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屍倒骨散文

來源:文萃谷 3.02W

在我們這兒,長輩死後,隔段時間就把死者的骨灰下葬,這是對死者最大的尊敬,也是讓死者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迴歸自然,人死為大,入土為安”。但在愚昧的農村,我常看到對死者翻屍倒骨,不能讓死去的老人安息。

翻屍倒骨散文

清明就要到了,農村修祖墳和遷移祖墳,馬上就轟轟烈烈的展開。對於死去的親人,清明紀念那是晚輩所應該的,但我總覺得,在死去的人身上過分的奢侈浪費當不可取,現在建墓攀比風盛行。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那時候實行土葬,去世的人下了地,就在平地上豎起一塊石碑,石碑上刻上碑文,在平地上再載上幾棵小樹苗,供後人去瞻仰;後來文革結束後,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就在原來的地方壘起高高的土墩子,經一年的風吹雨淋後,每年的清明來臨時,家家祖墳前,後人都會不約而同來修祖墳,給祖墳添上新土,修剪樹枝,以表對逝去長者的思念,這是值得提倡的。但後來隨着經濟條件的改善,人也變得懶了,在墳的隆起的高高的'土墩子上,大多數的人家在祖墳上塗上厚厚的水泥漿,風吹雨淋不壞,以後每到清明前,修墳的人少了,來看墳的人更少了,大家都在外忙着賺錢。隨着思想觀點的變化,賺了錢回來,總覺得對不起老祖宗,買磚、買瓦修祖墳,一個學着一個,一個跟着一個,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高。

我記得有一年清明前,一場浩浩蕩蕩的農村平墳運動在我們家鄉展開,好的、差的、高的、矮的一個不留,村裏還專門修了供擺放老祖宗的靈堂,為了節省有限的農村土地資源,這當然是好事,可這下忙壞了老祖宗的晚輩,從土裏扒呀、挖呀、翻呀、找老祖宗,有跪着找的,有趴着找的,真的是恨不得拿着個磁鐵把老祖宗從土裏找出來,為了選個吉日,同時也忙壞了地理先生,發了不少的死人財,地理先生個個口袋裏的錢裝得鼓鼓的,我還記得那時候到處是鞭炮四起,紙煙裊裊,好一派聲勢浩大的場面。

哪知道老祖宗在靈堂裏安息了沒幾年,新的野外遷移建墳運動近幾年又在農村這塊大地迅速蔓延,靈堂再也不是老祖宗的安息之地,再出來吧。現在的公墓早已不是當年的公墓,普通的是水泥磚塊,豪華的是天然大理石,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真的是翻屍又倒骨,對逝去的老人這麼折騰,我想對死者未免太殘忍,逝去的老人何時能得到安寧?我想,也許將來有一天,還會把老祖宗從土裏扒出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