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實習報告三篇

來源:文萃谷 2.29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研實習報告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研實習報告三篇

科研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的總體情況

1、實習時間:xx年7月15日—7月26日;

2、實習人員:江志利、王宏年、馮 崗、張 靜、牛曉磊、杜曉峯、蘇冠奇、袁旭超、劉曉明、羅 利、王建斌、李春霄共12人;

3、實習地點:渭南市大荔縣及埝橋鄉東埝村、黃營村;

4、實習人員的分工

指導老師江志利,基地指導老師:靳志義;總負責:王宏年;科研負責:馮 崗、張 靜。

二、實習的前期準備

1、計劃、方案的制定

由王宏年負責完成,主要是參考“中心”xx、xx年赴渭南實踐實習小組的方案,根據今年當地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制定,並報科研部批准;

2、 物品等的準備

2.1 試驗物品的準備

做到責任到人,將所有實習人員分成兩隊,一隊購買實驗用品和準備藥劑製劑;另一隊準備儀器等;

2.2 個人物品的準備

主要是由實習成員成員依據自己情況準備。

三、試驗內容

在大荔縣的12天裏,我們按照實踐實習方案做了以下實驗: 完成了噠蟎靈等9種常用藥劑的紅蜘蛛抗性監測試驗、“果葉綠”、“綠悦豐”兩種營養液劑對果樹黃花病的防治試驗。

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堅持書本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科研實踐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的原則,在駐地東埝村和臨近的黃營村、縣城農資市場、伯士鄉、黃河灘區等地,通過與農户交談、邀請當地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做報告、田間調查等形式開展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現狀、主要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設施農業現狀、農藥市場調查與農藥使用狀況、蘆筍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黃河灘區抗蟲棉蟲害等多項調查。

四、對“中心”新研究生培訓

對新研究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是每年“中心”赴渭南實踐實習的一個重要任務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其培訓的主要內容有:

1、作物病蟲草害解説

主要是由基地靳志義老師完成。由他負責給新研究生,尤其是非植物保護專業的研究生進行這方面的講解,以提高他們對植保專業知識瞭解與認識,主要是在實驗和調查期間根據田間發生的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進行講解;.

2、農藥試驗設計和調查的學習

主要是由江志利老師和張靜、馮崗來負責。主要是結合我們的制訂的試驗方案與內容同時進行,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培訓新研究生自己設計試驗和獨立完成試驗的技能

無公害農藥研究服務中心渭南實習小組

xx年“中心”暑期赴渭南實習小組科研工作總結

xx年7月15日到7月26日,“中心”赴渭南實踐小組在渭南市大荔縣埝橋鄉東埝村完成了50%甲基對硫磷乳油等10種常用藥劑的紅蜘蛛抗性監測試驗、“果葉綠””、“綠悦豐”兩種營養液劑對果樹黃花病的防治試驗。在駐地東埝村和臨近的黃營村、縣城農資市場、伯士鄉、黃河灘區等地,通過與農户交談、邀請當地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做報告、田間調查等形式開展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現狀、主要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設施農業現狀、農藥市場調查與農藥使用狀況、蘆筍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黃河灘區抗蟲棉蟲害等多項調查。

由於沒有合適蟲源,棉蚜抗性監測試驗沒能完成。

現將試驗結果及調查結果總結匯報如下:

50%甲基對硫磷乳油等9種藥劑的棉紅蜘蛛抗性監測試驗

供試試蟲及藥劑

供試棉紅蜘蛛,採自大荔縣埝橋鄉東埝村大豆田,試驗當日採回帶蟲葉片,挑取個體大小一致、健康、活潑的成蟎供試。

供試藥劑:50%甲基對硫磷乳油(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50%甲胺磷乳油(石家莊志誠農藥化工有限公司);1.8%avermectin乳油(華北製藥集團愛諾有限公司);40%氧化樂果乳油(天津農藥廠);15%噠嗪靈(掃蟎淨)乳油(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浙江威爾達化工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氰菊酯(功夫)乳油(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4%久效磷乳油(南通江山農藥化工有限公司);10%瀏陽黴素(齊魯製藥廠平陰分廠)。

