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倡議書

來源:文萃谷 1.29W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市民朋友們:

文化遺產倡議書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了瑰麗多彩、蔚為大觀的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15年起,國務院決定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和思想情感的體現,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它待續地為我們提供着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增強了我們對文化多樣性和民族創造力的尊重。

文化遺產來自人民,人民是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主體,人人蔘與即是對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和保護。在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我謹代表全市文化志願者向廣大市民發出以下倡議:

一、瞭解文化遺產。加強對文化遺產的認知,主動學習和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文化遺產的有關知識,

二、關注文化遺產。關注我市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與發展現狀,充分認識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發現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文化。 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從歷史遺存中鑑別辨認;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感受、發現和挖掘。

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和傳承好我們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為建設美麗包頭、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我們相信,有您的參與,那些祖輩們唱過的歌、跳過的舞、扮過的戲、做過的手工以及傳統的民間實踐活動和高度智慧的思維方式將煥發生機;我們身邊的一樑一柱,一碑一刻將重放異彩。而您,將在與祖先、與今人的精神共鳴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獲得豐厚的人生滋養。

文化傳統是一條豐沛的河,源自遠古,流向未來。關愛它、保護它,讓它川流不息,奔湧向前,是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今天,這份責任傳遞到你我之手,為了使文化遺產與時代同行,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文化復興的共同願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傳承文化,弘揚傳統,美麗我們的人生!

文化遺產倡議書 [篇2]

文化遺產是人類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最豐富的連接歷史記憶、應對未來挑戰的發展資源。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作為惟一沒有中斷、連續5000年發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蹟,留下了數不清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於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貴文化遺產,尤其需要我們倍加呵護,依法保護,這樣才更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化的繼往開來。

作為長期活躍在文化遺產保護一線的民間志願者,我們目睹了全國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感責任在肩。為了喚起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切實的落實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作為首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獎和年度貢獻獎獲得者,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克服阻力、排除困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呼籲儘快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加大對破壞文物的刑責懲處力度。

第二,停止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區的大拆大建。將文物保護納入政府的城市規劃中去,對歷史城區、街區實施成片保護。設立歷史城區、街區保護委員會等機構,以應對非法拆遷對文物的破壞。

第三,對暫時不具備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築,採取謹慎處理、保護為主的方針。

第四,加大對文物日常維護的投入。對文物的修復,實行嚴格監督,杜絕肆意篡改、拆後重建等有悖於文物保護精神行為。

第五,大力扶植各類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究不可移動文物的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鼓勵民間團體及個人參與監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喚醒全民文保意識。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鼓勵設立私人博物館,鼓勵將私有文物捐獻國家,化私為公。

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讓我們共同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載着數千年中華文明史精髓的物質和精神!

文化遺產倡議書 [篇3]

朋友們: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了瑰麗多彩、蔚為大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其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遊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維護全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我國在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同時,還主動與周邊國家合作,為跨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資源建立聯合保護的工作機制。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大民眾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和思想情感的體現,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在廣大民眾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不斷地再創造,為我們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增強了對文化多樣性和民族創造力的尊重。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在2015年文化遺產日(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2015年為6月14日)期間,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將以“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為主題,在全國所有城鄉社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讓廣大民眾更方便、近距離地瞭解非遺,參與保護。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共同向全國發出倡議:非遺傳承,人人蔘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眾,民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主體。人人蔘與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保護。

我們相信,有您的參與,那些祖輩們唱過的歌、跳過的舞、扮過的`戲、做過的手工以及傳統的民間實踐活動和高度智慧的思維方式將重放異彩,為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而您,將獲得參與非遺實踐活動的教益和快樂;在與祖先、與今人的精神共鳴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獲得豐厚的人生滋養。

文化傳統是一條豐沛的河,源自遠古,流向未來。關愛它、保護它,讓它川流不息,奔湧向前,是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今天,這份責任傳遞到你我之手,為了使文化遺產與時代同行,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文化復興的共同願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傳承非遺,弘揚傳統,美麗人生!

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

2015年5月22日

文化遺產倡議書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中華民族擁有着悠久而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隨着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面臨着嚴峻形勢。

2015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旨在從全民的高度將文化遺產的薪火傳承不息。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為中國歷史文化根脈的永續發展貢獻切實的力量,為此,我們作為上海、北京、西安的大學生向全國高校的大學生髮出以下倡議:

一、加強對中國“文化遺產日”的認知,關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與發展現狀,充分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成立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相關社團,在廣大師生中間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定期組織報告及演出等活動,促進老藝人與師生的交流。

三、探討高校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常態性機制,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術研究,深厚國學根基,結合專業特點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調查及數據庫建設。

四、瞭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積極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公益活動,加大社區宣導力度,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保護,研究探索對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並具有特殊價值的村落或特定區域,進行動態整體性保護的方式。通過學校教育,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傳承後繼有人。

六、高校與政府及民間形成合力,認真貫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指導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為了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請您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中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