

5、全站儀使用的稜鏡,若發現稜鏡表面有灰塵或其他污物,應先用軟毛刷輕輕拂去,再鏡頭紙擦拭。嚴禁用手帕、粗布或其他紙張擦拭,以免損壞鏡面。

6、在測量過程中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儀器架起,旁邊都要有人看管

7、各制動螺旋勿扭過緊,微動螺旋和腳螺旋不要旋到頂端。使用各種螺旋都應均勻用力,以免損傷螺紋。

8、轉動儀器時,應先鬆開制動螺旋,再平衡轉動。使用微動螺旋時,應先旋緊制動螺旋。動作要準確、輕捷,用力要均勻。

六、實習心得體會

經過兩週的測量學實習,我們已經對測量學的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讓我感受到了測量學的魅力。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學生,我們此次學習的是普通測量學方面。測量一般都在户外工作,而且在外界環境比較差的時候,更要有克服困難的精神,保證測量完成的質量。

這次的測量實習在校內進行,測量的環境相對而言比較優越,這讓我們有更好的條件來完成這次的測量任務。此次我們的任務是測量下安區的逸夫圖書館地段的地物等。對於第一次接觸全站儀的建站測量,我們的技術明顯不夠熟練。

起先,在閉合導線的計算時,我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由於當初畫的草圖不是很準確,讓我們在轉折角的計算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在緊張的計算後,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所在。於是,我們小組經過激烈的討論,決定重新測量下安區實驗樓的地物,在經過了又一次測量後,我們對於測量的操作更加的熟練了。重測的數據經過內業的計算,再根據所容許的誤差比較,證明了我們計算成果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在老師指導我們如何應用全站儀下,我們開始了又一次的測量工作。我們還不懂的要如何輸入站點的座標,如何選擇要測量的地物等。在相互探討和請教其他同學後,我們漸漸地進入了正常的測量任務中。明確了要測量的目標,掌握了測量的要點,使得我們的測量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真正瞭解到,要完成好一次測量任務,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將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組全體成員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任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經過內業的計算,讓我們意識到了轉折角的計算不能總是硬背公式,要學會靈活的運用,理解好要點後才能將工作繼續進行下去。當問題出現時,整個組的成員應該共同思考,集思廣益,將問題迅速解決。在後面的繪圖工作中,由於對軟件不夠熟悉,在操作上碰了很大的麻煩。起初對地物測量的選擇時,沒有把握地物的中心位置,導致畫圖時的位置不是很準確,使線條彎曲,與實際的明顯區別很大。在逐步熟悉軟件後,我們學會了使用合適的曲線,和地物的標註,讓圖形有了大致的輪廓,使我們興奮不已。

通過繪製圖紙,使我們更加了解該如何去選擇地物,怎樣做到更準確的測量。雖然這次的測量實習結束了,但是對於儀器的實際操作使我們對測量學的印象更加深刻,使我們的理論水平緊密結合了實踐。在這些實習過程中,我們不免遇到了很多麻煩,但是,在一個團隊協作,共同奮鬥的集體下,我們能夠迅速解決問題,做到更好更快的完成測量任務,並且在相互的學習中,取得共同進步,學習好測量學的知識,為我們日後從事相關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測量學實習報告2

一、實習目的

測量學是一門很需要實踐經驗的課,在平時上理論課的時候,學生缺乏對實際儀器的操作。短學期的實習,透過控制網的建立、地形點的測繪、手繪成圖,提高學生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潛力,為以後工程實際測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設備

全站儀、水準儀、花杆、三腳架、水準尺、羅盤儀:

三、實習資料

1.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導線測量:透過測角和量距,求出各導線點的座標;

3.碎步測量:根據控制點,測定碎步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繪圖。

四、實習步驟

1、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帶給的水平視線,藉助於帶有分劃的水準尺,直接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高程和測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2、導線測量:

(1)導線測量概述:

導線從一組已知控制點出發,經過幾個點,又回到起始點上,構成一閉合多邊形,成為閉合導線。由於測量了多邊形的各內角及邊長,閉合導線也具有檢核作用。

(2)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包括:踏勘選點及建立標誌,測角,量邊等。此次實習,由於有了全站儀,在踏勘選點建立標誌後,測角量邊的工作不用在用經緯儀測量,實習當中,確定測站點座標,輸入全站儀當中,直接得到水平角與導線邊長。

導線測量內業計算:將得到的數據記錄到表格當中,進行方位角計算,角度閉合差調整,以及座標閉合差調整,最終得到各個控制點的座標及邊長。

3.碎步測量:

(1)碎步點的選取

對於地物,碎步點選在地物輪廓線的方向變化處,連接這些特徵點,便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對於地貌來説,碎步點應選在最能反應地貌特徵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碎部點測量觀測時將全站儀架立在控制點上,輸入測站點、後視點座標和儀器高度。生成新的座標系,將全站儀最準碎部點,測量得出碎部點座標數據。

4.繪圖:

將得到的座標數據記錄到圖紙上,由專門的畫圖人員負責將碎部點連線成圖。

五、實習心得

為期五天的測量實習已經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測區是我們xxx圖書館及周圍地段,可是,讓我們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已經步入炎熱的時節,教師給我們帶給了方便,就是自我選取時間去做實習,所以我們起早貪黑,這樣還算能夠,不那麼熱。感激教師!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十分精確的工作,透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構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繫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點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此刻這個信息的社會裏,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帶給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所以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比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土木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我們所學的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透過這次實習,不僅僅學到了測量的實際潛力,更有應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鍊了自我很多測繪的潛力。首先,我們是熟悉了水準儀、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温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明白瞭如何避免測量的數據錯誤,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要作到:

(1)要選取精度高的測量儀器。

(2)提高自我的測量水平。

(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之外,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必須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檢核,不進行下一步工作”。這樣做不但能夠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能夠提高測量的效率。透過測量實習的,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潛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瞭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務必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實幹精神,每個組員都務必親自實踐,並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能夠交換來做,還需要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就應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並且也多虧了教師的指導,我們實習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多虧的教師的耐心講解,才使我們解決了不少測量中的難題。也多虧了不一樣組的幫忙,相互借鑑經驗,使我們的實習順利展開、結束。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在我們實習之初,我還有點擔心自我不會測,測不好,擔心僅有五天的測量時間,自我不能按時的完成任務,可是,經過我們小組的反覆測量,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結果提前完成了任務。在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應選在重要的地方。所以,選點就十分重要,點必須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並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2)在用水準儀和全站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範圍也減小到了能夠允許的範圍裏。

(3)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務必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可是,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儘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比較難的還是檢驗校核,可是,我之所以認為它難,也是因為在此之前不是很會計算它,在這次實習中,我又重新瞭解它的計算方法,此刻也能自我把它計算檢驗出來了,頓時覺得校核也並不如自我想像中的那麼難。

(4)最終的困難就是畫圖的部分了,雖然畫圖是交給一個同學完成的,可是我們整個組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只要一個環節出了錯,圖就不可能畫出來。我們畫圖之初,最先是把六個控制點的座標畫出來,然後繪圖員就畫的圖書館,當我們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卻被告之需要重畫,並且有的座標也有必須的誤差,我們就不斷的在檫了畫、畫了檫的過程中如此往復,不斷精益求精,測繪圖的一點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團隊精神是如此的重要,無論是少了中間的哪一環都無法完成任務,任何一個步驟、環節,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錯,一步錯步步錯,所以,測量學才是“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所以,測量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團隊的合作。

就整個實習測量來説,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可是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還有許多的不足,期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記得這次的經驗教訓,精益求精,力求能做到更好!同時感激教師的精心安排與指導!

測量學實習報告3

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

1.地形圖測繪實習地點:xx省xx市xx區xx鎮xx山地區

2.地形圖識圖實習地點:xx省xx市xx區xx鎮xx地區

實習小組信息:

組別:xx學院xx班測量x組

指導老師:xxx

組長:xx

組員:……

組員分工:

選點與跑尺:xx、xx

觀測與讀數:xx

記錄與計算:xx、xx

描點與繪圖:xx、xx

特説説明:因12月18日xx大霧,無法進行測繪工作,故原定於18日進行的測繪實習改為識圖實習,19日繼續進行測繪實習。實際日程安排為16、17、19三日進行測繪實習,18日進行識圖實習。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測量學實習是測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使學生鞏固、擴大和加深從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獲得實際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會認識地形圖,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並在實習的過程中增強其獨立工作與團隊協作意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通過本次實習應達到如下要求:

1.掌握經緯儀、視距尺等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測圖的基本方法,能夠具有初步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3.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

4.各小組分工明確、通過合作完成測量任務,增強獨立工作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二、實習任務及內容

(一)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測區:xx省xx市xx區xx山xx學院xx班測繪區域。

2.任務:通過3天的地形圖測繪實習,每小組要取得200個左右的測點數據,並根據得到的數據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x20cm的地形圖。

3.內容:

(1)校正儀器(經緯儀),工具及用品的準備(包括測量記錄計算手簿、2H繪圖鉛筆、三稜尺、半圓儀、圖板、膠帶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測繪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則,根據測區位置,在圖板上佈設控制點;