科研實習報告 篇2

5月11日,我作為國際合作處到科研部門學習交流人員,進入水力學所實習,吳所長、趙所長、張書記等對學習交流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吳所長熱情地歡迎了我並詳細介紹了水力學所的相關業務;趙所長作為冷卻塔室的主任。

介紹了將要安排我實習工作的冷卻塔室的相關業務和目前正在進行的重點項目“高位集水超大型冷卻塔工藝設計”項目;張書記也對該學習交流的形式表示肯定並對實習工作做了妥善的安排,吳所長特別委派冷卻塔室的宋志勇工程師對我進行指導和幫助。

不知不覺間,在水力學所冷卻塔室實習已經滿一個月了。從剛開始來的不適應到慢慢熟悉再到後來的融入其中,對我而言,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或者説是螺旋上升式的經歷。雖然在實習前滿懷信心地做好了要虛心學習、深度體驗、吃苦耐勞的準備,認真完成彭處佈置的“四個一”任務:

1、深入瞭解一個科研項目;

2、深度採訪一位科研人員;

3、協助翻譯一篇科技論文;

4、初步提出一項管理建議。

然而,科研部門與職能部門截然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氛圍讓初來乍到的我有些不適應,科研人員的嚴謹,安靜而緊張的工作氛圍,沒有了接二連三的電話鈴聲,沒有了人來人往的事務往來,我甚至感到有些壓抑。

其實我早就有心理準備,起初的不適應是必然的。因為,雖然科研工作與管理工作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卻有着很大的不同,科研工作不像管理工作那樣,需要接觸大量的人和事,進行大量的溝通和交流,而更多是要默默地伏案研究與計算,不辭辛勞地往返於辦公室和實驗基地。後來,通過慢慢地接觸和了解,我發現,科研人員也並不是我之前所想的那麼嚴肅認真、不苟言笑,跟他們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會有許多有趣的話題和開心的小插曲。原來,我以前對科研人員“嚴肅不苟”的印象並不恰當,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本質上並沒有差別,只是工作性質對自身的要求不同罷了。

記得實習的.第一天,宋工就給了我一本我院老專家趙振國編寫的《冷卻塔》一書。書中對冷卻塔的作用、分類、組成、計算、測試等各方面都有比較簡介易懂的介紹,讓我對冷卻塔不再是一頭霧水,沒有概念。在翻譯科技論文時,由於對冷卻塔比較陌生,論文的專業涉及又很深,因此翻譯起來相當困難。

冷卻塔室的專家們給我提供資料、幫我解答問題,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翻譯。在實驗室和儀器室觀摩協助時,宋工和馮工激情澎湃地給我講解並演示測塔的步驟、艱辛和樂趣,改變了我對科研工作刻板枯燥的印象。辦公室裏,空調失靈,燥熱難耐,張工、黃工想盡辦法為大家創造清涼辦公環境……

在所裏,我漸漸沒有了起初的不適應,發現自己正在慢慢地融入這個科研之家。

實習的一個月裏,對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體會是一方面,讓我受益更多的是深度體驗了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瞭解了科研工作的辛苦,不但需要大量的腦力工作,還要付出大量的體力勞動。在冷卻塔室,試驗人員每週五天工作日平均要有三天要去大興實驗基地做實驗。

每天早晨八點鐘一到辦公室,就要開始約車,然後就是準備好要帶的東西出發,傍晚再從大興返回所裏。我雖然是個外行,但是通過學習和實地考察學習,覺得做實驗雖然辛苦,但也有樂趣在其中。模型不是搭好就完事了的,需要不斷地進行性能測試,以保證實驗能夠在設定的條件下進行。

在水力學所實習的這一個月,我參與學習的這個項目啟動時間不長,基本上都是在進行模型的安裝和初期調試工作,包括模型測試儀器的率定、測温系統的安裝、加熱系統進風口的改造、增加塔筒保温層、塔內風温均勻性率定等,……

