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

來源:文萃谷 4.88K

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要促進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你都有哪些建議要提呢?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

  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篇一

自從農村信用社開展改革工作以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支農資金實力明顯增強,產權制度也進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針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現狀、作法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改革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權關係仍需進一步明晰

多年以來,農村信用社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責任不落實,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關鍵就是要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實現“誰出資、誰管理、出了問題誰負責”這一目標。這就要求股東在依照法律規定的範圍內以自己的出資額來清償債務,股東享有所出資產的收益權,企業由出資人或其僱用的經理人員來經營。按照市場經濟理論,產生這種效應的前提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流動、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導。農村信用社由於歷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來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導的結果,社員投入資本的增多並不意味真正獲得更多的表決權和管理權,使社員沒有增加股本金份額的動力。目前,股本金補充仍處於被動引導而非主動增資的局面,導致農村信用社股本金經過多次的清產核資和改革規範都難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意義,這種非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農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轉向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過程中,現有的法人治理結構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沒有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激勵和約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體表現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各自的職責分工尚未明確,現有的許多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執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有效分離,股東會和理事會很難對信用社法人代表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一長獨大”的現象仍然嚴重。

(三)經營機制僵化和內控乏力

由於長期受“官辦”思想和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影響,農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鐵工資”、“鐵飯碗”、“鐵交椅”的痼疾,難以實行有效的正向激勵制度,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處於粗放經營狀態,員工素質普遍偏低,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在內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力差、風險控制力弱等問題。

(四)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差,經營困難,潛在金融風險仍然很大

為了明晰產權關係,真正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機制,國家對試點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不僅發行了專項央行票據,置換了部分不良資產,彌補或部分彌補了歷年虧損掛賬,減免了税收,達到“花錢買機制”的目的。應該説,這些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於化解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改善資產質量,提高盈利能力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信用社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風險狀況也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後改革發展的問題仍然不少。這主要表現在:農村信用社票據兑付條件“門檻”較高,“出門”困難,即使票據兑付後歷史包袱仍然較重,不良貸款總量仍然很大,而且還有許多潛在不良資產沒有反映出來;人均利潤、資產利潤率等指標較小而虧損面、虧損額仍然較大;撥備嚴重不足,抗風險能力尚未得到明顯增強;農村信用社股金雖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質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礎很不穩固;農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項風險撥備後實際資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內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時常發生,潛在風險不容樂觀。

(五)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職權和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

經過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按照國務院關於“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的要求,由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形成了“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體制。但是這一新的監督管理框架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省級政府依法管理的職責範圍沒有具體劃分,造成職責定位模糊、職責邊界不清,政企難以分開;省級聯社受省級人民政府和基層聯社雙重授權管理(即省級政府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行業管理,社員單位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據,且多重授權管理對基層聯社違規違制行為缺乏約束力,多級法人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決策、低層次決策。同時,金融監管與行業管理、行業管理與自主經營、依法管理與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內涵還不清晰,各自的職權和責任還有待明確,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的現象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建議及對策

(一)協調各級政府關係,儘快落實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聯社要為信用社改革和發展創造優良的信用環境。廢除和制止少數部門出台針對農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視性做法,鼓勵和引導將農村政策性業務交由農村信用社辦理,特別是財政性、事業性單位的存款引導其存入信用社,同時建議銀監會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研究郵儲資金適當返還農村的辦法,制止金融機構的不正當競爭,讓支農資金不外流,增強信用社的支農後勁。

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彙報,請求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幫助農村信用社處置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貸款比率,加大清收轄內黨政幹部在農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紹、擔保貸款的力度,幫助信用社落實原關、停、並、轉的企業貸款,防止企業借改革之機逃廢信用社債務。三是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儘快實現全省、全國通存通競,提高信用社競爭能力,爭取實現改革和發展的“雙豐收”。

(二)加強信合員工培訓,造就敬業愛崗隊伍

加快發展是農村信用社擺脱困境、贏得主動的第一要務。我們要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素質,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條件。一是制定計劃,組織人員系統地學習有關金融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員工專業水平;二是理論聯繫實際,認真學習案例,調查研究,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創新;三是及時總結和推廣清收工作的成功經驗,表彰先進人物,打造一支團結拼搏、學習創新的團隊。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人本管理理念,繼續做好員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揚以“敬業”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奮、忠誠、嚴謹、開拓”精神的員工隊伍。

