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的慰問信

來源:文萃谷 4.42K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慰問信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慰問信除了能表示同情和安慰還能在節日裏表示節日問候。你知道慰問信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封存的慰問信,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封存的慰問信

封存的慰問信1

在那個萬家團圓的美好日子裏,到處都看到,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到處飄蕩着香甜的月餅味;到處都是一派喜洋洋的景象……

中午,我翻開影集,又看到了那張我和奶奶合影的照片,奶奶抱着胖嘟嘟的我,而奶奶非常清瘦,那時,奶奶已得了重病,但她仍然那樣喜歡我,還是常常抱着我,逗我玩兒。

四年前的中秋節,我們全家沒有丁點兒喜悦的感覺。因為我的奶奶在那一天去世了,當時,我還很小,那天的情景已經記不清了,後來,聽家裏人説:“昏迷了兩天的奶奶,甦醒了過來,要求見我,她緊緊地抓住我的小手久久不肯鬆開,直到慢慢地閉上雙眼,我的嗓子都哭啞了。

我多麼希望醫學發達,能治好奶奶的病,讓我們全家能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每年中秋節我們會格外思念她!媽媽總會買來奶奶最愛吃的火腿月餅來祭奠她,爸爸愛給我講關於奶奶的事情,我總會望着圓圓的月亮説出對奶奶的思念……

奶奶,我們愛您,您安息吧!

封存的慰問信2

中秋大家都知道吧,這個節日我最喜歡了,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説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説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封存的慰問信3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裏,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着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面前放着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裏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着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封存的慰問信4

過了半個多月,他又給我打來電話,高興地説在別的銷售經理那裏找到了,並約我一起吃飯。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雖然很濃,但彷彿一直覺得是自己與他們一起的感性搞得暈頭轉向的。幫他們抒發出那種不同銷售技巧的感慨,仿為知音……

歲歲中秋輕盈月,霜華滿天照無眠。

這是我給駐外人員寫慰問信的封筆之作的開題。因為國家增設傳統節日假,而我又因為工作變化的原因,告別了那段做來忙碌、想來感動的事。

傳統的老企業,員工鄉土觀念重,但節日請假的觀念輕,況且不是法定假日,於是眾多的駐外銷售人員,就要每年在外度過一個場面熱鬧但心情極不平靜的中秋之夜。而我,就負責為企業草擬慰問信,並組織五六個人用淡紅色紙複印後,在中秋節前夕寄到分佈在各處的辦事處去。因屬定期性工作,且是過後無用的小文,我們幾個人就當作一件瑣碎而費力的差使來完成。

一天,我在辦公室安靜而緊張地忙碌。“你就是某某?”一句宏亮的聲音,令我驚愕地站了起來。一位身材魁梧、臉色黝黑的老員工,上來就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你的信寫得太好了,是我們中秋節最好的下酒菜。我們每人讀一句,每人就喝一杯酒!”“謝謝!”我手足無措地回了一句。我知道,這時候説些場面上的話很無聊。他從大公文包裏拿出一個文件袋,裏面的信件雖然皺但整理得很整齊。“你看,這些信我都一直留着,但少了一封。你能不能找找給我補上?”“今年的還有,那一年的沒有了。”我很抱歉地説。“那你再找找,找到給我電話!”

過了半個多月,他又給我打來電話,高興地説在別的銷售經理那裏找到了,並約我一起吃飯。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雖然很濃,但彷彿一直覺得是自己與他們一起的感性搞得暈頭轉向的。幫他們抒發出那種不同銷售技巧的感慨,仿為知音。

因此,只有用心,真情實感,才能贏得尊重,做得事業。從此以後,每年的慰問信,我都反覆拈來一句合時擬情的詩,並儘量琅琅上口,不重複,希望一封薄信能將本地的明月捎到遠方。而我,也從此將這些信一一封存起來,裏面既有經營極端困難時的砥勵,也有發展十分迅猛時的讚揚,而更多的是真誠的問候和平靜的温馨,一如每年的明月。

封存的慰問信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一家人坐在月亮下賞月、吃月餅。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開始賞月、吃月餅了。

站在陽台上,我望向遠處的月亮,圓圓的月亮今天分外美,可是周圍似乎圍繞着一股叫做“思念”的愁雲。這時,我想起了遠在開封醫院守護着外婆的媽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句詩描述了我此時此刻的心情,不知道媽媽現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牽掛着我?不知外婆的病是否好些?小時候,和外婆住一起,她非常疼愛我,經常由着我的性子把家裏翻得一片狼藉,從不責怪我。她最喜歡聽我彈琴,我剛學了一首《致野玫瑰》,正在刻苦的練習,等着她回來時彈給她聽。

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雲漸漸消失了,彷彿在告訴我不要悲傷。這時的月亮特別的明亮,像個圓盤高懸在天,皎潔的月光水一般灑向大地,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掛下來,在地面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在我的身上,如同照進了我的心裏,我閉上雙眼,用心品嚐着月光帶給我的温柔和恬靜。

爸爸告訴我,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叫“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每當中秋這天,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明月,都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相傳中秋那天,如果你仔細看,就能發現月亮裏面有黑色的影子,那是廣寒宮裏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望着月亮,心裏有無數的話想要對她説,她也靜靜的望着我,傾聽着我的思念,直到很晚很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