只有當所有試驗條件都達到模型設計要求時,才能進行正式試驗。各項調試完成後,進行了部分試驗工況的具體測試工作。

實習期間,我還有幸參加了水力學所的老所長陳惠泉給大家做的長達一天的精彩講座:《精度和諧與尺度和諧》。如趙所長所言,這是陳老所長60年科研工作的成果與結晶。精度和諧就是數據的精確度要準確,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而尺度和諧則是單位要統一,打個簡單的比方,6個蘋果和4個桃子是不能累計的。當然,陳老所長講得比這要深奧得多,從具體的運算到生動的舉例,我一個外行人只能聽得懂大概。但是我認為,精度和諧與尺度和諧並不只適用於科研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同樣適用。

就如同做一件事情,既不能馬虎了事,又不能捨本逐末,還要掌握做事的原則和尺度。陳老所長還鼓勵年輕人要刻苦紮實地工作,他説,我們是“幸福”的一代,一是有大事業可以做,二是有足夠的時間。因此,“身在福中要知福”,要“大幹”一場。他還引用了mark twain的一句話來證實自己“還很年輕”——age is not determined by years。他解釋説,我的year是很長了,但是aage並不大。陳老所長的樂觀和敬業精神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科研實習報告 篇3

引子

很久前就想借學院舉辦的暑期科研實踐活動走出校園,零距離去接觸真正的科研,看看科研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出於對醫學和生物學的熱愛,我在列表中選擇了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並開始做聯繫的準備。一開始瞭解到研究院不招收低年級本科實習生,我很失望和迷茫。但身為這個實習小組的組長,除了自己特別想去,還肩負着十餘名同學的實習機會。我不放棄,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在研究院院長和科教處老師的幫助下,終於獲得了這個機會。

通過有限的資源瞭解了研究院後,我選擇了xx教授的實驗組,主要研究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而ips正是其中一項。並且瞭解到國內ips的研究在國際上不落人後,某些領域還處於領先地位,來自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就是其中突出的耕耘者之一。

第一次接觸可誘導的多能幹細胞(ips)是在xx老師的細胞生物學這門課上,課間五分鐘小演講中一位同學提到的。ips是通過在分化的體細胞中表達特定的轉錄因子以誘導體細胞的重編程而獲得的可不斷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幹細胞的培養與運用在醫學領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ips的發現與發展更是為人類疾病的治療,也為胚胎幹細胞應用上的倫理道德問題找到了一個出路。我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很有興趣,想深入學習相關內容,於是抓住了這個機會。

初來乍到

就這樣,懷着興奮和好奇,7月21日,我跨進了研究院的大門。第一印象:非常安靜和整潔,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又彷彿能感覺到大腦急轉的步伐和思想碰撞的聲音。我知道,在這份安靜底下,其實很多人在緊鑼密鼓地忙碌着。

辦完報到手續之後,在實驗室小組長陳捷凱師兄的帶領下,我來到了“體細胞重編程研究組”。邊聽着師兄的介紹,我打量着這塊地盤。寬敞的分子實驗平台和看起來“機關重重”的細胞間,就在實驗室對面的研究員辦公室,以及位於樓層另一邊的電子閲覽室,我那為期24天的暑期科研實踐就將在這三點一面鋪展開來。

到這工作不久的xx師兄很熱情地接待我們,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頓時感覺很親切。師兄簡單地跟我們交流了生物學的一些話題,介紹了ips的概況,又教我們查閲文獻的方法和幾個很實用的網站,我如獲珍寶。實踐證明,這些基本的學習手段和知識在日後的實習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實習印記拾掇 讀文獻

開始的兩三天,每天的任務就是看文獻,包括全英的論文。很早就聽不少師兄姐説過,去實習第一要培養的是讀文獻的能力,果然如此。每天都只是看論文,確實挺單調,有個別同學動搖了,甚至第二天就退出了。我覺得很可惜,同時也更堅定了自己要堅持努力的決心。

