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寫景的隨筆

來源:文萃谷 4.59K

身邊的美景有着十分的多,大家有沒有認真去欣賞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高中寫景的隨筆,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高中寫景的隨筆

  高中寫景的隨筆【1】

當我們剛踏進白雲山腳下,“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幾個字總時不時地映入眼簾,使人不勝神往。

我們的車在驚險的盤山公路上行駛,眼前巍峨雄渾、葱蘢沉靜的大山讓我們興奮不已,遂將一切塵世煩擾拋諸腦後,原來走出狹小的天地是這樣的讓人神清氣爽!

白雲山主峯的高度讓我們歎為觀止,這哪裏是山,簡直就是飄逸繾綣的雲朵浮在半空中!

白雲山第一大景觀是九龍瀑布。通往九龍瀑布的路途中,還可看到白龍瀑布、青龍瀑布(織女瀑)等瀑流,因為汛期已過,水流稍顯小了些。沿着長長的石階曲曲折折走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九龍瀑布前。一塊大石上題刻着著名書法家李鐸將軍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九龍瀑布。

九龍瀑布落差103米,近看瀑流,化為飄逸的水霧、晶亮的珠玉、柔美的銀絲,飛濺瀰漫十餘米,急劇飄落而為潭,涼風嗖嗖不止,氣勢宏偉壯觀又秀美非凡;稍遠則見瀑流層層疊疊,酷似九條龍當空飛舞,青光粼粼,活力四射,不禁令人概歎大自然的無比奇妙。瀑流身後的千尺崖陡峭如削,平滑如肌,伸展着胸膛,任瀑流日夜沖刷。就這樣,山水相依了萬年,山因水而充滿了靈性與活力,水因山而顯得嫵媚多姿。

回去的石階陡峭而長,人多時,只見前人腳跟,氣喘吁吁,等上到可以休息的地方時,早已汗流如注。1992年冬天,在“千尺崖,千尺絕,鷂鷹飛不過,神仙上不來”的千尺絕壁上,人工開鑿出五洞相連,長800米的棧道,叫“洞天棧道”,又稱“五福天路”。稱它為“天路”絕不為過,石洞內寬處可容兩人並排行走,低處1.60米,稍高一點的遊人就需低頭彎腰行走。這樣的石洞是怎樣由勤勞勇敢、充滿智慧又吃苦耐勞的人們一點一點鑿穿並挖掘出來的呢?真的很難想象出來!移步棧道觀景台,雖然頭頂是懸崖峭壁,腳下是無底深淵,然遠眺滿眼的青山秀水,美景無限,早已忘記了自己正站立在懸崖邊上的恐懼。

走進高山森林氧吧,就是走進了一個清幽、詩意的境地,路面濕漉漉的,空氣清新芬芳,高達十餘米的樹木根根通直秀頎,茂密成林,小橋流水,花繁葉茂,鳥鳴啾啾,又有高山牡丹園座落其中,讓人疑心是來到了世外桃源。在悠揚清脆的樂曲聲中,遊人們一邊漫步欣賞美景,一邊靜心閲讀近現代文人學士為白雲山所做的題刻,處處透着高雅的情趣。

詩人牛漢題曰“山高詩為峯”;作家李陀(女)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白雲悠悠,李賀在此。”作家鄒靜之的題刻曰:“八千神仙天上行,回望白雲是家鄉。”作家樑曉聲的題刻曰:“蘭秋香不死,鬆晚翠方深。”

最讓人心動的題刻是詩人胡藍藍(女)的三個字“風吹過”。風吹過,藴含着無限的美好遐想與豐富韻味。當風輕輕拂過,密林優美地舒展身軀,動情地舞蹈,發出陣陣歡愉之音,動靜相宜,清幽淡雅,使人留連其中,深深陶醉。當風熱情地撲面而來,密林中立時濤聲陣陣,激情澎湃,又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意境;或如簌簌蕭歌,如泣如訴,或悲或喜,景由心生。

