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通用21篇)

來源:文萃谷 2.14W

總是喜歡在夜幕深鎖的時候,點上一盞薰香燈,在氤氲繚繞的煙霧中,斜靠在牀頭,看自己喜歡的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隨筆(通用21篇)

讀書隨筆 篇1

這幾天,有太多想寫的文字,可時光真的如白馬過隙,轉瞬即逝。

想着時光是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可有時等你終是在夾縫中擠出時光,適才靈光一感的美妙文字,此時卻不一定能大駕光臨,雖寫,卻總點不同的韻味。

有一陣子,我甚至想出了隨身帶紙筆的方法,在公交車上,在任何可以讓我動筆寫字的場所,當腦中有靈感閃過,我就拿出紙筆來記錄,當然,這樣的行為很自然地引起過路人側目。我的專注力不夠,在外界目光的影響下,總是有些動搖。

而每當腦中有美妙的靈感閃現時,當我鋪開紙筆,想要一筆一劃的記錄下來時,卻發現下筆寫出的文字是那般的蒼白無力,絲豪描繪不出心中的真實炫彩。

我陷入深深地自省中,漸漸地發現,自己的閲讀量太少了,正如楊絳女士説的,書讀的太少,想的太多。

書讀的太少,而即使少量的書,閲後卻不懂思考,那從書中汲取的營養更是少的可憐。

我開始豐富自己的閲讀量,卻也為讀什麼書而困惑。

現在的雞湯書,雞湯文章太多,簡短又易飽,閒暇時光,很容易就被這些“雞湯香味”給勾了去,當然,其中的正能量肯定是有的,但是總覺得是零星的碎片閲讀,打了雞血之後,用的也比較快。

後來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説,看整本的著作的好處在於,書中的全體框架,結構,思想,邏輯,是值得我們慢慢地琢磨,推敲的,而不是一篇小文章,簡短,消化快,其實忘性也快,而一本好書,我們花了更多的時光,跟着作者在文字中暢遊,跟着他的文字邏輯思考,一本好書所帶給我們的是不一樣的感受。

讀書,讀好書,不僅讀小文章,也要讀大部頭。

讀書隨筆 篇2

近幾天也想定一個讀書計劃,所以把書櫃裏的藏書都拿出來再讀讀看。

最先重閲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之前看的時候,只記得書中情節對我的震撼挺大的,女主人公的偏執專情讓人又疼愛又憐憫,而男主人公過於放浪的風流人生也讓人看不慣,我還記得當時把書中故事給家人講過一遍。可時光一久細節也就淡忘了。

所以這次,我想邊讀邊記筆記,寫寫讀後感,才重閲數頁,我已深深體會到那句話:好書是可以看很多遍,精讀,細續!

這一回,我不再糾結於情節發展,一日十行地閲讀過去。

細細地,我品味着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回。我甚至想,有些人學多國語言是有道理的,象這些外國著作,如果能看原著,肯定字裏行間的表達也有所不同,畢竟譯者也無法百分百全譯出作者的意思。

我以前不覺得譯者文筆的重要性,後來經過對比,才發現一個有文采的譯者當真比那些只會直譯文字的作者強太多了,買翻譯的書還是要選好譯者。

定了讀書計劃,希望自己能好好執行下去,加油!

讀書隨筆 篇3

閲讀一些深刻的文字的時候,感覺就是對心靈進行一番洗禮。有的時候會很迷茫,很困惑,自己能否參透作者筆下的禪機?象一個溺水的人,慢慢在文字中掙扎,漸漸睏倦,昏昏欲睡。只好把書本拋向一邊,滿屋盤旋,企圖從文字裏掙脱出來,放棄與智者對話。但文字的魅力叫你無從逃避,捧書再讀,在痛苦的思索中,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象是推開了一扇窗,春風和陽光一齊擠進來,鬱悶的心一下子晴朗起來,咬牙切齒,和那些文字做一個了斷。

文字的深刻不是晦澀,讀不懂和讀不進去是兩個層次。讀不懂恐怕與作品有關;讀不進去是讀者的能力不夠。

大海的深邃與小溪的清澈同樣令人沉醉。一種可以益智,另一種則可以怡情。我不知道我更鐘情於什麼,我總希望我的文字更加深刻一些。可在閲讀的時候,喜歡冰心更甚於魯迅。魯迅是在悲天憫人,解剖人性,他是用手術刀寫作;冰心在歌唱,她的歌裏也在講述人生的哲理。那是一棵大樹和一朵鮮花,大樹的褶皺裏鐫刻着歷史,枝頭累疊着警世名言;可是鮮花有着更加動人的美麗。鮮花用美麗的綻放與凋零詮釋人世間的美與醜,愛與憂傷。