(3)過程:

為期3天的測繪實習是在xx區的xx山進行。這裏的山算不得山,站在這山測那山,高差不過幾米,地形圖居然可以用等高距為2米的等高線來描繪。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種--枯草、高矮不同的樹和最難纏的荊棘。對於我們的測繪而言,草是極具積極作用的,它們可以為我們的休息提供軟墊。而樹具有極強的阻擋視線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手機信號也受到樹兒們的強烈阻擋,以致於山間迴盪着彼此聲嘶力竭的呼喊。至於萬人的荊棘,它不僅刮壞了弟兄們的衣服褲子,劃傷了同志們的手,還嚴重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

控制點是已知高程(海拔)的點,我們需要在這些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以它們為基準來測它與其他位置點的高差,進而推算位置點的高程(海拔)。因為控制點的個數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點更是稀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搶佔有利控制點的意識與衝動。只有如此,我們的測繪才會更加高效。實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搶佔有利控制點上做了充分準備。

第一天,大家都沒有一點經驗。到達指定區域後,各組殺向各方,去尋找前一日展在圖上的控制點。不論是基地班、地質一班還是地質二班,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尋找控制點,而基地班的點對於我們是沒有意義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過的小路獨自前行。在路邊發現了“地大I17”,短暫的興奮後,我繼續前行,I17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點。走了大約80米,“地大I15”的樁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樣不是我的目標。旁邊的山上似乎有片草叢,那裏或許有控制點吧。看了看周邊,還沒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決定上山。拿着圖板,穿過了一片荊棘,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到了山頂。這裏果然有點,“地大I05”,這不是我們的點。又一次抬頭時,我已經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斷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時的路了。沒路了怎麼辦,開路唄。戴好手套後,我用20分鐘開了一條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這樣找到的,它在I15對面的山坡上。估計這座山上還會有控制點,我就爬了上去。這時的我已有些疲憊。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叢裏的一塊大石頭吸引了我。經過一番與荊棘的鬥爭,我到了那個地方。這裏果然有控制點,“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們6組展在圖上的點。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連召集全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難。在幾乎喊啞了大家的嗓子後,我們7個人總算湊齊了。對前一段的尋點做了短暫總結,我們決定在控制點旁邊架設支點,代替控制點。實際證明,這是多麼英名而偉大的決定啊!這次會議成為了6組測繪全程的轉折。一切就緒後,已經10點多了,離當日結束測繪時間還有2個半小時。經過我組同志的全力奮戰,我們後來居上,當日測得50個點,為後兩日測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我組對困難預計不足,導致全組成員在當日的實習中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找控制點上。當日測繪工作結束後,我們6組成員聚在一起交流了經驗,並對第二天的測量做了更加具體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勵,要在後兩日的測繪工作中發揚今天我組在找控制點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測繪任務。

x月x日早,大家吃過飯後坐xx大學校車又一次前往xx山。沿途的景物已經變得熟悉,大家都沒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圖板和記錄本為即將開始的工作做着積極的準備。40分鐘後,我們到達xx山。一下車,我們測量6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隨大部隊,直接前往我們的控制點“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兩個山之間的鞍部,周圍高樹較多,短暫地商量後,我們果斷地放棄了它,決定在其附近視野更加開闊地地方建立支點I06-1。將經緯儀對中整平、消除視差後,我組的測繪工作正式開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狀態。負責選點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國同學先是圍繞着I06-1樹立視距尺。我讀取的數據經檢驗出現多次出現“零誤差”。負責計算的xx和xx同學也加快了步伐,一組組數據很快傳遞給負責繪圖的xx和xx同學手裏。整個小組緊張而忙碌。I06-1的支點位置之優越,視野之開闊很快得到驗證。我們在這裏所能測到的最遠的點就是xx班測繪區域的邊緣。在中午補給的時間,組長召集全組交流上午工作經驗,負責各項工作的組員都提出了相應建議,決定接下來先繼續在I06-1進行測繪,結合上午描出的圖上點的位置,在測區邊緣進行補點,然後轉到“地大I16”控制點。

在17日的測繪中,我們補齊了東邊的未知區域並利用I16點居於測區中心的位置優勢向四周大量輻射測點,進一步完善了東北、西北和東南方向的數據,並測得3條山脊線和2條山谷線。考慮到控制點周圍的地形給跑尺人員帶來的巨大難度,雖然測點個數與前日相近,但我組的測繪實習最艱難的部分已經完成,三個方向的地形圖已具雛形。測繪結束的時間又一次到來,兩日的工作已使大家變得比較疲憊。

12月19日,我們繼續到xx山地區進行測繪。分析之前兩天所描繪的測點位置,我們發現在測區的西南方向我組缺乏足夠數據。因此決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點I32-1,對測區西南方向展開廣闊的測量工作,並對東北、西北、東南三個方向補充適當數量的測點。經過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測量6組在12點之前完成了全部測量工作,負責繪圖的同學開始了最後的繪製等高線的工作。13:20我們完成了在測區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xx大學,結束了4天的測量學實習。

(二)持圖實地跑點實習:

1.地點:xx省xx市xx區xx地區測量6組路線

2.任務:到達圖上表示的9個指定地點中的至少5個,將實地編號標註到地圖上

3.內容:

(1)全組成員集中分析地圖,確定初始路線;

(2)按照初始路線尋找指定點;

(3)過程:

20xx年x月x日晨,我們接到臨時變更通知。由於xx今日大霧,不便於觀測,原定於18日進行的測繪實習更改為識圖實習。這樣我們就要前往xx地區進行實地的跑點了。今天,我們從測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經緯儀、三角架和視距尺,而是一張xx地區的地圖。這是一張已經泛黃的,xx年繪成的地圖,上面採用的最接近成圖時間的數據是xx年的。圖上畫了9個框框,它們標註的就是我們組今天要到的地方。雖然每個小組的地圖是一樣的,但上面被標註的點卻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我們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會是每個目的地都一樣。因此,各組之間幾乎獨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組內。老師告訴我們,圖上表示的一個池塘已經填掉了,變成了農田,圖上表示的xx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已經更改了地址。這加重了我們對這張地圖的懷疑,其他的地方就沒有變化嗎?我們要找的點在實地被標註在電線杆、石板橋、池塘壁等地方,而且這些點上是有編號的,我們只有真正到過這些點才能知道它們的編號。按照要求,我們要把這些編號標註在地圖上。9個圖上的點,我們要至少找到5個。

今天下車的地方與前兩日不同,這裏是xx地區。組員們捧着這張地圖走向了一片未知區域。地圖成了我們不會迷路的唯一保障。跟着大部隊,我們翻過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後是公墓。很快我們到了第一個路口,我們要找的一個點在向東的方向,其他點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個獨立的點要翻過一座高山才會到達。分析了利弊後,我們決定放棄它。放棄它就意味着放棄大部隊,我們組成了少數走向西道路的小組。對比了圖上池塘的位置,我們終於找到了它,地圖告訴我們,這裏有地大的點。在一個田邊的電線杆上,我們看到了“地大S97”。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成果。沿着池塘邊的公路,我們繼續前行,過了1個比較大的村子。重新看了一遍地圖,對比了實地,我們很快看到了遠方我們要找的村子。為了抄近路,我們進了稻田。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曠,但xx多湖的特點註定這裏是泥濘的。選擇了走農田,那麼可能出現的點就只能在電線杆上。直到走出稻田,我們也沒有發現要找的點。小組馬上調整策略,提出要堅信手中的地圖,要找的點不會特別難找。很快這個點被我們在村西邊的馬路上的電線杆上找到了。

接着我們在xx村找到了第三個點。使我們陷入困境的是在xx村附近的點。我們沿着路一直前進去尋找xx村,而岔路口的方向選擇錯誤讓我們到了下xx,這個村子在xx村的正北方。又是一次穿越稻田,路上還看到很多水牛。這次穿越是被迫的,因為xx村就在前方。費盡了周折我們找到了第四個點。眼看着時間要到11:30了,加快步伐到達制定的水庫。找到了最後一個點後,我們就很快找到了圖上表示的公路,但是圖上表示的公路似乎是一條小路,我們認真地做了對比,做了確定後便沿着它走下去。沿路的很多地方圖上都沒有表示,而且圖上表示的在實際中很多也沒有看到。不過,我們反覆核對後,找到了“xx科學研究所”,這讓我們放心大膽地沿着它走到了xxx。到達了一條大的公路後,我們實際上已經取得了當日跑點的成功。走到指定終點--加油站的時候,12:43分,我們是xx班第一個到達的小組。大家的鞋已經變成了泥土的顏色,衣服也弄髒了,頭髮上都是灰塵的痕跡。有的同學坐下一會就睡着了。這一天是疲憊而幸福的。