黑夜來臨,山中氣温驟降,呈現出深秋時節的景象,打個呵欠,隱隱發現一團白氣。這裏好寧靜啊,沒有一絲噪雜喧囂。

玉皇頂的日出蔚為壯觀,只是未能前去觀賞。想看日出,需得早上四點鐘起牀,走一個多小時的深山路。山頂極寒,得穿大衣,所以放棄了觀看,只能從別人拍下的照片裏欣賞了。那是太陽從雲海裏噴薄而出的一瞬間,燦爛的朝陽染紅了雲層,絢麗了羣峯,紅霞鋪滿了天空,壯麗得讓人震撼!後來問了山頂上的小商販,得知一天之中只有早上雲霧才散盡,才能看得到洛陽、南陽、平頂山三市六縣的風光。其餘時間多是雲霧迷漫、白浪滔滔,白雲山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去山頂的路上經過青雲梯,比昨天走過的石階更陡更長,共226級石階,最陡的地方不需彎腰就可觸到上面一個石階。轎伕們忙着在青雲梯與玉皇頂之間穿梭,2000米的路程不算長也不算短,石階的一邊還有滑道,可為遊人節省下山的時間。青雲梯的名字取自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真是名如其境。

走走停停,一路都是美景。視線繞過石階兩邊的巨大巖石,從縫隙裏看見一塊黑色石碑赫然佇立,近前一看,鐫刻的是汪國真的一句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還以為到了山頂,誰知還有一里多路呢。

轉過這條極窄的山路,來到了建築華麗的玉皇閣前。玉皇閣黃瓦朱楹、飛檐翹壁、雕樑畫棟,外觀以紅為主,藍白綠黃相間,紅色匾額上書寫着“道闢乾坤”四個金黃大字。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個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這就是“道闢乾坤”的深邃含義吧。玉皇閣右側有一株吉祥如意樹,掛滿了鮮紅的道符,寄託着來此燒香祈求平安、長壽、發財的香客、遊人的種種心願。

將近玉皇頂,有一眼泉叫“玉皇聖水”,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堪稱天然優質礦泉水,久旱不幹、眾飲不竭。傳説玉皇大帝降臨凡間時曾在此飲水解渴,才使這眼泉如此神奇。站立泉眼前往峯頭上望去,但見雲騰霧繞,像白紗飄動,一層層將山頭遮沒,直到什麼都不見。

當我們走上海拔2216米的最高峯——中原極頂,除了黃瓦朱楹、飛檐翹角的美麗小亭子,圍着水泥短牆的鐵鏈子上掛得密密匝匝的連心鎖,還有同到的遊客,就只剩下廣闊無垠的雲海了。

用一把鎖鎖住美好心願,體現了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連心鎖最初是在天都峯頂落户。據説一對戀人遊覽黃山,歷盡艱辛,攜手攀上天都峯後,頓時產生一種互相依賴的甜蜜感,於是解下旅行包上的鎖掛在鐵索上,而後將鑰匙拋向深谷,表示永結同心、愛情不渝。此後,接踵而至的有情人競相效仿。而今連心鎖的內涵被遊人不斷延伸,除了永結同心之外,有祝父母長命百歲的,還有祝子女學業有成的,所以就有了連心鎖、友誼鎖、長命鎖、發財鎖、如意鎖之分。當許多年之後,你故地重遊,再次打開這把連心鎖時,它已不是一把鎖,而是藴含了昔日許多美好情感、永留心中的珍貴記憶!

