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兼雨舊家時-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2.41W

這個春天,我踏上了闊別了三十年的小山莊。

風兼雨舊家時-經典散文

伏牛山邊緣的一個小山莊。

山坡上的那顆參天槐樹,龐大的樹冠鬱鬱葱葱,在春天的陽光下,暖暖的灑下斑駁;我坐在盤繞錯節的樹根上,遠方是遼闊的田野,生機盎然。這就是我多少年夢牽魂繞的第二故鄉……;就是這顆大樹下,十六歲的我,送走親人,要獨自走上人生之路!想起了在麥收季節裏,嬌嫩的手磨出血泡和流的淚水;忘不了收掰玉米時,竟自落在玉米地裏哭泣;太陽下山了,隊長找來,攙扶起我——這是我來過、生活過的地方。

大樹後面的一處殘垣破窗的房屋前,我停下了腳步——春天裏,柳枝曼舞,楊葉燦翠,小草依依;我蹲下身,撫摸着嫩綠的小草……

還是初到這裏的時候,大隊裏沒有合適的地方來安置我們幾位女知青,就把我們安置在了山坡高處的大隊部;我們幾個女孩子就如一羣出籠的小鳥兒,嘁嘁喳喳的唱着笑着擠在麥稈兒的地鋪上,一住就是一個秋冬;我們在月光下,坐在山坡上,望着明月繁星,想念着親人,屈指數算着返城的日子;冬天有雪的日子裏,我們就如花兒綻放地奔跑在山崗上,留下串串腳印,還回過身來細心地數數起來;聽得到農家裏的雞叫聲,聞得到農家炊煙的味道,看得到山裏人家挑水悠悠的腳步;我們很多的時間裏等待在大隊部的路邊,聽到牛鈴聲響,坐上牛車去田間裏勞動。記得清楚,一位夥伴的嗓音很好,她總愛低吟《瀋陽啊,瀋陽,我的故鄉》,我們大家就會隨她在一起,融匯成了大合唱。故鄉,多麼親切!多麼温馨!

春天來得時候,我們搬進了知青大院。

走進村莊;村莊裏大多都是水泥貼瓷片的平房;寥寥的青瓦土牆的房屋前,我慢下腳步,當年在農家裏吃派飯,第一頓派飯是紅薯面蒸的窩窩頭壓成的麪條,用蒜汁調拌,吃起來的味道很好。家,平淡卻是永遠的念想。

記憶中的大池塘依在山莊的中央;沒有了記憶中的清澈盪漾;沒有了記憶中的柳楊倒影;沒有了記憶中的蓮藕和白鵝;沒有了記憶中的女人和孩子們的歡笑聲;此時的這裏是一片窪地,向南是一片桃園,看得到有一位老農在裏面行走。記憶裏的村支書就是這樣的身影。

經過詢問,得知村大隊部搬遷到原來的知情大院的南邊,原來的知青大院,現在是武警訓練營地;我快步走去。

白色瓷片砌成的二層小樓房,面東座西,南北兩側是紅磚平房,鐵欄杆的圍牆,不鏽鋼大門。院中央的綠化池裏,月季花正怒放,香香的撲鼻而來,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綠翠葱葱;一位少年女子,身穿一件粉藍上衣,手提時尚的挎包,從樓上走來,走進一個大門裏,一會兒騎着電動車出來,一溜煙的駛出了大門,很快消失在路的拐彎處;我笑了。

一處不繡鋼大門前,寬敞的`水泥路上,路邊的楊樹綠蔭下,我望着這一切;心情起伏……原來的紅磚紅瓦的住房已經改變成六層高的樓房;原來的小樹已經是高大的參天大樹;原來的小路,已經是有花帶的大路了——潮濕了我的眼睛;這裏有過我們的歡笑、淚水,那年春天,我們知青隊斷糧,知青們眼巴巴的看着隊長;那是我們親切的大哥哥,他望着連綿的小雨,思量着,走出大院;那個春天,我們大家依靠着山村的農家接濟,度過了艱難;這裏是我的永遠回憶,就是這樣刻骨銘心。

不遠處,油菜花兒正黃,多麼的熟悉;麥苗兒正綠,多麼的美麗;我走進這裏,親吻着這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