我堅信,無論做什麼,用心了就總會有收穫,眼光也不能只放在當下。面對一個對自己來説幾乎是全新的東西,花時間先去了解它那是必須的,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這很合理。否則剛開始就動手操作,也不知從何做起,就算操作很正確也只是行屍走肉不知其意義何在。另一個也是因為自己興趣所在,讀得也津津有味。累了就時常想起自己的師兄曾用三天自學完一本全英教程,以此來激勵自己。但我能力有限沒能達到那個自學水平。這幾天的埋頭閲讀,雖説不能百分百掌握所接觸的內容,但對ips這一領域,比起以前,總算有了個較清晰的輪廓,心裏有底了。 交流、取經

在學校學生工作中打拼了兩年,覺得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和新面孔的能力還可以。然而在研究院實踐開始挺長的一段時間後我才感覺適應了那裏的氛圍。

一開始,總覺得師兄姐們都好忙,在實驗室做完實驗,又回到辦公室對着電腦分析實驗或看文獻,相互之間似乎很少有什麼要交流,但也經常看到xx,xx師兄和xx師兄在一起討論。每個人在辦公室裏那種專注和安靜竟然讓我有種想逃開的衝動,我想這是一個滿是研究人員的房間裏很正常的氛圍吧,是我還沒習慣罷了。加上因為辦公室安排不下,開始的幾天又只是看文獻,大部分時間待在閲覽室,跟師兄姐接觸較少,想交流的時候又覺得不知從何問起。

後來慢慢發現,其實是自己的主觀意識先入為主,產生了敬畏心理,把師兄姐們抬得太高太難以接觸了使自己把交流的主動性給丟了。而且我也再次感受到,好的交流也需要先成為朋友。後來越來越喜歡在實驗室那邊跟師兄姐們一起,發現其實師兄姐很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我們,聽多了就想得多,想多了就會問得多,自然就學到了更多。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別人,包括交流也是這樣。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做到:主動。 且行且思

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多,對於很多常掛在嘴邊的專業知識都聽不懂,看不明。電子閲覽室是待得最多的地方了,平時沒有實驗的時候,大多數就去那查資料,把不懂的東西搜一遍,以後在接觸到相關內容的時候就不會摸不着頭腦了,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也不用連一些看似很常識化的專業知識都去麻煩師兄姐,在這個閲覽室,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看和聽的同時,要不斷的思考,不要似懂非懂就放過去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學chip和甲基化檢測這兩個實驗時,原理用途步驟都弄清楚後以為都懂了,再一想,根本不知道這兩個技術是怎麼服務於我們實驗組現在ips的研究中的。經過和其他師兄姐討論,整理思路,找到最終不明白的地方,然後請教xx師兄終於弄明白,當時的感覺真是柳暗花明啊!

失敗也是科研常遇之事。失敗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懂得不要對自己擺架子,把心態放低去思考,尋找錯根,這時候對自己要求一定要嚴格,每一個看似不可能出錯的步驟都有可能。我們做的甲基化實驗就失敗了兩次,從所製備的試劑到實驗條件到最後pcr的引物一一懷疑,要一步一步把好關卡才能做好。並且無論多簡單的步驟都不能偷工減料,否則事倍功半。

關於做科研,感受最深的是,技術重要,但思維也很重要。科研者不僅知道怎麼去做,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知道需要這樣做,他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技術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掌握操作技術時,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去想。另外,做科研要不斷地去追尋最新的動態,不能只圈在自己的小世界裏,但是,在攝入別人的成果時,要記住時刻保持質疑,敢於去質疑,全信則不如不信。師兄姐們在運用別人的成果之前,總要自己先驗證,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在這裏也不為過。 學無止境

每週一次的小組會議也是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討論各自的工作進展外,還有論文的分享。我很欣賞這一點,雖然實驗組裏的人都很經常看文獻,但就算看同一篇文章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每週的組會讓一個人來分析一篇較新的課題組相關的論文,讓其他成員學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交流了大家的想法,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據説還會有相關的專業課題的講授,讓我深深感受到學無止境啊。術業有專功,每個人總有自己專長的,也就肯定有自己不懂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不會落後,懂得越多,也能更好的服務於自己的專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