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其實我們都愛錢

來源:文萃谷 1.4W

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跟錢有關,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樣,大聲説:“我們其實都愛錢!”

抒情散文:其實我們都愛錢

從來沒有人負責把我們這個年紀該懂的事,在我們到達這個年紀的前一刻,清楚地告訴我們。害得我們總是在過了那個年紀的後一刻,才恍然大悟,然後剩下遺憾唏噓。“搞什麼嘛,這些作家。”

錢明明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度量衡標準,就像長度用米,容積用公升,重量用公斤。人生呢?輸贏呢?得失呢?用錢來界定與衡量不是挺乾淨利落的?其實我們都愛錢,只是大家都不説。

王永慶先生愛不愛錢?我好希望他寫一些與錢共度一生的感覺——他見過大山、大水、大錢,應該眼界不同,而對我有所啟發。

孫中山愛不愛錢?組黨立會、興辦路程都要花錢。除了家國子民之外,他如何看錢?我們已經沒有機會知道了。

所以在世的各位商賈大豪,請著書立説,明白告示給所有芸芸眾生、市井小民吧!讓我們在錢的世界裏,可以有一條寬廣的金光大道!

聖嚴法師説: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我早就決定不逃避“錢”這個東西,而且同意,它一定會在我的人生裏扮演重要角色。現在我正在做的就是“處理它”,希望最終我可以“放下它”。

“放下它”當然沒那麼快:儘管我的人生樣樣進度超前於一般,但我還頗多依戀,暫時我想在“處理它”的階段裏稍作停留。所以我現在要開始“處理錢”。

錢貌

我來試試看。愛錢的人請跟我來。我説的是愛錢的人,不是“有錢”的人,不是“沒錢”的人,不是“缺錢”的人,不是“找錢”的人,不是“急錢”的人……而是“愛錢”的人!

第一件事,請你瞭解︰每個人都不會一樣有錢。

錢是現金、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可支配資產、可預期資產……的總和,沒有人能清楚估算每一項的價值,最高級的精算師也只能糊弄你。你説,到底誰有錢?既然大家不會一樣有錢,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和自己比較,找到自己滿意的“錢的狀況”,姑且,我們稱它為你的“錢貌”好了。

第二件事,請你思考,你追求的“錢貌”到底是什麼樣子?

千萬別回答我“越多越好”,就像追求相貌時回答“越美越好”、“越帥越好”一樣,不負責任也不經大腦。就算這只是禱告,我想也會被上帝打回票吧!

我請你具體一點思考,你追求的“錢貌”到底是什麼樣子?有困難嗎?就讓我再舉些或許不當的例子好了,説不定這裏面就有多數人的答案。 “我不要再為錢煩惱。”對不起,無解。你只能離錢遠點,能多遠就多遠。拒絕為愛所苦的人,只能遠離愛情,不配擁抱愛情。

“我要有用不完的錢。”對不起,語意模糊,請先確定你花錢的能力。銀行多少錢都可以借你,可是從來沒有放出過沒有上限的貸款。

“我要錢自動從天而降!”這倒好辦。請先説明額度、次數、頻率、時間、幣別、面額、包裝方式、存放位置、出現地點……我擔心的是,真的發生時你會得神經病。我也擔心你下半輩子最常出現的煩惱就是: “下一次在哪裏?”那會毀了你的一生,很多中彩票的人,他們的後半輩子都會失去記憶。

“請讓我生下來就含着金湯匙。”請現實一點。就算你是想着下輩子,我也要先預祝你不會噎死:小baby含着把湯匙可是很危險的。還要提醒你,你要記得別有兄弟姊妹、遠房親表。要記得預防富貴病、大頭病、弱智、低能、無知、空泛……當然,你也可以沒有那些毛病而自立自強,但這樣一來,你也就不需要那把金湯匙了。

好了,夠了。讓我舉一些正面的、可能的例子吧。

“我才智平庸,請讓我的錢偶爾可以小奢侈,產生小快樂就好。”

“願我的財富能與努力成正比。”

“我的錢要能照顧我的所愛。”

“現在我只需要讓我進步學習的錢就夠了!”

“我願放棄一切,享受一次發財的快感。”

“請讓我知道,下個月的生活費已經搞定。”

“我不要欠錢!”

“我要成功,錢能幫助我成功!”

“我現在月入3萬,我要有30萬定期存款。”

“我願意用10年時間,來擁有一間郊外100平方米的住宅!”

“我只要人生過癮,錢不要緊。”

“我要有足以應付意外的存款。”

“我不在意生活品質,但一定要有存款!”

“請讓我比我鄰居有錢。”

“請讓我中一次彩券,獎金超過3000元就好。”

“現在我有3萬元閒錢,我要永遠保持這樣就好。”

“賺完人生最後一筆錢後,我還能有30萬元養老!”

“請給我一次月入幾十萬的經驗!”