以為就這樣錯過了“一覽眾山小”的壯麗景觀,不想在我們就要走下峯頂的那一刻,太陽又暖暖地看我們來了,立時飛雲舒展升騰,一層一層地揭開罩住峯巒的白紗,一些雄峻秀美的山頭漸次呈現,真是瞬息萬變!“誰信天地間,竟有山頭海!”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宛如大海中的島嶼,時隱時現。讓人恍若置身仙境!友人不禁驚呼,快步觀景,連聲讚歎。雲霧飄動,山峯似乎也在移動,但見山雲相依,玉皇頂更添了不少魅力。

下山時,我們選擇了一條更長的路,全程4000多米,但一路美景,讓大家驚喜不斷。因為它的遠,人們大多選擇原路返回或坐滑道。其實這裏的風景更秀美、令人咂舌,也因其遠,更顯出白雲山的大氣、壯麗。因為這條路正是位於森林公園東南部的“小黃山”,峯嶺陡峭,怪石嶙峋,蒼松挺拔,鬆姿婀娜,頗具黃山之韻。走過箭竹林、飛來石、紅樺林、石炮台、楚長城、玉兔拜月,被四周的綠色與雲霧擁抱着,心就那樣一點一點地被融化,人在霧中行,心在綠中游。懂得了最美好的風景其實就在路上,就在身邊。最可觀的是這裏的紅樺林,根根直立,最高可達30米,通體透紅,樹皮一片一片地翻卷,像燃燒的火焰,熱情奔放。揭起一塊細看,色橘紅,薄如紙。據説在樹皮上面寫情書送給情侶,兩人就會更加相愛,直到永遠。這是多麼神奇的樹啊!它們吸納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默默地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深山中,默默地祝福着塵世的男女,賦予人們浪漫而美好的情愫。

離開白雲山,卻再也不能忘記她美麗的容顏。

  高中寫景的隨筆【2】

樑野山,雄踞於閩、粵、贛三省結合部的武平縣境內,處於武夷山脈的最南端。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眾多的特殊保護生物種類,包括南方紅豆杉、桫欏、黑檀、水杉、觀光木等名貴樹種,以及水鹿、白鷳、大鯢(娃娃魚)等瀕危動物。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被譽為“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庫”、“野生動物的避難所”。

樑野山的峯巒,挺拔而奇偉,峻朗而神秀,匯聚着無邊無涯的翠綠,展示着迷人的風采,飄逸着山川的雄健和自然的流韻。樑野山的流水,奔放而婉約,練達而俊逸,日夜流淌,低吟淺唱,吟誦着婉約與平和,歌唱着喧鬧與繁盛,訴説着纏綿和豁達。

仲夏時節,我們從美麗村寨雲礤村頭,沿着一條砌滿鵝卵石的小路前行。小路兩邊的田疇裏,鋪展着一片葱蘢和碧綠,田園恍若刺繡而成的畫帛,鮮花盛開,奼紫嫣紅,稻浪翻騰,瓜果飄香,顯得豐盈而美麗。正是西瓜成熟的季節,路邊的田畦上,瓜藤碧綠,綴滿滾圓的大西瓜,讓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想要走到田地裏去,親手摘一個西瓜嚐嚐鮮。一個漂亮的村姑迎了上來,指了指清水激湍的圳溝,説:“水圳裏有現成的,很清涼呢。”我探身一看,水圳清澈的水流裏,果真浸泡着幾個滾圓的大西瓜。我意識到她這是為了降温,才特意拿到清涼的水裏去浸着的。便親自挑了一個西瓜,拿來稱過,問了問價錢,還算公道。姑娘施展切西瓜的絕活,手起刀落,動作利索,幾下功夫便將西瓜切好。頓見幾片綠玉包裹着鮮紅的瓜瓤,其中的味道可想而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大片西瓜,大口啖食起來,果然沙瓤綿香,清甜爽口。

稍頃,我們跨過溪澗,踏上蜿蜒曲折的林間甬道,向大山深處走去。這時候,林壑間的微風,一陣陣迎面吹過來,飄逸着野山花的清芬,令人心曠神怡。呼吸着清新空氣,心情和腳步一樣放鬆。面前山野蒼莽,樹叢葳蕤,生意盎然,好一片鮮活靚麗的畫面,呈現出萬木爭榮的生機。眼前依次呈現出的景觀,一石一樹,一花一葉,清奇曼妙,新穎靈動,都轉化成自由活潑的生命,顯得舒展清麗,優雅明淨。