在欣賞美的同時領悟人生的真諦,豈不是一大快事?美麗的文字從不妨礙思想的深刻。

張德江語重心長的一席話,令我深有感觸!當前我國人口文化素質相對偏低,還有許多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完成學業,讀書成為了他們的一種奢望,家庭把希望寄託給孩子們,但卻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們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談以後有什麼良好的就業機會。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較為優越,學習環境相對良好,為什麼偏偏就有那麼一些同學不懂得珍惜呢?可謂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讀書對我們以及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了知識,就等於有了在社會立足的資本。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閲歷。

讀書對我們而言是何等重要啊!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雖説知識的長河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我們也要盡力地去學好現代的文化科學知識,才不會愧對自己,愧對父母,愧對未來!

讀書隨筆 篇4

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理,不能因為工作忙為藉口,就忽略了與曾經的教師的交流。

他還用自己的感情經歷來告訴兒子,如何選擇自己的配偶,並用名人的經歷來對兒子進行指導,他更主張夫妻的共同進步,主張一種平和的婚姻方式。

他在信中多次自省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吝於讚美之詞,其實是為了培養兒子面對鮮花掌聲時仍保持一種警醒的態度,他也在信中坦誠地承認自己教育方式的缺點。並希望兒子引以為戒。

他們都是懷有對祖國的深深的熱愛之情的,可以從傅雷從不讓傅雷放棄用中文寫信的細節中可以看出來。從傅聰演奏後,所體現出來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看出來。從傅聰迫於生活壓力,加入了英國國籍,傅雷夫婦一個多月的長吁短歎可以看出來,從與兒子之間進行的藝術交流,是為了給中國的有志青年以指導可以看出來,更是可以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可以看出來。

在這本書裏,我們看見的是孜孜以求的藝術家,是將生活作為藝術的一部分的生活者,是懷有愛國情懷的父子。

讀書隨筆 篇5

一個人自出生至青年,學習生活的目的只是為了融入前人早已打造好了的世界中去,運用着前人智慧的百萬分之一,如同一台機器,簡單而重複的工作着,盡着自己的本分,生存而已。構建歷史——人類最偉大的工程,雄壯而宏大,無數的生命耗盡畢生維持着它。是誰在引領、改變着進程?是這些英雄,一等一的人才,這些歲寒逆風中出來的人。

成為一個大眾,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歎着所學無用,實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這句話的,是這些偉大的心靈,獨立於一般人,他們在創造着智慧,更甚而創造着美!

所謂學識與智慧,對先生而言,如此寬廣而深厚。克里斯朵夫啊,我不小心所窺見的,如此讓人驚歎!時光太瘦,指縫太寬,短短人生,看清一粒美麗的石頭多不容易,為何先生能看的如此清晰,飽含深情。

讀書隨筆 篇6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並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讀《傅雷家書》,我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另一番教誨。品讀一封封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對話。

傅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並且對中外的文學、音樂等藝術均有涉獵。然而,他對愛子傅聰的教育卻沒有要求其博學多才,僅僅讓其在音樂上深造。因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個到達一片領域的巔峯,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學海無涯,憑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不斷開拓出新的天地。

同時,傅雷先生更注重塑造愛子的人格。他在一封家書中教育兒子道:“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書隨筆 篇7

上週,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的《西遊記》。

《西遊記》是一部神奇的小説,它講述了一行四人——師父唐僧、曾經的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僧和齊天大聖孫悟空,經歷三打白骨精、智鬥青牛怪、三探無底洞等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來到了西方佛國,向如來佛求得真經,回到自己的國家普度眾生。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敢做敢當的孫悟空,也不是別的什麼法力無邊的人物,而是比起孫悟空等人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唐僧。雖然他有時不辨是非,甚至有些迂腐,但他腳踏實地,可以説,假如沒有唐僧此人,任憑孫悟空法力再怎麼高強,也取不到真經。朱自清曾經説過:“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在低頭看清水,只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或許唐僧就是這樣,在漫長的取經路上,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他沒有想着要孫悟空帶他一個筋斗來到如來面前,而是一步一個腳印,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或許你們認為他傻,為什麼有捷徑不走非要繞路?可是,在這漫長的路上,他學會了許多平常學不到的,最終正是這些經歷使他脱去凡胎轉身為佛。

所以,讓我們去了解唐僧這個人物,就象書中所説:“要問路在哪裏,路就在腳下!”

