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世界名著的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9.53K

世界名著讀後感

有關世界名著的讀書筆記

篇一:讀《悲慘世界》有感

“人心和巖石一樣,也可以被水滴穿透”。

一個人在度過自己漫長的一生時,總是會不停地經歷左彎,右彎或者在岔路口前徘徊,沒有人可以幫你選擇,但總會有一個人會在你誤入歧途心灰意冷時給你希望,讓你找到光明,希望和愛。

正如《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但又同時是幸運的,在全世界都拋棄他的時候,一位陌生老太太給他指出了希望的大門,使他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卞福汝主教寬恕了冉阿讓的錯誤與罪行救贖了冉阿讓的靈魂。冉阿讓的本質上並不是壞人,是殘酷的現實和不公平的待遇毀了他。無疑主教的出現讓他從罪惡和錯誤中掙扎出來,這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勇氣,但只有這樣,人才能告別曾經的晦暗,踏上新的征程。當冉阿讓馴服了心裏的野獸流下悔過的眼淚時我的眼眶不禁也濕了,是他最後的迷途知返與虔誠打動了我。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最重要的是知錯必改。被救贖後的冉阿讓有着一個偉大的靈魂和一顆善良的心。他的新生活本可以一直燦爛,光明,富有。

但當一個無辜的人將要為他過去的罪責買單時,他猶豫了他感到矛盾和恐慌,他面對兩難和痛苦,一念之間或自己苦心經營的財富與事業,或毀了一個無辜人的一生,這是善與惡的較量,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這該如何選擇呢?選擇善與正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坦誠,選擇惡獲得的是物質上的財富靈魂將遭受譴責。所以,正確的選擇是棄惡從善,舍利取義。冉阿讓作為一個善良的人自然選擇的是善。啊!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靈魂呀!這是人性中最燦爛的光輝!奪目而耀眼。

雖然冉阿讓的選擇讓他失去了他既得的一切,但卻換得了心靈的平靜與祥和。然而上帝是公平的,終究不會讓善良的人經歷忍受所有的不公,只要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希望女神最終會站在你的這一邊。冉阿讓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與不公,但他選擇的依舊是善良與從容面對,所以上帝給了他新的機遇給了他活下去的機會。但機會是需要等待的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即使你向空谷裏喊話,也要等一會,才會聽到綿長的迴音。也就是説一個活下去的機會也是要去等待的,這時間或許長或許短,但總是會有的。這樣的機會冉阿讓等到了,但這建立在又一個生死之間的抉擇,有時候捨己為人並不只會是“為人”也是在“為己”,冉阿讓幸運的遇見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也是一劑最好的療傷藥,它不僅存在於戀人之間,也存在於親情之間,温暖而安逸的新生活讓珂賽特忘卻了過去的痛苦,她和冉阿讓一起在戈爾博老屋過起了快樂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珍惜我們的親人。

時間是最無情的,即使是健壯的冉阿讓,也會有垂垂老去的那天,但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他回首過去時一定不會愧疚和遺憾,因為他曾經坦誠的彌補犯下的錯,他曾經那樣用力的愛着全世界。“黑夜沉沉,沒有一點星光。但肯定有一個展開雙翼的大天使,站在黑暗中等待這顆靈魂”一個偉大的靈魂離開的這個世界,他走了,無牽無掛,就彷彿雨露清洗過的天空,陽光照耀下的土地。

篇二: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開學初,我從學校借了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書,那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每當我放學回家,扔下書包就忙着捧起它翻閲起來,然後在媽媽的催促下,極不情願地放下書去做作業。這本故事書的情節時刻牽引着我,沒多久我就看完了《魯濱遜漂流記》,看完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震動。

我想如果我是魯濱遜我會怎麼樣,我會害怕嗎?我會想爸爸媽媽嗎?我在孤島上會幹什麼呢?我是不是會在島上餓死?