我們轉過山脊,聽到驚天動地的轟鳴聲,急忙爬上陡峭的山崖,氣勢磅礴的“沖天瀑”映入眼簾。但見崖壁高達數十丈,白練懸空,激流飛濺,衝崖潄石,傾瀉在光潔的崖壁下,融匯成一泓清淺澹澈的水潭,瀰漫着無邊的清涼。我們歡呼着、雀躍着、狂跳着,紛紛脱掉涼鞋,跨入水潭,雙手捧起清涼的泉水,用力揮灑向溪潭的上空,形成一幅“天女散花”的景觀。激揚搖曳的水珠,大的閃如珍珠,晶瑩透亮,歡蹦跳躍;小的飄若煙塵,飄忽於清新涼爽的空氣之中,形成一片迷濛的水霧。這時候,一陣舒緩的山風吹過,直覺透心的涼氣撲面而來,驅走了身上的燥熱和疲乏,換來了周身的舒適和清爽。

狂歡之後,激動的情緒慢慢平息。我靜靜地坐在清涼的山石上,任山野迴旋的清風,盪滌我周身的汗漬,傾心聆聽着林壑間傳來美妙清越的交響。在如此逍遙自在的情境裏,我傾聽着、欣賞着、思考着、感悟着,任由思想的步履信馬由韁,在廣闊的天地裏自由馳騁。彷彿自己虛幻縹緲的靈魂,悄然之中已經出竅,在隨着清風飄蕩在山野之間。在一川激流奔湧的溪澗旁邊,在這一片靈動飄逸的氛圍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適合沉思,也可以亂想,任由思想與自然透徹的融和,在情境交融之中享受無窮的樂趣,確實是一個充滿浪漫情調的理想境界。

我欣賞着明媚的山水景觀,彷彿置身於綺麗自然的圖畫裏,漫步在美妙絕倫的仙境之中,已經與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兩相遺忘。一種少有的隨意與鬆弛、超然和安逸,充斥着我曠達明朗的胸臆。

樑野山雄奇壯觀、綺麗明秀,令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縈,藴含着無比的神奇,展現着無限的風光,透露着無窮的魅力。除了其山勢崔嵬博大,山川瑰麗雋美,森林蓊鬱茂盛之外,讓人驚羨的最美好的景觀,也是其最重要、最令人難忘的自然特色,就是山嶺間縱橫交錯的溝澗裏,流淌着豐盈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汩汩湧泉,溪水清洌,匯聚成川,有時顯得娟秀,有時變得狂傲,有時柔情纏綿,有時激情澎湃,以自己獨特的風采,盡情釋放自由的個性,展露出自然樸實的性格和形象。

倏忽之間,時空在悄悄地流轉。轉眼功夫,我們又來到第二道瀑布“飛泉瀑”。遠遠望去,傾瀉而下的激流,撞擊着突兀的崖壁,飛珠濺玉,流光映雪,綻開層層疊疊雪白的浪花,激盪瀰漫飄忽如煙似雨的輕霧,幻化成鮮豔奪目的'七彩霓虹,真是雲蒸霞蔚,氣象萬千,這一幅綺麗絕妙的景象,讓人歎為觀止。洶湧激越的落水聲轟然作響,直弄得山林震顫,溪澗驚寒,撞擊着我的耳鼓,震顫着我的心房,使人不寒而慄。我沐浴着溝澗裏飄忽的輕霧,抑制着心中激動的心跳,在濕漉漉的空氣和水汽的交融之中,長時間地在瀑布的旁邊駐足,心裏氤氲着無邊的自然情懷,纏綿着千古的山水情結。