讀書隨筆 篇8

今天,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洋七先生與他的外婆一起度過的那八年時光。在物質缺乏的時代,作者從外婆身上感受到的,是樂觀的力量。

外婆的一生經歷貴族的光彩和失去丈夫後獨自撫養七個子女和一個外孫的艱辛。在生活的巨大落差面前,樂觀的態度讓艱苦的生活變得快樂,她説:“窮有兩種:窮的消沉和窮的開朗。我們家是窮的開朗。”於是,在貧窮的日子中,作者一樣感受到了幸福,這也許便説明了前言中的“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正是樂觀的心態帶來了幸福。作者洋七先生曾是作為棒球特招生進入棒球強校廣陵高中,懷有成為職業棒球手的夢想,但卻在高二時因傷未能如願,極大的失落中,他選擇去闖蕩天下,應聘歌手、汽車修理工、出租司機等職位一一失敗。樂觀的心態又給了他力量,從跑龍套做起,終於成為喜劇泰斗。

任何時候都能開朗樂觀的孩子與"欺負事件"無緣。如果被別人説到痛處比如"肥蛋"、"窮光蛋"等,你或許會受到傷害,但是,以前的孩子具有將這些難堪轉化為笑聲的開朗與堅強。"窮光蛋!""你説什麼?如果不服氣,你也做做看呀。你想做窮光蛋還做不上呢。"

外婆給我們的,便是這樣一份精神財。

讀書隨筆 篇9

暑假裏,我看了《希臘神話》這一本書。

書中塑造了眾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等的人物形象,還講述了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傳説,包括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阿爾克邁翁和項鍊以及特洛伊的系列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數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了。

天地創造之初,大海在漲潮,魚兒在水中嬉戲,小鳥在天上歌唱。天神之子普羅米休斯仿造天神的形象創造了人類,他教人類觀察星辰和季節,教他們説話和寫字。他訓練馬匹拉車,給病人尋來草藥,指導人類一切生活上的技能。但在一次獻祭的宴會上,普羅米修斯冒犯了眾神之王宙斯,使得人類得不到火。普羅米修斯沒有被宙斯嚇倒,當太陽車從天空經過時,他趁機偷取了火種帶到了人間。普羅米修斯因此再次得罪了宙斯,被宙斯困在高加索山上,多年後才被赫拉克勒斯解救出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敬佩普羅米修斯的機智勇敢、不屈不撓、勇於獻身的精神。這種精神也鼓舞着我們現代人去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追求更加美好的現代生活。

《希臘神話》裏還有許多的故事都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它將伴隨着我們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時代。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讀書隨筆 篇10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讀書隨筆 篇11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讀《愛的教育》讓我走入了安裏柯的生活,目睹了一羣意大利少年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有多種答案: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相互幫助,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與尊重,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寬容等等。

原來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在教育學生與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只有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去接受我們的教育。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細節中。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愛體現在對學生的每一次談話,每一句語言當中;體現在老師看學生的每一個眼神中;體現在老師對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

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點呵護、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濃濃的情意和關愛。教學生寫文章時要我手寫我心,那麼做為教師更應該把真心亮給學生看,把真情訴給學生聽,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愛與收穫!

讀書隨筆 篇12

最近再次學習了原來的領導推薦的《推動對方思考才是真正的領導力》及所附的《沉靜領導六步法》推薦序言,文章的內容很多,大概有十幾頁之多,其實在一週前就大概看了,只是印象沒有那麼深,在今天重新又認真詳細讀過之後,才發現確實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地方,感觸頗多。

這讓我想到了其實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豈不是和很多沒有經驗的老是一樣,學生有問題了,我們不是想辦法推動學生的思維,而是直接給學生講解怎麼去解決問題,這不是和文中的那些傳統的領導一樣嗎?

這篇文章也引發了我很多深入的思考,其中體會最多的是怎樣改變員工的思維,這也正是輔導學生的重要目標所在。思維決定行為、行為又決定個性,因此改變學生的思維是我們工作的本質需要。在多年輔導中發現,學生只有自己產生了頓悟,他們的思維習慣才能得以改觀,學習興趣才能發生本質性的轉變,也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本身的快樂。這不正是我們教導處需要解決的問題嗎?那就是讓我們的每一位老師都成為會推動學生思維的老師,只有我們的老師們有了這種思維,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有新的進步。

學生怎樣才能實現頓悟呢?學習障礙的理論體系中曾提到,只有實現問題情境的整體表徵,才能產生頓悟。那麼,輔導老師怎樣幫助學生對當前的知識進行整體表徵呢?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學中不要給學生直接講解問題的答案,而要去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其產生頓悟。一旦學生產生頓悟,他便會感受到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從而增強了其對該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習的自信。這也可以用到我們教導處的工作中,如何讓我們的老師頓悟,那就是引導老師思考,督促老師們的工作,讓其工作有進步,讓老師們在工作中獲得自信,對工作有興趣,獲得職業幸福感,從而大大提高老師們的積極性。