當船失事時,魯濱遜被海浪衝到一個孤島上,那裏荒無人煙,既沒有食物,也沒有住所,但魯濱遜始終沒有向命運低頭。我想換作我,我根本沒有這份自信和勇氣,在孤島上,我會驚慌失措,然後嚎啕大哭,口裏呼喚着爸爸媽媽快救救我,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魯濱遜獨自一個人在孤島上生活,他面臨着各種困難,但他並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沒有食物,他自己製作釣魚杆釣魚,為了改善伙食,他還自制標槍打獵小動物,他的能幹和聰明使他免於被餓死;沒有住所,他自己搭建帳蓬;在孤島上,魯濱遜生活得非常充實。如果我是魯濱遜,因為我什麼事也不會做,平時在家裏,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面對這些困難,我將手足無措,也許我會被野獸吃掉,或者活活餓死在孤島上。

在孤島上,當魯濱遜看到自己的同類白種人被土著人抓住了,他便奮不顧身地與土著人作戰,去營救他們。如果我是他,我只會躲在一邊,不管這件事,並乞求上帝別讓土著人抓住我。

與魯濱遜相比,我顯得多麼懦弱啊。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要向魯濱遜學習,學習他的自強自立,學習他與困難頑強作鬥爭的精神,以及學習他對生活的'樂觀精神。

篇三:《呼嘯山莊》讀後感

寬容與美同時綻放。

--題記

寬容者可敬,刻薄者可畏,復仇者可悲。希刺克厲夫的瘋狂報復,顯露了人類最醜陋的面孔,仇恨麻木了他的魂靈,復仇主宰了他的命運,復仇的一時之快帶給了他最無情的饋贈--身心的俱疲。每次發泄之後,他又得到了什麼?除了彼此的傷害,更多的卻是更空虛的魂靈。

讀書之餘,我常常會想:若人心存寬容,結局會是多麼美好?

寬容是人素質的養料,哪怕是一勺清水,也會讓樹苗健康茁壯。當你踱步在擁擠的鬧市街頭,你是否會因擁擠的人羣踩了你光亮的皮鞋而橫眉豎眼?還是將眼睛抬起,示以諒解的眼神姑娘,何必學《呼嘯山莊》的希刺克厲夫呢?何必將仇恨和嫉妒灌注自己的心靈何必將自己的素質做賭注對他人蠻橫呢不如把心放開,用寬容和善良覆蓋你的足跡!

姑娘,讓寬容之花在心中悄然綻放吧!

一個不懂的寬容的人只會被黑暗包圍,只會得到別人的厭惡!希刺克厲夫的復仇計劃不顧一切的殘忍,只是為了命運的不公,傷害了他所愛的人、妻子,甚至是兒子。又誰是因為恐懼他而尊敬他呢?他多麼令人生厭!人們無不看到了他的粗俗卑鄙。不懂的寬容的人,失去了別人的尊重,也失去了他的真正快樂。

姑娘,別讓仇恨蠱惑你的心靈,學會寬容吧!

寬容別人也是對自己的恩惠,當你因為寬容為別人鋪墊甩脱尷尬的台階時,別人也許會永遠感謝你。學會放下過去,也不失為一種幸福,既然可以擁有美好和諧的生活,又何必執意去抵制呢?

正如“沉默是金,沉默有時也會變成廢銅。”一樣,一味的寬容會讓得寸進尺的人扯掉你的尊嚴。書中凱蒂的善良與憐憫被希刺克厲夫利用,最終無法掙脱愛--恨--復仇交織的大網。我們需要寬容,但應把握好“寬容的尺度”,別給心存雜念的人留有一絲的漏洞。

寬容者可敬,做一個寬容者,不僅表現出一顆人博大的胸懷,更可以表現一個人心中善良的份量。寬容是仇恨的天敵,多播種些寬容的種子,就會吞沒更多的仇恨。誰又會希望將來的世界是被久聚不散的烏雲所瀰漫的呢?

姑娘,放下所有,學會寬容吧!寬容與美同時綻放!

篇四:《吶喊》

魯迅文章被挪出課本這個話題,套用時下的話説已經“out”了。風風火火的討論,也就死撐了幾天,然後,就被互聯網上數以億計的信息淹沒了,連頭都沒有再浮出水面一下,就沉到底了。我為了這條不知道誰發出的新聞,從櫃子裏重新翻出《吶喊》,就坐在地上,看到天色變暗,雷聲與大雨一起潑下來。

年輕的時候,如果沒有好好讀一讀魯迅,是遺憾的。如果沒有被那種滿含着深情與痛苦的情感感動過,沒有被那種浸滿了憤怒與哀傷的筆觸震驚過,少年的那種種悲天憫人、那種種桀驁不馴、那種種憤世嫉俗又怎麼會找到存放的地方,找到深沉卻又凌厲的共鳴?

