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文萃谷 3.78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物簡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5篇)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

距離上一次發讀書筆記,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星期,在這一個多星期內,我讀完了兩本書,一本漫畫集,一本科普書,還有一本社會學類正在讀。今天要説的是這本叫《萬物簡史》的科普,不過我的思維有點亂,沒什麼信心寫好——這是大背景。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讀得我非常興奮,後半部分讀得我如坐鍼氈,這主要與我的個人興趣有關,與書無關。

提到《萬物簡史》,絕大部分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是個什麼史?所謂的萬物又包括了哪些方面,其實説白了,這就是一本人類探究萬物的科學史,你能想到的很多科學領域,諸如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都在這裏有所涉及。究竟人類是如何從無知變成有知,如何認識世界與認識自我(生物意義上的自我),科學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這本書會很榮幸地登上你的書單。

作為一部科普類書籍,目前分為了給大神看的高難度版本和給小白看的通俗入門版,如果非要給這本書下個定義,它應該算作小白進階版。所謂進階不是因為它難懂,只是相對於淺顯易懂的輕科普而言,這本書顯得很有邏輯。誰都不知道作者腦子裏裝了多少知識,竟能將五花八門的科學史談得如數家珍。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是很典型的故事性科普,前後邏輯性很強,一旦書中出現了某個科學界人物,作者接下來一定會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的生平,順便談談他的“黑”歷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話裏總是攜帶着一絲幽默感,好像一個詼諧的老頭——實際上作者今年已經66歲了——在給你講述科學界野史。

你能夠讀到一點《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意味(如果作者文筆再好一些,再會講故事一些的話),也能夠跟隨作者的步伐開發一下腦洞,試着想象一下已經滅絕的古生物或者地球內部會是什麼樣的景象,總之,它可以成為你瞭解科學與瞭解世界的`渠道,如果你不是個科學界大神的話。

那麼究竟所謂的“萬物”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書分為了六個部分,通過這本書,你能夠讀到:人們瞭解宇宙史的過程、瞭解地球年齡的過程、發現古生物化石的過程、地質學的發展過程、微觀世界的認知過程、生命科學的發展過程等。

作者提到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與一些我們從未聽説過甚至到死都沒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世人接受的苦逼科學家,這些人物與人物構成了整個科學的發展史,也使這本書變得生動有趣。

如果你能夠有興趣讀下去,你會發現在作者的文字中,你的思緒會從縹緲的宇宙漸漸來到這個藍色的星球,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一路看向文明的現代,你會發覺世界的偉大與自我的渺小,順便補充一下在社會生活中難以獲得的理論知識——它可以成為你很好的睡前讀物。

那麼話説回來,我在開篇説到後半部分讀得我如坐鍼氈,主要原因是後半部分基本都在聊生命科學,地球上各個化石的發現過程以及DNA的發現史等,相比於前半部分的恢弘宇宙和量子力學,這幾節由於本身知識儲備不夠,讀起來有些疏離感。

既然最後提到了生物史,悲天憫人的人類一定要感慨一下,我們殺了那麼多物種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用作者的話來説,這就是一種“運氣”。和很多科學史作者一樣,比爾·布萊森也反對一種“智人至上”理論,認為人類並不是上帝委派來主宰世界的寵兒——的確啊,一個存活時間與漫長的地球史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的生物,有什麼資格説自己統治了這個星球呢——於是在漫長的科學史結束之後,他説道:

“我們確實還處於起始階段。當然,問題的關鍵是確保我們一路走好,並且永無盡頭。而這一切,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僅僅有好運相伴是遠遠不夠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2

感謝《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布萊森以生動活潑,幽默輕鬆的語言把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產生的歷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將近現代自然科學史巧妙地鑲嵌在其中,讀來令人頓生“閲盡世間萬物萬象,縱橫上百億年上億萬光年”之感。難怪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教授在書中的序言中説:“十分樂意向中國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妙趣橫生有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希望它能喚起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的心裏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我是一名從小熱愛科學的青年學生,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真正的記住的知識並不多,我一路驚歎和感歎於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和奧妙,我與生俱來的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斷被激發出來。