三、實習總結及體會

在測繪實習過程中,我負責的是觀測與讀數。我們在實際測繪中,沒有一次採用在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而是選擇若干視野開闊,位置更加優越的支點。這樣就要多次驗證、計算支點的數據,確保支點的數據誤差較小,進而測得其他位置點,根據支點數據計算未知點數據。採用這種方法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的測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觀測人員讀完上中下絲讀數後,要及時讓跑尺人員選取下一個點。因為經緯儀此時在水平和豎直方向都已鎖定,水平度盤與豎直度盤的讀書固定,所以在讀角度之前就可以讓跑尺人員離開當時的位置。這樣做可以加快測繪進度,讓跑尺人員得到足夠休息。

在識圖實地跑點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一點,就是“盡信圖不如無圖”,要根據實地情況,通過比例尺計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斷。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時刻知道北方向,這樣,地圖才是有用處的。否則,它會起負作用。

測量學實習報告4

12月10號,我們正式開始了為期兩週的“工程測量實習”,在此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首先,説明了測量任務和測量的實際意義及重要性,我們跟隨老師來到測區地點,依次看了學校的九個控制點,在老師的講解中我們知道了測區是我們學院校區,雖然測區比較大,基本上是我們整個學校,測繪圖也是我們整個學校的平面圖。在這個已經步入冬天的時節,天氣雖然不是很好,冷風刺骨,但我們還是安安心心的測量,抓緊時間實習,為了儘快完成任務,我們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儘管很累,很辛苦,可我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同時我們也在實習中感覺到了充實,

在此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工地上進行實地勘察,但那畢竟是理論的,實際操作對我們來説還是模糊的,所以,這次實習就是對我們整個學期以來本科目的一次大檢驗。我們把這次實習當做我們以後工作的一次磨練,把我們學到的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從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彌補我們的缺陷。

測量是一項務實求真的工作,半點馬虎都不行,我們在測量實習中必須保持數據的原始性,這也是很重要的。為了確保計算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我們得反覆校核對各個測點的數據是否正確。我們在測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錯誤,比如讀數不夠準確,氣泡沒居中等等,都會引起一些誤差。因此,我們在測量中內業計算和測量同時進行,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同時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測量也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測量學的學習和實習,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測量學的輪廓。測量學內容主要包括測定和測設兩個部分,要完成的任務在宏觀上是進行精密控制,從微觀方面講,測量學的任務為按照要求測繪各種比例尺地形圖;為哥哥領域提供定位和定向服務,建立工程控制網,輔助設備安裝,檢測建築物變形的任務以及工程竣工服務等。而這一任務是所有測量學的三個基本元素的測量實現的:角度測量、距離測量、高程測量。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同時也認識到小組團結的重要性以及測量的步驟。

首先,是熟悉了水準儀、光學經緯儀、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全站儀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的方法;

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校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

 其主要有三方面:儀器誤差、外界影響誤差(如温度、大氣折射等)、觀測誤差。瞭解如何避免測量結果誤差,最大限度的就是減少誤差的出現,即要做到: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

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

多次測量取平均數等來減少誤差。

除此之外,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帶局部”、“先控制後碎步”、“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工程實踐,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步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一週多以來,我們都堅守在自己的“陣地”,觀測、記錄、計算、描點......我們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務。在測量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疑難: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要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同時並菲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時間浪費,而且會因點多而產生較大的誤差。

(2)在用水準儀和全站儀測量的過程中,氣泡的居中也會產生誤差,十字絲的對準的等

 (3)計算問題。計算必須兩個人來完成,一個初步計算,一個校核。在此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但我們不斷的重複檢驗中算出了正確的數據,儘量的減少了誤差的出現。

這次實習,我們學到很多的東西。讓我更好的掌握了測量的基本功和測量的一些要素,同時也促進了與同學間的交往,使我懂得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儀器使用的正確方法。

測量學實習報告5

培訓目的:

1、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使之系統化、整體化;

2、通過培訓的全過程,提高使用測量儀器的操作能力、測量計算能力和工作能力,掌握測量基本技術工作的原則和步驟;

3、在各個實踐性環節培養應用測量基本理論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訓內容及步驟:

本次培訓的安排主要有:(1)水準測量(2)全站儀測量(3)GPS測量

步驟簡要:

(1)擬定施測路線。選一已知水準點作為高程起始點,記為1X,選擇有一定長度、一定高差的路線作為施測路線。

然後開始施測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點1X作後視,在其上立尺,在施測路線的前進方向上選擇適當位置為第一個立尺點(轉點1)作為前視點,在轉點1處放置尺墊,立尺(前視尺)。

將水準儀安置在前後視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測),讀數a1,記錄;再轉動望遠鏡瞄前尺讀數b1,並記錄.

(2)計算高差。h1=後視讀數一前視讀數=a1-b1,將結果記入高差欄中。

然後將儀器遷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視尺不動變為第二站的後視尺,第一站的後視尺移到轉點2上,變為第二站的前視尺,按與第一站相同的方法進行觀測、記錄、計算。

按以上程序依選定的水準路線方向繼續施測,直至回到起始水準點1X為止,完成最後一個測站的觀測記錄。

(3)成果檢核。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若高差閉合差超限,應先進行計算校核,若非計算問題,則應進行返工重測。

培訓過程中控制點的選取很重要,控制點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保存和安置水準儀的地方,相鄰導線點間應通視良好,便於測角量距,邊長約60米至100米左右。

還有水準儀的調平和對中都需要做好,這直接影響你的測量結果。

(4)比如利用GPS測量儀(接收機)進行測距。當到達第一個位置時,進行校點,GPS生成A點,並且A的信息被保存下來。到達第二個位置時,再校點一下,生成B點。然後查找並選擇A點並確認,即可計算出當前B點到第一個A點的距離。

測量學教學培訓是測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實際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着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現場測量能力,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驗教訓:

(1)、展點很重要,展點的好壞決定了測量的速度;

(2)、測量儀器的整平對實驗數據的誤差有很大的影響;

(3)、水準測量和水平角測量均需檢查閉合差,超過差限一定要重新測量;

(4)、要根據規定,反覆檢查以減小誤差。

培訓心得: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事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測量學實習報告6

攝影測量內外業實習報告

專業:測繪工程

班級:

學號:

姓名:

目錄

一、前言........................................................................................................................................ 3

二、實習目的與要求..................................................................................................................... 3

三、實習地點.................................................................................................................................. 4

四、實習用具.................................................................................................................................. 4

五、實習任務與要求...................................................................................................................... 4

六、實習步驟.................................................................................................................................. 4

七、調繪時的注意事項................................................................................................................... 5

八、外業調繪作業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1.外業調繪作業方法............................................................................................................... 5

2.外業調繪作業方法存在問題............................................................................................... 6

3.外業調繪作業方法的改進................................................................................................... 7

十、實習心得 .................................................................................................................................. 8

一、前言

攝影測量是利用攝影像片測量地形地物的技術方法,也是通過影像研究信息的獲取、處理、提取和成果表達的一門信息科學。攝影測量學是測繪學的分支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用於測繪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建立數字地面模型,為各種地理信息系統和土地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根據攝影時攝影機所處的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面攝影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航天攝影測量;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可分為地形攝影測量與非地形攝影測量;根據技術處理手段的不同,又可分為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和數字攝影測量等。攝影測量很少受氣候、地理等條件的限制,所攝影像是客觀物體或目標的真實反映,信息豐富、形象直觀,人們可以從中獲得所研究物體的大量幾何信息和物理信息,可以拍攝動態物體的瞬間影像,完成常規方法難以實現的測量工作,適用於大範圍地形測繪,成圖快、效率高,產品形式多樣,可以生產紙質地形圖、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攝影像等,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攝影測量外業是測繪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按照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課程實習。旨在通過本次課程實習來加深對攝影測量外業的的基礎理論、測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實提高我們的實踐技能,初步掌握像片判讀、像片調繪和新增地物補測的基本方法,掌握像控點轉刺的基本方法,瞭解航測作業各工序的儀器設備及作業過程等。

二、實習目的與要求

本次實習是在攝影測量的教學基礎上,理論實際相聯繫的動手操作實習,是我們在學習測量專業的一個重要的實習環節。一方面是培養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運用軟件解算數據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我們在今後遇到問題應該如何去解決的能力,通過實習發現自己在實踐動手方面的不足並想辦法解決,為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紮實的基礎。使我們熟練地掌握攝影測量及遙感的原理,信息獲取的途徑,數字處理系統和應用處理方法。並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加強我們大家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大家對這門新技術的認識和把握,全面培養我們的應用能了、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實習地點

東華理工大學及學校周邊等地

四、實習用具

小比例尺航片、畫圖板一個、透明紙、鉛筆、橡皮

五、實習任務與要求

掌握航片調繪的方法步驟

六、實習步驟

1.航片調繪,本次實習的遙感圖像調繪主要判讀航片測區地物屬性,在透明紙上勾出邊界,必要時進行清繪。

2.在進行野外調繪之前,將調繪航片平放在畫圖板上,然後再將比調繪圖稍大一些的透明紙蓋於調繪航片上,用膠帶粘好,連同調繪航片用夾子固定於畫圖板。第一天先將測區走過一遍,確定繪圖邊界,確定調繪路線,並對測區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比較實際測區和航片的差別,並知道那些地方的地物是發生了變化的,以便於以後的判讀調繪工作進行。

