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愛如山的經典的散文

來源:文萃谷 9.35K

提起癌症,幾乎人人色變,癌症處於早期時,通過手術和化療、放療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有的病人甚至可以生活10年之久,但當癌症處於晚期時,相當於給病人直接宣判了死刑,對病人的親人和朋友也是沉重的打擊。

關於父愛如山的經典的散文

此刻的我,正面臨着癌症晚期的親人治與不治的痛苦抉擇,得知父親患了癌症時,我並不相信這是事實,還自以為是地認為可能是良性的,應該沒有大礙。但當最後的結果出來,確定是惡性腫瘤,而且已經是晚期時,覺得眼前一黑,腦子裏如亂麻一般,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腦子又象一張白紙,所有的經驗、閲歷全都清零,就象一台剛剛格式化,又沒有備份的電腦,不知道該怎樣去判斷,更不知道以後的路該如何走,一面是即將痛失親人的悲傷,一面是治與不治的糾結。

當兩家三甲醫院的醫生給出的結論都是年齡大,不適宜做手術,如何做化療,治癒的可能只有20%的時候,我覺得身體很輕,有時很短的一段路,都覺得象從家裏走向充滿燦爛雲霞的'天際一般遙遠,父親身體好時,因為觀念不同,我和父親爭執不斷,那時,我天真地以為父親可以象爺爺一樣,活到90多歲的年紀,瓜熟蒂落,最後平靜地離開我們。沒想到,平時身體一直健康的父親,發現身體不適,竟然很快地就要離開我們,離開媽媽、我和弟弟,那一刻,五味雜沉,各種感情隨時被勾起,對父親的怨,因為我是家裏的女孩,父親其實在心裏更偏愛弟弟,在我和弟弟沒有工作之前,感覺不到太大的差別,但當我們走上社會時,父親把感情的天平越來越多地傾向了弟弟,對此,我和父親有過多次爭執,覺得他重男輕女,認為他偏心。

對父親的感恩,父親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當20歲時,他毅然地學了瓦工手藝,一直在市裏的建築公司工作,後來做到了中層管理崗位,在工作中,父親深感沒有文化的侷限和在社會生存的不易,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讓我念書,並且跟我説,沒有文化以後在社會上立足會非常困難。在父親的督促下,我也養成了愛看書,愛閲讀的習慣。到國中時,我被幾個同學影響,有了厭學情緒,又被父親一頓破口大罵,我堅持學了下來,直到考上大學,直到工作,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多麼幸運的事兒,教育是一個人的基礎,那些年度過的校園時光,尤其是青年時的大學時光,現在回憶起來,都是那麼地幸福,因此我感恩父親,他沒有受農村那種“女孩子讀書沒有用,長大了早晚要嫁人”的影響,一直鼓勵我讀書,希望我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了知識的基礎,即使人生遇到了困境,也覺得沒有那麼難捱。有了文化的底藴,能更好地欣賞人生的各種美好,即使處境艱難,依然覺得經歷也是幸福,這一切得益於父親對教育的重視和他對我的珍視。

對父親的愧疚,父母結婚很早,但有孩子很晚,因為年齡大,才有孩子,父親也格外地喜歡我和弟弟,但他並不會表達,只有在喝醉時,才不停地叫過我和弟弟到他身邊,摸着我們的頭髮和小手説,他多喜歡我們,多心疼我們,那時,我和弟弟還小,對散發着酒氣的父親充滿了反感,我心裏總是恨恨地想,為什麼要喝酒,甚至還討厭父親,等到長大時,我才發現,父親把自己的感情壓在心底,也挺痛苦,他要撐起這個家,要供養爺爺奶奶,要供我和弟弟讀書,要應付家裏大大小小的人情往來,父親的肩上扛了太多責任,爺爺老實巴交了一輩子,父親20歲工作起就要承擔家裏大部分的開銷,我和弟弟長大後,父親心疼我們,沒和我們要過一次錢,還在辛苦地勞作着,他希望被他嬌慣長大的兒女能活得輕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得知父親身患絕症的那一刻起,對父親的愧疚從未停止過。

對父親的不滿,父親是個大男子主義非常明顯的人,對母親動不動就呵斥,因此我和弟弟對父親一肚子不滿,等到我長大時,會和父親説,對母親好點,甚至把電話打到家裏時,從不願和父親聊天,哪怕是父親想在電話裏和我聊幾句,我都會説,讓母親接電話,有幾次,我感到了父親的難過,也就簡單和他聊了幾句,但總不象和母親那樣,無所不談,和父親的關係永遠都是疏離的,淡漠的。

對父親的感情是錯綜複雜的,對父親突如其來的大病,是矛盾和糾結的,治療,沒有好的藥物,不治療,又不忍看着父親古稀之年,承受病痛的折磨,最後,幾經思量,我還是選擇了讓父親減輕痛苦的繼續治療,儘管從理智上已經百分之百確定,治療毫無意義,但看到父親拖着浮腫的雙腳和日漸虛弱的身體朝衞生間走去,心裏就難過得不再去想其他,只希望父親在世上一天,就不用活得那麼痛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