當然,還要感謝作者和我們分享關於某些科學家的令人詫異又忍俊不禁的奇聞軼事。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裏,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

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靠着許多人努力奮鬥來完成的。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發明創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3

看到這書的名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很龐雜。因為以前也有讀過好些科普類的書,能夠將書的名字寫成“萬物簡史”的,這就是第一本了。大學以前有看過好幾本霍金的書,總體上,他的書傳説中很淺顯,但是要是認真讀下去,會發現還是很複雜的,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理解。

我原以為這本書也會很複雜,但是翻開目錄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給出那種十分前衞的名詞,諸如“選擇歷史”、“弦理論”、“表象奇蹟”之類的名詞。而是一些很平易近人的如“愛因斯坦的宇宙”、“歡迎來到太陽系”之類的短句。作為一個物理系的學生,我意識到這將是一本更接近我們普通人的書籍。

首先要承認的是我沒有將這本書全部看完,所能説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這本書時,它確實給了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他沒有用一套非常嚴密的邏輯給你講訴一個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從很多側面讓你瞭解一段歷史,一個故事還有一個事實。

它會給出很多相關性的描述,我覺得是非常生動的。比如,其中有段關於牛頓的描述:他聰明過人,而又離羣索居,沉悶無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幹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並沒有像傳統教科書中那樣:聰明好學,勤奮努力,18歲就進入了劍橋的三一學院,二十幾歲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讓一切看來都是那樣的順理成章,而科學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間小屋裏冥思苦想,最後得出了驚世結論。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但是很多時候在教科書上一些個性就被磨滅了,留給人的印象就是各種職業形象。

另外,“萬物簡史”中也體現了科學研究中的困難與艱辛。那段關於1735年法國皇家科學院的祕魯遠征,讓人體會到了兩個世紀前的讓人感受到了法國人的堅強。而富蘭克林不顧危險去放風箏,也讓我看到了美國人的執著。而這點是很可貴的,因為科學研究確實是一件耗時間、耗精的事情。然而我們中國學生對這方面的接觸的並不多,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學習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過程,最後把兩個都記住就行了。

而在科學研究中這樣的態度是不太好的。一個人一生的'科學研究中很難總結出很多的公式、結論,原因就在於其中的複雜性,而這個正是經常被我們忽視的,我們需要了解其中的複雜性,這樣才能在將來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難,而不是半途而廢。

其中有一段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開課上看到的。大致是這樣的:斯特恩老先生在聽了一次報告會之後,決定去驗證空間量子化。於是他就找了博士生蓋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實驗。結果是花了八個月的時間,依舊是沒有結果。經費不足,再加上一戰戰敗,德國的各種物資十分缺乏,日子過得也是相當清苦。最後還是再一次偶然中才發現了結果,可貴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實驗。

而本書關於對生物知識的講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後它提到的一句話“一個星球,一次實驗”,讓人很觸動。當我們身邊的物種都消失後,我們還能走多遠?我們人類佔有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資源,但我們給了其他物種多少空間?

也許生命的奇蹟不在於一個物種的繁榮,而是一羣物種的興盛。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4

《萬物簡史》是比爾布萊森的一部科普著作,是比較暢銷的一部書,也是格局很宏大的一部書。這部書在我的書架裏放了兩三年,只是信手翻了翻;前些日子,下了決心,看完了這部書。

《萬物簡史》是一部很出色的科普著作。科普著作往往容易寫得很生硬、乏味,但這部書不是這樣,筆下很幽默詼諧,讓人沒有距離感。有了距離感,讓人感覺很生硬,高不可攀,就沒有多少人能讀下去;反之,像這本書這樣,就像打開了一扇門,人們都可以推門進去,領略其中的美妙,這才是科普著作的真意。推門進去,隨着作者的嚮導,看看自然和科學世界的無窮景緻,欣賞人類前仆後繼創造的科學文明,真是讓人賞心悦目,感覺充實快樂的事情。在興趣的指引下,不知不覺長了許多見識,增了許多知識,感受了自然奇妙的感染,體會了科學精神的薰陶,其樂大焉,其妙大焉。