沿着幽深靜謐的溪澗,我們在陡峭的崖壁間穿行,聆聽清風在枝杪上絮語,蚱蟬在林樾中聒噪,鳥兒在樹叢間歡鳴,身邊淙淙流淌的溪水,也在歡暢地彈奏悦耳動聽的音樂,彷彿在合唱永不停歇的歌謠。在這山環水繞、動靜相宜的氛圍之中,我們從下瀑布羣走出去。一路上順着山勢的落差,可以看到許多大小不等的瀑布,飛流激湍,撒珠濺玉,雪蕊瓊花,絢爛多姿,組成了樑野山中獨特奇巧的景觀。

走在清靜幽遠的溝澗,漫步在曲折迴環的棧道上,可以看到山澗的兩邊溪谷間,藤蘿披拂,幽篁簇擁,山花爛漫,蕙蘭芳馨,組合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畫,透露着原始樸素的美感。如此一路行走,仰望明潔純淨、纖塵不染的天空,遙看珠簾掛壁、玉練懸空的瀑布,近觀古藤纏繞、碧樹葳蕤的林藪,欣賞周邊一步一景、層出不窮的美麗風光,我們的心裏充盈着愉悦歡暢的情懷。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更是人類精神的搖籃,只有將自己浮躁的心靈,寄託於清明純淨的山水,才能夠領略天地之精華,感悟山川之靈性,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我們只有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深刻的啟迪,在與自然面對面的交流中,產生最真實的人生感悟。每個人都需要在自然的山水情境中,暫時忘卻自己曲折的人生故事,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神仙,讓自己的靈魂得到過濾和淨化。

樑野山美麗豐饒的山水,絕對是一處絕妙的風景。但是,它在我的心中,更應該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明媚的畫、一首深情的歌。它讓我為之沉迷,讓我為之陶醉,讓我為之長久的縈懷和眷念。所以滋生如此深厚的情愫,只因與樑野山這一次銘心刻骨的邂逅。

  高中寫景的隨筆【3】

正月初四,六徒友早上八時從昭通坐車出發,於九時三十分到達江底,開始尋找牛攔江邊風景的徒步之旅。

江底,因地處牛欄江峽谷底緣,故名“江底”。牛欄江穿境而過,該江發源於曲靖尋甸,流經嵩明、沾益、宣威、會澤、巧家、魯甸、昭陽,最後從昭陽區的田壩匯入金沙江。江底,牛欄江兩岸羣山巍峨對峙,壁立千仞;江底的山,植被呈黃綠之色鑲嵌點染露出粗獷豪放,到顯虯勁蒼茫;江底牛欄江水,夏秋桀驁不馴,春冬款款而流。江底,因江隔離,演繹出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江底亦因江建橋,留下多少鮮為人知的掌故。

江底的橋加上在建的昭待高速公路橋,該是六座。從公路沿江依次而下,分別是在距江底古鎮4公里遠的貴州省威寧縣邊界內修通的跨江公路橋,這座橋我們坐車通過。進入江底鎮正好遇到趕場,雖然才早上九點多,集市上人頭攢動,非常熱鬧。我們需經過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雙曲拱橋,才能到達集市,通過橋面,橋上已經有很多商販擺起了攤位。此橋是省交通廳投資,於1979年8月1日竣工的。走出小鎮街道的末端,又有一座鋼樑橋。這座橋於1945年動工,1947年竣工,總投資10億國幣,兩岸砌石墩,鋼樑橋體,面鋪木板,長74米,四孔跨,中跨20米,鋼架用角鐵鉚釘聯結成魚腹式鋼樑,在昆明組裝,1946年經貴州省威寧縣、昭通、魯甸運抵江底。此橋的修建有許多歷史掌故。據説,抗日戰爭爆發後,為滿足軍需民用,開發大後方,雲南省政府修建了由宣威經貴州省威寧縣到昭通的公路,1943年,身為雲南省省主席的龍雲回昭祭祖,在雲南省內各處都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但到了貴州省威寧縣,卻受到了意外的冷落,龍雲心潮澎湃,感觸良多,回昆明後,龍雲即指示修一條不經過貴州省威寧縣而直接連通昭通的公路,於是,就有了這座橋的修建。修建該橋,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據説:1947年5月,在施工中因怕洪水上漲,便將會澤岸的拱架橋拆去,因民工猛擊撐木,致使拱石垮塌,當場死亡數人、傷十餘人,造成嚴重施工事故,勤勞善良的民工們為天塹變通途付出了血的代價、生命的代價。橋建成後,江底牛欄江上終於有了可以通行汽車的橋樑。如今,這座橋已經不再通車,僅供行人通過,如此一來,顯得冷清多了,沒有了昨日車水馬龍般的風彩。鋼樑橋下面百餘米處還有一鐵索橋叫永安橋,原來腐朽和掉落的木板已經換了,儘管如此,這座橋幾乎沒有人行走。在往下便是正在建設中的昭待高速公路橋;最後是“亞洲公路第一高橋”——江底大橋。

