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來源:文萃谷 2.72W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立秋節氣之後天氣就會慢慢的變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3年立秋是幾點幾分,歡迎閲讀參考!

2023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立秋是2023的幾月幾日幾點

2023年立秋的時間為:公曆2023年8月8日2時14分

2023年立秋農曆時間:農曆癸卯(2023)年六月廿二

立秋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和立夏時的體重進行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好的,補償夏天天熱食慾不振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咬秋

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咬秋”或者“啃秋”這一説法。這一天,大家都要吃西瓜,以這樣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立秋一般在幾月份

立秋一般在陽曆8月7、8、9日左右。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曆為準,每個節氣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年的這幾天太陽會公轉到黃經的具體位置,一般來説,一個節氣有2、3天的偏差,所以,不同的年份,立秋節氣可能是在陽曆8月7、8、9日。

立秋有何特點?

立秋的特點是降雨、風暴、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雖然立秋表示秋季的開始,但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立秋的時間正處於中伏期間,因此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還有“秋後一伏”的説法。

每年立秋的時間都一樣嗎

立秋是每年8月7或8或9日,每年立秋日子不固定。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温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於公曆8月07-09日交節。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

立秋吃什麼傳統美食

1、貼秋膘

秋季是從酷暑到寒冬過渡的季節,氣候轉換,大多數人從食慾差的夏天,轉換到胃口大開的秋季,需要吃好一點補充營養。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吃肉進補的習俗,以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為主。

2、吃西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3、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4、吃秋桃

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江南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節氣有哪些習俗

立秋節氣在民間也叫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漢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一直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祭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這也習俗也是因為在立秋的時候吃這些東西是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的。

立秋的習俗

1、吃綠豆百合湯

老蘇州在立秋這一天還要吃綠豆百合湯。蘇州人比較講究,吃喝也是跟着時令走。她説,綠豆百合湯是清涼解暑的物品,儘管立秋後還可能出現“秋老虎”,但是,老蘇州一般在立秋後幾乎不再喝綠豆百合湯了,所以就在立秋這一天“喝個夠”。

立秋後,綠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暫且“歇歇”,脾胃虛寒的人勿吃冰鎮西瓜,立秋後燥令當時,不妨吃些滋潤的食品,如銀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薺、蘆根等,既清熱又潤燥。待在空調房時,肩頸、肘膝關節處該“捂”起來。

2、啃西瓜

“立秋”這天,老蘇州都有“啃秋”的習俗,家裏買只西瓜,一家人圍坐而“啃”,迎接秋天到來,也象徵着把“秋老虎”吞進肚中。

立秋是一個大家都期盼的節氣,不僅是因為希望酷暑快點結束,也是因為蘇州在秋天有很多時令瓜果上市,可以一飽口福。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啃秋或者咬秋這一説,一是迎接秋天的到來,期盼天氣趕緊轉涼。二是用咬秋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清張道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3、懸秤稱人、貼秋膘

立秋節這天的習俗是懸秤稱人,從清代民間開始流行,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營養,補償夏天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説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貼秋膘”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除了去菜場買來大魚大肉,回家“貼秋膘”外,也有很多老蘇州人會在立秋這一天,去吃一碗燜肉面“貼秋膘”。

4、洗早澡

在立秋後還有“秋老虎”一説,還會熱上一段時間,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還會存在。對待這些盛夏疾病,老蘇州也有他們的傳統辦法。

在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早上洗温水澡的傳統,有的時候,還會從院子裏的薄荷樹上剪下數片薄荷葉,放在泡澡水裏。聽老一輩的人講,立秋早上洗澡,一個秋天就不會生痱子。

5、啃秋桃

除了咬秋、貼秋膘等傳統民俗外,在靠近浙江的吳江南部等地區,還有些啃秋桃的風俗。

啃秋桃就是在立秋時大人孩子每人都要吃一個秋桃,吃完之後把核保留下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據説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之後該如何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温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温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

專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着涼,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户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鍊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

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鍊;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温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立秋時節話養生,調心養身收健康

少辛多酸慎進補

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説:“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所以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濕,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心情舒暢忌憂鬱

秋應於肺,在志為憂,這個時期是抑鬱症的高發期。因為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説,秋天意味着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悦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早睡早起防受涼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後晝夜温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着涼等疾病,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着涼,儘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忌過度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王樂榮提醒,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此外,秋季運動還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彌補些鹽水,彌補時以少數、屢次、緩飲為原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