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6.74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乙己》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孔乙己》讀書筆記

《孔乙己》讀書筆記1

在一個人的心中人品是最重要的,可我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後,讓我明白了。

魯鎮的酒店的局格,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枱,櫃裏面預備着熱水,隨時準備温酒,而我的職務就是温酒。有一個叫孔乙己的人,經常來店裏喝酒。孔乙己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因為一般穿着長衫的,才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要酒要菜,慢慢的坐下喝。但孔乙己是唯一個穿着長衫在外喝酒的,但長衫可又髒又破。我的工作很無聊,只要孔乙己到店裏才可以笑幾聲!

孔乙己原來也是讀過書的,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但寫得一手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他又一樣壞脾氣好吃懶惰。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筆硯一起失蹤了。如果是好幾次叫他鈔書人也不在。孔乙己也沒辦發只好做一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裏人人品是最好的,他拖欠的帳不出一個月就會還清。有一次在店裏孔乙己問我茴香豆的茴字怎麼寫,“我”沒有理會他;於是他就開始認真地教“我”怎麼寫茴字,他看“我”毫不熱心,便歎了一口氣,現出極惋惜的樣子……

孔乙己這給人普通,但看得出他的人品是最好的.的。我曾看過一部電視劇叫《雪豹》裏面有一個叫劉三的人,他也偷東西但他只偷日本人的東西,可劉三的人品就很好,他答應別人的事,就説到做到,從不食言。難道劉三和孔乙己不一樣嗎?

《孔乙己》讀書筆記2

初讀《孔乙己》,第一種感覺就是輕鬆,可笑。可細細咀嚼後,我辨識到這篇小説含蓄的意味很深沉。作者魯迅寫《孔乙己》為了揭出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病苦,同時也為了反映當時社會世態炎涼,人際關係的冷漠無情。

孔乙己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但因為他熱衷於功名利祿而釀成了逸惡勞,自欺欺人,自命清高的性格。也正因為這種性格而造成孔乙己的悲劇的產生。所以説,造成孔乙己的悲劇,完全是因為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科舉制度誘使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祿,死讀書;孔乙己又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營生條件,好喝懶做,終日靠偷東西來過活;另外以丁舉人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摧殘孔乙己等方面都是造成他悲慘遭遇的原因。

我十分同情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對於他“吊着打”“打折了腿”等遭遇覺得他十分可憐。但對於這些事,難道那些民眾都無動於衷嗎?這就是作者的.另一創作意圖。

“店內外充滿了快樂的空氣”。這句話,我本以為孔乙己與眾人都是融洽相處。而實際上只是酒客們的冷酷和麻木不仁的嘲笑。他們嘲弄孔乙己的迂腐可笑。他們不但不可憐、同情孔乙己,還嘲弄他。還有掌櫃自私、冷漠的,卑鄙的嘴勝,更顯出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心勢利。這都是封建等級制度侵蝕民眾的心靈,使民眾麻木不仁。

如果孔乙己不甘失敗,發奮圖強,就不會有這般悲劇的出現,更不會有咸亨酒店的嘲笑聲了。

孔乙己的悲劇,咸亨酒店的笑聲都是封建科舉制度、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的侵蝕的可悲世態的集合體。這就可知道當時社會有多少這類悲劇的產生,有多少人被這封建社會的制度所毒害……

《孔乙己》讀書筆記3

文壇大師魯迅先生九十九年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體小説《孔乙己》。作者通過塑造孔乙己這個清末下層知識分子——科舉制度犧牲者的形象,對腐朽反動的封建教育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鋭批評和憤怒控訴,對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橫行霸道的罪行進行猛烈抨擊。作者在以同情的筆調錶現孔乙己遭受侮辱、損害人格的同時,對他那種在封建思想毒害下麻木不仁、自甘墮落和“好吃懶做”的可鄙相,作了恰如其分的諷刺;且這種諷刺不僅僅侷限於孔乙己,它是針對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及其制度的。因而,賞析《孔乙己》的諷刺手法,對於加深理解作品主題思想,學習先驅文豪的創作風格,無疑大有裨益。

反彈琵琶聲聲鏗鏘

小説《孔乙己》全篇中,人物除了孔乙己,有咸亨酒店的掌櫃、夥計,還有丁舉人、何家某等。乍然相會,似曾相識,扯下那層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薄紗,便不難辨出那粉墨登場的面目來。

