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漫談,七月流火

來源:文萃谷 3.76K

仲夏,最富有涼爽意趣的,當屬太陽下山後的時光了。白天氣温高,寫東西和出汗總是鬧矛盾。若開空調,又會被以往的一種暗示給傷着。因為在九年前,獨自在異域開車打盹出車禍時,就是由於開着空調空氣不流通的緣故。這是我事後的總結,因為我以為若那天將車窗打開,將車開得跟兜風似的,一定不會睡着。從那以後,我想要完成的任何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多半都和空調無緣了。

經典散文:漫談,七月流火

但不知為何,在炎炎夏日,我更喜歡將傍晚時分,消費在居住地附近青雲湖畔、順峯山下同大自然的親近中。於是,原本計劃在這個夏日裏欲完成的小説《婉呈》,在無清寂時間完整的擁抱下,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含羞的童話。

仲夏夜的氣温和它的白天比起來,太沒有可比性了。它的涼爽,若不用宋丹丹的“那是相當的”來形容,估計我晚上就很難入眠。多麼期望那從湖面上襲來的微風,以及從山林間同綠葉相擦瀉下的清風,白天也能是這個樣子啊!看來,享受大自然的關愛,依然還是時間的問題。

我在米蘭的馨香裏,思忖着煙雨紅塵中的七月流火。起先有點納悶,為什麼在暑氣炎炎的盛夏七月,要用“七月流火”來做徵文主題呢?七月流火原本不是對天象的一種描述嗎?

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應該指的是我國的農曆,也就是夏末秋初天氣轉涼的時候,而“流”的意思是指星宿的`運行以及下落。在蒼茫大地暮歸的人們,若看到大火星向西方移動滑落,那就昭示着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冷斂的秋天就要到來。

後來,回憶起不少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上,都是用“七月流火”來詮釋酷暑難耐的盛夏的。因此,如果説我們在和諧社會悦享輕鬆的時光裏,不小心望文生義、南轅北轍的話,那麼,如此的一個錯誤,倒也可以跟美麗幽尋夏靜的啊!

好像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部電影也叫《七月流火》,英文名被譯成“Wildfire In July”。故事講的是1939年“孤島”時期的上海,上海職業婦女俱樂部在大陸電台舉辦廣播,為籌募難民寒衣的義賣進行宣傳。義賣由我地下黨領導,部分收入也將祕密捐給新四軍制寒衣。地下黨員華素英是該俱樂部的主席,也是義賣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者。最終,由於內奸告密,華素英遭到了敵人的暗害。而她的未婚夫聞元喬在她的鬥爭精神鼓舞下,毅然地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我至今還不敢確定自己的推斷是否正確。從該電影的英文名的翻譯來看,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發生在七月的那場不易被撲滅的革命烈火。英文中的“July”,我估摸着一定指的是陽曆(公曆)的七月,而絕非我們老祖宗三千年前用的太陰曆;而太陰曆所指的七月,差不多相等於如今陽曆的九月了。難道太陰曆的七月翻成英文也叫“July”嗎?

看來,輕輕鬆鬆用“七月流火”來評價盛夏,早已成了當代人一種清新的思維邏輯。本人就很喜歡嘗試類似的遊戲。至於此次考證性地論及七月冷暖,也是有點兒自私地想從“七月流火”的字眼裏,感受一點夏去秋來的況味。畢竟在如此炎熱的盛夏,靜靜地刻畫一幅秋日景色,誰人心中不會透出絲絲涼意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