去年看到《摩托車日記》,看到切格瓦拉迎着太陽與灰塵,在南美洲的大地上奔馳,我想起了一個台灣作家的話,年輕的時候不相信理想,那就不是真的年輕過。我好後悔,在我還充滿稜角的時候,錯過了切格瓦拉,也就錯過了那個可以變得更好的機會。

重讀魯迅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摩托車日記》,想起了片中的切格瓦拉,因為懷揣着理想與世界,閃閃發光。魯迅不是切格瓦拉,魯迅從來沒有真的“幹革命”,用他自己的話説,他是“韌性”地在鬥爭。好多人拿“韌性”做文章,認為機緣巧合之下,甚至是別有用心之下,魯迅才成為今天的魯迅。那是不公平的,因為説出這些話的人,沒有讀過魯迅,或者説,沒有在年輕時讀過魯迅。他們不懂得千斤巨石之下,默默生長,最終破土而出,擊碎巨石的那粒種子的力量。

在那個時代,魯迅沒有走在時代之前,不像切格瓦拉,超出了那個時代,甚至超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他站在時代往前走的瞭望台上,看到前面的驚濤駭浪,也看到後面的風起雲湧,可是他沒有看到,海的另一邊,那個彼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切格瓦拉也説不出來真正的彼岸是什麼樣子的,他只知道那裏鮮花盛開、陽光温暖,於是,他按照自己的規劃開始雕琢這個世界,一點也不肯妥協,一次次打碎自己的作品,一次次拋棄自己的作品,只為了那個模糊卻有着致命誘惑的彼岸。魯迅好像安分守己一些,既然不知道,他也沒有用力去想,他把所有的力氣花在了當下,時代是什麼樣子的,國民是什麼狀態,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時代,是什麼禁錮了國民,他用手術刀割開那個時代,將所有的臟器血淋淋地拿給大家看。

將魯迅的文章放到課本里,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基於魯迅本身,而不是他的文字。在我們這個時代,回過頭去看魯迅,那些要把世界撕碎、要把自己點燃的文字似乎不那麼合乎時宜了,血淋淋、赤裸裸,充滿着人性深處最低層的東西。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儘管那個時代急於剔除的東西還遺留在每一個國人的血脈裏,恐怕再經過百年仍舊無法擺脱。可是,時代確實過去了,無論怎樣糾纏不清,還是過去了。剩下這些文字,乍一看,突兀得讓人膽戰心驚。

也許,把魯迅挪出課本是好事,至少傳遞出了一個信號,那個齜牙咧嘴、讓人握緊拳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少了課本的強制性閲讀,現在的孩子們又有幾個會去讀魯迅呢?在這個以大學聯考作為學習最大動力的時代,太少人會去細想,從課本中剔除,其實意味着絕大多數孩子將失去好好認識魯迅的機會。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嘗一嘗人性的酸澀與辛辣,摸一摸屬於人性深處的沸騰與冰涼,長大了,面對自己與人生,就會少一點茫然,多一些執着與操守。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看一看那個社會的浮光掠影,聞一聞那個社會的味道,長大後,面對其實沒有太多變化的社會,就會少一點憤怒,多一些從容與冷靜。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分享一點亙古不變的真理與錯誤,跳脱一些時代固有的偏執與激進,長大了,面對這個仍舊喧囂的時代,就會少一點失望,多一些堅持與力量。

如果能借助魯迅看到一點那些終極問題的輪廓,或多或少,哪怕僅僅是驚鴻一瞥,就是最最值得的事情。

篇五:《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作者是來自美國的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人的奶酪被分享一空之後,兩隻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採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其中一個小矮人唧唧終於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另一個小矮人哼哼還在想為什麼奶酪會消失,還等着奶酪自己回來。在尋找中唧唧明白了很多道理,並把它們一一寫在了奶酪牆上。經過千辛萬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迷路,唧唧終於找到了大量的奶酪。但是他並沒有貪婪的去享受這些奶酪,而決定只帶上一點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像它們四個中哪一個的話,我想我是唧唧和哼哼的組合。我像唧唧一樣打算着未來的一切,準備接受變化;又像哼哼一樣,當變化來臨時,又有些恐懼,又不能按計劃做下去。

如果問我想要做哪一個角色的話,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唧唧這個角色。因為我知道,只有不斷地迎接改變,不斷地調整和更新自己,才能在這茫茫社會佔有一席之地。

我想,《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很有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並引領我進入另一個區域,取得我夢寐以求的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