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貢江邊散文

來源:文萃谷 7.16K

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在如此靜謐、安詳、河風佛熙的早晨,徜徉在贛縣縣城“櫻花公園”側畔的貢江河邊,聆聽江濤的轟鳴、遙望遠方的塔,看河邊漁人的勤勞,感悟時代的瑰美和宏越……我,一個即將邁入“安度晚年”的鄉土老頑童,在此時此刻,真想迎着江風像屈老夫子那樣大聲長歎——問蒼天兮、撫大地兮!

徜徉貢江邊散文

那是2015年7月24日,我去縣城參加全縣安監員會議。會議時間是上午的9點,剛好在縣城教育界供職的大兒子要8點鐘到達縣城做事,於是我便搭乘他的順風車,提前一個小時到了縣城。竊以為,以其坐着乾等,倒不如去河邊走走。我便從新飯店邊的位置去了河邊。眼前這個位置或許就是原先老梅林村的位置吧!還記得29年前的1986年,當時的.縣文化館辦了個攝影培訓班,我們幾個“攝郎”就從水科所那條小路來到了這裏的河邊,當時好像還是有河堤,有一排老舊的木棚民居。老朋友黃勇還用雙鏡頭海鷗照相機給我拍了一張照片,現在覺得相當的珍貴呢。

來到河邊的木棧橋上,我舉目遠望斜對岸的揚仙塔。想象中自己彷彿佇立在高高的楊仙嶺上了,用那海拔412米高度的視野極目舒張、透過晨曦裊裊霞霓一座新城映入眼底,就像展翅神鷹披着絢麗霞光巡遊這座僅有40年曆史的新城,用我將融入這座城市的眼光,注視那黃土崗額上被款款抹平的皺紋、聆聽山谷裏盪漾的節奏鏗鏘的打夯聲、遐想着七裏窯遺址那依然殘留着的黑釉之色……一茬茬城市建設者們的誓言與河流激昂迴盪在這座新城的上空!正如鄉土詩人所詠的那樣:從楊仙嶺深邃的歷史中走來/這片熱土湧動着激情和渴望/風霜鑿一撮晶瑩傲骨在虔東/挺直的脊樑高張騰飛的臂膀……

木棧橋下,有三兩艘小小的漁舟盪漾,勤勞的漁者似乎已經開始緊張的作業。看看遠處激流滾滾的陣勢,自然會想到這條貢江過去的險峻與野性。是啊,贛江水路的艱險難行,由來已久。早在1900多年前的《漢書》中就有記載:領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即嶺北贛石也。《晉書·盧循傳》稱“贛石水急”,《水經注》則稱“贛川石岨,水急行難。”“贛石”便是贛江諸險灘合稱的乳名,從這些古籍中我們可以讀出“贛石”即為“贛水漂石(能破舟)”。貢江是贛江源頭之一,自然而然的贛江水路之“險”是與貢江有關聯的哦。

時值大暑盛夏,全然沒有了陽春三月觀櫻花時的那種風情萬種了。但,十里櫻花公園依然書寫着這座城市的園林之美。嗯,嗯,世上的公園形式有多種多樣,但不外乎是塊狀和條狀,或叫圓狀和帶狀。所謂塊狀和圓狀,即景觀在一大塊的土地面積上,可有較大的規劃和設計空間,遊客也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所謂條狀和帶狀,即是從這一頭迤邐而行,徑直走到頂端的那一頭,景觀都在一條路上或帶上,給遊客有一種地域侷限。呵呵,眼前的“櫻花公園”不就是這樣一種條狀或叫帶狀的公園麼?景觀連連綿綿,洋洋灑灑,足有十里之距,可能、也許可以稱之為什麼什麼的之最了吧。

視角轉過來,映入眼簾的是正在抓緊建設的客家大橋施工現場,距離似乎有點兒遠,鏡頭只能“拉前”來拍攝。客家大橋是贛州中心城區四橋九路一公園項目之一,目前大橋主橋80根樁基已經全部完成,引橋及推坡道、人行道樓梯樁基完成。該橋建成通車後,將加快贛縣融入贛州中心城區的步伐。嘿嘿,又是融入。融入就融入吧,人,總不能停滯不前的!

估摸着時間已到,便離開河邊,向新飯店一樓的一號會議室走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