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服務需求建議

來源:文萃谷 3.04W

膠東在線消息 煙台市人大代表、芝罘醫院副院長於凌雲建議,只有社區衞生服務廣泛開展和普及,才能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才能使得這一問題得到根本緩解。

衞生服務需求建議

在於凌雲看來,很多就醫的市民都有同感,即便感冒發燒等常見病也要到大醫院掛個專家號,才能放心。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到大醫院看病扎堆的問題,看個普通感冒花一上午時間排隊成了“正常現象”。時間長了,造成了一些基層社區衞生機構“吃不飽”,而大醫院卻大量患者扎堆的鮮明對比。

“社區衞生服務需要的是全科醫護人員,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不同於醫院的臨牀醫生,雖然目前正在進行全科醫生和護士的轉崗培訓,但遠遠滿足不了社區服務的需要。”在於凌雲看來,“應培養並聘用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真正對廣大社區居民的健康負責。”

於凌雲表示,現在大多數市民就醫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大醫院看病就是放心,殊不知有些常見病在基層醫院看,更節約時間,且花費也比大醫院少。尤其一些兒童家長,孩子感冒發燒的,就忙着去大醫院,使得就診時不得不排隊候診,有時容易對治療造成延誤,建議一些常見病在社區醫院就診,這也是將來就醫的一個理性趨勢。

於凌雲説,作為基層醫院要吸引患者,還應從提升自身醫療水平上下功夫,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診療技術是最關鍵的;另外,逐步改善患者就醫環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記者李京蘭)

內容:社區衞生服務是滿足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最經濟、最適宜的方式,這也是世界衞生組織極力推薦,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的主要原因。我市目前已有社區衞生服務機構202家,其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5家,社區衞生服務站157家,從形式上看基本上做到了按3—5萬人的服務人羣範圍的規定必須設立一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90%以上的居民從住所步行10—15分鐘可以到達社區衞生中心(站),但從實際服務功能、質量和效果上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服務功能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全科醫護人員的培養工作滯後於形勢要求,補償機制不健全,人員待遇低工作條件差,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社區衞生資源利用率不高,不僅難以取得社區居民的充分信任,也限制了社區衞生服務的開展。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儘快完善社區衞生服務功能,滿足社區居民醫療衞生服務需求。

根據衞生部門對社區衞生服務功能的定位,它包括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六項功能.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只承擔了簡單的醫療服務,而對其他的功能定位則觸及很少,造成健康教育未開展,預防保健功能缺失,服務形式單一, 社區衞生服務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醫療服務。因此,在做好醫療服務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其它功能的發揮。需求是發展的目標,也是發展的動力,社區居民中患慢性疾病的較多,而這些疾病往往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何從生活方式上進行預防和干預,是居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這也是社區衞生服務發展的切入點。

2、提高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服務意識,增強其生命力。

我市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多數是原各區屬小醫院或有一定規模的企事業單位辦的醫院“翻牌”或增掛牌而來,有的.社區衞生服務站是私人診所“收編”而來,其本意多是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吸引社區患者就醫以獲取利潤的,因此在服務理念上尚不能完全適應社區衞生服務的需要,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要以“疾病為中心”發展為以“以健康為中心”,不要讓健康檔案建立流於形式,要實行動態管理,要真正實現以疾病治療、預防保艦健康教育與諮詢等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只有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更好的發揮社區衞生服務的作用,增強其生命力。同時中心也應做好地對下一級服務站的指導工作。

3、要完善補償機制,改變社區衞生服務“以藥養醫”“以醫養防”的現象。

許多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仍存在“以藥養醫”的現象客觀存在,有的社區衞生服務中藥品比例甚至佔到90%左右。僅靠“以醫養防”模式使得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在自負盈虧中舉步維艱。在補償機制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既不能積極做好公共衞生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功能無法履行,同時也難以在醫療上對社區居民實現“低價”優惠。但是以社會公益事業為主的社區衞生服務,必須在除醫療外開展低收益甚至無償的預防、康復、保健等方面服務。因此要儘快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

4、要規範全科醫師培訓,提高醫療衞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居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中需要的是全科醫療服務,也就是説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必須有足夠多、合格的全科醫師。而我市社區衞生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