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的名家散文

來源:文萃谷 2.62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敍類文學體裁。隨着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提供了關於春的名家散文,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關於春的名家散文

關於春的名家散文一

贊成都百花園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在我們社會主義時代裏,年年歲歲,不僅人不相同——步伐一步快一步,歌唱一聲高一聲,而且花也不相似。試看六十年代第一個春天的春色,比去年更加璀燦了;花更嬌、更美,更奇麗多姿了。

一個畫家,可以揮舞他的彩筆,在尺幅之上畫出一幅百花圖;詩人,可以馳騁他的想像力,高吟着百花齊放的詩篇。但是要把理想變為現實,用人力巧奪天工,使春蘭秋菊並美於一時,南卉北花呈妍於一地,就非有雄偉的氣魄、艱苦的勞動和破除迷信、大膽創造的精神不能成功。

花會中的百花園,正是新社會裏園藝工人的奇思壯採的表現,是我們的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結晶。

百花園,你從遠遠望去,簡直是花海花山,渾然一體,樹花飄彩雲,草花鋪地錦。惺是當你深入進去仔細觀察,就會感到一花一木都各有佳趣,使你徘徊留連,觀之不盡。

在百花園中,首先耀人眼目的是中央高聳着的一座百花台。那高踞台頂,披着鮮豔綵衣,對遊人含笑相迎的,是四川名產社鵑花。舉頭望去,彷彿看見一幅峯巒處處,白雲繚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的美景。再數一數台上的花種,有石蠟紅、瓜葉菊、年景花、地洋花、草鞋花、金星草、石竹花、洋桃花……真是多得一口氣也説不完。它們中間還有成都從來少見的荷苞牡丹。這無數的花草,又各有若干品種,以“一串紅”為代表的,就有“一串白”、“一串藍”,不少新品種都是近年來園藝工人辛勤培養出來的。他們以大膽創造的精神,打破了“年年歲歲花相似”這個説法,而使人民大眾的大花園裏,平添出無數“新花”。

百花園的左上角有一片技術革新的園地,它使每一個參觀者相信,人力能夠巧奪天工。這兒有春蘭、夏蓮、秋菊、冬梅,它們數千年來生不同時,現在都一齊開放,向人民共獻祥瑞。這兒還有提前開花的黃桷蘭和延後開花的水仙,花姿綽約,香風四散。在一株樹上,並開着海棠、杜鵑兩色鮮花;在另一株樹上將結出檸檬、壽星橘、季橙、柚子四種果實。看來它們已經走出了小家庭的圈子,結成和睦的大家庭了。這兒不僅有四時的名花,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異種,如曹州的牡丹,廣州的乳茄,上海的蟹爪蘭、風信子和飄飄欲仙的仙客來都遠從天外飛來了。如果不是在今天的新社會裏,不是黨對於人民文化生活的無限關懷,那崎嶇的蜀道.亂離的社會,艱苦的歲月,飢寒交迫的生活,誰還能夠夢想得到一地遍開各地的佳卉,一時遍看四時的`名花呢?

如果説,技術革新的這一片園地裏,多半是些從來沒有過的花木,那麼,在它的斜對面,在百花園的右下方,卻是有許多以高古的面貌出現的花木,它們盤根錯節,姿態離奇,都有着八、九十年或一兩百年的高壽。這兒是樁頭區,以玉蘭、海棠、紫薇為多。從這些枕頭,可以看出了祖國傳統園藝藝術的精妙和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使花樹的枝幹按照人的意志而成長,或作婆裟的舞姿,或者亭亭如車蓋,或兀傲、偃蹇,或蕭灑、清寂。這中間有一對黃荊樹,是百年以上的產物,解放時已生機欲絕,經過人民的培養,才使它壯健起來,今天成為百花園中的珍品。我們慶賀這些古老的樁頭,不管它們過去是在王家或者謝家,今天都回到這尋常百姓的大家誕裏來了。

要説歷史古老,枕頭區對面的那一塊園地上,有一株高約兩丈的山茶花,已經活了150多歲,可以説是飽閲滄桑之樹了。它高挺着剛健的枝柯,紅花萬朵,綠葉油油,真可説是老當益壯。它和今天許多的老年人一樣,越活越年青。它是政府派了30多位護花使者,把它從天回鄉抬上汽車接來的。它還是第一次來趕花會,人們感謝這位又老又年青的茶花王,是它為百花園增色不少!

