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中秋月美文欣賞

來源:文萃谷 2.11W

河陽中秋月

河陽中秋月美文欣賞

也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在獨處時,總愛回憶年少時的點點滴滴。春天粉紅的紫雲英、金黃的油菜花;初夏閃亮的水田、起伏的哇鳴;秋天清香陣陣的稻浪和紅葉飛舞的小樹林;而更讓我時時憶起的,便是那一輪家鄉的中秋月。

家鄉鳳凰古稱河陽,因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也十分深厚。風土人情中,融合了許多文化的元素。河陽橋畔的中秋月,在河陽文化的襯托下,顯得那樣清澈,那樣圓潤,那樣光芒四射。

家鄉中秋的那一天,一整天都要吃糖燒芋艿。母親總是在前幾天就把芋艿從地裏挖出來,放在場院裏曬上幾天,然後在中秋的前一天,放進一個大口袋,用腳使勁地踩踏、揉搓。因為芋艿皮是不能碰的,一碰就手癢得難受,母親就採用這種方法給芋艿剝皮。中秋,就在紅糖芋艿的暖香中向我喜悦地走近,讓我倍感中秋的温馨和融融的親情。

家鄉中秋的晚上,當一輪皎潔的圓月從河對面靜靜地升起,家家户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月儀式。一張小方桌上,放滿了月餅、水果以及江南特有的菱角。在裊裊的清香中,一家人輪流着遙拜月亮,祈求家人的團團圓圓、和睦美滿。然後,便在灑滿銀輝的院子裏,一邊品着自釀的菊花酒,一邊吃着月餅和各種時令小吃。中秋月夜,小村沉浸在寧靜和祥和中。此刻,我會久久地凝視着天上的'月亮,在心底與月宮裏的嫦娥、吳剛以及那棵銀白色的桂花樹説些悄悄話,我會想象着月宮的美妙和神奇,感歎着嫦娥的寂寞和憂愁。

聽老人們説,在他們小時候,家鄉的中秋,還有着許多的習俗。比如説,齋月賞月後,女人們還要結伴同行,踏八步、走三橋,以求一生好運。在村頭、橋畔,在慢慢滑動的小船上,人們欣賞着滿目清輝,一河碎銀,會動情地唱起河陽山歌,那婉轉古樸的歌聲經過月色的點綴,更顯得細膩、動人。“一拜月華上天堂,天堂裏面放寶光。二拜月華照四方,四方萬物得其昌。”“八月中秋湖橋月,搖船出行橋下歇。絲絃鑼鈸山歌起,月穿湖橋成三絕。”歌聲迴盪在寧靜的曠野,融和進無邊的月色,讓人感到一種濃濃的鄉情,讓人生出無限的期盼和遐想。

河陽中秋月,以其亙古不變的脈脈温情,照耀着家鄉這片鳳凰飛臨的福地,也照耀着我長大成人。長大後的自己,不再象以往那樣無憂無慮,世事的艱辛,生活的瑣碎,讓我對每年的中秋更多了一種感慨,也對月圓月缺有了幾多關注。每每讀到張愛玲的文章,讓我留下最深形象的便是那種種的月色,所有的劇情,都在月色中展開,而讀者的心,也在月色中起伏。讀多了月色,也喜歡憑欄遠眺那一輪玉盤,體味那如水的光華。人活在世上,榮華富貴、名利得失只是過眼煙雲,而以平淡的心境靜看花開花落,才是人追求的本真。而淡淡的月色,便能讓人在孤獨中享受寧靜,在寧靜中感受孤獨。這份孤獨,是遠離了世事紛爭的孤獨,是放下了一切慾望的孤獨,也是最真實最平和的孤獨。這份孤獨,有着月的淡然,有着蓮的清香,這份孤獨,是快樂的源泉,是追求的終極。

於是,也常常想,家鄉人,為什麼要在中秋這天以芋艿為主食呢。也許,中秋來臨的時候,剛好是芋艿成熟的季節。而芋艿有着圓圓的外形,與中秋的月亮一樣雪白圓潤,因而,人們便把祈望和祝福融進芋艿中,要在品食芋艿中迎接中秋的到來。雖然,那些踏八步、走三橋的習俗已經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但芋艿卻甜蜜着每一個不變的中秋,這也因着對生長這種美食的家鄉土地的熱愛吧。這塊古老而豐饒的土地,是我們每一個家鄉人生命的依託,精神的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