3.接下來的兩天根據預定路線進行測區航片的地物判讀和屬性的標註。一般按照由遠及近、從總貌到碎部、邊走邊判,遠看近判的原則進行。

七、調繪時的注意事項

1.地物地貌的調繪要連續進行,避免調繪不連貫和遺漏。當地理名稱註記過密時,可適當取捨。

2.調繪工作應按照國家標準的地形圖圖式進行,説明性質的註記應採用“簡注表”,不得任意命名。

3.調繪要按照實地情況嚴格進行,不得偽造、篡改。

4.在調繪好的透明紙上,圖名注於調繪片正上方,調繪者姓名及調繪日期等信息在調繪航片的右下角。

八、外業調繪作業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1.外業調繪作業方法

外業調繪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實地確定地物、地貌的真實性質,查清其實際“身份”,根據圖件需要表示的內容要求取捨影像上的地物、地貌,並對影像上沒有的新增地物、地貌進行補測,實地調查、註記地理名稱。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測繪成果圖件符合規範、圖式的標準、要求。

首先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影像圖上標出界線和地名;其次,到野外實地對影像圖上有的地物、地貌進行確認和取捨,調注地理名稱,逐一核實源資料上的地理名稱,同時對影像圖上沒有的地物、地貌,按規定要求補測到影像圖上,將調查結果草繪在影像圖上,隨着測繪設備的投入和繪圖軟件的成熟,外業調繪改變了全野外調繪法的作業模式,採用了綜合調繪法。該方法就是首先在內業充分利用影像信息和相關資料,在計算上採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如立體觀察、影像識別、資料分析等),判讀並採集相應的地物、地貌要素,對判繪過程中有疑問的或無法判繪的要素(如管線、道路附屬物、獨立地物、植被、地理名稱等)

測量學實習報告7

工程測量實習,作為土木工程專業一門基本的必修專業實踐課,對我們學建築工程專業學生來説,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測量不僅是獲取書本的理論知識,更是培養我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總結,以及體會測量思想“從控制到碎部,從整體到局部,步步檢核”等原則對工程測量的指導意義。這項技能的熟練掌握對將來走向工地有極大的幫助,畢竟國內高校給予學子實踐的機會遠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此,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機會創造的知識收益。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測量實習這個平台,改善我們的思維結構,培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

一、實習目的

1、聯繫水準儀的安置、整平、瞄準,能夠測量出任意兩點的高差,掌握水準儀的操作使用及保養方法,熟悉水準路線的佈設形式。

2、掌握經緯儀對中,整平,瞄準,掌握水平角與豎直角的測量,掌握經緯儀的操作使用及保養方法。

3、通過實習,熟練地掌握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

4、掌握鋼尺量距的方法。

5、使用經緯儀和水準儀測繪地形圖。

6、熟練地掌握小區域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佈設及測算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7、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今後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8、培養熱愛專業、熱愛集體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逐步形成嚴謹務實、團結合作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勞動態度。

二、實習設備

DS3型微傾式水準儀、DJ6型光學經緯儀、水準尺、30m鋼尺、標杆、繪圖紙、鉛筆、橡皮等。

三、實習的內容與要求

1、平面控制測量。圖根平面控制測量一般採用閉合導線。需要做到:踏勘選點:根據測圖的目的目的和測區的地形情況,擬定導線的佈置形式,實地選定導線點並設立標誌。水平角觀測:導線轉角用經緯儀測2個測回。邊長測量:導線邊長可用經緯儀視距法測量,要求進行往返測量。導線成果計算:首先件檢核外業測量數據,在觀測成果合格的情況下,進行閉合差調整,然後由起算數據推算個控制點的座標。

2、高程控制測量。外業測量:外業測量用DS3級水準儀按四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內業計算:在外業觀測成果檢核符合要求後,根據一個已知點的高程和觀測高程進行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平差計算,推算出各個水準點的高程。

3、地形圖的測繪。圖紙的準備:首先用對角線法繪製方格網,然後展會控制點。展點後要做檢查,用比例尺在圖紙上量取相鄰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和實測距離相比較。碎步測量:碎步測量採用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法,根據視距測量的原理,通過測量並計算出立尺點與測站點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按極座標法將個立尺點展繪在圖紙上並註明高程。

四、實習心得

工程測量實習是所有土木工程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門課程,雖然在上工程測量課的時候做過一些測量,但是那些實驗主要是針對測量的某一塊而專門做的,我們總感覺缺乏一定的動手的能力,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能力,因而我個人認為很有必要把這次實習做好,不僅僅是因為一門課,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以後工作提供了某些測量的經驗。

通過本次實習,鞏固、擴大和加深了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了經緯儀的基本操作,並達到了一定的熟練程度,而且還有機會學會了地形圖的繪製方法。除了從本次測量實習中獲得了測量實際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還着重培養了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我們在施測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進一步熟練了測量儀器的使用技能,提高了數據計算能力和對數據的敏感程度,並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了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

測量實習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我們組有15名組員,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和各自的長處是不一樣的,我們配合起來才能發揮出較高的效力。我的主要任務是使用儀器測量水平距離。測量主要是完成控制點的選取,由於2號xx樓各處地形不一樣,考慮到控制點應選在相互透視良好,地勢平坦,分佈均勻,便已保存和測角和量距,經過我們相互討論最終確定了下來,我個人認為除個別控制點選的不夠好外都很不錯,畢竟2號xx樓樹很多,而且有台階,高差大,考慮到所有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測量過程中有些點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偏差。由於控制測量要求精度很高再加上對操作不瞭解,對儀器的不熟悉,還有彼此討論某些方法等,控制點的測量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完成,最後,終於完成了對控制點的測量。

由於平時我們鍛鍊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我們很珍惜這一次的實習們這個組的每個組員都分別進行獨立的觀察,記錄每一站,對經緯儀測量都是在現場進行計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對上一步的檢核,絕不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做到步步有檢核,回來後還要對內業進行準確計算,因為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避免測量的不準確還要進行重測。即使重測,我們懷着嚴謹的態度,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直至符合測量要求為止。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耐心、毅力和做事嚴謹的態度。只有這樣,日後走上工作崗位才會得心應手,少走彎路。

測量學實習報告8

測量學實習報告

學院:

專業:班級: 學號: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項目一:一教教學樓地形控制點測量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1)熟悉經緯儀測量的操作方法和數據處理

(2)學會用皮尺測量距離及數據處理

(3)掌握比例尺的繪圖方法和技能

(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二、實習儀器及工具

經緯儀1台、配套腳架1個、標杆數根、水準尺1把、皮尺1個、粉筆一盒、繪圖紙一張、2HB鉛筆兩支、橡皮一個、計算器一個、丁字尺一把、各種測量用表數張、雨傘一把等。三、實習方法與步驟

1.測圖前的準備工作

(1)繪製座標方格網:

①用格網尺法或對角線法繪製圖幅為28?cm×28cm、格寬為10?cm的座標方格網。

②檢查格寬及格網對角線的長度

(2)導線點展繪:

①根據地形圖分幅的格網西南角的縱、橫座標值,根據測圖比例尺標註出格網縱、橫向的座標值。

②將各導線點展繪於圖上,並按《地形圖圖式》要求繪製其符號,標註其點號和高程。

③在圖上檢查相鄰間的實地距離

2.經緯儀測繪法測圖3.地形圖的繪製

按《地形圖圖式》規定的符號繪製所測地物。

(1)按規定等高距和等高線特性勾繪測區內的等高線。

(2)按《地形圖圖式》要求做好各類註記。

(3)地形圖的拼接、檢查與整飾。四、實習內容1、角度測量2、視距測量3、距離測量

4、結合比例尺寸繪圖五、實習成果

測量數據已填入相應表格中並計算繪圖。附表中六、實習建議和意見

(1)各組員工作積極性並不是很投入,希望各組員積極參與到測量中來,並提出自己的測量建議和意見。

(2)測量人員應該認真讀數計數,不要讀數錯記錯,避免後期重測,記錄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形估算記錄的數據是否有誤。

(3)選擇控制點要通視,以免測量時難找點而更改控制點。

(4)選擇在晴天早晨或下午測量,避免造成測量誤差。

測量學實習報告9

上週,我們專業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實習。進入這個專業已經一學期了,可對這個專業並不十分了解,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對這個專業有個較全面的認識,我感到十分的開心。實習分兩部分:參觀工地,各種建築和路橋。在實習開始之前,我還不在意這次實習,因為我感覺在書上學學就行了,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可以了吧。再説我也去過工地,也看過施工,感覺出去實習時多此一舉。不過從第一天走進工地,這個思想就不在我的腦海裏了。

第一天實習,我們跟着邢老師和王老師去了濰坊軟件園。這個建築是個框架結構,它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製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户裝配成而的住宅。這個人軟件園主要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框架結構雖然有很多結構,但同時也存在着缺點。比如,框架節點應力集中顯著;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所產生水平位移較大,易造成嚴重的非結構性破性;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當高度大、層數相當多時,結構底部各層不但柱的軸力很大,而且樑和柱由水平荷載所產生的彎矩亦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對建築平面佈置和空間處理,就可能帶來困難,影響建築空間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價方面,也趨於不合理。