科學現在有一種矛盾:一方面,人們依賴科學,以科學為驕傲,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大為歎服;一方面,對許多普通人來説(哪怕是受過一些教育的人),科學都是一個封閉的城堡,依靠它為我們帶來進步、福利,可是卻沒有多少人能進去,欣賞、領略城堡中的神奇奧祕。科學日益成為專業人員獨佔的領地。學校裏的教育,科學知識本是重點,可是也只是學了一點兒枝節的東西,科學精神學不到,科學興趣培養不起來。説白了,那只是一種生硬的課程,你只要按既有的方式學就行了。這樣學的科學知識,對人的影響有限,有的時間一長,乾脆將那些基本的知識也忘了。除了一些專業人員,幾乎很少有人將科學當作一個可以終生探索、充滿興趣的神奇世界,就像書籍中的許多科學家似的,科學是他們探索自然、增進智慧的手段,他們的探索精神與他們的成就一樣,彪炳史冊。這樣的效果,幾乎很難達到。科學教育的結果,恰恰是讓人們學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後,對科學產生了更大的遠離、排斥的心理,辯證的説,這只是一種失敗。

書市上的科學書,要麼是非常專業的著作,一般人看不懂;要麼是飛碟、神祕探索之類;要麼是教輔書、練習冊,別的不知道,光是做題。(做題的效果雖然能鞏固知識,練習思維,但就譬如在針尖兒上雕花,再好,也不能通觀全體,具有批判思維。)總之,很少有像《萬物簡史》這樣的科普著作,既能吸引興趣,又能啟迪思維,增長知識,充滿人性的展示一個神奇的科學世界,給人探索科學的強勁動力。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科學,不是野狐禪的科學,不是雞零狗碎的科學,這才是科學城堡的本來面目。

我的科學知識很少,沒有專門的造詣,至少對科學有一種興趣、親近,只是這興趣、親近被許多東西衝淡了,攪混了,在《萬物簡史》這書裏,正好重拾這種心情。

《萬物簡史》是構思很宏大的,將自然萬物(包括人類自身)的方方面面,娓娓勾勒出來,穿插着科學史上那些令人激動的事蹟,名字,那些難忘的時刻。自然萬物有許多祕密,還需要人去揭示。科學是獨立的世界,是人類用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建立起來的寶庫。學科學知識,進入這個世界,你就需要從它的根兒上理解這個世界,你需要知道它的思維方式,它的`來龍去脈,用別的道理、別的方式與它爭論,而不去理解它是獨立、自足的解釋系統,獨立的城堡,就會感到迷惑。科學是人類創造的獨立的文明,它是人類理性的工具。

科學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瞭解世界,它是人們手中鋭利的工具,但自然是無窮的,萬物是無限的,科學本身也在不斷的進展、突破。科學的樂趣也正在這種不斷的探索、揭示的過程中。

《萬物簡史》用簡單而宏大的筆觸,勾勒出天上地下,過去現在的萬事萬物。它給人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門,給人一種視野,給人科學的趣味兒,這確是一部好書。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5

也許,萬物是人類需要的第二要點了,人類需要食物、機械、服裝、武器。都在於萬物的原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艱難與困擾,正像愛迪生説的.那樣,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有汗水,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平那樣,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顆飯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學家,他曾經獲得了不少稱讚,享年75歲,他用了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佔了點“最”。

《萬物簡史》就是這樣,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繼承它,因為它把世界上所有東西都聚集在這一點。《萬物簡史》在我的眼中,他實在是太完美了!可是,這其中成就的是什麼,我也解釋不了。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個人喜歡看的書都有喜歡的原因,你的思想誰也不能一樣。總之,書,是人生的真理,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們啊!