學生自我頓悟的實現是與老師全面、科學的引導密不可分的。引導思維是輔導老師通過恰當的語言引導,推助學生思考問題,形成自主思維產生頓悟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質是輔導老師通過引導學生、使學生利用大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思維,而不是輔導老師把自己的思維結果(解決問題的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在傳統教學中,老師更多的是把答案講給學生,學生難以把答案與自身思維繫統中的原有知識結構聯繫起來,至此學生很難運用老師傳授的新知識解決問題。

至此,我想到的了我們學校現有的教學模式,“一學,二導,三練”,這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領導解決管理問題的很好的方法嗎?我想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我們的教學模式潛移默化的應用到我們的教師管理工作中去。但是我也知道這個工作很難,我會迎難而上,竭盡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讀書隨筆 篇13

“布里丹選擇”的故事很有趣:有一個外國人叫布里丹,聽到驢子餓得咕咕叫,就牽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邊的草青,便把驢子帶到左邊;看到右邊的草更青,又帶驢子跑到右邊。放眼一望,遠處的草又青又嫩,便連忙牽着驢子跑向遠方……就這樣反覆折騰,始終拿不定主意,結果驢子就餓死在尋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就像人無完人一樣,決策永遠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永遠沒有最佳的方案。不能為了追求決策的絕對正確,而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猶豫不定,讓絕好的機遇失之交臂。

校長要拓展決策的視野,就必須力求做到:放眼全局、全盤考慮、設想後果、拋棄偏見、多謀善斷。

校長的主要職能是決策,其決策要正確科學,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多謀善斷。要體現“多謀”,要求校長一方面要廣泛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要集思廣益。在體現“善斷”上,要突出重點、把握時機、敢於獨斷(不是“獨斷專行”,而是更高境界的決斷。),還要按照嚴密的決策程序,即判明問題、明確目標、擬訂方案、權衡選擇、有效執行、追蹤反饋六個程序。

在日常學校管理中,自我感覺有時很果斷,有時就猶豫不決。記得三年前,我剛到學校時,發現每到放學,學生就像脱韁的野馬,又像是百米衝刺般的奔向學校大門口。我當時很奇怪:為什麼學生不排隊放學呢?經過調查,以前學生少,每個班只有20多個人,教室離學校門口也近,還有個別學生會被留在教室值日,所以一直也沒要求學生排隊放學。當時我想提出讓學生排隊放學的要求,試着隨口説了一下,老師們都不願意,覺得太耽誤事。我又觀察了一個星期,發現:隨着學生的增加,這種學生離校方式很不安全,低年級的學生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萬一有一個學生跌倒,摔得痛不説,就怕後面的學生再次摔倒。於是,我在辦公室放了放學時學生離校的照片和視頻,指出這樣存在的問題,在會上提出排隊放學的要求,制定出詳細的方案:學生在班級門口整隊,由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負責護送學生到大門口,班子成員親自帶領護路隊的教師在校門口疏散交通,做好監督。並在校門外的路邊為每個班劃定接送範圍,以利於交通的暢通。經過長期的堅持,排隊放學已經成了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樣做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也受到家長的好評。從這件事上,我感覺在進行決策時,校長不能求得意見完全一致,只要對學校的發展有好處,校長就要當機做出決斷。

當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反思、去領悟、去分析,用書中的理論對照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讀書隨筆 篇14

●雖有志於教育事業,但缺乏必要的紮實的學習條件的,則只好憑苦幹,藉助於對學生搞"疲勞戰"從事教學,不待説,那些在教學上持不認真態度的,理當受到非議;然而,單憑苦幹進行教學的也不能一味讚美。誠然苦幹,從教學態度上講,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無作用,但是這種不講究教學藝術的苦幹,從教學規律上講,是一種莫大的窒息學生主動學習的桎梏,我們決不能提倡。很難設想一個業務水平低能的教師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學生;一個缺乏科學教學方法的教師能把教學質量提高到應有的高度。

●"照本宣科"已為學生所唾棄,"滿堂灌"亦被學生所敵視,"不學無術"之徒更不敢登大雅之堂,學者型教師愈來愈受學生歡迎,"照亮別人、完善(充實)自己"已成為新一代教師的孜孜追求,教學與學習相結合,已成為提高教師素質的康莊大道,教學與研究相滲透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不能説沒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更不能説沒有教材教法的研究,但很難説一定有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更不要説把教學經驗上升到教育智慧。一個教材反覆的教,一塊黑板不停的寫,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現教材教法"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到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未能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完善、提升,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即便是來年再上這一節課,不一定能教出當初的水平,不見得能達到當時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在來,靈感不復臨,隨着年齡的增大、知識老化、智力衰退,"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君不見,曾經有過輝煌教學歷史的人,由於缺乏積累、反思而過早失去了教學青春的光澤;君不見,在洶湧澎湃的課改大潮中,不做此功夫者,屢受學生冷遇。