看完軟件園後,我們跟隨老師去參觀了磚混結構施工現場,老師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施工順序和什麼是磚混結構。所謂磚混結構,先砌築結構基礎,然後按軸線砌磚,砌磚應按設計預留構造柱的位置,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必要時還可在構造柱旁預留孔以便釘模板,待牆體強度達到要求後支設構造柱模板,綁紮鋼筋,澆築混凝土,如此往上施工。磚混結構是平磚。磚混結構有很多優點:由於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牆體,各地都可生產。

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定性和大氣穩定性。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磚的隔音和保温隔熱性要優於混凝土和其他牆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在這場地看着這些建築,我興奮不已,同時也感到自己將來責任重大,雖然那天很熱,但是我還是因為見到了這麼多建築設備而感到高興。就這樣我們結束了這一天的實習。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坐車來到了濰坊體育場。這個體育場佔地28。7萬平方米,投資4。5億元,總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這個體育場很多地方使用鋼結構,鋼結構重量輕、強度高。用鋼結構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1/2左右,它的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鋼筋混凝土好。

將鋼結構體系用於住宅建築可充分發揮鋼結構的延性好、塑性變形能力強,具有優良的抗震抗風性能,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尤其在遭遇地震、颱風災害的情況下,能夠避免建築物的倒塌性破壞。再者,建築總重輕,鋼結構住宅體系自重輕,約為混凝土結構的一半,可以大大減少基礎造價。結構是適合創新的住宅結構體系。鋼結構可隨着人們審美觀的不同,使用功能要求的不同,設計各種造型、尺度、空間的新型房型。生產廠家能高精度、高質量、高速度完成,使建築物達到既美觀又經濟的效果。這個體育場除了用了大量的鋼結構之外,還用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謂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用配有鋼筋增強的混凝土製成的結構。

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用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用在工廠或施工現場預先製成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現場拼裝而成。這個體育館基本上是有這兩種結構相結合而成,他們相互補充,相互結合。

測量學實習報告10

實習目的:通過實地的測量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水準儀、經緯儀

的基本操作,掌握導線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計算方法,學習如何進行實地的地形控制測量和地形圖的展繪、拼接,在實習的同時也體驗一下實際測量工作的生活、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實習時間:XX年5月11日到XX年5月19日

實習地點: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

實習人員:07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全體學生及老師

實習儀器:經緯儀,水準儀,水準尺,尺墊,計算器,記錄本,三角板等

實習計劃:踏勘選點一天,控制測量三天,控制點座標計算和展繪一天,地形測量四天,拼圖一天(計劃十天,實際實習時間為九天)。

實習經歷及體會:

XX年5月11日上午,帶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車,開始了我們本學期的工程測量實習,這也是我們專業第三次的實習!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來到了我們實習的目的地——江西省桑蠶茶葉研究所!

在這裏不得不介紹一下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了,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經50年的建設,現已發展成集蠶桑、茶葉科學研究與科技服務,農業良種繁育與推廣,園林設計與苗木栽培及現代農業展示為一體的科研事業單位。所內主要經營項目有:蠶種培育、茶葉加工、苗木種植、園林設計和果樹栽培等。我們所住的招待所周圍空氣清新,樹木繁茂,山塘眾多,地貌豐富,植被覆蓋率超高,而且民風淳樸,安居樂業,的確是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

當日下午,在招待所門前,我們的歐陽老師簡單地開了個動員大會,他重申了我們此次實習的意義和要求,強調了應當遵守的一些紀隸和安全事項,還為我們打氣,鼓勵我們勇敢機智面對將要到來的困難!接着馬上就是踏勘選點,圍繞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們選取了a·b兩條線路,每條12個點,就這樣,我們10幾個小組被分成4路!

接下來的頭3天是平面控制測量!我們小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完成角度測量,然後用一天半來完成高程測量。

用經緯儀來測角度,架設儀器:將經緯儀放置在架頭上,使架頭大致水平,旋緊連接螺旋。2、對中: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位於同一鉛垂線上。可以移動腳架、旋轉腳螺旋使對中標誌準確對準測站點的中心。3、整平:目的是使儀器豎軸鉛垂,水平度盤水平。根據水平角的定義,是兩條方向線的夾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盤一定要水平。粗平:伸縮腳架腿,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檢查並精確對中:檢查對中標誌是否偏離地面點。如果偏離了,旋鬆三角架上的連接螺旋,平移儀器基座使對中標誌準確對準測站點的中心,擰緊連接螺旋。精平:旋轉腳螺旋,使管水準氣泡居中。4、瞄準與讀數:①目鏡對光:目鏡調焦使十字絲清晰。②瞄準和物鏡對光:粗瞄目標,物鏡調焦使目標清晰。注意消除視差。精瞄目標。③讀數:調整照明反光鏡,使讀數窗亮度適中,旋轉讀數顯微鏡的目鏡使刻劃線清晰,然後讀數。

用水準儀來測高程時,先將儀器的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中,架頭大致水平,並將腳架踩實;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對照儀器,指出準星、缺口、目鏡及其調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管水準儀、圓水準儀、制動和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腳螺旋等,瞭解其作用並熟悉其使用方法。對照水準尺,熟悉其分劃註記並練習讀數。(1)粗平:雙手食指和拇指各擰一隻腳螺旋,同時以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再擰另一隻腳螺旋,使圓氣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覆進行(觀察左手拇指轉動腳螺旋的方向與氣泡移動方向之間的關係)。(2)瞄準:在離儀器不遠處選一點a,並在其上立一根水準尺;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鬆開制動螺旋,轉動儀器,用缺口和準星大致瞄準a點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轉動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位於視線中央;再轉動對光螺旋,使目標清晰並消除視差(觀察視差現象,練習消除方法)。(3)精平: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圓弧狀),即水準管氣泡居中(觀察微傾螺旋轉動方向與氣泡移動方向之間的關係)。(4)讀數:從望遠鏡中觀察十字絲橫絲在水準尺上的分劃位置,讀取4位數字,即直接讀出米(m)、分米(dm)、釐米(cm)的數值,估讀毫米(mm)的數值,記為後視讀數a。注意讀數完畢時水準管氣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應再資助精平,重新讀數。(5)分別在b、c、d等點立尺按(2)~(4)步讀取前視讀數b,記錄。(6)計算高差,h=a–b(7)改變儀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觀測a與b、c、d等的高差,進行比較。

第五天的控制點座標計算和展繪工作,前面三天的測量我們歷經辛苦,一邊測量,一邊記錄~計算~檢查~校對誤差,最終很好地控制了誤差,因此利用老師給出了b9點的三維座標,很快地完成了座標計算算和展繪的工作!

最後的四天是碎部測量和地形圖的描繪。首先進行碎部測量前的準備工作,在各導線控制點上測定碎部點,同時描繪地物和地貌。

我們小組採用的是dj6的經緯儀,進行碎部測量。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上,測繪板安置於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出碎部點方向與已知方向之間的水平夾角;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出測站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及碎部點的高程;然後根據測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離,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並在點的右側註記其高程。然後對照實地情況,按照地形圖圖式規定的符號繪出地形圖。

在這裏向講下地形圖的檢查和整飾1)地形圖的檢查在測圖中,測量人員應做到隨測隨檢查。為了確保成圖的質量,在地形圖測完後,必須對完成的成果成圖資料進行嚴格的自檢和互檢。圖的檢查可分為室內檢查和室外檢查兩部分。①室內檢查的內容有圖面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讀,各種符號、註記是否正確,等高線與地貌特徵點的高程是否相符等。②野外檢查是在室內檢查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抽查。檢查方法分巡視檢查和儀器檢查兩種。巡視檢查時應攜帶測圖板,根據室內檢查的重點,按預定的巡視檢查路線,進行實地對照查看。主要查看地物、地貌各要素測繪是否正確、齊全,取捨是否恰當。等高線的勾繪是否逼真,圖式符號運用是否正確等;儀器設站檢查是在室內檢查和野外巡視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除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補測和修正外,還要對本測站所測地形進行檢查,看所測地形圖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發現點位的誤差超限,應按正確的觀測結果修正。(2)地形圖的整飾原圖經過檢查後,還應按規定的地形圖圖式符號對地物、地貌進行清繪和整飾,使圖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觀。整飾的順序是先圖內後圖外,先註記後符號,先地物後地貌。最後寫出圖名、比例尺、座標系統及高程系統、施測單位、測繪者及施測日期等。

在此次工程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擔心自己測不好,要是讓我擺弄水準儀和經緯儀,沒什麼問題。但想到實習最後是要地形測量和地形圖的繪製,心裏就沒底了,覺得我們好難完成任務。但還好,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

以下是其中一些實際測量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準儀和經緯儀測量的過程當中,偶爾出現比較大的誤差,經過我們對誤差來源的分析後,再進行重新的測量和計算,誤差減小到了允許的範圍。

2、標尺時,需要立直,儘量避免晃動,有晃動時,應該選擇數據最小的時候進行讀取外,還應該選在合適而且重要的點。因此,選點是很重要的。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工作量,浪費寶貴的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3、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包括初步的計算和校核。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校核計算後算出了正確的數值,讓誤差達到了允許範圍。

