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文萃谷 2.6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

斯特里克蘭完全不為所動。如今回想起來,我認為斯特里克蘭當年對一切都是視若無睹的,只看得見他靈魂裏某種躁動的景象。

當一個人全心全意夢想着什麼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願。

正如主人公斯特里克蘭一樣,他把夢想當作安全感,把希望當做靈魂的寄宿。自己隻身去往巴黎,在窘困度日中,依然堅守夢想,只為了證明自己曾經驕傲的盛開過。

或許他的堅持毫無意義,或許他的努力最終付之東流,但他依然在路上,不懼風雨。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2

在初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經意給他一個標籤。比如他看起來很幽默,或他很善良這種類似的評價。

但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當你認為你瞭解他,他又會做出在你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

曾經的他是一個老實的經紀人,你看到他就會覺得無趣,彷彿無趣這個詞就足以貫穿他的一生。

可他偏偏不是這樣。在四十七歲的年齡,他選擇放棄所有去追求他的夢想。

你會覺得他很過分,他的人性中有太多醜陋:他拋妻棄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責任,有的是自私;他從不會感激幫助過自己的朋友,甚至還搶了人家的心愛的女人;他出口成髒;他的生活一團糟;他粗鄙不堪。

但同時,他對藝術的追求到了極致。在他看來,什麼都是不重要的,他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他有畫筆和顏料。他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可以自由做自己。

我發現你很難對他有一個定性。他多變,又同時擁有最醜陋的性格和充滿神性光輝的理想與追求。

他的後半生用潦倒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飢餓病痛都伴隨着他。但是直到死,他都在尋找自己一生中的伊甸園。

最後,他是找到了吧。所以,他滿意的死了,而後又輕蔑的摧毀了它。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3

花了幾天晚上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自國中以後再也沒有寫過讀後感,提筆不知道該從何寫起。

現在看書都是囫圇吞棗,做不到一目十行,即便是一字字看過去,也看過便忘。

我的讀書習慣不是很好,似乎在心裏默讀了一遍過去,不在心裏讀出來始終覺得永遠在看那一行。

看完全文後再回頭看前言,才明白剛開始寫的是什麼,也足以概括了這篇小説的全文。

一個四十歲的證券經紀人為了自己畫畫的夢想,拋棄了温柔的妻子和兩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放棄了原本安逸的上流人生活,在巴黎一個狹窄的房間裏進行創作,善良的畫家斯特羅伊夫在他困頓之時幫助他,他卻拐騙了他的妻子,以至於他的妻子最後自殺,斯特羅伊夫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這個角色我不明白,這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人,對你恩將仇報,你卻能以德報怨,甘願自己淨身出户也要把房子留給妻子和她的情人,也許藝術家的世界不是我能理解的。

在我看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自私、無情、放縱。除了對藝術的追求,似乎看不見他的任何一點點優點,作者“我”出於對他的好奇,討厭他卻迷戀他,想從他身上探出些什麼,怎的他會突然變得如此瘋狂。

後期在他人的敍述中他去了塔希提島,在那裏娶妻生子患病度過餘生,他最完美的作品也被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我無法理解他的第三個女人(十幾歲便跟隨他)在相差幾十歲的年齡後甘願嫁給他,即便無所事事,每日呆在家裏畫畫也毫無半句怨言,這種愛情無疑是偉大的,也是現在處在21世紀的我所不能理解的。在這個講究平等的年代,人人都要奉獻,甚至男性的壓力更大。

斯特里克蘭德這類人是我渴望成為的那一種人,窮盡後半生的力氣專注做一件事,不管世人看法如何,他做到了自己心中最好,亦死而無憾。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誘惑太多,迷惑了我們的雙眼,於我,很多事情都想嘗試,卻沒有一件事可以堅持到底。

頗嚮往小説中的塔希提島,景色宜人,那裏的人熱情開放,現實的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首次拜讀毛姆先生的名著《月亮與六便士》,篇幅不算短,故事不算新穎,但是就是能牢牢抓住我的視線,一頁頁往下翻。

我是第一次讀這樣組織敍事的小説。斯特里克蘭無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是全書以第一人稱“我”的所見所聞側面刻畫主人公,有種似真似幻的感覺。在人物傳記歷史著作中常見,但是小説裏確是為數不多的體驗。