書對人類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萬物簡史》也是書種類中的一種,它會讓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發現,它們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裏,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因為書是個虛擬大自然。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6

《萬物簡史》這本由比爾布萊森花費3年時間完成的科普讀物,講述了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對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氣候學、生命科學、地質學、人類學的很多基本常識都進行了清晰的解釋。比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現在地球上的?世間萬物是怎樣演進的?等等。講述了作者本身和許多科學家是如何解釋這些科學現象和科學事件,誠然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是以一種簡潔輕鬆又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一次科學普及,正如書中的副標題一樣——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但這本書真真正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智慧而又幽默的語言,也不是我如何明白了之前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而是這本書中流露在字裏行間的一種偉大的科學精神。

在讀美國人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之前,我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了一顆探索的心。不斷地發現和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是一大動力,當然這很大程度歸功於那些不懈努力地優秀的'科學家們。但這並不是科學家們的專利,對於世界和未來強烈的好奇心,恐怕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個孩子都曾經歷過的階段,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充滿求知慾的年齡是多麼地可愛,卻又多麼地一閃而過。

本書作者也並非理工科班出身,但正是因為自己小的時候對宇宙、對地球的好奇和嚮往,在長大之後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尋科學的真相,而書中所提到在人類歷史上留下那些巨大財富的科學家們,大多也都是僅僅因為對科學的嚮往,對真理的渴求,他們有的衣食無憂、有的窮困潦倒、有的性格怪癖,相同的是那種對科學義無反顧的執着。更有無數並不是很有名氣但是卻仍為科學發展付出了畢生心血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名字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聽説過,而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科學家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等巨匠,也有很多我們不曾想到的故事。這許許多多的故事給我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他們每個人心中,我已經久違的探索之心。

曾幾何時,我們忙忙碌碌於各種升學、考試、輔導、培訓,當然在我們眼中這也都是學習,經歷過各種考試的大國小生們鍛鍊了出色的邏輯思維和記憶力。我們也善於解答問題,對於試卷上的問題無論如何疑難,我們也都不在話下。但是,當初我們小時候提出的那些問題呢?那些在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憑藉着孩童純真的本性提出的那些問題,我們現在解答了嗎?我們現在還能夠像小時候或者像那些科學家們一樣,想着去探索些什麼嗎?知識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簡單地給出答案也不是追求科學真理。

合上萬物簡史,要感謝這本書,它讓我找回了那顆久違的探索之心,也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真正的科學精神,我們雖然不是科學家,更不是科學工作者嗎,甚至不是一個很熟悉物理化學的理科生,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可以用發現的眼睛和探索的心不斷地去認知那些我們還未曾明白的事情,不斷地追求真理追尋真相。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探索精神,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這種精神。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7

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斷斷續續地把以前曾瀏覽過的《萬物簡史》又讀了一遍。

這部書是一本讀起來令人興致盎然的科普讀物,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下面這些:有關宇宙的無限大的世界的;有關微生物的.無限小的世界的;有關地球本身的;有關人類是如何誕生的。

作者在敍述這些內容的時候,描述了有關的結論是怎樣得出的來龍去脈。讓我們在領略到這是一個神祕世界的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科學本身的發展,其實跟人類的歷史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充滿了變數,並沒有那麼一條看起來非常穩健的道路,可以從過去一直通到現在。真的是魯迅先生所説的,地球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且是一條荊棘遍佈的路。

簡單地説,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在告訴我們,宇宙是多麼神奇,地球是多麼神奇,生命本身是多麼神奇,我們也許永遠都沒有辦法弄清楚這些神奇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意識到周圍的一切是多麼的神奇”這件事本身,又有多麼神奇。

所以,雖然這是一本有關科學的科普讀物,讀過之後,卻讓我這個一向自以為是無神論者的人感覺:難道真的不是上帝造就了這一切嗎?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8

正如標題所言,讀了《萬物簡史》,對於死亡不再恐懼——至少我是這樣。您一定以為我瘋了,以至於口出狂言,要麼你一定覺得我被這本書忽悠了,但恰恰相反,毫不誇張地告訴你,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我一個,他們也不像我這般籍籍無名。這就是此書的魅力所在。

我極力推薦這本書,它給人帶來的,絕非只是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對靈魂對生命對萬物的思考與感悟,所以我打算説服你,好讓你把它從圖書館借出來,和我一起也來感受萬物的魅力。

不得不説,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了不得的傑作,“萬物”一詞可不是兩個字十一畫這麼簡單,這是一個多大的概念啊,難道區區一本書就能説得清道得明嗎?所以能用這兩個字作題目並闡述明瞭的,幾乎不是人,世間沒幾個,比爾·布萊森算一個,我敬他是條漢子。