孔乙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長得身材很高,青白臉色”,一副十足的書生氣;他是唯一身穿長衫站着喝酒的人,這種形態本身就自相矛盾,脱不下長衫就是脱不下封建科舉遺留給他的讀書人的禮儀派頭:而其經濟地位卻不准他擺這個派頭,這也許就是所謂“貧窮志不移”吧。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大有勞心者治人的.高貴相。他雖然外貌不俗,可“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這傷痕是“又偷了人家東西”的私隱。他穿着長衫,極力裝出衣冠楚楚的樣子,無奈“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種邋遢的生活習性,令人嗤之以鼻。他貧困潦倒,“越過越窮,弄的將要討飯了”,還要胡謅什麼“君子固窮”,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

另一個是咸亨酒店的掌櫃,一個貪婪的小商人。作者描寫他投機取巧,唯利是圖,坑害顧客,手段狡詐。他教唆酒店小夥計在酒中摻水,謀取暴利,只是礙於短衣主監督,不能下手,就把怨氣撒在小夥計身上,欲炒他的“魷魚”,但畢竟礙於情面,只好暫時抑嫉恨耍手腕另派小夥計它差。酒店掌櫃吝錢如命,作者偏不直説,每每提及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這十九個錢對一爿酒店來説或許無甚緊要,可掌櫃卻念念不忘。作者精心把他提及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的背景安排在中秋節前後、年關和端午節,掩卷遐思,恍然大悟,原來那掌櫃是每逢佳節倍思錢的德性,將一副吝惜鬼的嘴臉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

丁舉人是作者筆下的一個權勢人物。他讀的四書五經,滿腹經綸,尚有功名,按説有悖仁義道德之事該與其無緣。然而“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肥鮮者,孰不魏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劉基《賣柑者言》)。當孔乙己淪落到將要討飯的地步時,丁舉人不僅不同情,不憐憫,不解囊相助,反而對孔乙己迫不得已做些小竊之事,“先威逼寫服狀,後來是打,打了後半夜,再打折了腿。”把一個冷酷無情、橫行鄉里的假善人合盤端出,將其人面獸心的真實面目揭露的淋漓盡致。

曲徑通幽樂中藏悲

魯迅先生曾經十分推崇戈果裏的創作風格,贊同其作品著名特點是“差不多都是以愚蠢開始,接着愚蠢,最後以眼淚收場,這是名副其實含淚的笑。”(別林斯基對戈果裏作品的評論)他把深刻的含淚主題,巧妙地安排在笑的氣氛中加以表現,笑中藏淚,含淚而笑,笑中見悲,樂悲相映,驅使人們好像觀看一部輕喜劇,默默地配合舞台上演技,觀眾情不自禁地閃出晶瑩的淚花,這正體現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小説寫孔乙己每次在咸亨酒店出現,總是逗得“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裏店外充滿了快樂的空氣。”這句話在作品中重複出現了兩次,其它描寫笑的場面多達十幾次,可見使人“快樂不已”。“快活”通過笑聲表現出來,笑什麼呢?笑孔乙己屢試不第,笑他竊書捱打,笑他言行迂腐。這笑聲有“短衣幫”們無事生非的耍笑,笑孔乙己唸叨“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權作酒足飯飽之後的聊天笑料;有酒店小夥計“附和着的笑”,笑聲裏藴含着某種鄙棄,小夥計明明白白“聽人家背地裏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可偏偏對孔乙己誨人不倦的熱情給以“又好笑,又不耐煩”的奚落;還有酒店掌櫃幸災樂禍的“取笑”,笑孔乙己“好吃懶做”“又偷了東西”“被打折了腿”。這溢出字裏行間的笑聲,使讀者不僅看穿孔乙己那“朽木不可雕也”的迂腐神態,而且也襯托出那一幫“看客”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赤裸裸地暴露出封建社會統治下人們扭曲的靈魂。表面上充斥着“歡樂笑聲”,背後卻是“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齷齪的沉溺奢侈生活的億萬富翁,另一方面是永遠在飢餓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愚味者在傻笑中未能啟智,任其這“人肉的宴筵還在排着。”各色人物在“含淚的笑”中粉墨登場,扮演了荒唐可笑的角色。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

小説選擇特定的環境,即魯鎮咸亨酒店來表述,這是容易集聚人多的場所。酒店掌櫃對不同身份的顧客表現出不同的反應,説穿了,酒店老闆是看錢窺顏行事的。做工的人,多是貧苦出身,“每每花四文錢,買一碗酒——靠店外站着”;而“短衣幫”倘若多花一文錢,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那麼身穿長衫的呢,大抵代表闊人吧,闊人有權有勢有面子,酒店老闆豈敢怠慢,不僅恭請“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而且畢恭畢敬地招待伺候。可見,在孔乙己所處的封建社會末期,人的價值仍是有金錢決定的,金錢面前顯高低,無錢休欲裝臉面,世相紛呈,豈能奈何!