能吸引人不斷深入探索故事的原因在於斯特里克蘭獨特的個性和人生追求的結局。他的選擇是多數人內心向往卻又迫於現實而埋藏於心直至消散的舉動。他是勇敢的,超脱的天才,也是無禮的,可恥的混蛋。他的追求是偉大的,靈魂是熾熱的,可是他的心又是冷漠的無情的。圍繞這麼一個充滿激情與矛盾的人物發展的故事,自然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

小説中篇斯特羅夫的出場必定是一個高潮。斯特羅夫是除斯特里克蘭外,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多人數讚揚斯特羅夫的樂觀憨厚和善良,但是也看得出他的懦弱和盲目順從,缺乏自尊自愛。他的悲劇值得同情,不過他性格的缺陷不值得提倡。

“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比較清晰的瞭解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結局,是拍攝故事的導演,引領讀者的視線,給出故事鏡頭。在剖析斯特里克蘭的性格過程中,“我”的理想和認知也得到進化升級。

希望你我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旅途中,結實好友,擁抱好運!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5

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證券工作,有一個温柔大方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住着另人羨慕的大房子,擁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就那麼突然的有一天,他放棄了這裏的一切一切,帶着家人的數落,旁觀者的責罵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遠方追求他的繪畫夢想。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住在骯髒的孤島,與世隔絕,沒賣出過一副畫,終日疾病纏身,最終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滿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燒掉,永世不得相傳,即便最終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後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一個懷揣夢想的大叔,終於有一天衝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縛,帶上畫架去了藝術的國度。在那裏,他彷彿到了夢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無旁騖的作畫,繪畫帶來的滿足讓他忘記了身體的疼痛,他一刻不願停歇的創作,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此生最滿意的作品,並將它帶到墳墓,實現了靈魂與肉體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後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人。

其實寫一份書評可以有好多出發點,故事的編排,寫作的技巧,作者的經歷都行,今天我想從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本身,去思考一些關於人的問題。

很多人並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他這樣毫無責任感;但更多人會選擇中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討論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沒有天賦和勇氣去追夢,又不甘於太過平凡。

那麼什麼是夢想,是一個會刺激你荷爾蒙飆升的詞?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快樂的源泉?還是一個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遠方?我想都不是,書中沒有介紹思特里克蘭德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頸,更加沒有任何説明他有經歷怎樣的掙扎、折磨甚至放棄。但我們都曾有過興趣愛好,健身?讀書?畫畫?彈琴?哪一個堅持過幾十年如一日?最初的興奮都逐漸會被過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棄。

如果你覺得我在灌雞湯勸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錯了,我並沒有興趣討論什麼才是夢想,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資格去擁有。我也沒有因為讀完這本書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是興奮的衝動,我最感慨的是擁有夢想這件事帶給思特里克蘭德的冷靜和理智,以及對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蘭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蘭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離開使她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蘭德,卻在他成名後在家中掛滿了他的遺作,並與來訪者談笑風生,虛榮心被徹底的滿足。他因為與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離子散也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而這位朋友剛好是妥協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過去,對於妻子而言,他是自己恥辱過去的鮮活證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實際上是因為我根本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中間人勸説思特里克蘭德回家的時候,無法忍受其冷漠的態度便氣憤的與其爭吵,帶着世俗所認為的道德,理直氣壯。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平靜的説出這一句。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我們根本不願承認,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別人是否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視,我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對這種意見絲毫不理會,我們就會討厭他。所以當你沉默以對的時候,那些説不喜歡冷暴力而同你不停爭吵的人,真的是因為TA嘴上説的越在乎才越生氣嗎?

説到這,我停更這麼久也多少與此有關。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停的聽取着他人的意見,你年紀不小了,你該成家了,你該好好規劃人生,你該有個普通女生該有的樣子,你也沒有那麼優秀。於是我照着他們的説法不斷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學會如何説活,如何閉嘴,寫文章也都是想着怎麼迎合大眾的胃口,怎麼寫一些老少皆宜的“乾貨”,然後我什麼都沒寫出來,然後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誰。思特里克蘭德對世俗的冷靜處理態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實寫寫字而已嘛,哪有那麼複雜,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評頭品足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除非是我自己給了他可以影響的機會。抑鬱的人大多是因為想不開這一點吧。

所以,對於大多數平凡的我們,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不做就會死的事情的我們,如何饒有興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6

"我想畫畫""但你四十歲了!"