●積極良好的教學心態能使教師精神振奮,樂觀豁達地對待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使教師的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語言生動流暢,表情豐富多采,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學藝術的魅力;反之,消極不良的教學心態則是教師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導致思路阻塞,思維遲緩,表情麻木,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師生關係緊張,影響教學藝術的發揮。

●怠惰是貧困的土壤,衰弱是疾病的温牀,無知是失敗的起點,自私是錯誤的根源。

●一個教師,如果耐不得寂寞,經受不住外界喧鬧環境的誘惑,將來是很難成為名師的。

●實力上輸給對手並不可恥,如果從心理上輸給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可悲,怕輸就不要做教師。

●在受到挫折的時候,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倒下了,不是被別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擊倒的!當然與自己的心靈做鬥爭,是很困難的,需要以靈魂作為代價。強者向人們提示的是確認人生的價值,弱者向人們提示的事對人生的懷疑。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職位高低,也不在於他活了多久,而在於他對生活的那份感受和奉獻。不斷地保持生活的美,是一個人神聖心靈的標誌。而要不斷地保持和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首先自己心裏要有陽光,這樣人生才能坦蕩。

●永恆就是美麗,執著就是藝術,平凡造就偉大。

●以敞亮的智慧和誠實的秉性記錄生活、詮釋教育。

●對於任何人、做任何事,如果沒有主觀的積極願望,而僅靠外因去支撐、引領、督促、甚至逼迫,那是永遠做不好的,就像我們做教育,如果被人牽着鼻子走,疲於應付,得過且過,工作不僅會在原地徘徊,自己也會逐日落伍。

●當一個教師於煩瑣中,主動去讀書之時,用心寫教育日記之時,積極改變師生關係之時,樂於思考教育問題之時,堅持練習教學基本功之時……他一定找到了自我奮進的着力點。當"自我完善"已成為心中熱切的渴望,它將是我們心中堅定的精神支撐,永遠激勵着我們去求知、去探索。

●你不想做某件事,你可以找100個藉口,但你要想做成某件事,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要做成這件事!

●很多時候,那些最初引領你入門並使你引以自豪的東西,不久就可能成為羈絆的繩索,你只有衝破習慣,掙脱羈絆,才能開創更加輝煌的局面。

●有一等的胸襟,成一等的事業。有時,教師真正要提升的不是專業知識,也不是方法技巧,而是胸襟與情懷、境界與視野,因為這些常常決定着教育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靈性。

●奇蹟常常是瞬間創造的,但僅僅依靠瞬間是創造不出奇蹟的。"薄發"的過程是令人欣喜的,"厚積"的過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

●尊重學生的個性並不意味着教師放任自流。相反,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應在第一時間內把握各種方法的區別和聯繫;或藉機板書,或相機引導,或梳理提升或苟聯摒棄,對多樣化的算法進行優化。多中選優,擇優而用,從而有效地促使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方法作出積極的反思和必要的改進。

●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教學是一段旅程。在教學旅程中,不同的教學設計就可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情”,不同的教學走向就可能讓學生領略到不同的教學風景。當你位於教學途中一個個教學“站點”的時候。你就不可避免地會先確定正確的教學“路標”,然後選擇合理的教學“路徑”,從而呈現最佳的教學“風貌”。

教學設計之路是一條開放之路。教學設計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過程,是能夠充分體現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文本”,而不僅僅是靜態物化的作品。説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還意味着一個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教學設計是一個教師永遠在創作但是總是無法結尾的作品。

教學設計之路應是一條辨證之路。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個體的教育哲學覺醒、校正、豐富的過程。教學設計或者寫教案不純粹是技術性東西,與教育哲學有很大關係——沒有什麼教學活動不是在相應的教育哲學的指導下進行,沒有什麼教學活動不體現一定的教育哲學。

每個教師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哲學——實踐教育哲學:它是根植於你的內心並內化為你的教育行動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論。

教學設計就是要促使教師認識到自己個體的教育哲學,讓這些深睡的教育信念覺醒,並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它、驗證它、校正它、豐富它。

奈勒説:哲學解放了教師想象力,同時又指導着他的理智。教師追溯各種教育問題的哲學概括,從而以比較廣闊的眼界來看待這些問題。教師通過哲理思考,致力於系統地解決人們已經認識清楚並提煉出來的各種重大問題。那些不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膚淺的。膚淺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壞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有限,而壞則每況愈下。

可見,一個對自己個體的教育哲學有着清醒意識的教師,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可能把教學引向博大、濃醇的境界。