4、團結協作。剛開始的時候,分工不是很明確,所以耽誤了工作時間。後,我們吸取教訓,分工明確,精誠合作,使得我們的工作速度和質量都有所提升。

5、每次讀數前,定將長水準管氣泡調平,則造成的誤差會很大。

6、最好使單線與目標重合,如果目標有一定寬度,可以用雙絲夾住目標。

7、進行量儀器高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稍微碰了一下儀器,就要重新調整對中水平,否則就會導致數據錯誤,也可能導致儀器的損壞。

8、記錄數據時,每位成員都要細心,既要看得準,還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成果的錯誤。

9、道路和主要建築物確定下來,然後在添加其餘次要方面,這樣不但條理清楚,有利於作圖的準確和隨時進行實物和圖形的對比從而檢驗測量數據的準確與否。我們還要對所測過得範圍能夠做到胸中有數,避免漏測、重測。

通過此次在省蠶茶所的測量實習,我們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並培養了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為今後從事實際測繪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通過這次實習工作,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很多在課本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在實踐操作中,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也更加熟練,並提高了快速處理數據的計算能力。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們在課堂很少接觸、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礎的知識。5月19日上午,我們依依不捨地結束了在這裏的短暫的實習生活,但我們收穫了好多,包括對儀器的操作,團隊精神以及瞭解了那裏人民的生活!

測量學實習報告11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測量學實習是測量學教學的組成,其目的使學生、和從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測量工作的經驗和技能,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和系統的認識,會認識地形圖,能夠給定的地形圖在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並在實習的過程中其獨立工作與團隊協作意識,為今後解決工作中的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本次實習應如下要求:

1.經緯儀、視距尺等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

2.地形測圖的方法,能夠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3.能夠給定的地形圖在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

4.各分工、合作測量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二、實習任務及內容:

(一)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測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山地球科學學院011081班測繪區域

2.任務:3天的地形圖測繪實習,每要200個左右的測點數據,並的數據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的20 cm*20 cm的地形圖。

3.內容:

(1)校正儀器(經緯儀),工具及用品的(包括測量記錄計算手簿、2h繪圖鉛筆、三稜尺、半圓儀、圖板、膠帶等物品);

(2)使測繪、、快捷的原則,測區位置,在圖板上佈設控制點;

(3)過程:

為期3天的測繪實習是在江夏龍泉山。這裏的山算山,站山測那山,高差不過幾米,地形圖居然可以用等高距為2米的等高線來描繪。山上的植物三種--枯草、高矮不同的樹和最難纏的荊棘。的測繪而言,草是極具作用的,它們可以為的休息軟墊。而樹極強的阻擋視線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手機信號也受到樹兒們的強烈阻擋,以致於山間迴盪着彼此聲嘶力竭的呼喊。至於萬人的荊棘,它刮壞了弟兄們的衣服褲子,劃傷了同志們的手,還嚴重阻擋前進的道路。

控制點是已知高程(海拔)的點,需要在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以它們為基準來測它與位置點的高差,進而推算位置點的高程(海拔)。控制點的個數有限,是位置好的控制點更是稀少,要有搶佔有利控制點的意識與衝動。如此,的測繪才會高效。實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搶佔有利控制點上做了。

天,大家都一點經驗。到達指定區域後,各組殺向各方,去尋找前一日展在圖上的控制點。是基地班、地質一班地質二班,絕大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尋找控制點,而基地班的點是意義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過的小路獨自前行。在路邊了“地大i17”,短暫的興奮後,我前行,i17並要找的點。走了大約80米,“地大i15”的樁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樣我的。旁邊的山上似乎有片草叢,那裏或許有控制點吧。看了看周邊,還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決定上山。拿着圖板,穿過了一片荊棘,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到了山頂。這裏果然有點,“地大i05”,這的點。又一次抬頭時,我看地大的人了,判斷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上山時的路了。沒路了怎麼辦,開路唄。戴好手套後,我用20分鐘開了一條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找到的,它在i15對面的山坡上。估計這座山上還會有控制點,我就爬了上去。這時的我已有些疲憊。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叢裏的一塊大石頭吸引了我。一番與荊棘的鬥爭,我到了那個地方。這裏果然有控制點,“地大i13”,它依然6組展在圖上的點。

每一件事情都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連召集全組的同志如此的。在幾乎喊啞了大家的嗓子後,7個人總算湊齊了。對前一段的尋點做了短暫總結,決定在控制點旁邊架設支點,代替控制點。證明,這是多麼英名而的決定啊!這次會議了6組測繪全程的轉折。一切就緒後,10點多了,離當日結束測繪還有2個半小時。我組同志的全力奮戰,後來居上,當日測得50個點,為後兩日測繪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組對預計,全組在當日的實習中把大的和精力浪費在找控制點上。當日測繪工作結束後,6組聚在一起交流了經驗,並對天的測量做了的安排。大家鼓勵,要在後兩日的測繪工作中發揚我組在找控制點的過程中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質量地測繪任務。

測量學實習報告12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繫起來。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裏,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作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

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建築工程系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的實訓,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將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組全體成員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只有我麼團結起來,什麼困難都不再是困難了。另外這次測量實習也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深化了友誼,將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聯繫的更緊密了。

當然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鬧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見解,但是我們能夠及時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錯誤的一方也不那麼的固執,對的一方也不那麼的顯擺,忘記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陽!當然也相信學校讓我們實訓的另一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每個學生更加深刻的瞭解怎樣熟練的使用全站儀和水準儀,並且能夠單獨的完成一項工作,達到相應的鍛鍊效果後進行輪換,以達到共同進行的目的。

而不是單純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在這一點上我們本組是做的很認真的,每個組員都分別進行獨立的觀察,記錄每一站,對全站儀測量都是在現場進行計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對上一步的檢核,絕不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做到步步有檢核,回來後還要對內業進行準確計算。

因為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避免測量的不準確還要進行重測。即使重測,我們懷着嚴謹的態度,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耐心、毅力和做事嚴謹的態度。所以我們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點,一步一個腳印的想前邁進!

從這次實習中我總結出了幾點來避免較大的誤差,例如:

(1)標尺要立直,儘量避免晃動,有晃動時,應該選擇數據最小的時候進前一定將視野的氣泡調平(兩側的線重合),否則造成的誤差會很大。

(2)在讀取數據時,每位成員都要細心,既要看得準,還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成果的報廢。

(3)選點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4)團結就是力量,紀律才是保證經過每個組員的團結工作,在我們組的同學交流測量中的經驗時,大家感覺收穫都很多,有的説儀器的展點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誤差的大小,有的説測量中點不能架設的太遠,水準儀施測過程得使用以及架儀器過程中氣泡的精確對中和整平,還有就是我們要有一顆愛護儀器的心,對所用的儀器要精心呵護,在學校如此,走上工作崗位後更要如此,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煩等等吧。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從這十天的測量中,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幾個重要的人生的道理:

一、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話,就會如同一盤散沙一樣潰不成軍,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測量學中;

二、令人難忘的三週的測量實習終於結束了,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全站儀測量距離、角度、高差等,還有學會了施工放樣及地形圖的繪製方法。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

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我並沒有掌握很多具體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塗。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裏還一陣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説或者翻閲一下課本,然後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緻,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為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數據的偏差很大,更會導致以後其它量的測量出錯,最終導致數據計算的錯誤,比如我們剛開始測量角度時,一個基準點沒有瞄準,導致一個角度偏小,然後角度的閉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經過校驗,才發現問題出在哪兒。

測量學實習報告13

Ⅰ、前言

一.實習目的:

①鞏固和強化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綜合應用測量知識的能力。

②進一步熟練掌握常規儀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測量、內業計算、地形繪圖的技能,具備從事測繪工作的初步素質。

③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如1:500地形圖從圖根控制測量到繪圖的過程。

④培養一絲不苟的測繪技術工作態度、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友愛、集體協作的精神。

二.實習內容:

圖根控制測量;

水平角測量、距離測量、導線內業計算、圖根點高程測量、地形測量;

四等水準測量。

三.實習時間:20xx-7-3至20xx-7-13。

Ⅱ、測區概況

一.測區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上莊坨村。

測區行政區劃: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鄉。

交通情況:測區緊鄰石門寨鄉上莊坨村,東有秦皇島至青龍縣公路,有長途客車通往秦皇島市區,交通便利。

二.測區氣候特點:

秦皇島屬暖濕潤半濕潤季風帶華北型大陸性氣候區,歷年年均温約為10.5℃,年降水量695.5mm,集中於7─8月;秦皇島市主要受東亞季風的影響,最大風速20.8m/s,1至3級風佔74%。