江底六橋,最古老的當數鐵索橋(永安橋),它於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昭通鎮總兵吳永安組織修建。該橋,石砌橋墩,橋面用鍛鐵圓孔互相固定於兩岸崖壁,底弦由十股鍛鐵鏈托起,橋面兩側各有2股鐵鏈扶弦,底弦鋪木板,以為橋面,全橋總跨度38米,寬2米。傳説施工中民工掘獲古石碑一塊,無紀年和署名,上書“永安橋”。橋竣工時,雲貴總督錫良題書:“橋橫鐵索千年永,河匯金沙萬里來”,刻為石聯置於魯甸一側橋頭,寄託了盼平安、思富裕的美好祝願!並置石雕雌雄猴子一對於魯甸橋頭,置石碉雌雄獅子一對於會澤橋頭,兩岸橋頭各建房數間護橋。鐵索橫江,從此平安,各地商賈因之而互通有無,賺取利釐。行走在這座橋上,我想到顯赫於晚清、垂憲於民國的魯甸人,工商金融巨擘、西南首富李耀廷。他年輕時,正是在這座橋上無數次地來回丈量,開始了他販夫走卒的生涯,為他日後成就宏圖偉業作了很好的鋪墊;這位成功商人,曾因傾力支持辛亥革命和護國討袁行動,得到孫中山先生的手書橫幅“高瞻遠矚”。行走於這座橋上,我想到當代著名作家艾蕪,在他1925年離開四川,隻身6年南行之旅中,也曾經到過江底並在此小憩一晚,並寫下了收錄《南行記》的著名短篇小説《山峽中》。記得他筆下的鐵索橋是:“江上橫着鐵鏈作成的索橋,巨蟒似的,現出頑強古怪的樣子,終於漸漸吞蝕在夜色中了。”江水是:“橋下兇惡的江水,在黑暗中奔騰着,咆哮着,發怒地衝打巖石,激起嚇人的巨響。”兩岸的景觀是:“兩岸蠻野的山峯,好象也在怕着腳下的奔流,無法避開一樣,都把頭儘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際。”時過境遷,此情此景,我們看到的鐵索比先生描寫的還要蒼桑,江水,也許是時令的錯位,於或是修建水電站的緣故,今天到顯温柔可人;兩岸之景,卻沒有先生筆下那樣蕭煞,亦一派生機。

鐵索橋兩頭,原來的石聯、石猴、石獅已毀,留下的只是些斷垣殘跡。雖然現在橋兩頭新添了石猴卻已經沒有原來那樣的厚重和意藴。

江底六橋,最宏偉的要數成為亞洲公路第一高橋”的江底大橋。這座連續鋼構橋於2007年9月23日竣工,橋長590米,寬12米,共有10個橋墩,均為薄壁空心矩形墩,基礎為直徑2.5米的樁基,全橋混凝土約4萬立方米,該橋集深基、大跨、長聯於一體。主橋墩高126.06米,橋面離水面高165米,邊跨為40米預製T樑,大橋由中國橋樑第四公司承建,一改常規,創造性地採用了“先中跨合龍,後邊跨合龍”的施工工藝,總投資5000多萬元。“昭—待”二級公路的建成,使昭通至昆明原來9個小時的公路車程縮短近一半,這是雲南公路橋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江底這狹長的彈丸之地,圍繞橋樑的變遷,演繹着交通發展的歷史軌跡;橋樑的變遷史,記載着江底的輝煌與失落。