讀書隨筆 篇15

讀了戰爭與和平,感慨頗多。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在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將陷於敵人之手了。

羅斯托夫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誠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藥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兩人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

讀書隨筆 篇16

以前斷斷續續讀過一些龍應台的短文和語錄,知道她是台灣人,做過台灣的文化部長。偶爾看到家裏一本《目送》,好像是兒子的老師推薦兒子讀的,於是取來讀讀。也許是和作者年齡相仿的緣故,這一讀,引起了一點小共鳴,於是斷斷續續堅持讀完了。讀完每章每節,然後整體回顧,這是我讀書的習慣。這一回顧,有幾點感觸,記錄如下。

全書三個部分,1、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3、滿山遍野茶樹開花。第一部分,主要講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有事業,三者如何兼顧,一路前行。第二部分,主要講自己的遊學生活,日常生活,其中的感悟。第三部分,主要講父親的晚年生活,以及為人兒女,怎樣送別父親最後一程。全書溢滿温婉之氣,柔情蜜意,雍容,恬淡,而又有揮之不去的無奈和哀傷,是真實人生的真實記錄。

誠如古人言: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兒女,做得清方了平生事;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安樂窩。做兒女的,必須為父母養老送終,陪父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方是盡到本分;為父母的,把兒女育到自立,即當放手,交還社會,不可把他(她)當作私有財產,方可心態平和,少些煩惱;至於自己,須得儘量安身立命,儘量獨立自主,不要有依靠兒女之念想,雖顯無奈,但可得很多意外之喜。

人生就是:目送兒女漸漸地,漸漸地離開自己,遠去,遠去,頭也不回。無奈。目送父母漸漸地,漸漸地,老去,老去,怎麼也拉他不住。悲哀。

讀書隨筆 篇17

我非常喜歡讀書,每次讀書時,書筆記總是要寫在書籤上,把書裏的意思,經過讀,變成感想,抄在書籤上。

還記的高爾基講過的一句名言: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可見,高爾基也是一為愛讀書的人。

我讀過一本叫《想變成人的猴子》的書,作者是楊紅櫻,這本書裏含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這隻猴子異想天開,一心想變成人。笑貓再三勸告,可猴子不聽勸言,鬧出接二連三的笑話。第三層含義就是,楊紅櫻作為童心的兒童讀物編輯和兒童刊物主編。這本書中她把笑貓比喻成家長,把猴子比喻成我們自己,就像無知的猴子一樣,我們如果異想天開,不好好學習一心想着怎樣長大以後有一番大作為。而家長不斷地勸我們走出幻想,可我們不聽,反而越陷越深。其後果不堪設想。

在猶太人那裏,每當孩子過週歲生日時,猶太人家庭就會舉行這樣的儀式:母親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知識是甜的,讀書是甜的!

書是甜的,當你聚精會神地讀書時,你就會感到知識像蜜糖一樣流進你的心懷。合上書,你會無比滿足地回味剛才流進你心中的那些知識。

書是甜的,快翻開你的書,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去嘗一嘗書的蜜糖吧。

讀書隨筆 篇18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前時,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讀着這句話,我就又想起了在兩天前讀過的《簡·愛》。

這本書講了一個叫簡·愛的小姑娘,從小就父母雙亡。她從七八歲開始就在他的舅媽——裏德太太家居住。但是舅媽並沒有善待她。她天天把簡關在“紅屋子”裏。她的哥哥姐姐也都對她不好,天天都打她,罵她。而後來,她去了一所“慈愛”學校。所謂的慈善學校其實就是折磨女孩子的地方。天天的飯只有臭肉片和壞土豆,好的時候,只有一片面包。而在這裏,是一種打着慈善口號去打壓女孩子的地方。從這裏,我體會得到當時社會重男輕女的現象。後來,簡去了一個地方當女家庭教師,從而認識了這所房子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並愛上了他。最後,在經歷了種種變故後,簡·愛成功地與羅切斯特先生結了婚,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禁產生出一種對簡·愛無盡的敬佩和尊重。她的性格是不屈服的,是清高的。當她受不了舅媽對她的嫌惡時,就奮起反抗,第一次贏了她舅媽,用一種反抗激烈的語調,憎恨着她的舅媽,使舅媽頭一次去躲避她。當她在慈善學校,認識的一個叫作海倫的朋友,在受到了老師的羞辱後,是沉默的,也去承受那些本不怪她的錯誤。而簡,往往在老師背後去批評她們,用憤慨的語調去為海倫分辯。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啊!簡在離開羅切斯特家後,曾經向別人乞討,要飯。但在被人誤會後仍會為自己申雪。在這件事中,體現了她也有自己的尊嚴。