三.測區經濟發展情況

測區鄰近撫寧縣石門寨鄉上莊坨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南部有一廢棄煤窖。

Ⅲ、實習作業中依據

《工程測量規範》(1995年版)、《測量學》、《測量與地圖學》教材。

Ⅳ、實習座標系統

座標系統採用獨立座標系統,起算點G1座標(1700.00,1700.00)。

高程系統採用獨立高程系統,起算點G2高程170.00m。

Ⅴ、圖根控制測量

一.圖根導線的選點和埋設標誌

選點要求:本組在測區內佈設一條閉合圖根導線,導線點5個。

導線平均邊長小於70m,本組平均邊長47m。相鄰邊長之比均小於3:1。

導線點標誌是噴紅油漆於一固定點處,中心以圓十字形點位為標誌。

二.水平角測量:

儀器:DJ6光學經緯儀,垂球x2,竹竿x6,紀錄板,紀錄手簿,鉛筆,小刀,遮陽傘,經緯儀腳架。

觀測事項:經緯儀對中採用光學對中器對中,用三根竹竿做成簡易三腳架,並懸掛垂球作為照準目標;起始邊方位角採用地質羅盤測定,本組G1G2方位角為29°45′00″。

注意事項:觀測前將腳架腿踏實,防止三腳架滑動;一測回內不能進行對中和整平操作;觀測時一人獨立觀測,眼快心細,並有其他人(一個)在旁邊為儀器遮傘;觀測過程中操作儀器動作要輕,轉動照準部後符合氣泡不得超出格線;其他人員不得在儀器旁走動;每一測站工作結束後,要對測回數據進行檢核計算,符合限差要求才可遷站。

限差要求:測回法上、下測回水平角之差小於40″兩測回同一水平角之差小於24″

實例:

三.距離測量:

儀器:光電測距儀:NDS3000,電子經緯儀,三腳架x3,單稜鏡,三稜鏡,遮陽傘,記錄板,記錄手簿,小刀,鉛筆。

要求:用直反覘法測距,一測回水平距離互差不超過1cm。

實例:

四.內業計算:

方法:簡易平差法。

注意事項:在內業計算前,先進行角度閉合差檢驗,根據各測回成果計算的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不得超過40″,本組共5個導線點,40″≈89″。

計算步驟:①在角度閉合差不超限時,角度閉合差平均分配,然後計算改正後角值,根據改正後角值推算各導線邊的方位角(本組一律為左角觀測);

②根據各邊水平距離和各邊方位角計算各邊座標增量,計算座標閉合差;

③計算導線全長閉合差K值應小於限差1/20xx;

④K值滿足要求,則座標閉合差反號後按距離分配座標增量改正數;

⑤根據該正後的座標增量推算各導線點的最後座標。

五.圖根高程測量

儀器:電子經緯儀,光電測距儀:NDS3000,三腳架x3,單稜鏡,三稜鏡,記錄板,記錄簿,小刀,鉛筆,遮陽傘。

要求:儀器高、覘標高高度測量精度0.5m;同一測站內觀測各方向豎直角指標差互差小於25″;同一條邊對向觀測計算高差,高差互差不超過0.04m,S為邊長;三角高程路線的高差閉合差應小於0.05m,本組限差為0.05=0.111m。

實例:

Ⅵ、地形測量:

1.圖紙:單面磨砂聚酯薄膜,厚度小於0.1mm。

2.展點控制工具:三角板x2,量角器,鉛筆,橡皮,小刀,平板,膠帶。

3.測量儀器:DJ6型光學經緯儀,竹竿x3,垂球,塔尺。

4.要求:展點用HB鉛筆,鉛筆線線粗不超過0.1mm;展繪控制點圖上距離與座標反算長度之差不大於圖上0.3mm。經緯儀對中小於2.5cm;最大視距小於100m。

5.測繪方法:光學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法;0.3mm。

6.示例:等高線實際是每15m選一點,連接高程相同的點連成等高線,等高線高差0.5m;

亂石堆測其特徵點,展繪其大致輪廓,用圓點連接起來。

Ⅶ、四等水準測量

一.儀器:DS3微傾水準儀,DSZ2自動安平水準儀,三腳架,塔尺x2,紀錄板,紀錄手簿,鉛筆,小刀,遮陽傘。

二.技術要求:採用閉合水準路線,一個閉合線有7個水準點;四等水準測量高差閉合差限差±20;每一測站前後視距小於5m,任一站總視距差小於10m;改變儀器高度要超過10cm,高差互差小於5mm。

三.觀測方法:

1.觀測方法:每一站採用“後前前後”觀測順序,本組採用微傾水準儀逆時針觀測一次,自動安平水準儀順時針觀測一次。

2.測站計算與檢核:

①.視距計算:後視距=(後尺上絲讀數-後尺下絲讀數)

X100後視距=(前尺上絲讀數-前尺下絲讀數)X100

②.四等水準:微傾水準儀:前後視距小於50m;

自動安平水準儀:前後視距小於100m。

③.高差計算:改變儀器高前:高差=後尺中絲讀數-前尺中絲讀數;

改變儀器高後:高差=後尺中絲讀數-前尺中絲讀數。

若發現兩次高差互差大於5mm,則應找出原因,重新測量該站。

④.計算平均高差:滿足精度要求的,應求兩次高差的平均值。

3.水準測量的檢核:

①.計算檢核:閉合水準路線閉合差理論值為零,即∑h=0;

閉合後各點高差代數和應等於後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

若閉合差超限,則查找原因,重測。

②.測站檢核:變動儀器高後,測得兩次高差後互相比較,超過5mm重測。

4.閉合差調整:當閉合差不超過容許值時,可以認為各站產生誤差機會均等,因此閉合差按距離成正比反符號分配。

5.高程計算:根據檢核改正後高差,由起點開始,逐點推算各點高程。

四.實例:

四等水準測量手簿(部分)

儀器型號: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者:第七組紀錄者:第七組

測自至20xx年7月11日

時刻:始17時35分末18時15分空氣:良好成像:清晰

Ⅷ、測量野外實習感想

在校內實習的時候,老師説校內實習只是為校外實習打基礎,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然而經過了真真切切的野外實習,我才感受到了老師只是輕描淡寫的告訴我們野外測量工作的艱苦。不過,這次實習的收穫還是非常大的;經過這次野外測量實習,不僅使我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強了所學的知識和儀器的操作能力,而且還與其他不太熟悉的同學加強了交往,鍛鍊了工作和吃苦耐勞的能力。

實習的環境自然是不能夠和校內的舒適的環境相比較的,但校內只是簡單的局部測量,還不能夠較系統的應用所學知識。我們野外的測量地點在大石河的石質河漫灘上,旁邊有鄉村公路通過,還有一廢棄雞舍;行政規劃屬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上莊坨村。在校外實習,是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無怪乎實習後同學們都説對儀器的操作十分熟練,對數據的處理更是不在話下,對課堂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更有許多的同學抱怨説如果是在實習後再考試的話,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可見,這次野外實習,對我們的學習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校內實習時,我們對儀器的操作上有很多不正規甚至是錯誤的地方;但在野外實習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通過殘酷的事實教訓,讓我們對測量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它需要有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有吃苦敢吃苦的精神,能夠十分細心耐心的對待每一個工作環節。而事實上,不只這一項工作需要這種工作態度,世上每一項工作都需要這種良好的工作態度。

在繪製地形圖的時候,精度要求最高的是控制點的測量和展繪;我們控制點的展繪能夠一遍通過而不返工,不像控制點的測量那樣返工一次才通過,説明我們的成長還是非常迅速的。對測量工作我們雖然只是略通皮毛,但已經初步具備了測量工作的基本素質,這是最重要的。在野外測量的時候,第一次我們的成果不合格,我們也曾考慮過要修改數據;雖然只是大筆一揮的事情,但拿這樣的成果交給老師,這有什麼意義呢?經過集體的商議後,我們還是決定要返工重測。天很熱,時間有限,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中午吃飯的時候便派了兩個人回去吃,其它人手留下繼續測,讓回去的人給帶飯吃。在測地形圖碎部點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我們早早的5點就出發,中午還是採取同樣的策略,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在欣慰和高興的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互相幫助,相互體諒讓我們這麼出色的完成任務,我們的成長過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努力的付出終有回報,嚴格要求才會出好成果。我作為一名小組長,時時刻刻的這樣要求着組員和自己。有我們這麼齊心協力的工作和這麼嚴格的要求,我們的工作能不出色麼?我們組一直十分和睦友好的過完實習生活,在最後的測量技術水平大比武時,我們組一舉奪冠,是我們努力工作的結晶,也是老師對我們的充分肯定。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人高興的呢?