老頭子今年66歲,是個美國人,是享譽全世界的旅遊文學作家,畢業於著名的德雷克大學,曾供職於多家著名報社,遊歷天下。此人博學多才,寫法尖刻,但當博學與尖刻與幽默混雜在一起時,文章就會產生美妙的化學反應,這也是他被公認為“目前活在世上最有趣的旅遊文學作家”的原因罷。

寫成這樣一本書,絕非想想就可以完成的,畢竟不是寫小説,這可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啊!作者除了自己做了許多相關研究,更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去訪問科學家,去收集數據.......因此史料非常豐富,也具有極強的説服力。

這本書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詼諧幽默卻也不失辯證思考,剛讀的時候,確實是有難度的,讀着讀着就睡着了,很多概念理解起來很費勁,朋友勸我趕緊“丟”——這樣的書讀起來沒意思。但書本身的魅力讓我捨不得放棄,其中的道理與知識是很多其他書籍裏沒有的。於是我發揚了“螞蟻啃骨頭精神”,耐着性子把書一點點啃了。

這本書切入點非常小,小到從一粒質子開始。作者從質子寫到宇宙,從宇宙寫到地球,再從地球寫到人類......雖然沒有一字一句去琢磨和體會,但它讓我Get到的點卻非常多,這些點彙集到一起就成了我不再恐懼死亡的原因。

宇宙大得沒有邊際,別把自己當回事兒。在人類已經認知的範圍內,宇宙已經大得沒有朋友,可你有沒有考慮過在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之外,又有多少無限的空間與時間的集合體?迄今沒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相比較之下,人類簡直渺小到看不見,甚至還沒有塵土的重量。因此,我想説的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再牛再橫你也成不了太陽,即使你成了太陽,但你相對宇宙來説,也不如一粒沙子!

如此一來,“死”能算作什麼東西?根據分析,人死以後,變成了各種質子粒子原子夸克.......飄散在風裏,成為高山碧水的一部分,成為世間萬物的一部分。

沒有人可以長久存在,從哪裏來終究要到哪裏去,這一點中國古代陰陽學説已經研究透徹。因此,自然死亡真的不必要恐懼,這是萬物規律,這是陰陽輪迴。你只需設想一下,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假若你以上帝視角俯瞰一切,一個人的生與死其實就在一瞬之間,這隻一個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過程,你不會為其難過與傷感,因為這一切都是客觀的需要和存在。

當你意識到宇宙的和宇宙外的一切,並且清楚你的定位時,所有事情都會變得很輕鬆和簡單。所以沒什麼事是過不去的.,遇到困難挫折時,想想宇宙萬物便豁然開朗——即便傷心欲絕地與前任了分手也不見得是壞事,你們在一起真的不幸福;即便精心的表準備的告白不成功也要努力感恩,沒在一起也許是最對的選擇;即便失去了所有,亦要感謝上帝,至少你活着就是個奇蹟。

不懼怕死亡,不代表蔑視生命。書裏闡述了很多生與死的問題,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渺小如此,但每一個人的存在是多麼偉大的傑作啊。

你現在捋一捋,你要怎樣才能來到世上,並存活着......倘若你把思緒拉到人類出現的幾萬年前,你一定不會想到你居然可以來世上走這麼一遭,或悲涼或輝煌。即使種種幸運有了你的家族有了你的父母,可你還要和幾億個兄弟姐妹競爭,很幸運的是,你衝在了最前面——算一算,你來到世上的概率幾乎為零。

所以,我們是何等幸運,才能在浩瀚的時空中存在,並與你的家人愛人相聚。因此我要説的是——熱愛生命是你的職責,因為你的存在是一個奇蹟。

永遠別自傲,你沒有絲毫資格。讀了這本書,你會了解到,每一個自傲的人很可能是個傻子,一個聰明的人絕對是一個謙遜好學的人,因為比起浩瀚宇宙,你毛都不是。

你也許知道牛頓創了《原理》,並在學習中深受其“折(du)磨(hai)”,但你知道這個理論是哈雷與另一位科學家打賭而逼出來的嗎?你也許知道達爾文寫了《物種起源》,但你知道他對蚯蚓的研究程度甚至超過了進化論嗎?也許你知道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嗎——哈雷的一生非同凡響,他當過船長、皇家天文學家、牛津大學幾何教授、發明家........他唯一沒幹過的事情就是發現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所説的一切我只想證明,我們太小,知道的東西少之又少,沒有理由傲氣,更沒有理由撒潑,要為存在的每一刻祈禱和感恩。