我要象簡·愛學習,學習她不屈服的精神,那樣才會得到美好的結果。

讀書隨筆 篇19

看着窗外大雨如注,夾雜着雷鳴閃電鋪天蓋地的下了起來。目之所及都在大雨中變得模糊了,白茫茫一片。在陽台出神得看着這一切,幾縷雨絲拂過臉龐,涼絲絲的,説不盡的愜意!走近書架順手拿起了曹禺先生的《雷雨》,“雷雨”“雷雨”一樣的天氣,不一樣的心情。

《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於1910年出生與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他在國內革命期間創造了大量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話劇,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而《雷雨》曹禺先生在1933年創造的處女作,也是他最有影響力的劇本之一。《雷雨》的問世引起了轟動,獲得廣泛的讚譽。

《雷雨》我之前已經讀過兩次了,每次讀完都是壓抑與揪心並存,心情久久不能平伏。《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家庭內部的矛盾糾紛。周樸園是這個家庭的統治者。講述了在二十年代初,周樸園拋棄了前妻(其實也不是妻,只是他玩弄過家中的一個侍女而已)再娶了繁漪,而長期的生活壓抑使得繁漪與他前妻所生的兒子周萍不斷髮生一些曖昧關係。周萍在疏遠繁漪時,又去勾引下人四鳳(周萍的同母異父的妹妹)。二兒子周衝是個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他愛慕四四鳳。四鳳的媽媽來周家接走被解僱的四鳳時,發現周萍就是自己的兒子。而侍萍和魯貴生的兒子正是帶領工人在周樸園工廠罷工的代表。所以的矛盾,糾紛,長期壓抑的憤恨等等緊緊地纏在一起,愛恨情仇一觸即發。在一個狂風暴雨的黑夜,出走被阻的四鳳和周衝被閃電打中,死了;周萍自殺了,繁漪瘋了,侍萍痴呆了,魯大海出走了。一個輝煌一時的周公館瞬間變得支離破碎。

在這裏我最想説説的是周樸園,周樸園是一箇舊社會的徹頭徹尾的資本家,他陰險狡詐、唯利是圖、毫無親情。年少時自恃風流,勾引女傭侍鳳。卻像所以悲劇一樣,一來受社會等級制度的限制,二來也是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周樸園只是貪圖侍萍的美麗。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在玩弄過後就吧侍萍拋棄了,又拋棄了他的兒子,他那是毫無憐憫之心,在利益的驅逐下就算是親人也可以棄之不顧,留給我們的只是冷血的猙獰的資本家面孔。幾十年後,當他重遇侍萍時,第一感覺就是害怕而不是羞愧。他害怕她會説出他以前的醜事以及冷血。還帶侍萍去看他一直為侍萍留着的房間,以示他對侍萍的關心。可是他關心的不是侍萍而是他自己,他用這種方法來掩飾他的罪過無情。那個房間只是周樸園寂寞無聊時,用以回想他的年少青春,他的過往的輝煌成就;用以彰顯自己的虛假的情意,存放骯髒的靈魂,僅此而已。在他以為侍萍會對他不利,影響他的前途時,立即就把一張支票遞給了侍萍。他誰都不在乎,誰都不愛,他愛的唯有他自己。他在趕走侍萍時,娶了一個他認為的門當户對的人——繁漪。可是他從未真正關心過繁漪,他把她娶回家好像只是買了一件可與家庭地位相稱的物品而已,不聞不問地放在家裏。他毀了一個女人的幸福,有又把外一個女人丟在家了,讓她的青春歲月好在無盡的等待與寂寞中,任其枯萎。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瞭如何坑埋苦工等害人發財的事情上。這一切反映的都是資本家卑劣的本質。

然而,所有的一切一切,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想閃電劃破黑夜一樣所有的陰謀,祕密,糾紛都暴露無遺。真相的面前卻是一顆顆沉重和破碎的心,結果在周家的那座大宅了,所有的人死的死,瘋的瘋,出走的出走。周樸園一生陰險狡詐,卑劣圖利,自私無情,以為得到了很多,卻犧牲了所有,失去的親人,失去了自我和尊嚴,只留下一座空空的,死氣沉沉的大宅,在歷史的風雨中搖搖欲墜。