測量學實習報告14

實習是工程測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驗證課堂理論外,還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的環節,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訓練嚴格的科學態度和作風的手段。通過控制網的建立、地形點的測繪、手繪成圖等,可以增強測繪地面點的概念,提高解決工程中實際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實習內容

1、水準測量

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導線測量

通過測角和量距,求出各導線點的座標。

3、碎步測量

根據控制點,測定碎步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繪圖。

二、實習步驟

1、水準測量

(1)水準測量原理

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藉助於帶有分劃的水準尺,直接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高程和測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設水準測量的進行方向為從A至B,A稱為後視點,a為後視讀數;B稱為前視點,b稱為前視讀數。如果已知A點的高程HA,則B點的高程為:HB=HA+hab,HA+a=HB+b,HA=HB+a-b。B點的高程也可以通過水準儀的視線高程Hi來計算,即Hi=HA+a,HB=Hi-b。

(2)水準測量的外業施測

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定高程的點。

當預測高程的水準點與已知水準點相距較遠或高差太大時,兩點之間安置一次儀器九無法測出其高差。這時需要連續多次設站,進行復合水準測量。每測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預測水準點到已知水準點的高差,從而可得其高程。

(3)水準測量的檢核

計算檢核:閉合導線的高差和等於個轉點之間高差之和,又等於後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因此利用該式可進行計算正確性的檢核。

測站檢核:對每一測站上的每一讀數,進行檢核,用變更儀器法進行檢核。變更儀器法要求變更的高度應該大於10cm,兩次高差之差不應超過規定的容許值,即6mm。

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檢測:理論上各測段高差之和應等於零,實際上上不會,存在高差閉合差,其不應該大於你容許值,即,若高差閉合差超出此範圍,表明成果中有錯誤存在,則要重返工作。

(4)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

檢查水準測量手簿;填寫已知和觀測數據;計算高差閉合差及其限差。

2、導線測量

將校核過的外業觀測數據及起算數據填入“閉合導線座標計算表”中,起算數據用單線標明。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計算角度閉合差n邊形閉合導線內角和的理論值為:式中n——導線邊數或轉折角數。由於觀測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誤差,致使實測的內角之和不等於理論值,兩者之差,稱為角度閉合差,用fβ表示,即計算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角度閉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觀測的質量。各級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p其中圖根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p的計算公式為:如果>,説明所測水平角不符合要求,應對水平角重新檢查或重測。如果≤,説明所測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對所測水平角進行調整。

計算水平角改正數如角度閉合差不超過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則將角度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水平角中,也就是每個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數vβ,vβ的計算公式為:計算檢核:水平角改正數之和應與角度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即計算改正後的水平角改正後的水平角βi改等於所測水平角加上計算檢核:改正後的閉合導線內角之和應為(n-2)×180、

(2)推算各邊的座標方位角

根據起始邊的已知座標方位角及改正後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導線邊的座標方位角。本例觀測左角,按式推算出導線各邊的座標方位角,填入表格。計算檢核:最後推算出起始邊座標方位角,它應與原有的起始邊已知座標方位角相等,否則應重新檢查計算。

(3)座標增量的計算及其閉合差的調整

計算座標增量。根據已推算出的導線各邊的座標方位角和相應邊的邊長,計算各邊的座標增量。計算座標增量閉合差實際上由於導線邊長測量誤差和角度閉合差調整後的殘餘誤差,使得實際計算所得的、不等於零,從而產生縱座標增量閉合差Wx和橫座標增量閉合差Wy,即計算導線全長閉合差WD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WK。WD=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WK圖根導線的WKP為1/20xx、如果WK>WKP,説明成果不合格,此時應對導線的內業計算和外業工作進行檢查,必要時須重測。如果WK≤WKP,説明測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進行調整。

調整座標標增量閉合差。調整的原則是將Wx、Wy反號,並按與邊長成正比的原則,分配到各邊對應的縱、橫座標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別表示第i邊的縱、橫座標增量改正數,即計算改正後的座標增量各邊座標增量計算值加上相應的改正數,即得各邊的改正後的座標增量。

3、碎步測量

(1)碎步點的選擇

碎步點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徵,對於地物,碎步點應選在地物輪廓線的方向變化處,連接這些特徵點,便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對於地貌來説,碎步點應選在最能反應地貌特徵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

(2)經緯儀測繪法

觀測時先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繪圖板安置於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定碎步點的方向與已知方向間的夾角,測站點至碎步點的距離和碎步點的高程,然後根據這些數據和比例尺八碎步點的位置展繪在圖紙上,並在點的右側註明其高程,再對照實地描繪地形。

4、繪圖。

三、實習中引起的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1、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

(1)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

(2)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

(3)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温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

2、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

四、實習心得

相比於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繫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裏,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

通過這次實習,鍛鍊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儀器的用途,熟練了儀器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瞭解瞭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

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

通過實習,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同時在這場實習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實習的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個人的一個粗心,一個大意,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甚至是帶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穫的了。

總的來説,這次實習讓我體會到了外業的艱辛,內業的耐心,工作的細心,甚至還有了對建國初的測繪人員的敬畏之心。鍛鍊了實際的能力,讓我在未來面對選擇時更有信心和勇氣。

測量學實習報告15

上週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經緯儀的實際操作。領取了儀器之後,大家就開始對儀器的各個部位和功能進行熟悉。經緯儀主要用於角度的測量。水平角、豎直角的測量均可以用經緯儀進行測量。另外,經緯儀還可以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以及經緯儀還可以用於距離的測量。

從這次的實習操作中,不光學到了儀器的實際操作,還學到了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團隊的合作,工作的認真態度和仔細不馬虎的工作精神。

經緯儀的操作分為經緯儀的安置、瞄準和讀數。其中,安置是瞄準和讀數的基礎。只有安置好了經緯儀,才能夠正確的讀數。測量出來的結果才是有效地、可用的。其結果才是可用於實際工程等項目中的。因此,經緯儀的安置至關重要。

經緯儀的安置有兩種方法,分為垂球對中法和光學對中法。其中光學對中法的誤差小於1mm,且精度比垂球對中法高。我們這次實習均採用光學對中法。光學對中法主要步驟是:粗對中、精對中、粗平、精平、再次精對中五個步驟。最後的一步再次精對中,是因為在前面的粗平與精平過程中,原本已經對中的儀器又會出現偏差。因此才在最後面又進行一次精對中,以保證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儀器是對中的。

瞄準和讀數也是一到比較難把握的“關”。由於大氣等原因,對中過程中,目標可能會出現搖擺。這對於測量是一項比較大的誤差來源。因此,測量的天氣以陰天最好。瞄準目標,首先進行粗瞄準,粗瞄準使用望遠鏡上的粗瞄準器瞄準的。將粗瞄準器中的“瞄準三角”的尖端對準所要瞄準的目標部位。大概的瞄準即粗瞄準就做好了。粗瞄準後,再從望遠鏡裏對準目標,將目鏡的焦距調好,直到目標看得很清晰時為止。這時再以望遠鏡裏的十字絲夾住目標,這樣瞄準比較精確一些。對準之後就可以從讀盤裏讀數了。

對於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有兩種方法。其一,測回法。當對精度的要求較高時,我們還可以對目標進行多個測回的測量,以儘量的減少誤差,達到較高的精度。其二,方向觀測法。這種方法一般是要求測量的目標為多個時進行的。先進行上半測回的測量(盤左瞄準點測量),再進行下半測回的測量(盤右瞄準點測量)。如果對精度跟有更高的需求則可以再次對目標進行一個或者多個測回的測量。其實這也是測回法在多個目標測量上的另一種應用。

豎直角的測量主要需要注意的是數據的處理,這方面很容易產生誤差。在數據的處理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誤差:儀器誤差、視準軸誤差、橫軸誤差、豎軸誤差、讀數誤差。儀器誤差與幾個軸誤差主要是在安置儀器時未達到標準。即對中與精平等環節為做到精確地控制,以至於儀器在測量時一直處於未水平或者不符合儀器使用時軸線的幾個標準。從而導致測量的數據有較大誤差。讀數誤差則是由於個人讀數的主觀意識造成的,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數的估讀位估讀都有不同的標準。因而也難以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讀數誤差。而對於經緯儀的檢驗和校正,其軸線應符合以下六個條件,即

①管水準器軸應垂直於豎軸;

②十字絲豎絲應當垂直於橫軸;

③視準軸應垂直於橫軸;

④橫軸應當垂直於豎軸;

⑤豎盤指標差x應為零;

⑥光學對中器的視準軸與豎直軸重合。

只有符合了這幾個標準,儀器才算是安置達到了標準。測量時也才能夠測到準確的數據。

而運用經緯儀進行距離的測量,其方法和水準儀差不多。是通過在目標點的水準尺讀數,從望遠鏡中上下絲在水準尺上的讀數差來算得測距的。當然,還可以通過豎直角的差來計算測距的距離。計算出目標點及與其同一豎直線上另一點的夾角a並測出這兩個點之間的豎直距離h。則測距L數值上等於角a的餘切值與h的乘積。這種方法計算較大且較麻煩,因此,按照水準儀那樣測測距比較簡單。

在此次的實習中,我們掌握了怎麼操作該儀器,對儀器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以及怎麼用其在現實中使用機器用途。實習的過程當中,我們學到了很多。不光有對經緯儀的使用,還有數據的處理,對儀器誤差的檢驗與校正,怎樣才能更好的使用儀器以使其有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等。此次實習也讓我們發現了我們的一些缺陷,比如基礎還是不夠牢固、操作時配合不是很好等等。這些我們還需要在以後加以完善,做到更好。

當然,此次實習也培養了我們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仔細認真不馬虎的態度。也讓我們明白了,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夠是自己得到提升,才能夠在社會的競爭中站住腳跟。總的來説,這次實習的收穫還是不錯的,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更進一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