咸亨酒店表現的僅是整個封建社會夕陽晚照的一個縮影,孔乙己的卿卿性命算得了什麼呢?他死守“君子固窮”也罷,嘮叨什麼“之乎者也”也罷,既不能抬高他的身份,也不能換取任何生活實惠。他排出九文大洋,回報“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摸出四文大洋,也只求得“温一碗酒”。孔乙己儘管“好吃懶做”,畢竟還懂得那世道賴以生存的是“孔方兄”,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是遭冷落,有錢人作威作福不足為奇,無錢人窮困潦倒時偷筆摸硯也要定罪。世道原本如此,難怪酒店掌櫃對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牽腸掛肚,讀者不難理解其中緣由。

《孔乙己》使用白描手法,層層剝落封建科舉制度已日下西山無可挽救的史實,可謂諷刺的淋漓盡致也。作者曾評論馬克?杜温的藝術風格,“幽默中包含着諷刺和哀怨,滑稽中包含挖苦和批判,藝術誇張中包含現實內容”。把這段話用來評論魯迅白話小説《孔乙己》,不也同樣是貼切的嗎?

《孔乙己》讀書筆記4

在讀完魯迅寫的這篇具有悲劇色彩的文章《孔乙己》之後,我心裏感到一絲淒涼,一點同情,然而我也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所以我要加倍珍惜現在的生活。

在過去殘忍的科舉制度下,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從而改變了孔乙己一生的命運,然而孔乙己的理想因在科舉制度的時代裏被打碎了。

孔乙己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墮落為社會垃圾。如果不制定科舉制度,那麼孔乙己就不會是這樣的情況,可是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每天都有很多人為生活所逼,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成為行屍走肉,變得非常懶惰。

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雜着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魯迅把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得極為形象,寫出了孔乙己有勞動的本能,但由於生活的窘迫,科舉制度的壓迫,一直頹廢下去,導致了好吃懶做、經常遭人毒打、被人嘲諷。而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總是瞧不起人,都是沒有愛心,麻木不仁得人。孔乙己因失敗頹廢,被人打斷了腿,沒人同情他,大家都譏笑他,因科舉制度的原因造成了他一生的遺憾,在最後的那一刻,孔乙己用他的雙手撐着地慢慢離開。而那些沒有愛心的人無一同情、可憐他,從而體現舊社會的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

如今的社會不再有科舉制度,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入學堂。機會把握在自己手中,沒有科舉制度的控制,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很快樂。國家越來越富強,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珍惜在校學習,隨着社會進步,大家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極力去追求。

我希望孩子做有愛心的人。堅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棄,走向自己成功的道路。

《孔乙己》讀書筆記5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説代表作,文章中杜撰了一個飽受封建教育迫害而變得滿目蒼夷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在魯迅先生的文筆下被深刻第演繹成了一個好喝懶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形象。

上學時,讀這篇文章感覺孔乙己為了生計或者學習而變成“偷書賊”,為了面子而不肯脱下那件象徵讀書人身份的又髒又破的長衫,為了賣弄學問説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等行為確實有不少可笑之處。今天閒來無事重讀這篇文章,突然感覺孔乙己身上的一些優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中對孔乙己在酒店的賒賬有這樣一句描述“不出一月,定然還清”,這句話就足能反應出孔乙己的為人誠信,正是他的誠信才讓酒店老闆對他的賒賬問題足夠的放心。但是,現在社會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像孔乙己那樣的誠信,大家為了生計疲於奔命時,忘記了對朋友、對家人和對社會的誠信,造就了很多的“狼來了”的故事,更有甚者對社會進行的坑蒙欺騙。難道我們就不應該讚許下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嗎?

孔乙己主動教給酒店小夥計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給小孩子分豆子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反觀我們這個科技已經得到突飛猛進了的社會,人們步入了爭分奪秒的快節奏生活中,沒有人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幫助陌生人身上,更沒有人願意拿出自己的物品與大家分享。社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扶,不扶”思索的身影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背影。假如孔乙己來到我們的社會,他能適應我們這樣的節奏嗎?

