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紙學寫作的思考散文

來源:文萃谷 2.75W

加入簡書有一個星期了吧!陸陸續續寫了一些隨感,權當是練習,最有收穫的一點就是敢於寫作,敢於承受被主編拒絕的失敗。今天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寫友們,又額外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收穫。

看報紙學寫作的思考散文

其中有位朋友建議用看報紙來規範自己的寫作,這真的是金玉良言啊!人的行為由人的認知決定。比如,踢足球這種行為,我們都知道是用腳踢出去的。但是,對踢足球的認知不一樣,踢起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我在讀大學之前踢足球,沒有教練指導,用蠻力踢,用腳尖捅,球踢不遠,沒有力量,沒有準頭,還容易受傷。後來教練告訴我們,踢的時候要用正腳背抽向足球,腳觸碰足球的剎那腳踝用力繃緊,小腿以下隨着足球遞送出去。這樣踢出去的球有力又精準,這就是不同的認知造就不同的行為,或者説正確的認知可以形成正確的行為,反之也成立。

那麼,寫出好的作品,也需要作者有好的寫作認知。那位寫友認為報紙的出版是很嚴格很規範的,每個文章、每個段落、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字都經得起推敲。經常看報紙的作者,受那種嚴格的規範的影響,寫作的時候往往也會字斟句酌,反覆規整。寫出來的文章大都是文筆出彩,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的。

想想也是啊!人的認知世界或者精神世界的構築,來源於眼鼻口耳,看到的、嗅到的、嚐到的、聽到的都影響深遠。

就拿我們看的這個認知渠道來説,美好的、積極的、規律的、科學的`認知給人更多的是正面的影響,反過來,醜陋的、消極的、不規律的、不科學的認知帶來的更多是負面的影響。

舉個學習語言的例子,南方人講普通話大多都帶點南方口音。我們當時在大學之前都是用粵語交流,等到工作的時候,都很難調整過來,哪怕過去好幾年了,還是有着南方口音的痕跡。這個跟平時的語言環境有關,因為聽進去的話都是粵語居多,講出來的普通話就不純正了。在家裏的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家裏都是用普通話交流,平時看新聞、電視節目都以央視為主,我想自己下一代人的語言水平應該比自己這一代要高一些吧。

學習寫作也是這個道理,多看正規的報紙或者其他大的媒體,運用規範的語法來組織語言。多看名著,看看文學大師對文字、詞彙、語句的靈活運用,感受其對生活或者生命的感悟,提升個人的文學修養。

好的文學作品不止是可以提升寫作技巧,還有其他很多的重要意義。

“牀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不只是作者抒發了他的思鄉情緒,還勸導世人不要忘記家鄉,注重和親人團聚。尤其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出門在外打工,只留下兒童和老人在老家,造成了幼無所教、老無所養的社會問題。如果大家送上面這首詩感受到故鄉和親人團聚的重要性,那麼可能大家的選擇又會不一樣了。

好的文學作品還可以提升人的品格,比如《史記》記載了大量的品行高偉的人物形象,千百年來一直滋養着中國人的人格品行。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決心,廉頗負荊請罪的擔當,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信陵君的禮賢下士,等等,一直鑄造這個中國人的認知,影響着中國人的行為,長期的習慣積累出高尚的情操。

好的文章,從看好報紙開始!好的品格,從好的文學作品積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