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自我評價

來源:文萃谷 5.85K

1. 學習的自我評價

學習自我評價

所謂學習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 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分析和判斷, 並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的活動。評價標準主要是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的自我評價實質上是學習主體對自己的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反思和調控, 它分為直接和間接的自我評價。直接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自我參照和自我反思所進行的評價。從學生的發展過程來看, 學生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 學生常常是依據自己的個性特徵或以往的成績, 把“ 故我”作為一個重要的參照, 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的; 同時, 又將外在的評價( 他人評價) 和自我評價相結合, 形成自我判斷, 獲得自我評價的'結果。間接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參照他人的評價或通過與同伴的對照與比較進行的自我評價。他人的評價是自我評價的重要參照和依據, 是自我評價的一個“ 支架”, 也是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由於學生個體的認識和體驗尚不完善, 因此, 只依據學生自己的標準進行評價也是不全面和不科學的, 有必要進一步參照他人的評價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2. 自我評價的目標

關於自我評價的目標, 本文認為必須強調以下幾點:

( 1) 通過評價瞭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 發現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潛能, 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改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 2) 通過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不斷地檢查和調整,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調整的有效機制, 進而主動地為自己規劃自我成長的歷程。( 3) 通過評價讓學生和教師共同承擔評價的責任, 發揮評價的診斷、教育和發展的功能, 促使學生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者。( 4) 通過評價使學生懂得如何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進而實現自我。

3. 評價機制

為了實現自我評價的上述目標, 採用的評價機制應能讓學生從認可、體驗的角度感受自己的進步, 淡化以成績的橫向比較作為評價的最終定位的觀念。因此, 有必要:( 1) 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要擺脱單一的學科知識筆試評價。要提升從作業情況、科學小論文、社會實踐應用能力、學習方式改善以及進步梯級等角度進行評價的地位。( 2) 以多種形式進行評價。除定量打分、記錄平時成就外, 強化依據學生在科學課程各類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如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熱情關注、記錄實驗結果是否實事求是、是否有學習興趣等。將學習體會、反思等定性判斷( 分析) 以一定的權重計入綜合評價。( 3) 由多個主體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主體變單一的科學教師為校內各學科教師、學生甚至校外的有關機構、團體、家長等,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強調學生自我比較, 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 以體現評價主體的交互性和多元性。

二、自我評價的內容以及評價方式

1.基本知識技能的評價2. 學習過程、方法及習慣的評價3. 應用能力的評價

4. 情感態度的評價 三、體會 實踐表明, 在學生中實施自我評價的學習評價方法後, 學生的自我反愧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能力有明顯提高。在科學學習中具體表現為:( 1) 學習狀態與信心比以前好, 求知慾更強。( 2) 學業成績有所提高。由於作業質量提高, 基礎知識牢固, 更善於用所學知識解釋或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有關問題。( 3) 學習習慣比以前好。因為評價激勵機制的引入, 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增強, 表現為科學探究的習慣、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等方面都略勝一籌。通過實踐, 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何處理解決好這些問題, 很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研究。例如:( 1) 學生自我評價過高的問題。( 2) 有少數學生依然調動不了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3) 教師工作量提高的問題。因為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 並不意味着否認了教師的作用。一是教師在學生評價中所起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且, 在學生實施自我評價的紛繁的操作過程中, 教師的工作量明顯增多, 工作負荷過大。二是實施自我評價的同時, 目前仍然不能拋棄教師的評價作用。( 4) 與其他學科教師的矛盾,以及與學校期末統考間的關係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