對比於孔乙己的年代,我們的社會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投入是不是少了一點呢?如果我們把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和樂於助人的精神發揚起來,我相信社會更穩定、朋友更真誠。

《孔乙己》讀書筆記6

舊時代的末路人,一個自命清高的讀書人——孔乙己,上演了這麼一出時代末路的,好笑,去哦有令人深思的`鬧劇。

孔乙己,好吃懶做,又自命清高,偷東西硬是説不算偷。依着自己是讀書人,看不起勞動人民,要往富人圈兒裏混,卻總遭人唾棄,排斥,夾在窮人與富人之間。在這麼一個趨炎附勢,功利的時代,最終沒有孔乙己生存的縫隙,造成孔乙己被打死卻無人問津的悲劇。

讀完文章,不僅為孔乙己惋惜。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悲劇,社會原因佔了很大一部分,但孔乙己自己好吃懶做,也是一方面原因。所以,我們要自立自強,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想着幸運女神會大駕光臨,那只是白日夢中的一幕。

我們要從生活中自立自強。我們要自己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依賴他人;生活之中遇到挫折,自己勇敢的克服它,不依賴他人;生活之中不總是依賴父母的照顧,自己要孝敬父母,做到真正的生活中的自立自強。

我們要做到學習中的自立自強,自己認真冷靜的思考問題,不總是問他人來解決問題;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與任務,不抄襲作業;遇到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氣餒,自己排解困擾恢復好心情。抓住機遇,努力學習,自立自強,不然只能落得孔乙己的下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讓我們自己自立自強,讓祖國自立自強。奮進吧,少年!

《孔乙己》讀書筆記7

血,冰一樣冷?

“哈哈”、“嘻嘻”,腦海裏不斷迴響着、盤旋着咸亨酒店內外那一片開懷的鬨笑聲。我的心突然抽緊,再抽緊。渾身上下的血像停止了流動,變得像冰一樣冷。

不知為什麼,孔乙己總是令我聯想起很久以前鄰居里的一位老人。時間久遠得連她的姓氏也已經模糊,但還清晰地記得她瘦小的身影和眼中那一片從不改變的安詳而又帶着一點點落寞的神情。老人當時已經有差不多70歲了,可身子看上去還挺硬朗她一個人住着一間不小的房子,據説是老伴過世了,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工作,便只剩下她孤零零的。老人不愛在屋裏待,天天都搬把竹椅子坐在曉馬路上看來往的人,間或和在外閒笑的其他鄰居拉家常。老人很熱情,也很健談,見了每個熟人就大老遠地招呼,因為她天天坐在那兒,幾乎每個人她都認識,都叫得上名來。老人的手藝想來也不錯,她常自己做許多種好吃的小零食,炒瓜子啦,豌豆糕啦,見個孩子都要給一些,孩子們都願意和她親近。老人也是很喜歡孩子的,見了任何一個,她有些昏暗的眼睛裏就立刻散發出一種明亮的神采,那麼慈和親切。所以後來,漸漸地有一些年輕的媽媽因為有事,把孩子放在老人手裏,老人每次都高興得心花怒放,每次孩子都戀戀不捨地不肯離開她的懷抱再後來,就有了老人的家裏同時有三四個孩子的盛況。那一段時光,老人眼裏的落寞幾乎不見了蹤影,總是洋溢着觸手可及的喜悦

但老人畢竟是上了年紀了,突然地,老人開始劇烈地喘息,咳嗽開始她還忍着,後來越來越厲害,她的腳步開始瞞珊,臉也變得蠟黃。漸漸地,媽媽們不再把孩子抱到她跟前,她的屋子裏便沒了孩子的吵鬧聲。老人整天坐在路口的小椅子上,呆呆地看着來往的人們,偶爾伴着撕心裂肺的咳嗽聲。我不敢再去注意她的眼神,而鄰居們,依舊匆匆忙忙地從她面前走過,似乎並沒有人注意她的變化。再後來,老人下樓的次數越來越少,終於有一天再也沒有出現過。後來聽説,老人的女兒從外地來探視她,看到她已經徹底起不了牀。

事情已經過去許多年,老人的.形象像一縷輕煙被風吹散。她的慈祥,她的孤獨,都彷彿不曾在旁人的心裏留下一點痕跡。

所以我真的感覺很冷,忍不住顫抖。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無情,無論怎樣的人,你自己的悲歡生死、刻骨銘心、驚天動地,之於旁人,只不過是塵世中匆匆掠過的一痕灰影,不會觸動他們心頭的半絲感觸。血,真的像冰一樣冷?