百花園中的另一片地方是牡丹、芍藥薈萃之所,許多名種,都以它們的集體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整個花會的佈局重視了這個特色,既不忽視花木的個性,使一花一木各盡其妙;而又特別重視集體形象,使每一花種,像蘭蕙(苑)、山茶(林)、玉蘭(林)和百花園中的牡丹、芍藥,各以它們幹樹萬樹、千盆萬盆的風姿,形成壯麗的圖景,與幹萬遊人相見。這樣就不僅使人賞心悦目,而更使人精神為之振,懷抱為之開。

百花園裏百花多,一枝筆是描述不完的。就是那些常見的桃花、李花、迎春……都以它們成羣的花樹,千紅萬紫的顏色,共同釀就滿園的春色,使得花光四射,花影迷離,花香儂鬱。啊,還有那些細長細長的嫩綠色的柳絲,在春風中輕輕飄拂着……,讓我們仔細地領略吧!

百花園,這是我們時代精神的象徵,是我們新社會的一個縮影。我們的整個社會、整個祖國不就是一座百花齊放的最大的花園嗎?

關於春的名家散文二

終南山幽趣記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人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

唐代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會運用“以不全求全”的藝術手法。你看,借大一座終南山,只用四十個字就勾畫出了它那高大綿延的形貌。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遙遠,説它“近天都”乃是藝術誇張。詩人登上終南山,但是見“白雲”瀰漫,眼前的景物全籠罩於茫茫“白雲”、濛濛“青靄”之中。白雲浮游於眼前,人好似騰雲駕霧一般。朝前走,白雲似在有意躲閃,不敢正面的相撞;回望,原已經分身兩邊的雲朵,又合攏來了,依然是茫茫雲海。走出“白雲”幽絕處,前面目之所及則是濛濛“青靄”,彷彿再走幾步,就可觸摸那“青靄”了,可惜!儘管不停地走,總是摸不着。

三聯寫詩人立足“中峯”,縱目四眺,終南山從北到南廣闊無垠,景物依稀可見,只用“分野中峯變”五字就寫盡了。

那裏富有的奇妙景觀,如“高峯夜景留,深谷晝未明”;“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帶雪復銜春”和“洞遠皆通嶽,川多更有神”等種種天生氣色,—一寫真寫實是很難的。難就難在:“勢奇看不定,景變寫難真。”那麼,要欣賞終南山的悠悠白雲,青青煙靄,奇聳山峯,秀麗巖壑,以及同一時間內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的陽光等生動逼真的景觀,詩人也好,畫家也好,全無能為力,只有身歷其境者,才能幸運地享受自然美!我們就是在詩家的啟迪下,去尋訪“陰晴眾壑殊”所包含的奇妙的幽雅趣味。

終南山距西安市40多公里,自古就是旅遊勝地。春天,我們結伴同遊,先是遊中峯一帶的玉泉洞、金華洞、日月巖等名勝古蹟,觀賞山間傍晚那抹在林梢上的“霽色”,目睹秀麗的山峯,宛如錦繡畫屏,説它“列翠滿長安”,真是寫得十分的準確。詩中有畫,畫面逼真,色彩鮮明,若是非置身其中,何能有此感受呢!

以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小台得名的主峯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蒼松蔭鬱,確有“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之感。據《關中通志》載:“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南五台為最。”為探虛實,我們沿蹬道直登峯頂,南望終南羣峯,宛若翠屏環列,芙蓉插雲;北望秦川,莽莽蒼蒼,壯麗河山,盡收眼底。五座山峯之間有大小廟宇四十多處,佈局得體,建築精巧,流連其間,遐思不已。大台頂峯原有建於隋代的圓光寺。現寺雖毀僅留遺址,但登臨其上,確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別具幽趣。最後我們遊了翠華山。它也是終南山的主峯之一,又名太乙山。相傳因漢武帝在這兒祭過太乙神而得名。山間有太乙谷,從谷口入山,約走5公里山道,就到了景觀集中的大正峪村。村莊位於頂峯,要沿着村前怪石林立的十八盤盤旋而上。村旁有太乙池,面積約7公頃。相傳唐天寶年間,山峯崩裂,堵塞山水,彙集成地,池水青綠如藍,山影倒映水面,隨着陽光反射角度不同而變化奇異。村東頭有龍涎窩一景,溪流為瀑,奔瀉作響。村東北有老君堂、金勝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