我們從哪裏來?現在在幹什麼?要到哪裏去?這一千古命題只能在萬物流轉中讓時間來作答,即使時間不知道,其實也無關緊要。關於此書,我所説的只是我的理解,你一定會有更高深的見解,知此書而不讀此書,甚是可惜。

最後,我想把莎士比亞那首詩搬出來作為結尾分享:

在這一種抑鬱的心境之下,彷彿負載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穹蒼,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着金黃色的火球的莊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9

比爾·布萊森寫了《萬物簡史》這本偉大的書。

他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歎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從組成人體的原子講到宇宙大爆炸,從太陽系的形成講到居里夫人為什麼得了兩次諾貝爾卻沒當選過她所在科學院的院士?(據説是因為她在居里先生死後和另一位科學做了有傷風化的事,所以學院裏的老頭子們對她十分抵制。)以及人們曾痴迷的火星人的種種傳説,只是源於一個科學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圖紋,就武斷的説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目的是為了從南北極運水以灌溉赤道上乾旱而又高產的農作物(看到這,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呢)。它就象一個有魔法的盒子,總有新奇的東西不斷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學和科學家在這裏都變的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製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明人。他寫過有關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威文章,他發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幹過的事就是發現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後。”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裏,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後寫道:“如果説這本書有什麼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裏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蹟。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雖然已經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説,《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裏不斷的感歎: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請記住它相對於精彩內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不會讓你失望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0

《萬物簡史》以簡短的文字、生動的圖畫描述了世間萬物如何演變而來,並揭示了許多科學理論。

作者是一位英國人,他從小就喜歡科學讀物。每當讀了以後,總是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這本書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問題。當前,國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講的科學理論,由於許多高深的專業術語,學生們並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淺顯的文字加以闡述,則更容易被我們接受。

書中講到的“萬有引力”,雖然我很早便聽説牛頓的這個著名理論,但並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讀完了關於它的敍述,才徹底明白了它的含義。作者這樣寫道:也許你正在看電視,這時,你吸引着電視機,電視機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間萬物都有引力,物體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時你感覺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緣故。

經過這樣的解釋,我也就懂了“萬有引力”地道理。所以,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科學類書籍最好看、最有價值的一本書。閲讀這本書,真正使我瞭解了宇宙的一切奧祕。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1

從古至今,科技發展變化的迅速是我們祖祖輩輩都親眼見證過的,科技讓飛機飛上藍天,讓人類發明字體,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在我們正享受着科技帶來的幸福時,有沒有想到,科技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萬物簡史》告訴了我們答案。

《萬物簡史》主要講述了人類一切科技成果的來源,以及科技帶來的不便,例如:科技經常會危害環境、我們對科技的依賴使自己染上各種疾病等,而我們卻毫無察覺。比爾·布萊森寫的這本書是一本在科技史上,在全世界都稱得上”絕世著作“的書。他告訴我們在科技的背後有着多少艱辛的努力,並對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都有一些詳細的介紹。他為了這本書,足足準備了十年,並且在發表這本書後,立刻患上了嚴重的`病。

比爾·布萊森在文壇算是幽默派的作家,因此,它簡潔的語言中流露出層層疊疊的風趣。比如,描寫火箭的那一段:”火箭顧名思義就是火和箭的意思,你不會相信了吧?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我看到這段時,以為作者僅僅是在湊字數。接着往下讀,卻發現火箭真的是由火和箭組成的,火箭軀體的原形只是一支箭,像漢字一樣,不知道演變了多少年,最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這使我不禁對這本書有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裏有著名人的成長過程,萬物的形成與起因,相當於把整個世界的縮寫……這是一本以創造為主的書,我不禁想起了語文書中的一句話: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2

經過同學和小夥伴的推薦,這個寒假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科學書。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我覺得這本書內容很精彩,而且讀後有很多感悟。