(三)加大清收盤活力度,提高農信社經營效益

由於歷史的原因,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不容樂觀。盤活貸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資產質量,是農村農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繼續組織完善好有關清收盤活的做法和獎懲制度,逐級分解落實不良貸款任務,責任到人,專項考核,進一步加大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清收盤活的力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從各個經營環節上下苦功,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上,穩紮穩打,不斷優化資產結構,鎖定不良貸款存量,大力減少不合理資金佔用,同時積極開辦新的業務品種,使農村信用社的資產實現多元化,全面提高資產盈利水平,實實在在地把經營效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四)完善各項考核辦法,增強優患意識和責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辦法和措施,在落實好服務“三農”的各項工作舉措中,要結合銅鼓實際幫助農民朋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實實在在地為農民朋友提供好產前、產中、產後的農村金融和信息服務,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增強員工的優患意識和責任感,把全體信合員工的思想統一到發展農村信合事業這一主題上來。

(五)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將工作重點轉向建立合理、科學、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一是進一步完善股權設置。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確定入股起點,積極吸收種養殖大户、私營業主、企業法人等有能力、有願望參與農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資人入股,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決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權過於集中被少數大股東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權過於分散被內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職責分工,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國農村和農村信用社實際的有效治理結構。三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科學合理地制定有關工作程序和議事規則,增加決策透明度,提高運行效率。

(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

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無論採取何種產權模式,選擇何種組織形式,都要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方向,信貸資金大部分要用於支持本地區農業和農民,即使是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機構,也要根據當地農村產業結構狀況,確定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支農。加大推廣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的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户聯保貸款辦法,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體系,大力發展銀行卡等現代支付工具,不斷探索代理保險、證券、委託理財、信息諮詢服務等新的金融支農服務方式。人民銀行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提出解決偏遠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問題的意見,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的整體推進創造條件。

  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篇二

為深化信用社改革,進一步提高信用社資金實力,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金融主力軍作用,促進信用社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經縣政府研究,現就進一步促進農村信用社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對促進農信社發展重要性的認識農村信用社已有50多年的歷史,50年來,作為農村的三大合作組織之一,對“三農”的服務功不可沒,對*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定健康發展,帶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大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必須充分認識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各鎮要及時掌握轄區農村信用社經營情況,幫助解決有關問題,採取積極措施,支持農村信用社發展。

二、積極幫助農村信用社清收舊貸,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在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程中,各鎮、各部門要正確處理好引導與的關係,切實幫助農村信用社解決經營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一要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協助農村信用祖效落實好企業懸空的貸款;二要依法打擊故意逃廢農村信用社貸款的行為;三要幫助農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因接收合作基金會而產生的不良貸款,以及鎮、村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公職人員拖欠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要採取必要的措施協助清收。

三、積極幫助農信社組織資金,增強農信社支持“三農”的資金實力信用社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各鎮、各部門要積極幫助農村信用社開展組織資金工作,為農村信用社引薦效益好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和其他收益穩定的優質項目,增強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四、積極開展信用村(鎮)創建工作,為農信社建設良好的信用環境

信用村(鎮)創建工程是由鎮政府、信用社、村委會和農户“四位一體”共同創建的一種互相信任、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社會服務體系,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種先進的信用文化思想,在農村形成“講信用光榮,不講信用可恥”的觀念,讓農民充分利用金融信息資源,促進農村整體信用環境的改善。各鎮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信用村(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並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實施方案,發展信用户,培育信用村,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各鎮要將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使創建活動從組織上得到保障,從行動上納入政府工作目標中去,從考核上納入黨政幹部下線評定獎懲。

五、積極幫助農信社開展增資擴股工作各鎮、各部門要積極動員多種資金到信用社入股,在農村信用祈規定比例內,面向農村社區,動員和鼓勵種養大户、農民經紀人和民營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城區個體工商在户等多入股和入大股。要重點選擇關注農村信用社發展、不持有本單位貸款的法人和自然人作為投資人,多入投資股。