可能也是因為步入三十歲這個門檻吧,這兩年聽到最多的就是有關年齡的探討。

年齡讓人醜陋,年齡讓人遲鈍,年齡讓人生病,年齡讓人死亡。

年齡會讓熱血沸騰的青年,一下子變成低頭垂腦的中年;年齡最可怕的就是讓人們沒有了奔頭。安貧樂道的思想,慢慢腐蝕着中年人,既然人生已經如此,還折騰什麼?隨遇而安不是更好?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向生活妥協。

然而斯特里克蘭,卻在中年,選擇了學習繪畫並堅持夢想。他無視自己的年齡、毫不顧忌自己的繪畫基礎,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堅守自己的夢想。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7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很早就聽説過,但一直沒有拜讀。在讀嚴歌芩的《補玉山居》時,作者曾提到這本名著,當時就想要找來一讀,但之後並沒有跟進。這幾日,在一篇公眾號文章中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名字,我不再拖延,馬上下載了電子版的王然譯、花山文藝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來讀。果然,很快,我就產生了愛不釋手之感,15萬字的文字在兩三天的各種片段時間裏用9個小時讀完了。

毛姆以小説中的“我”為紐帶,通過“我”、以及“我”與思特里克蘭德共同認識的人,用多個視角來觀察與認識思特里克蘭德,將思特里克蘭德那不同於常人的一生用白描的方式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思特里克蘭德本身是一位中產的證券投資人,因為對繪畫的熱愛,拋妻別子,深陷無家可歸、飢寒交迫之地而不言悔,終於在塔希提找到屬於自己的繪畫表現場景,完成了自己對心中之月的追逐,並在死後獲得了偉大藝術家的殊榮。

在這部書中,除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小説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説中的“我”,為了自己的寫作,到處奔波,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三教九流,他都沒有任何芥蒂地與其打交道,讓人不得不歎服。而“我”的朋友阿伯拉罕,與思特里克蘭德一樣,本來可以有着體面而優渥的生活環境,只是因為感覺亞歷山大港是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放棄了原來的一切,過着別人心目中認為平凡卑賤的生活而怡然自得。布呂諾船長因為意外而至貧,不得不遠走他鄉重新開始,但他通過自己與妻子的雙手再次創造出了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三個佐證,證明着為了理想,人們可以做到的堅持與放棄。

思特里克蘭德、“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構成的羣圖讓我無比的震撼。為此,我查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生平,也查了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生平。高更為了繪畫放棄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生活,而毛姆為了寫作放棄了自己醫生的生活,他們的放棄與堅持都給自己的生活在方方面面帶來了無數的變化,但他們為了心中思慕的聖地而義無反顧。所以,當毛姆用自己的筆來寫作高更時,可以非常自然地將高更那種卓爾不羣的獨特品質表達的躍然紙上,讓讀者心中激起無以言表的聖潔之光。

是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在堅持與放棄的痛苦抉擇中向前的過程。很少一部分無比幸運的人,可以在一生中做到“月亮”和“六便士”二者兼得,但大多數的人,都不得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無論我們抉擇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想,更合乎我們內心所向的抉擇,就是最好的抉擇。

附上《月亮和六便士》小説片段:

我一邊往前走一邊思索着他來這裏之後的情況。最近一段時間我聽到很多關於思特里克蘭德的軼事,不得不仔細思考一下這裏的環境。他在這個遠在天邊的海島上,和在歐洲時大不相同,他不僅沒有引起別人的絲毫厭煩,反而使人們對他十分同情,他奇怪的`行為也沒有讓人感到吃驚。對這裏的人們來説——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當地土著,他無疑是個怪人,但這裏的人對於這個所謂的怪人早已司空見慣了,因此對他常常視而不見。世界上怪人多的是,他們的行為舉止古怪離奇;或許這裏的居民能夠理解,他們並不想做一般人,但是卻不得不做那種人。在英國或法國,思特里克蘭德可以説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卻插了個方塞子”,但是在這裏卻有各種各樣的孔,無論什麼樣的塞子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孔。我並不認為他到這裏之後脾氣比過去有所改觀,不像過去那樣自私,或者更富有人情味兒;但這裏的環境比之前更適合他了。假如他之前就在這裏生活,人們肯定就不會注意到他的那些缺點了。他在這裏所經歷的事情是他在家鄉所不敢希冀和奢求的——他在這裏收穫到了同情。

這一切讓我十分驚訝,我試圖將我的想法説給布呂諾船長聽。他沒有立刻回答我。

“我同情他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最後他説道,“因為儘管我們兩個人可能誰都不清楚,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卻是一樣的。”

“你和思特里克蘭德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有什麼東西會是你們兩個人所共同追求的呢?”

