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草堆曬太陽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3.79K

草堆,是我們南方農村的叫法,北方大概叫草垛,在“出外打工,搞活經濟”這些詞兒還沒出現時,到了冬天,草堆就成了村人的一方寶地。

靠着草堆曬太陽經典散文

對於那時侯的農民來説, 冬天算是最舒服的季節了。植物休眠了,人也就消閒了。過冬的糧食,醃菜,柴禾等早已籌備,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取暖。那些朝南的屋角,凡是能曬到太陽又避風的地方,都會有人在找暖的。但是,最好最暖和的地方,還是村裏稻牀(場)上那幾個碩大的草堆。如是,搶佔草堆旁朝陽取暖的好位置,就成了在家做不了事又還煩人的小孩子的事情。

小孩子又樂於去草堆上打滾,各人把自己的位置用石頭、棍子或者繩子等東西,做好標記以後,一班孩子就開始在草堆上爬上去滾下來,瘋得不亦樂呼。明明是天寒地凍,個個都是熱氣騰騰,草堆也算得是農村孩子們的兒童樂園了!

只要是晴天,草堆旁肯定是最熱鬧的場所。婦女們忙完了家務,都把裝針線的簸籮端出來,一邊曬太陽,一邊做手工活。她們的一雙手是沒得閒的,一家人的棉鞋、單鞋,縫縫補補的.活計,就是要靠這農閒時間抓緊做好。她們一邊手不停歇的做着針線,一邊嘴不停歇的拉着家常。性格開朗的嫂嫂們總愛拿那新媳婦開玩笑,時不時的説一些葷話,草堆旁也就不缺少笑聲,鬧聲。那新媳婦被太陽曬得暖烘哄的臉,紅得就像朵大紅花。

那些老年人,怕冷。背靠着草堆曬太陽,已經暖得很,可懷裏還是抱着個火壇。這時就有人説話了,“小心把火星子搞到草堆上,燒着了就不得了啊!牛吃的草和許多人家的燒鍋柴就靠這幾堆草呢!”“曉得哦!”其實這樣的話很多餘,鄉下人防火防水的意識是最強的。冬閒又缺少娛樂的日子,就是靠這些老老少少們聚在一起,在草堆旁的説説笑笑聲中,蕭索寒冷裏照樣活出了一番鬧熱。

小夥子們的消閒方式基本都是玩撲克,他們佔不了好地方,就鑽到“草窩窿”裏去“爭上游”或“吊主”。放牛人拉草給牛吃,老是在一個地方拉,因為草堆裏面的草乾淨新鮮。長久的拉,就形成了一個大洞,人們把那洞叫做“草窩窿”。如果有人説冷的話,就會有人接口“怕冷就去鑽草窩窿”。

“叫花子鑽草窩窿‘窮快活’”是我們老家的一句歇後語,這大概是有故事的。朝陽的草窩窿,那更是暖和得沒話説。聽説,很早以前沒處安身的叫化子,冬天就把那“草窩窿”當作被窩。

讀了點書的人,也能從中找到一些詩意的。當背靠着鬆軟厚實帶有香氣的稻草,讓淡淡的陽光照在身上,暖乎乎裏愜意油然而生,閒散的思想也就放飛了。抬眼處,光禿禿的田野裏唯有幾樹枝椏朝天立着,格外的有種蒼勁感。老屋頂上的殘留白雪,在陽光裏一閃一閃的放着光。屋後小山上的松樹,在萬物蕭索中顯得突出的青翠。這些景緻,不就是一幅詩意盎然的古墨畫麼?

儘管屋檐上冰溜溜拖得老長,儘管池塘裏的冰上能走人,這草堆旁的暖和足可以將那些酷寒抵消的。對於為了消磨掉漫長寒冷冬季的農人來講,“靠着草堆曬太陽”可以算得上是理想的境界了。

現在,靠着草堆曬太陽的現象已徹底的消失,那些草堆旁衍生的熱鬧和風情,更是消失得乾乾淨淨。在現代化面前,落後窮困的取暖方式,早已成了無文字記載的鄉村歷史。只是在有點年紀的人們心裏,留下了一點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