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優秀範文

來源:文萃谷 4.31K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是值得一讀的,關於這本小説的1500字讀書筆記是怎樣的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優秀範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篇(一)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説,這本小説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着,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户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閲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説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説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温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篇(二)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説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等人性格尤為突出。《三國演義》可以説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小説和歷史文化小説,它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事,構思宏偉,手法多樣,讀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感人肺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下面我們為推薦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

我今天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印象。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人。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至仁至義,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