“只要不調錢。”

“只要不掉錢。”

……

請別抄襲,你一定要花點時間,動腦筋仔細想想。你想要的“錢貌”究竟是什麼?想發財的你既然可以花時間求神問卜,花錢買運氣,花心思學致富快捷方式……就一定請你這一次,花點心血仔細想想,你想要的“錢貌”究竟是什麼?就隆重一點吧,請嚴肅一次對待自己。現在就合上書本,去沐浴淨身、焚香靜默、空淨心靈……然後再回到書案之前,用你有史以來最超級大的吃奶力量,仔細想想並且具體寫下來:

你到底要多少錢?什麼時候?人生的哪個階段?從何而來?會不會快樂?心安嗎?別人會覺得如何?用在哪裏?你願意付出的條件?與誰分享?願意讓誰知道?你獲得的途徑?憑什麼?可能性有多少?

錢格

我一廂情願地認為,有關錢的論述,應該要有點“波希米亞”(Bohemia)的味道;應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應該有點反叛、有點浪漫、有點人人不同的“格”。

錢應該是解放人又被解放的,是自由的又讓人自由的,是有想象力的,是身心並重的,是能鼓勵發揮潛能的。

如果你的“錢”辦不到這一點,不是那麼多彩多姿,沒有那麼絢麗豐富,那是你個人的定義,你的“錢格”太狹隘。

錢要有性格,要有一個和你相匹配的性格。它可以是相對互補,也可以是相輔相成。它要從合你性格的來處來,向合你性格的去處去。錢如果真的像佛家所説:“四方來、八方去。”那就是無慾無求。

你不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無慾無求!所以要規劃出屬於你自己的格式:

是靠細心瑣碎的過程而得;還是大開大闔的決斷而得。

是因豪邁瀟灑的揮霍而去;還是因疏於管制的潺潺流失。

錢的性格會影響它存在你身旁的模式。錢存在的模式會影響它的穩定性、增值可能、安全度和它的價值。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馬上就懂“錢格”的具體意思。

如果給你3000元,多半的人都會説:“我就讓它以現金的形式放進我的皮夾。”有些人會很快把它變成一部手機、一台PS2、一件衣服、一場麻將。

如果我給你的是30萬,每一個人的性格就顯現了:現金、股票、定存、黃金珠寶、房屋訂金……這就是錢格。

如果每個人公平地拿到30萬,很快就會開始此消彼長……若干時間,説不定只要一個月,你就會看見這30萬給每個人帶來的不同價值,還有這30萬經過“格”捏塑後的變化。如果是300萬呢?3000萬呢?更多呢?人間的富貴貧賤窮,便由此而生,錢格的影響可見一斑。

至於我呢?

我的錢要用在合我個性的事情上:實驗人生、證明自己、延續後代、照撫所愛。這就是我的“錢格”。

錢品 錢格

我一廂情願地認為,有關錢的論述,應該要有點“波希米亞”(Bohemia)的味道;應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應該有點反叛、有點浪漫、有點人人不同的“格”。

錢應該是解放人又被解放的,是自由的又讓人自由的,是有想象力的,是身心並重的,是能鼓勵發揮潛能的。

如果你的“錢”辦不到這一點,不是那麼多彩多姿,沒有那麼絢麗豐富,那是你個人的定義,你的“錢格”太狹隘。

錢要有性格,要有一個和你相匹配的性格。它可以是相對互補,也可以是相輔相成。它要從合你性格的來處來,向合你性格的去處去。錢如果真的像佛家所説:“四方來、八方去。”那就是無慾無求。

你不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無慾無求!所以要規劃出屬於你自己的格式:

是靠細心瑣碎的過程而得;還是大開大闔的決斷而得。

是因豪邁瀟灑的揮霍而去;還是因疏於管制的潺潺流失。

錢的性格會影響它存在你身旁的模式。錢存在的模式會影響它的穩定性、增值可能、安全度和它的價值。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馬上就懂“錢格”的具體意思。

如果給你3000元,多半的人都會説:“我就讓它以現金的形式放進我的皮夾。”有些人會很快把它變成一部手機、一台PS2、一件衣服、一場麻將。

如果我給你的是30萬,每一個人的性格就顯現了:現金、股票、定存、黃金珠寶、房屋訂金……這就是錢格。

如果每個人公平地拿到30萬,很快就會開始此消彼長……若干時間,説不定只要一個月,你就會看見這30萬給每個人帶來的不同價值,還有這30萬經過“格”捏塑後的變化。如果是300萬呢?3000萬呢?更多呢?人間的富貴貧賤窮,便由此而生,錢格的影響可見一斑。

至於我呢?

我的.錢要用在合我個性的事情上:實驗人生、證明自己、延續後代、照撫所愛。這就是我的“錢格”。

錢品

錢要有品質,好的錢會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會知道它打哪而來?為什麼來?來多少?會往哪兒去?為什麼去?這就是有管理的錢,就是好錢。

有品質的好錢才耐用。舉例來説:“每天上班,一個蘿蔔一個坑地賺來的錢,這就是你清楚明白的錢。”它是有一定的數額,而且用起來心安理得。你有辦法預作規劃,知道要用在哪裏?需要多少?夠不夠用?如果有結餘,你會妥善對待、儲蓄或投資。如果有虧空,你會有心理準備,先考慮要去哪裏借?還需要多少?