在江底觀完橋,六徒友便靠會澤境岸,沿公路順江而行,原來狹窄的公路已經拓寬不少,這都是地震後,為了大型機械進入才搶修的,有很多地段是直接劈開山崖挖掘而成。沿路而行,春色流溢。牛欄江水款款而流,兩岸垂柳吐露新芽,柳葉隨風飄舞,婀娜多姿,偶爾有幾支飛鳥於柳樹上起起歇歇,使春色更加靈動。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黃色的菜花競相爭豔,兒童在江邊嬉戲玩耍,好一幅春江水美圖。沿江而下,行走之間,感受最深的是景色越來越蕭煞、荒蕪,有一種莫大的悲涼,這都是魯甸“8.03”地震造就的。兩岸羣山,有的披墨戴綠;有的斑駁陸離,裸露出褐色,有的地方還在流淌着細沙,途經之時,如果腳步慢了,大有隨沙而下落入江中的危險;有的怪石突兀,隨時都會轟然坍塌,行走於下,我們都不敢大聲説話,屏氣凝息快速通過。沿路而行,亦會偶見百仗清澗出高山,似帶如紗,臨空垂下,略慰悲愴之情。行至何家灣,棄路沿堰溝而行,豁然開朗,如入仙境一般。道旁黃花伴,腳邊清溪陪;台地滿新綠,色塊惹人醉。進村入寨,引來幾聲犬吠。進入孫家村,景色完全變了模樣,滿眼皆黃,兩岸的樹木本該是新技嫩芽,皆被堰塞湖水淹沒後枯死;河牀上到處是淤泥,幹隔裂成塊,行走於上,偶爾還會晃動;岸邊高大的樹枝上掛着衣物,還有窗框;土房坍塌如泥,偶爾有幾處磚房,要麼淤泥沒頂,只露出點屋脊,要麼也人去屋空,一片狼藉;一路行來,倍感淒涼,心情沉重。行至會澤紙廠鄉江邊村,見天色已晚,再往下就很難找到食宿,更何況我們已經口乾舌噪,飢腸咕咕。正在這時,遇到一老大嫂出門倒垃圾,我便向她打聽食宿之地,她説農村沒有飯店旅館,只有紙廠才有,紙廠不是我們的途經之地,即使是也無法趕到。我説“大嫂,我們一行六人,能否在你家吃住一晚。”“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就將就吧!”大嫂如是説,聽了她的話,我們非常感激。

