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散文:淡的境界

來源:文萃谷 5.22K

在中華的美食菜譜裏,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豪華配料、濃油赤醬的名菜佳饌所在多有;但另一個方向,則講究保持食材的'本真滋味兒,儘量少加人工雕琢,體現出一個“淡”字。這,不僅僅是飲食,甚至上升到了哲學境界。

優美散文:淡的境界

莊子説:“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味濁口,使口厲爽。”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袁枚《隨園食單》:“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味。”

很多食物,並非烹飪手藝多麼複雜,配料作料多麼齊全,看似因陋就簡,實則真意存焉。比如,蘇東坡半生在貶謫異地中度過,但他懂得欣賞美食,也懂得人生真趣。林洪《山家清供》中載:夏初時山林中的竹筍生長正旺盛,刨出一個,掃竹葉在小徑中點燃煨熟,其味甚鮮,名曰“傍林鮮”。蘇東坡的表兄弟文與可善畫竹,此時正擔任臨川太守,一日正與家人煨筍午飯,忽得東坡來書,詩云:“想見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看後不覺噴飯滿案。林洪寫道:“大凡筍貴甘鮮,不當與肉為友。今俗庖多雜以肉,不才有小人,便壞君子。若對此君成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東坡之意微矣。”

竹筍貴淡貴鮮,不當與肉為友,不正襯托了蘇東坡的高潔人品嗎?所以,我平生所喜食物,皆淡。甜者勿太甜,鹹者勿太鹹,香者勿太香,鮮者勿太鮮。如此,方覺心境平和,有復歸大自然之感。

朋友問我喜何等文章,答曰:若周作人、孫犁之作,淡而有味。朋友則相反。説絢爛之極始歸於平淡,他正在絢爛年紀,自然不喜平淡。我倒以為,把文章寫得絢爛相對容易,堆砌可矣;倘若歸於素樸,用大眾習見的字句寫出高妙文章,則非聖手不能為。

中國文化向來推崇“舉重若輕”,如老子的“治大國如烹小鮮”者然。別人看來天大的事,他則輕描淡寫;外人覺得了不起的東西,他則視為小技。一個“淡”字,寫盡“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意。

淡,重在心境。心存雜念之人,是無論如何也體驗不出淡的滋味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