反過來講:“賭場一夜拼,勝負在須臾之間。”説不出為什麼贏,説不出為什麼輸,唯一的理由叫做“天意”。老天爺幹嘛那麼倒黴,要管你這種閒事?上班賺錢平平安安,但你可沒感謝他,總是説自己夠努力。如果贏錢,那些錢一定很容易離開你:原本不買的東西買了,原本該殺價的東西不殺了,一向會斟酌的花費都不考慮了……在你還來不及想的時候,這些錢又沒了。

輸錢也一樣。輸光了,看見次日清晨的陽光都覺得分外刺眼,頭腦也被沒品質的錢攪得七葷八素。於是,不該去開口借錢的人,你也開口了;不該給人看見的面貌也顯露了。借來的錢你會更加不珍惜,因為你想:“這些抵不過我在桌上押一把……”於是原來有的,沒了;後來借的,也沒了。 有品質的錢所生出來的錢也會是好錢:不管是你結餘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沒品質的錢所生出來的錢也會是壞錢:不管是你贏來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這是錢的“優生學”。

錢觀

每個人都會用錢,沒有人刻意去教,可是每個人都會用錢。

小時候,我們想要一個東西,父母便帶着我們去買。店家把玩具糖果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父母總是把錢塞在我們手裏,然後握着我們的手,要我們學着把錢交給店家。大人哈哈地笑,但卻很少想到:這是孩子上的第一堂“錢”課。 然後我們就很會用錢了。想要任何東西?簡單,拿錢去換。沒錢?找父母要。要不到?如果教育來得及趕上我們的成長,我們就會知道要不到就要去賺。如果教育慢半拍或者教育無效,就糟了。

用錢,我們逐漸堆砌出一個自己的面貌:受多少教育?達到多少程度?説什麼話?用什麼態度?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住什麼地方?上什麼館子?這些答案信息會拼湊出一個:你的“錢觀”。

我一直認為,即便兩個人賺一樣數額的錢,他們過的日子還是可能天差地別。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不一樣的“錢觀”。“錢貌”、“錢格”、“錢品”都會影響你的“錢觀”,而“錢觀”又會影響你的“錢”。你已經賺了多少錢?你還能賺多少錢?光看你的“錢觀”就已經決定大半了。

你曾經分析過你的“錢觀”嗎?提供一個古印度思想家甘地·裘斯咼在《財富的邏輯》一書裏的測驗:

請逐項填寫你的數據,每一題都依照你的直覺,給下方的各種選項打上不同分數:4、3、2、1。4是你最重視的,1是你最不在意的。

填寫完畢,你會得到一列數據。現在請將數據依照直行加總,你會得到4行分別的總數。那是4個數據。

我們的分析是這樣的:這4個數字,分別代表你在“隱於內”、“形於外”、“精神面”、“物質面”等4項的百分比,它就是你的“錢觀”之所以形成的結構。這當中呈現出來的傾向越是明顯,比例差異越大的人,他的“錢觀”越不穩定。不穩定的“錢觀”則會造成行事不穩定,某種程度上也是人格尚未成熟的象徵。

相反,如果你的4項數據很平均,最平均的當然是25:25:25:25,那麼你已經可以帶着這個“錢觀”迎接你的人生。因為你已經具備穩定的人格,就算是大雨將來,亦無懼;大運將至,必可期。

“隱於內”、“形於外”這兩項數據表示你在人生態度上的陰陽。這會決定你是保守取向的工作人員個性,還是勇於探索的業務員性格。

“精神面”、“物質面”這兩項數據顯現你在金錢支配上的傾向。這會説明你的金錢將會分配到累積成長的庫房,還是及時行樂的天堂。

理解你的“錢觀”,古印度學者的説法叫做:“第三隻眼”。這將讓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傾向,讓你嘗試做平衡修正:在機會來的時候不容易錯失;在做抉擇的時候不容易偏頗。有“第三隻眼”在一旁監察、觀測,能在別人找出你的缺點之前,自行修補、趨向圓滿。

附送一點小訊息:

你剛才做這個小測驗的時候:

※一路看到這個章節就直接做測驗的:請凡事三思。

※之前就讀過這裏,現在回頭來試試看的:請培養毅力。

※別人做過之後,叫你做的:請多嘗試新事物。

你執行的方法是:

※直接在書上就用筆寫上的:請多陪伴家人。

※另外拿一張紙來做記錄的:請多交朋友。

※根本沒拿紙筆想先看看熱鬧,後來才拿筆的:請多參加團體活動。

計算的時候:

※有用計算器的:請發揮你實事求是的長處。

※用筆做加法的:請發揮你隨遇而安的特質。

※直接用心算的:請發揮你機敏過人的優點。

結果的途徑:

※你做完測驗才看結果的:請儘快去度個假。

※你先看完全部結果才開始做的:請多注意他人好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