“美。”

“你們所追求的東西太高深了。”我嘀咕了一句。

“你是否知道,一個人一旦墜入情網,就有可能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了?那時他會像古代被囚禁在木船中搖槳的奴隸那樣,全部身心都不屬於自己,他們也在所不惜。其實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不過他所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罷了。對於像他這樣的人,我從心底裏產生了一種憐憫之情。”

“你説的這一點非常奇怪。有一個他曾傷害過的人也這樣告訴過我,説他非常同情思特里克蘭德。”我沉默了幾分鐘,“我非常想知道,對於我一直感到大惑不解的那種性格,你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你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呢?”

他對我微笑了一下。

“我不是和你説過,從某一個方面來説,我也算是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能深深地感覺到那種激勵着他的熱情。只不過他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卻是生活。”

這時布呂諾船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認為我有必要在這裏説一説。因為即使是作為對比之用,這個故事對我記敍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也有一些作用。再者説來,我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特別美。

布呂諾船長是法國布列塔尼人,年輕時曾在法國海軍服役。結婚後他便退役,在坎佩爾附近從事一份小產業並定居下來,準備在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但由於為他管理財務的一位代理人出了一些差錯,一夜之間他便身無分文了。他和妻子原本在當地享有一定的聲望,所以他倆不願意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過清貧的日子。早年他遠渡重洋的時候,曾經到過南太平洋羣島,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到那裏去闖一闖。他先是在帕皮提住了一段時間,一邊規劃自己的未來,一邊積累經驗。幾個月之後,他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借了一筆錢,在土阿莫土羣島買下了一座小小的島嶼。這是一座環形小島,一個鹹水湖被圍在中間;島上長滿了灌木和野生的番石榴,而且這裏從未有人居住過。他的老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他帶着老婆和幾個當地土人來到了這座小島。他們首先蓋好了房子,再把灌木叢清理乾淨,然後準備種植椰子。這是我遇到他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個荒島已經變成一座有模有樣的種植園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8

為了追求夢想而放棄一些別人眼中的優越,是一種可敬的勇氣!

1、製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對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果他們生活中有什麼令人感到詫異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們就會如飢似渴地抓住不放,編造出種種神話,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熱。這可以説是浪漫主義對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2、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動的感情裏面卻含有某種愚蠢的東西,讓你接受了他好心腸的幫助卻絲毫沒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錢就好象從小孩兒手裏搶東西一樣;因為他太好欺侮。

3、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裏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鋭的感覺和想象力。”

4、他生活在幻夢裏,現實對他一點兒意義也沒有。我有一種感覺,他好象把自己的強烈個性全部傾注在一張畫布上,在奮力創造自己心靈所見到的景象時,他把周圍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記了。而一旦繪畫的過程結束——或許並不是畫幅本身,因為據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張畫畫完的,我是説他把一陣燃燒着他心靈的激情發泄完畢以後,他對自己畫出來的東西就再也不關心了。他對自己的畫兒從來也不滿意;同纏住他心靈的幻景相比,他覺得這些畫實在太沒有意義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9

這本書我看的是李繼宏譯本,沒有讀過書店常見的傅惟慈譯本,所以無從比較兩個譯本哪個好。單説李繼宏譯本,一大亮點是有很詳細的導讀,看過之後對時代背景、書中的隱喻等會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就算你讀的是傅惟慈譯本,也很建議來讀讀李繼宏的導讀。

整本書讀來很順暢,沒有出現讀傅惟慈譯本的網友所説的生澀難懂的地方,不過可能正是因為如此,也喪失了一些語言的勁道,例如我很喜歡的那句“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在這個譯本中被翻譯成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我不知道如何來寫。是因為它不好嗎?

不、不!是因為內心太震撼。心痛、同情、恐懼等太多洪水猛獸般的感情。然而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生命從來不紛亂,只有畫畫,不停地畫畫,簡單得不可理喻,最後“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到那個世界的美好。然後,他既驕傲又輕蔑地摧毀了它”。這本書以高更為原型,講述一個生活在倫敦的證券經紀人如何拋棄妻子、孩子和事業,先是到巴黎,接着到塔希提窮困潦倒獨自畫畫了一生的故事。很多人説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實,斯特里克蘭在做一個選擇題。

我覺得不是,因為斯特里克蘭根本沒有做選擇時會有的猶豫,當我們還在想着明天吃什麼的時候他已經拋棄一切到了巴黎住在一個三流旅館裏開始畫畫了。我想他應該是在掙扎吧,掙扎着拋開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能借助我們的身體感受到的所有事物,直抵混沌中生命的本源、人性中原始的本能。