《孔乙己》讀書筆記8

魯迅小時候在飯店做過幾年工,他因為年齡小,伺候不了在店內穿長衫的客人,老闆就安排他在櫃枱工作,招待那些不富有的工人。

在魯迅迎接的那些客人中,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長衫又在店外吃飯的。、

孔乙己小時候讀過幾年書,所以説話時總是“之乎者也”的。

他去小店喝酒時一般都給的是現錢,偶爾沒帶錢時賒賬,欠的錢都會在一個月內還完。

因為孔乙己小時候讀過幾年書,字又寫得漂亮,所以找了份替人抄書的工作。可是他這個人平時太懶,抄書的工作做不了幾天便卷着筆墨紙硯逃之夭夭了,漸漸地,就沒人再敢僱他了。

他有時生活困難時,就忍不住去偷東西。

有一次,他偷東西時被人發現了,就被打斷了腿。打斷腿之後他又來了這個酒店一次,要了一碗酒,就走了,以後再也沒有見他來過,大概是死了吧。

看完了這篇故事,我深切的'體會到舊社會的不平等——有錢人可以在店內吃飯,普通人只能在櫃枱外面吃飯。

我還懂得一些道理:做人勤為本——一個人想要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須勤勞,像孔乙己那樣替人抄了幾天書就卷着筆墨紙硯逃之夭夭的人,是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

魯迅先生的小説寓意深刻,看過之後令人受益匪淺。我以後還要多找一些來讀一

《孔乙己》讀書筆記9

讀過許多次《孔乙己》然而在課堂上那安靜又有些詭異的氛圍下,仍不覺為這個充滿笑聲的悲劇心頭一振,一個自認為應有“用武之地”而始終守着那件破舊長袍的“君子”,卻成了連生死與否都讓人不屑知道的笑柄,怎能不令人扼腕。孔乙己的人生確是一場悲劇,不光是他坎坷的求仕之路,也是他在無能實現自己所願而自甘墮落時的自卑。本該是個從頭至尾都自命清高的人,卻也成了好喝懶做、偷偷摸摸的偽君子。那麼,如果孔乙己真成了秀才,成了舉人,他會同范進一般喜極而瘋麼?我想是會的.,孔乙己受到蹂躪並無比范進少,可是否有人打得醒他呢?人情冷漠又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下,真懷疑那些酒客們會在孔乙己中舉而“瘋”後搶光了他的錢財。都説是鏡子總會反光的,而孔乙己卻是反不了光了,畢竟“之乎者也”令人聽不懂,還成了人前人後的笑料。

其實孔乙己也算是要向上爬的,或説他也是個熱衷於讀書的人。只是他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在一個赤裸裸的制度下,不得不説,他要爬的那根杆子太光滑,叫他如何攀得住呢?社會的腐朽和科舉制度的懨懨之態讓多少孔乙己這樣的人至死還活在他的君子夢裏。

有位子好像曰過: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魯迅先生卻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麼誰把孔乙己的路大約也的確堵死了呢?他的路還沒有走,就要隨着時代的沒落而結束了。

《孔乙己》讀書筆記10

我最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一篇短篇小説《孔乙己》。這一篇小説講了一個四五十歲的“童生”身上發生的事。

小説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孔乙己首次出現時的情形。第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描寫出孔乙己的奇特身份,揭示了他的社會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是個沒什麼錢的人,與小説開頭所説的喝酒主顧中的.“短衣幫”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長衫”的,這又説明了他是“讀書人”,雖窮可又不願放下臭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教育之毒很深,不願與“短衣幫”為伍。因而,成為“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這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顧中的上層人和下層人都不一樣。

孔乙己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弱者,用眾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我們乍一看孔乙己的故事,可能會哈哈一笑,笑孔乙己那臭架子以及他那性格。但是,當我們仔細去品讀這篇小説,會感到一種心酸。孔乙己這個當時的弱者,被封建文化和迂腐的科舉制度所迫害,成了別人眼中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見到了他,誰都忍不住笑話他,開他的玩笑。孔乙己一面是悲慘的遭遇,一面是別人的冷嘲熱諷。以樂寫哀,更令人體會到封建文化那“吃人”的面目和孔乙己的悲哀。