各鎮、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信用社開展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協調,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信用社不良貸款達到“雙降”的要求,促進信用社各項業務健康發展。

  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建議篇三

【提綱】

一、改市農信社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建議及對策

1、協調各級政府關係,儘快落實扶持政策

2、加強信合員工培訓,造就“敬業愛崗”隊伍

3、加大清收盤活力度,提高農信社經營效益。

4、完善各項考核辦法,增強優患意識和責任感

5、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6、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

05春金融專科057090002開小秀

【內容提要】今年是我國經濟改革30週年,農村金融改革也走過了30年曆程。在這30年中,農信社作為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我國從2003年啟動農村信用社改革至今已歷時5年,基層農信聯社這幾年的改革進程及成效如何?筆者深入桐城市對農村信用社開展了調查研究。

【主題詞】農村金融改革基層農信聯社 股本金

【正文】一、2003年以來的試點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風險能力有了較大變化;不良貸款率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農信社經過2003年以來的'改革發展,已經初步改變了以往資產質量低、金融風險大、經營效益低下的局面,農村合作金融的命運出現了轉機。該縣農村信用社自2004年啟動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產權改革穩步推進,經營機制開始轉換,資產質量持續提高,風險狀況初步控制;資本充足率從-13.4%提升到14.76%;財務狀況持續好轉,2004年盈餘26萬元,2005年盈餘151萬元,2006年實現盈餘340萬元,2007年有望實現盈餘500萬元以上;總體上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一、改市農信社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股本金結構不合理,穩定性差。股金總額中,自然人股佔股金總額的76.96%,法人股佔股金總額的23.04%;另一方面在存在大量富餘資金的情況下,受農業弱質產業、嚴格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度、縣域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信用社仍然存在“貸款難”和“難貸款”的矛盾,影響其經營成果繼續擴大。同時,農信社法人治理有待加強,化解歷史包袱、改善資產質量的難度仍然較大。這些阻礙了農信社的發展。

要解決農信社發展中的困難,應採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推廣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生產方式,形成經濟聚合作用,降低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提高其貸款積極性。最終實現將分散的、無效的金融需求,轉化為規模的、有效的金融需求。二是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2003年以來,農信社改革試點過程中,國家在化解農信社歷史包袱的同時,在財政補貼和税收減免政策等方面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並在促進農信社加快改革發展,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方面取得突出效果。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財税政策、貨幣政策、市場準入政策的作用,構建扶持有力、導向明確、激勵有效,協調配套的政策扶持體系,逐步形成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提高支農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長效機制。國家政策上要考慮給農信社以公益法人、免税團體的待遇。

三是適應形勢要求,探索新的信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要改進貸款管理方式。如適當提高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的授信額度;適當擴大基層農信社信貸授權;實行差別利率,對貸款量大、信用好的客户,可給予適當利率優惠;簡化不必要的貸款手續,提高信貸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內部經營機制與激勵機制。在建立貸款責任追究制的同時,應當逐步建立更為科學、責權利相結合的貸款激勵機制,將貸款面、貸款額、收息率和不良貸款下降等指標納入信用社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信貸員的經濟收入與貸款效益掛鈎,促使信貸人員主動營銷貸款;抓緊試行對小企業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對符合條件、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業,採取授信貸款或保證貸款的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貸服務。

四是拓展資產運用渠道,實現資產多元化。加快由單純經營信貸業務向資產多元化的轉變;對有效益、資金需求量大而單獨一家聯社貸款不足的項目,縣級信用聯社可採取社團貸款等形式,滿足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省級聯社應加強對市、縣級聯社富餘資金的資金調劑,適當提高資金調劑利率,既為資金富餘的基層聯社找到解決出路,提高經營效益,又能幫助資金短缺的基層聯社解決支農資金不足的矛盾;在風險防範的前提下,省級聯社應加強行業指導和諮詢,通過組織資金拆借、購買國債、創新信貸品種,拓展資金營運外延。