雖然還是大年初四,江邊村似乎沒有濃濃的年味。大嫂把我們引到她家後,她的老伴徐大哥便鋸柴燒火做飯。大嫂又叫她的兒子去地裏弄了新鮮的青菜回來。一個多小時後,我們開飯了,雖然不是佳餚,卻有一份濃濃的深情。吃完飯,天色已暗,我們便在星夜之下,乘着江風,來到江邊的天然温泉邊。温泉不大,四五十平米左右,温泉裏卻有很多村民在泡澡,大人小孩,男的女的,説話聲、笑聲此起彼伏。我們只有各自尋找最佳之地,把疲勞的雙腳放在温泉裏泡着,不泡不知道,漸漸地開始放鬆,熱流隨着腳心漸漸地散開,有一種舒展的感覺,感覺腳板似乎大了許多,痠痛之感亦隨水漸消。也許是看着温泉裏嬉戲的人們,還是泡腳後的舒服,於或是想在月夜下感受温泉的愜意誘惑,我們終於按奈不住了。小強和我便剝落衣褲,下了温泉,全身置於温泉,股股熱流從下往上直湧,疲勞亦如附體之塵,隨着浸泡而漸去。幾個徒友看我們下去了,也沒有再顧及什麼,紛紛入池。江風徐徐,江水如訴,月明星稀,享受着大自然的饋贈,心裏由不得不感慨。一年前的初五,我們曾經路過此處,因趕路沒有來得及享受這裏的温泉,不曾想一年後的初四彌補了缺憾;半年前,這裏還是江水氾濫成災,好多村民因其離家,好多人因其失去了生命。回想這些,生活、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算得了什麼,活着真的好。夜已深,我們返回徐大哥家,他們還在等着我們。回來後,幾個徒友又在徐大哥家門口喝水閒聊,看時間晚了,他們便把我們安置在帳篷裏休息。通過了解,許多家庭的房子受損不能居住,過年了,大都在原來的屋子裏煮飯吃,晚上依然入帳休息。徐大哥家的房子是磚房,沒有多大的損毀,他們依然住在裏面。徐大哥説現在還有餘震,出於安全,把我們安排在帳篷裏休息。徐大哥的話雖然不多但很温馨。來到帳篷,被子毛毯乾乾淨淨的,帳篷雖然簡陋卻很温馨。因為一天的徒勞,再加之泡了温泉,倒下去便睡意濃烈,半睡半醒之間,我彷彿感覺有兩次牀往上顫抖了一下,第一次我還喊了一聲。第二天早上徐大哥説:“昨天晚上又震了兩下,我們是已經習慣了。”聽了徐大哥的話,印證了我的感覺,也讓我再次感受了徐大哥一家安置我們入帳的好意。

早上九時,告別徐大哥一家,開始了第二天的徒程。順路而下,通過鐵索橋,我們第二天的徒程將在魯甸境內。行走於橋上,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鐵橋晃晃,卻沒有了去年悠然的心情,去年的今天,我們曾在鐵橋晃晃悠悠中嬉戲追逐,曾在橋邊的柳樹下休息吃中飯,江岸兩邊的房子隱於柳林之中,柳枝隨風飄舞,孩子們在江邊嬉戲玩耍,一個老大媽還叫我們去她家燒水喝。一年後的今天,目睹的卻是一片廢墟,村子沒了,孩子們的嬉戲之聲也沒了,也不知老大媽是否安好。

帶着沉重的心情,踏着村子的廢墟,進入山道,時上時下,來到一滑坡地段,我們非常小心地用手扶着坡體,特別謹慎地起腳落腳,稍有不慎就會跌入一二十米下面的江中。幾經輾轉,又路過好幾個被淹沒的村子,到了曾經人氣頗望的紅石巖温泉所在地,又是一片被水淹沒的廢墟,四處荒蕪,只有幾個村民還在收拾老屋裏有用的東西,江邊一座磚房上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依然隨風飄舞。不難想像災情出現後,這面旗幟的凝聚力。旗幟就是方向,進入淹沒之區,沒有尋找到美麗的風景,但這裏在災難來臨之時卻演繹了比美麗風景更為動人的生死大營救,是這面旗幟堅定了災區共產黨人的信念,堅定了災區人民的信念。無論有多大的災難,黨始終和災區人民在一起。

經過紅石巖隧道,看着被大地震撕破的山巖,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有一種揪心的痛,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烈日之下,行走於堰塞湖區,隨處都有“邊坡落石,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儘管很累,我們亦不敢久留。行至堰塞湖壩上,機器轟鳴,偶有車輛出入,那是雲南省水電十四局的工作人員在打隧道,相信要不了幾年,這裏將又是一座水電明珠。翻越湖壩,巨石如壘,重重疊疊,行於上,手腳需並用,方可前行。徒友們似乎忘記了疲勞和炎熱,一氣呵成,走出堰塞湖,走至天生橋。

原本還要沿江而下,因天氣太熱,覺得也沒有什麼風景可尋,幾個徒友商議決定返回,便坐車返回。

第二天的徒程心情壓抑,地震留下的蒼涼和荒蕪已深深震撼着我們一行,雖然沒有美麗的風景,那一抹鮮紅,卻成了心中最美的風景,永遠的風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