孔乙己這個人,和范進有幾分相像。他們都是窮苦讀書人,除了所謂的“舞文弄墨”以外什麼都不會,還放不下心中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只不過范進最後中了舉人和進士,當了官罷了。從根上説,魯迅先生想表達的意思和吳敬梓是一樣的。

《孔乙己》讀書筆記11

在魯迅先生的小説裏孔乙己讓我的印象最是深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孔乙己是誰?他是魯迅筆下的一個人物嗎?不,他不是,我們身邊也存在着不少孔乙已。而讓我們仔細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看客。有人説過,一箇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相比,中國人是一條龍,日本人是一條蟲。而當一羣人中國人和一羣日本人相比時,中國人是一條蟲,日本人是一條龍。這句話的出現,就是因為中國存在太多太多的看客。

魯迅先生十二歲時在魯鎮的一家酒館裏管酒。孔乙己是店裏的常客,為人很逗。因沒有進學,為人抄抄書,可他好吃懶做,不到幾天便將別人的.書紙筆硯帶走了。吃酒的人只當他是笑柄。

可他卻從不拖欠酒錢,在一月內一定還清。在中秋前幾天老闆忽然説:“孔乙己已經很久沒來了,他還欠我十九個錢呢。”後來吃酒的人説他偷了丁舉人的東西打了大半夜,把腳打折了。

中秋過後,孔乙己用手走來了,要碗酒吃。吃完酒又在眾人的譏笑中走在手上走了。此後在沒見過他。

魯迅先生所關注的不僅是孔乙己遭到的迫害和不幸,他更重視的是人們對孔乙己的不幸的態度與反應。這裏的人扮演的便是“看客”,把孔乙己的遭遇當作場“戲”。孔乙己不在了,想他也只能是“看客”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一笑而過,可有可無。

《孔乙己》讀書筆記12

不得不説,魯迅先生是一位奇人,他想説的、想諷刺的,只要有筆和紙,他都能搞定。《孔乙己》這篇文章,是收錄在《吶喊》裏的,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諷刺文。而我“遇到”孔乙己,比讀到它更早。

該是兩三年前吧,我們一家去紹興遊玩。這一次,爸爸媽媽特地帶我去了咸亨酒店,具體位置記不清了,而酒店前那個身着長衫,手裏夾着茴香豆的雕像卻令我記憶猶新。記得那時注視着雕像,身後還有爸爸媽媽的講解,我就這樣認識了孔乙己。

這便是我和孔乙己的“相遇”。兩三年後的現在,我讀到了《孔乙己》,初讀時卻有些不解。一篇讀完,腦海中有些混亂,這到底是想體現什麼?於是我一遍遍地看,終於有了些頭緒。

從文中孔乙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竊了書還一直説“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以及他的諸多方面來看,有個詞很適合他——“窮酸秀才”。孔乙己是眾人的笑點,而他的“滿口之乎者也”是封建教育的結果。細一想,這笑聲笑得不僅是孔乙己,還有那深入其骨的封建教育及封建科舉制度。孔乙己的那副病態、麻木的模樣,該是作者的精心設計。在我看來,孔乙己既是封建教育制度的產物,又是它的代表。孔乙己的迂腐入,悲慘出,也同樣折射出封建教育制度的下場。

能夠讀懂此一文,不僅對主題思想心領神會,還禁不住要對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及高超的暗諷技術佩服不已。

《孔乙己》讀書筆記13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説時,深深地感到魯迅先生不愧為中國文學的“巨人”。小説的每字每句看似簡單,可這都是魯迅先生字斟句酌的成果,細讀起來,可謂內含之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首先從《孔乙己》這題目説起,孔乙己是小説主人公的綽號,他做為“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名稱,這是對這一個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以這一綽號為題,無疑是給作品定下諷刺性的基調,還具有鮮明地反孔色彩。其次就落實到文章的每個段落,甚至每個詞,都是無可挑剔的。小説開頭介紹店的格局,是想通過它深一層的為下文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埋下伏筆。至於孔乙己第一次到店裏掏錢時“排出九文大錢”中“排”這慢吞吞的動作,既掩飾了他內心的'不安,也表示他對幾文錢的珍惜,認真清點數目,等等。詞句的精湛無疑把文章中心內容更形象地表現出來。