有網友説看完這本書很歇斯底里,內心生出一種恐懼,打心底裏害怕,想尖叫着哭一場。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蘭德的詩寫到“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在這本書裏,斯特里克蘭是舉着生命之火去尋找洪荒世界萬物初現的美,最後他找到了,不過他將他的祕密帶進了墳墓。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0

這是我第一次很自覺地想寫一些關於我讀過的書的感覺。我想寫下來這份感覺,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壓的我踹不過氣來,我迫切的需要通過寫作這一方式來緩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後,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裏學家。儘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後,我並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裏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裏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説了。儘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麼強大的震撼,以至於我都不能好好的説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為查爾斯。思裏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以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蹟與存在,"我"看着他拋棄妻子,看着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也就通過作者不斷的記述並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地步。於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裏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1

不知道為什麼會買來這本書,可能是噹噹搞促銷活動,為了湊金額——這種名著一般都不貴。

作為一個理工男,從小就沒正經讀過幾本名著,更別提外國名著啦。所以,現在也算是惡補。

這本書陪着我度過了整個二月,從冰天雪地到大地回春,從室外寒冷的北國到屋裏陰冷的南方。

所謂良藥苦口,這種書讀起來完全沒有暢銷小説那麼有趣,那麼容易進入情節。可以説,前五分之一的篇幅都讓我很難沉浸其中,繁複,瑣碎,如同流水賬一般在交代敍述者和主人公之間的關係,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直到故事的大幕逐漸拉開,一個別有洞天的舞台終於呈現了出來。終於明白作者想説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小説的名字叫做“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2

我從小就想當畫家,但我父親逼我學做生意,因為他説搞藝術賺不到錢。

任何人在想要實現夢想的時候,首先希望的是獲得家人的極力支持,並不需要家人喋喋不休的建議和阻撓。然而在父親的打壓和批判,他只能乖乖聽話。

但是,聽話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很多父母如同他的父親一樣,對即將敢於的領域絲毫不懂卻偏偏要插一手。所以,這種聽話,根本是對人生極大的不負責。

因為,任由父母操控的人生,最大的BUG就是他替你選了,但是卻不能替你承擔後果。他的父親為他安排了工作,但是每天面對工作暗自神傷的不是父親,而是他自己。

所以,在很多無傷大雅的事情上,可以順從父母的意思,但是,對於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關係到人生幸福的工作事業,必須問問自己的心是否真的足夠熱愛?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3

等順風車的間隙,這本書也翻到了末尾,蘇州的夜有點涼,站台空曠,車燈閃爍。

28歲之前我長久的待在一個城市,過着一成不變的生活。28歲以後,去了雲南、上海、蘇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顛沛流離,也稱得上朝雲暮雨。閒的時候也反思這樣的生活模式正確與否?無解。

《月亮與六便士》第五十章開篇這樣寫道:“我總覺得有些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偶然的命運將他們丟到特定的環境裏,但他們總是對某個不知在何處的家鄉念念不忘。

他們是生身之地的過客,從孩提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徑,或者曾在其中玩耍過的熱鬧街道,都無非是人生路上的驛站。”

整本書下來,這句話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終於不必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因為心裏那些荒誕不經的想法,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嚮往並付諸行動了。

書是藩籬,讓你與世界融為一起,卻保持相互獨立。因為這份獨立,你可以允許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哪怕看起來,你們都一樣。

書不很長,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點。像嘴裏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顎就夠了。不需要掰開了,嚼碎了看。

讀過金庸和紅樓就覺得有些書不禁讀了,無論是篇幅還是內容,它們太厚重了,承載了豐盛飽滿的中國文化。一個是園子裏寫盡天下事,一個是江湖中寫盡天下事。

後期會申請公眾號,主題就叫:

快劍江湖酒

旅行攝影詩

因為,每次寫完都要屏蔽領導和同事,太麻煩了。

願你們在俯身拾便士的時候,也能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謝一路關懷與鼓勵的朋友們!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4

01

他會因為自己對良知非常敏感而覺得無比自豪。然後當遇到不受良心約束的人,他就會張皇失措、啞口無言,因為身為社會成員,他清楚地意識到面對這種人他完全是無可奈何的。發現斯特里克蘭確實不在意他的舉動會因人唾罵之後,我只能惶恐地落荒而逃,好像我撞見的是不成人形的怪物。