書中講述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而奇妙的時刻: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一千古話題作了極為精當的描寫,每一個人在閲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感歎:在科學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人類的一些發明又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氣污染、動物瀕臨滅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引起重視,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3

從古到今,我們一直在科技的道路上探索。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看天文曆法,為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揚名海外。是的,沒有科學,我們哪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發展,我們哪能坐上高鐵出行?沒有科技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

在我們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事物隨着科技都在潛移默化的變化着。輕輕翻開這部書,輕盈跳躍的小字符門帶我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上億年前。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收入筆下。驚奇和感歎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萬物簡史》的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大至宇宙,小至微粒子的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現象。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4

在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萬物簡史》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英國的比爾·布萊森,他寫道作品幽默風趣,而《萬物簡史》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在我看來最能讓人震撼到的一本科普書。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像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雖然這本書介紹的是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而這些知識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敍述中不時穿插着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説,一箇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藴含着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麼釋放它”的話。

當作者在其中留下一個個問號,又在最後一個一個解答,你會發自內心的感慨:“原來如此!”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人類多麼渺小,大自然又是多麼的神奇。

《萬物簡史》讓我發現了生命的神奇,宇宙的絢爛,世界的精彩,它讓我瞭解了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祕。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5

作者從宇宙大爆炸講起,將各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發現和相關科學工作者的工作聯繫在一起,講述現代科學成果的由來。先是宇宙的成長曆程(雖然誰也説不清它到底存在了多久,還會存在多久,是否真的是我們想象中的存在);慢慢地,視線從宇宙收回到地球,講述科學在地球上的發展,穿插着想着科學家們的工作——那些讓探索真理的過程。科研是一段尋找之旅,最重要的,是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像書中説的:在“那個特別能吃苦的年代”,大家都“感染上了一種瞭解地球的強烈慾望”。

很多科學家一把年紀了還在工作着,並不斷出成果,所以年齡不是問題;“聰不聰明”也不是問題,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比如一個連名字都不太記得住的“老頭兒”埃文斯卻“恰有記住星場的能力”;興趣與愛好才是最好的生活嚮導,引你去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天賦能指引你做自己該做且能做好的事情;埃文斯用幾百幾千個夜晚耐心地、耐着寂寞地守望着自己的天空,守着自己的夢,看啊看啊,靜靜地享受探索的快樂。有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埃文斯一無所獲。但他依然等待着,探索着,享受“那種神奇的味道”。

執着或許是獲得一種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有時,也未必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方向錯了,就更悲劇了。在輔滿荊棘的科學史上,不乏這樣的悲劇:愛因斯坦被認為“浪費了他的後半生”;布格和孔達米納花了將近10年時間,得出了一個他們不希望得出的結果,而且發現這個結果還不是他們第一個得出的。他們艱辛的測量工作,只是證明了別人的觀點是正確的。不管怎樣,那時的科學家們大多是默默無聞的工作者。

文章接着漸漸引出了關於地球的歷史.跟着書中描述,可以想象各種地球生命滅絕的可能情境:或來自宇宙外的小行星,或來自地球內部的巖漿,各種可能...讓人不禁感到生命的脆弱無力。它用了幾十億年才進化到現在的高度,而滅絕卻只是一瞬間。星系也一樣:“一顆恆星可以燃燒幾十億年,而死亡卻是一下子的事。”中觀和宇觀的事物竟如此異曲同工。

雖然該書只是在很淺的層面對相關科研成果的做了通俗易懂的介紹,不涉及精深難懂的專業知識,但涵蓋面廣,全書看完,不禁有一種無知感——已知的越多,則未知更多。從微觀到中觀、到宏觀、再到宇觀,世界無窮無盡,它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自顧自地存在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窮無盡、無限未知的世界,但只能憑藉着生命給予的、並不強大、甚至極其有限的感官和思維能力去感知和認識它,猶如叫夏蟲想象冬天,猶如讓三維世界的蜥蜴去理解無限維度的空間。書中一位學者也説:“物理學很可能沒有一種終極理論--每一種解釋都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形成‘永無窮盡的一連串越來越基本的原理’。與之相對的可能性是,這種知識也許是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以思維之有涯追世界之無涯,困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