《孔乙己》篇幅不到3000字的小説,極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心態,讓我們分明看到了這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足跡,那麼在社會芸芸眾生中,人們為什麼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相反只有鬨笑取樂呢?孔乙己是一個藝術形象,而他的藝術形象體現在店裏那麻木不仁的鬨笑聲中。由此揭示了孔乙己的一生活着無人關心,死後無人過問的悲慘命運。他,世界一個匆匆過客,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人們對他的嘲笑。

由此不由想起了自己身邊的生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已不再是什麼亮麗的風景線,更象是人們生活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奉獻愛心,盛意款款,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尊敬老人與互相友愛,應是每個人的高尚情操的表現,這樣的社會環境與那時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啊!不管怎樣,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讓我們接受以前的教訓,面對明天的光陰,攜手走進二十一世紀!

《孔乙己》讀書筆記14

孔乙己一篇,長短不過兩千餘字,寫的是魯鎮酒館狹小空間裏立着喝酒的長衫書生孔乙己,兩千字的短小篇幅,不夠寫完孔乙己的倉皇一生,難以盡述孔乙己的體貌性徵,卻將一個酸腐窮懶的失意書生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初看孔乙己,覺得可笑而譏諷,再看孔乙己,只感蒼涼和悲傷。

少不經事時唯記得孔乙己到店的鮮活氣氛,所有人都在調笑於他:那幫着短衫的、同孔乙己一般窮苦的底層工人,喝酒時苛於酒中是否摻水,點不起葷菜下酒,亦常常拖欠酒賬……便是這樣的一幫人,肆意地嘲諷一個滿腹經綸的讀書人,那時的我竟覺得好笑,樂於見孔乙己紅着臉同人爭辯的場景,他確實偷書無疑,同他們爭辯起,難以否認,又只能説:“竊……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

突然有一天,當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角度有所偏頗時,或而已是二十歲以後的事了。

孔乙己的具體年齡,魯迅先生沒有提及,但以常識判斷,那個時代的讀書人,總該寒窗十載,再欲謀求功名,而我們恰恰也讀了十多年的書,也經歷着苛刻的大學聯考,謀求自己的功名。從前無人敢説讀書無用,畢竟乾坤未定之時,任何人,都有可能一躍龍門魚化神龍,任何人,都有可能飛黃騰達功成名就。

可偏偏現實殘忍,一如孔乙己一般,落榜之時一落千丈,從高貴的讀書人淪為乞兒般的存在。

從前的我會覺得,孔乙己的悲慘命運盡源於自己的懶惰,窮苦和落魄皆因他不願靠雙手做些什麼謀生,可我從未想過,十年心血盡付東流是一種怎樣的打擊。

一如曾經的舉人范進,十年考考十年,考白了鬚髮累彎了脊樑,忽然有一天成功的`桂冠從天而降,卻活活將正常的人砸得昏沉,濃烈的喜悦沖斷了神經,最後竟落得個失心瘋的下場。

所謂科舉,所謂寒門登天路,真可謂如履薄冰,險象環生。

而那些不敢做夢的人呢?一個一個的魯鎮勞工,一個一個的中年閏土,他們自身活在疾苦之中,喝着最便宜的酒惶惶度日,他們嘲笑一個努力了十年的人,僅僅是因為他的失敗,他們以無知為殊榮,以平庸為驁傲,他們看不起讀書人,又或許,只是看不起失敗的讀書人。

再看魯鎮的另一個讀書人,丁舉人。

丁舉人,舉人舉人,自然是成功的讀書人,可他又哪有讀書人的謙恭和儒雅,他飛揚跋扈,在魯鎮可謂隻手遮天,僅因為孔乙己去他家偷書便動用私刑活活打斷了孔乙己的一條腿,魯鎮的人敬畏着他,每每談起,可謂是談虎色變。

兩個讀書人天差地別的境遇,也許足以説明封建科考制度確能成就人,可能有所成就的終究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如孔乙己一般的人,只能成為科考制度的犧牲者。

孔乙己十年染墨,心中自有經綸滿腹,可在魯鎮的天地裏,他躊躇滿志,孑然孤苦,就連説話都沒人能聽懂。

人們不記得他説過的那些之乎者也,最多記得他每每到店排出的九文大錢,掌櫃的不記得他基本不拖欠酒賬的品行,心心念念着孔乙己尚欠十九文錢,人們總是嘲笑着孔乙己,可沒有孔乙己他們照樣活得不錯。

這樣的酒館裏有何種人情味可言,又或者那個世界那個時代總是這般的冷漠?