作為社會成員,有些人會因為小事喋喋不休地爭論,讓旁觀者們覺得他們的舉動粗俗不堪,也為他們的無知和麻木深感悲哀。

還有一些人會因為座位、排隊等諸多瑣事,發生爭執且不肯善罷甘休,招致同伴的鄙視與隔離。而這些不懂禮數、不是體面的人,總喜歡將小事鬧大。

02

男人都是拋棄痴心女子的負心漢,但如果男人真的忘恩負義,更應該受到譴責的卻是女人。這就像法國諺語説的,情感有着理性無法領會的理由。

在安德魯太太看來,男人的忘恩負義,應當都是歸咎於女人,因為女人對待男人時往往感情衝動、竭力討好、刻意關切,並不理智。所以,她們總是被情感衝昏頭腦,在男人面前唯唯諾諾,才導致了自己被男人拋棄。

然而,情感似乎並不能用理性來丈量,更無法理智清醒。之所以駕馭不了,更多的是愛得太深。所以,情感是不能用理性來評説、分析的,情感之來源於自己的本心,一切唯心而已。

所以,當我曾經的老師,在留了多年的齊劉海被大家詢問時,她説出的那句:我先生喜歡,真的讓大家嗤之以鼻。面對自己並不喜愛的髮型,也覺得它不匹配自己的年齡和性格,但依憑先生的喜好,她始終甘之如飴。這大概也是理性終究無法戰勝內心情感的又一力證吧。

03

他們説他迷上了某個法國舞女,隨着她去了巴黎。我搞不清這個故事是怎麼傳開的,但足夠奇怪的是,它居然為斯特里克蘭太太贏得了許多同情,也給她增添了不少名望。

似乎輿論自古以來就習慣同情弱者,倒向受害的一方。在所有捕風捉影般的擦測中,沒有人知道他真正離開妻兒的原因,然而故事似乎必須要為他捏造出一個出軌的女人,與此同時,被拋棄的糟糠之妻和兒女,自然成為大眾不可忽視並萬分同情的弱勢羣體。

惻隱之心一旦啟動,人們在瘋狂抨擊負心漢的同時,會更竭盡全力地向弱者施以援手。這背後的原因,或同情、或憐憫、或因同病相憐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好太太人設已設置成功,藉由同情所獲得的名利也同時並進,一切都在趨於理想的軌道,穩步推進。

04

人高尚這種説法並不符合事實,幸福偶爾會使人高尚,但至於痛苦,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使人卑鄙和惡毒。

人在幸福之時,或許會更能滋養出高尚的品格,因為當人幸福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超越眾生的優越感,這股優越感令當事人頭腦發昏、飄飄欲仙地滿足當下的物質或者精神生活,從而會對外界的其他人做出善舉。由名門望族、富貴閒人們喜歡做慈善事業便可看出;當物質達到一定水平,自然可以實現道德上的高格調。

相反,人在痛苦之時,更多的似乎是滿腹的牢騷和不滿,祥林嫂式的喋喋不休和憤恨怨懟,自然容易活成一團壞情緒。隨着負能量磁場的滋生,這股戾氣愈發沉重,惡性循環,對周遭的一切都惡語評價,嚴重的甚至會形成對他人的道德綁架,受害者情節爆棚。自然只剩下卑劣和可惡的行徑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

很難相信,一個在股票交易所有着穩定工作的中年男人,會放棄職位拾起畫筆,只為追尋心中的藝術夢想;很難理解,在與妻子同牀共枕17年之後,他會拋棄妻子和兩個孩子,遠赴他鄉過着苦行僧式的自我放逐生活,只為了追求所謂內心的寧靜;很難接受,他在顛沛流離、衣食無着之際,卻與熱心資助他的朋友之妻暗通款曲,活脱脱一個“農夫與蛇”故事的現代翻版……

這個離經叛道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法國19世紀與塞尚、梵高齊名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而有能力讓這個有着狗血劇情的故事成為傳世名著的,就是英國現實主義作家毛姆。

當然,《月亮與六便士》絕不是蹩腳的三流小説,靠着離奇的情節和感官刺激來吸引讀者。作者毛姆只是用精準的描寫,將複雜的人性解剖給你看,哪怕你不喜歡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但你無法否認毛姆的刻畫精準,語言犀利,表述傳神。在合卷之後,有一個問題值得每一名讀者思考:有沒有一種東西,值得讓你放棄擁有的一切去苦苦追尋,哪怕從此一文不名、衣衫襤褸、身患絕症也無所謂?這,大概就是“月亮”與“六便士”所要表達的幽深哲學內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