五是加快產權制度和機制轉換,優化農信社發展環境。鞏固和發展農信社改革試點成果,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和經營機制,形成一套符合市場化需要的、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激發農信社的內在經營活力;深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在現有縣聯社一級法人的基礎上,待條件成熟後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在“三會”人員的組成上,考慮吸收一些熟悉農村金融的非員工社員,提高“三會”的民主決策能力;在股金結構上,建議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實行股權適當集中,鼓勵民營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農村個體户入大股,允許經營管理者提高入股額,逐步培養一批大股東社員,增強股東關注信用社發展責任感,提高其參與信用社管理的積極性。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建議及對策

(一)協調各級政府關係,儘快落實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聯社要為信用社改革和發展創造優良的信用環境。廢除和制止少數部門出台針對農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視性做法,鼓勵和引導將農村政策性業務交由農村信用社辦理,特別是財政性、事業性單位的存款引導其存入信用社,同時建議銀監會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研究郵儲資金適當返還農村的辦法,制止金融機構的不正當競爭,讓支農資金不外流,增強信用社的支農後勁。,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彙報,請求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幫助農村信用社處置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貸款比率,加大清收轄內黨政幹部在農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紹、擔保貸款的力度,幫助信用社落實原關、停、並、轉的企業貸款,防止企業借改革之機逃廢信用社債務。三是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儘快實現全省、全國通存通競,提高信用社競爭能力,爭取實現改革和發展的“雙豐收”。

(二)加強信合員工培訓,造就“敬業愛崗”隊伍

加快發展是我縣農村信用社擺脱困境、贏得主動的第一要務。我們要加強學習培訓,不斷

提高工作人員素質,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條件。一是制定計劃,組織人員系統地學習有關金融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員工專業水平;二是理論聯繫實際,認真學習案例,調查研究,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創新;三是及時總結和推廣清收工作的成功經驗,表彰先進人物,打造一支團結拼搏、學習創新的團隊。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人本管理理念,繼續做好員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揚以“敬業”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奮、忠誠、嚴謹、開拓”精神的員工隊伍;

(三)加大清收盤活力度,提高農信社經營效益。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縣信用社的資產質量不容樂觀。盤活貸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資產質量,是我縣農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我將繼續組織完善好有關清收盤活的做法和獎懲制度,逐級分解落實不良貸款任務,責任到人,專項考核,進一步加大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清收盤活的力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從各個經營環節上下苦功,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上,穩紮穩打,不斷優化資產結構,鎖定不良貸款存量,大力減少不合理資金佔用,同時積極開辦新的業務品種,使農村信用社的資產實現多元化,全面提高資產盈利水平,實實在在地把經營效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四)完善各項考核辦法,增強優患意識和責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辦法和措施,在落實好服務“三農”的各項工作舉措中,要結合銅鼓實際幫助農民朋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實實在在地為農民朋友提供好產前、產中、產後的農村金融和信息服務,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增強員工的優患意識和責任感,把全體信合員工的思想統一到發展農村信合事業這一主題上來。

(五)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將工作重點轉向建立合理、科學、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一是進一步完善股權設置。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確定入股起點,積極吸收種養殖大户、私營業主、企業法人等有能力、有願望參與農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資人入股,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決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權過於集中被少數大股東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權過於分散被內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職責分工,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國農村和農村信用社實際的有效治理結構。三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科學合理地制定有關工作程序和議事規則,增加決策透明度,提高運行效率。

(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

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無論採取何種產權模式,選擇何種組織形式,都要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方向,信貸資金大部分要用於支持本地區農業和農民,即使是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機構,也要根據當地農村產業結構狀況,確定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支農。加大推廣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的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户聯保貸款辦法,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體系,大力發展銀行卡等現代支付工具,不斷探索代理保險、證券、委託理財、信息諮詢服務等新的金融支農服務方式。人民銀行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提出解決

老少邊窮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問題的意見,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和農村金融改革的整體推進創造條件。

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證明,存量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的定位和多元化的產權構建。未來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趨勢,是鼓勵各地區農信社尋找符合本地區發展特點的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堅持產權制度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和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同時,明確農信社的功能定位,承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和股份化趨勢,不再執著於“合作制”的原教旨主義觀念。農信社應定位於建立真正的社區銀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擴大投資股的比重,改善內部治理結構,使農信社真正成為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同時,未來的農信社還要加強跨區域的資源整合和競爭,打破地區壟斷局面,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實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