眾生皆苦,無人圖變革。

孔乙己讀再多的書也一樣,他恃才傲物,連謀生的活計也不屑,養活自己且艱難,又如何以天下為己任?

沒讀過書的人也一樣,喝着劣酒終日迷醉,沉溺在短促的美好和享受中,不願進取不願奮進,國家危亡時他們只是逃,刀俎下的魚肉,炮火下的螻蟻。

而我從小以為,士人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觀茫茫滄海,做到的又有幾人?

孔乙己打破了我曾經美好的幻夢,我驚懼難安。

我體恤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害怕自己成為他。

孔乙己非大惡之人,他也曾善良地同孩童分食茴香豆,也曾熱切地想教酒館的小夥計識字寫字,可哪怕會寫四種“茴”字的孔乙己,也只是世人唾棄的失敗者。

而人生,又是否只有成功和失敗兩條路?

我不得而知。

《孔乙己》讀書筆記15

自從周大作家的短小説《孔乙己》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文,孔乙己的形象便深為大家所熟知。按照通常的説法,該小説抨擊的是封建的舊學制度,對讀書人荼毒不淺。誠然周大作家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名的大憤青,但仔細地分析一下該小説的情節安排,這種解釋真是牽強的很。新近聽到北師大某教授的另一種解釋,謂孔乙己便是天下讀書人的`剪影,甚至包括當代。或許還有其他人對此另有新解,不過我想,因角度不同,眾人各自都是霧裏看花,無甚麼是非對錯。作者寫作時到底是何初衷,已不得而知,也不重要,正如同《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得出一千種看法,也算是到了一種境界吧。

故事所處的年代,大概是十九世紀末,新學已然興起,但科舉尚未廢除。那時的讀書人若想光宗耀祖,出相入仕,靠的還是土功名。中國那時的知識分子也是識別度奇高,只穿長衫,不着短衣,以表身份。當然,朝廷頒發的功名分三六九等,也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抱着榮登高科,為帝王師的動機而讀書的。他們大多無甚大志,只求博一舉人,甚至秀才之名,為鄉里所敬仰,亦是成功之標誌。人想要穿長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請塾師,買書本加上脱產式寒窗苦讀耗費頗高,這一切並不是什麼家庭都能夠承受的起的。所以,能夠穿上長衫的人,即使未有任何功名在身,也是出自小康之家,若無中道敗落,平常生活花費大抵不致過於寒酸。可見,穿長衫的人在一般人的眼裏,過的都是小資生活,喝酒都是要坐包間的,而一般人卻只能站吧枱。一般人也是不會亂穿長衫,因為這樣只能換來"豬八戒戴眼鏡,冒充大學生"的恥笑。

那麼,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簡直就是個異類,身穿長衫且站着喝酒,這在當地的小民看來,幾乎更古未有。常言道:萬端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人天生就沒有是窮人的道理。孔乙己畢竟也是讀過書的,可是為什麼搞得窮困潦倒,以致於誰都不把他放在眼裏?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懂營生。身無功名,也就罷了,畢竟不是誰都能夠過得了考場那關的。但是,他讀過書,也寫的一手好字,照理説,怎麼樣也不至於淪落到失業的地步。他曾經為人家抄書,雖説只是個臨時工,但好歹也是個技術活,不説能掙多少,衣食保暖總沒太大問題吧。若是平常收支有度,偶爾在酒店開個包間,瀟灑一回,也不算是奢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也對得起自己身穿的長衫,不至引來嘲諷,有個人樣。要是人再機靈點,搞好人際關係,為大户人家的幼童做做文化啟蒙,繼續發展自身,奔向小康,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孔乙己卻不懂得這些營生之道,幾乎要成乞丐了。

古人云:開卷有益,更別説會禍害人的,如堂吉訶德一般走火入魔者是少之又少。中國舊的科考制度雖然死板,但靠考試來提拔官員在當時也算是世界領先水平,為西方現代國家的文官挑選提供了借鑑。中榜者雖然鳳毛麟角,也斷不至於到沒有功名便不能生存的地步。相反,正是孔乙己的生活落魄,人們反倒認為他是個冒牌貨。可見,孔乙己的悲慘人生不是讀書鬧的,與科考制度也無關,而是自己不能適應社會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