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與天賦是成功的利器隨筆

來源:文萃谷 2.54W

前幾天,看到讀者上一篇題為《天賦讓你樂在其中》的文章,作者是美國著名的作家斯蒂芬.金,他以自己兒子因喜歡東大街樂隊薩克斯演奏家而決定學薩克斯的經歷為例,勸大家要去探索自己的天賦,這樣才能真正收穫樂趣。

興趣與天賦是成功的利器隨筆

我非常贊成作者的這個觀點,現實中沒有人是全才,自然不會各個領域都能做到成就斐然,如果我們強迫別人幹不擅長的事,就像病急亂投醫,不僅收不到成效,反而容易打擊其自信。這讓我想到當下蔚然成風的拼孩現象,也許現在的父母大都經歷過物質貧乏、精神乏味的年代,那些年,能歌善舞或者筆走龍蛇、妙筆生花,抑或體育出眾都能對工作助力不小,有的父母就是憑着某方面的特長被領導賞識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因此他們期望自己的小孩也能擁有更多的特長,以便在與同齡人的競爭中佔據優勢、搶得先機。誠然,在某種程度上,特長多的小孩在擇校甚至就業方面都更有優勢,但特長是不是我們真正賴以成功、真正喜愛的領域呢,又另當別論。縱觀現實,把特長化為興趣,最終功成名就的寥寥無幾,文如韓寒、郭敬明,體如丁俊暉、姚明,更多的只是把特長作為敲門磚和墊腳石,一旦達到目的,便將其束之高閣,封存在記憶裏,以作日後回憶的`談資。

我老婆小時候曾練過近十年的小提琴,但她練琴主要是父母單方面的希望,不過憑着刻苦訓練,她輕鬆通過了業餘十級考核,拿到了無數證書,如今才工作不到五年,卻早已將心愛的小提琴遺忘在了書房的某個角落,任灰塵佈滿那陪伴她多年、見證她諸多榮譽的琴盒,譜架也形單影隻地佇立一旁,默默地等着主人某日興之所至的臨幸。

為何?我想大概就是缺乏興趣的緣故吧,因此竊以為除了天賦,興趣也是成就天才的強大動力。我老婆從根本上説就是對小提琴沒有多大興趣,故平時鮮有練習,最終未能成為小提琴家或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倘若她有濃厚的興趣,以她的智商,絕對可以立足於小提琴之林。遺憾的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像我岳父母一樣都沒有看透這點,僅僅是不想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便隨波逐流,貪多求速,奢望自己的小孩個個都是天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學成更多的技能,一副特長在手、名校我有的架勢,搞得大人小孩都身心俱憊,小小年紀就喪失了該有的靈氣和天性,有的老成得可怕,有的膽小得可憐,有的盲目得可悲,本該是快樂的金色童年,卻變成了不堪回首的灰色回憶。很多文藝上的東西,欣賞起來的確美不可方物,但通往金字塔尖的過程卻是十分痛苦,甚至是坎坷的,縱使大師級人物,也有很多生前因不為人賞識而窮困潦倒、鬱郁終生,梵高、高更、赫爾曼?麥爾維爾等人莫不如此,更不必説各種習性、智力尚處於開發階段的小孩。

父母作為小孩的啟蒙導師,需要做的更多地是去挖掘其天賦並加以引導,而非寄望於面面俱到,成為全才,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牛頓、達芬奇那樣的才智。“兵貴精而不貴多”,用於教育同樣適用,技藝不在多寡,而在於精湛程度,有的小孩看似多才多藝,實則淺嘗輒止,只是掌握了皮毛,終究難有建樹,而有的小孩雖然只有一兩門特長,卻是潛力無限,大有前途。像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郎朗,未聞其其他過人的特長,但就是憑藉在鋼琴領域的深耕細耘,終究享譽世界,成為華人界的驕傲。

在成才的道路上,天賦好比良馬,興趣則如精良的馬鞍。有天賦無興趣不成,空有興趣而無天賦亦不成,唯有興趣與天賦完美結合才能成就世所景仰的大師。興趣可以驅使你花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實踐,哪怕經歷各種挫折也不放棄,而天賦則為興趣提供騰飛的翅膀和能量,猶如一個人在夜路上摸索着前進,突然身後有一束光照亮了前程一般,而天賦正是那束光。正如斯蒂芬.金在文章中所説:“如果你樂在其中,並且有這方面的天賦,那麼我倡導的這種模式,天天如此就不會顯得太艱苦”。歷史上著名的東漢班式家族,滿門基本都是史學家,家族的史學家基因是一方面,家族成員對歷史研究的愛好則是另一方面。天賦可以讓你觸類旁通,較常人更易領悟新知識、開拓新領域,而興趣則促使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天賦的開發利用中,時間、金錢,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快樂源源不斷地從你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作中噴湧出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遠遠超越了物質所帶給你的樂趣,當然也最終會給你帶來厚重的聲譽和歷史地位。

南唐李後主可能在政治上是一個庸才,但他在詩詞方面的天賦絕對算得上世所罕見,也許正是對詞的愛好耗費了他大量時間精力,最終導致國破家亡,不過這毫不影響他在詞壇的巨匠地位,“詞帝”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如果沒有天賦與興趣,李後主在歷史上就像眾多亡國之君一樣只是朝代更替中的過客,斷不會成為影響後世詞壇的宗師。反觀現在的父母,不沉心靜氣,仔細地發現小孩的天賦和興趣,而是大搞一鍋粥,什麼味道都想嘗,愚蠢地用一堆普通的沙土掩蓋了黃金本來的光芒,最終本可能成為未來某個領域大師級人物的孩子卻變成了門門會、樣樣不精的眾人口中的“榜樣”,正如網友們評論説中國的梅西早就被父母和老師扼殺在了搖籃裏,因為這種天賦在中國不是正途,這種興趣也絕非“善類”,在長輩們傳統的思維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這也正是中國教育和中國父母、老師以及熱愛足球的孩子們的可悲之處。但我相信,無論如何,興趣和天賦,始終是成就大師的兩把利器,有了這兩利器,天才們才能奠定卓越的歷史地位,贏得生前身後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