挖盡心思的自私、算計,換來的只是孤獨和唾罵。

讀書隨筆 篇20

當你打開五彩繽紛的圖書,你便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傳奇動人的小説,美麗優雅的詩歌,引人入勝的童話,發人省醒的寓言那美麗的圖書會讓你愛不釋手,那美麗的圖書會讓你為它而着迷。記得學校圖書室第一次對同學們開放的時侯,我走進嶄新的圖書室看到成千上萬套的,各種類型的圖書,我驚呆了。我選了選,每本書的內容都風趣動人,各有特色,讓我目不暇接。我該選哪一本書看好呢?就在我為這煩惱時,十本《世界童話名著》映入我的眼簾,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連忙拿下了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裏面有調皮、可愛的匹諾曹和他的夥伴經歷的種種遭遇;能在空中飛行、機智勇敢的救助夥伴們的彼?得潘;六次航海曆經坎坷的辛伯達歷險記;愛麗絲奇妙的夢境遊記都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到了快放學時,哥哥和媽媽來叫我,我才慢慢地從童話美妙的世界中甦醒過來。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呆悶了,就找了一本科普讀物來看。這本書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呀!咦!書裏面UFO的事件讓我停止了往下看的腳步。

UFO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帶着這個難解之謎繼續看着。突然媽媽叫我:“快去彈琴,琴彈好了才準看書。”“我正看到精彩之處呢?”我心裏嘀咕着去練琴了。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琴彈好了,終於又可以去看書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我興高采烈地來到書房。咦?我的書怎麼不見了?突然我看見哥哥手裏捧着一本書。我仔細一看,這不是我的書嗎?怎麼辦?我靈機一動,有了!我又拿了一本童話書説:“哥哥,快來看呀!”哥哥連忙跑過來,我一把抓住我的書搶了過來。哈哈,哥哥上當了!我拿着書馬上又看了起來書就像財富一樣,只要日積月累,越看越多;知識在我們心中就會越來越多!

讀書隨筆 篇21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手斧男孩》整套書,分別有《手斧男孩》、《冒險河》、《一個人的冬天》、《尋找鹿精靈》和《獵殺布萊恩》五個故事。當我拿起第一本《手斧男孩》時,我發現它竟有如此強大的魅力,讓我愛不釋手。於是,我就如飢似渴地看了下去。

《手斧男孩》這套書是蓋瑞。伯森寫的,他於1939年出生於美國的明尼蘇達州。他先後當過卡車司機、獵手、弓箭手、導演、演員、歌手、水手、工程師、農夫和教師,多種職業經歷造就了他豐富的人生經驗。

《手斧男孩》這本書主要敍述了一個只憑一把手斧在叢林中掙扎着度過54天的勇敢男孩的故事。

這個名叫布萊恩。羅伯遜的13歲男孩,因為父母離異,所以他平時跟媽媽住,每逢寒暑假就坐小型飛機去爸爸那兒。但有一次發生了意外,飛行員突發心臟病去世,布萊恩只能獨自駕駛飛機,被迫墜落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大森林裏,而此時布萊恩身上唯一的武器就是臨走前媽媽給他的一把手斧。

在這裏,布萊恩飢寒交迫,不得不以野果當食物,還要提防“吸血鬼”蚊子的進攻。但是,他用手斧製作出了打獵用的弓、箭,製作出了捕魚用的魚叉,找到了臨時的“家”——石屋,成功地用手斧、燧石、樺樹皮生起了火,甚至只憑一己之力學會了打獵。

在這裏,布萊恩先後被滿身剛毛的豪豬偷襲,被有強大鹿角的駝鹿的襲擊,被臭氣熏天的臭鼬屁薰到,被橫掃一切的龍捲風捲走好多“家當”……但是,這一切他都挺過來了!布萊恩真正成長了,他明白了兩個道理:自憐自哀毫無用處,對任何生物來説進食是最重要的生存方式。

和其它冒險小説一樣,主人公經歷了種種磨難後,最終獲救了,布萊恩獲救的情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當布萊恩在森林中生存的第54天,他突然想起墜毀的飛機中有個急救包,於是他冒着危險潛入墜毀的飛機裏,找到了急救包。打開一看,裏面竟有那麼多好東西!有食物、果汁,有杯子、鍋、勺子,有釣魚用的魚線、魚餌,還有打火機、槍。突然,他發現包裏竟有一個應急無線電發報機!布萊恩按了一下,沒有反應,估計是摔壞了。這時,一駕小型飛機忽然降落,駕駛員對布萊恩説:“我收到了你發的無線電,我是來接你的。”布萊恩看了看飛行員,清了清嗓子説:“我叫布萊恩。羅伯遜。”於是,他獲救了。

看完這本書,我非常敬佩布萊恩。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孤身一人在森林中度過了54天,換做是我,恐怕連5。4天都無法度過。我佩服他的勇氣、信心、沉着,佩服他的頑強、機智、聰明,還佩服他超強的生存能力。我經常想,如果我是布萊恩,我能像他一樣化險為夷嗎?

書中的一句話非常吸引我:

困境之中,一把手斧可以化險為夷。但是,即使沒有手斧,還是要有勇氣!

讀完這本書,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

只有經歷過真正的磨難,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