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散文的作文集合五篇

來源:文萃谷 2.1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文的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散文的作文集合五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晚上從店裏回到家中,看到女兒的作文本放在桌上,隨手拿來翻開看了起來。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讓我看了不禁感到心裏有些慚愧。

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擔心女兒在寫作上會抄襲名人名家的作品,今天看來完全是我個人的錯誤之見。

女兒的作文本里,有幾篇文章寫的都是我熟知的事情,完全沒有一點抄襲,哪怕是模仿也一點都沒有。而且,其中有一篇關於我們這座小城農貿市場拆遷的文章也正是我之前想寫卻畏懼會招惹身邊同行唾罵而久久未能寫成的文章。然而,女兒卻在這篇文章裏談了自己對政府凌晨搶拆農貿市場的不同看法。如此想來,我的思想比起女兒來,顯然要落後得多。

時下,常聽人説九零後的孩子是自私、沒有主見、垮掉的一代。我雖不這樣認為,但之前對寫作文這一塊卻很是擔心。擔心如今的孩子在寫作文時會東一句西一句地摘抄他人的勞動成果,更擔心他們會整段整段地生搬硬套,這種擔心對自己的女兒也不例外。時常,在女兒寫週記的時候,我會在邊上旁敲側擊,告訴女兒抄襲別人文章的害處。時常,我也會説些他人抄襲別人文章投稿所受到的官司糾紛,以此來達到警世女兒的作用。今天看來,完全是我在庸人自擾,也完全是我在“以已之心度女兒之腹”。

十年前,在鄉村國小,我曾做過三年的代課教師。那時,我教的是語文,從一年級一直教到三年級。我的學生不能説被我教得有多好,但至少在教他們從一年級看圖寫話開始,我就告訴他們不能説假話,看到什麼就要寫什麼。但當然,會告訴他們説要進行恰當的聯想。想象是學生寫作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點我很清楚,所以,我不可能糊塗到為了寫一句真話而讓自己的學生抹殺了他們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二、三年級時,學生作文開始有了簡單的三段,那就是開頭、中間、結尾。曾經,為了這樣的三段,有的老師竟讓學生寫固定式的開頭和固定式的結尾,而中間一段,則告訴學生可以由自己隨便編着寫。這樣的文章在國小期末考試時,很容易得到高分,是為老師的年終評比創下前幾名的好方法。一時之間,竟也有一些老師極致推崇。

一直到高年級時,個別老師為了解除教學生寫作這方面的麻煩,也為了在國小升國中時全班能有個好成績。竟讓學生完完全全去背作文書上的精美範文,告訴學生只要把文章中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做個改動就可。向來,老師的話在學生中就是聖旨,老師説的話學生當然紛紛照做。也不知到底是為啥,每次竟然還就真有無數篇這樣的好文章為老師、更為學校賺了個高分、滿分。

如今,國中、高中的學生也許已經有了自己辯明是非好壞的能力,也許他們不再會這樣堅守國小老師教他們寫作的絕妙方法。但一些國小,仍舊有個別老師還在沿襲這樣的教學方式。

曾經看過我的外甥女寫的一篇文章。七年級看,寫得也還不錯。國小三年級的她能將一件事情寫得有頭有尾,也有明顯的三段。這樣的作文,老師一般在批改時,容易給個高分。只是裏面寫的內容卻完全是我外甥女從未經歷過的事。為了不打擊小孩子的信心,當時我笑笑地問她:這不是你做過的事情呀,你為什麼會這樣寫呢?外甥女説,是老師説要這樣寫的。而且,班上的同學都是這樣寫的。看外甥女一臉高興的樣子,我説,那你就加個結尾吧,在結尾處寫上這是你想象中的事情,就會是一篇好文章呀。可不管我如何説,外甥女一再堅持“老師説這樣寫就可以”。

作文,其實各有各的寫法。我沒有專業的寫作知識,我也不是專業的寫作者。只是,不管如何,我都認為,作文,還是寫自己的為好,模仿絕不是好事,抄襲更是不可,從小讓學生死記硬背別人的文章拿來套用為自己的文章就更萬萬不可。

散文的作文 篇2

在南方還是風和日麗的時候,我的大東北迎來了第一場雪。 剛結束一場考試的我急需休息,睜開眼的時候,只覺着窗外一片白茫茫,難道是下雪了嗎,我坐起來,睜開朦朧的睡眼,沒錯,真的是下雪了。 雪花越下越大,……

在南方還是風和日麗的時候,我的大東北迎來了第一場雪。

剛結束一場考試的我急需休息,睜開眼的時候,只覺着窗外一片白茫茫,難道是下雪了嗎,我坐起來,睜開朦朧的睡眼,沒錯,真的是下雪了。

雪花越下越大,看着窗外的同學在雪中奔跑,看着送外賣的服務人員依舊在工作的路上,看着樹上堆積的雪花,我心裏就像南方的孩子好久看不到下雪一樣興奮。

雖然是北方的孩子,但我還是很喜歡下雪天,在下雪天吃上一根粘着水晶糖的糖葫蘆,才算的上是冬天吧。

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要有趣的多,每次下雪之後,我和附近的小夥伴都會一起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那個時候都是家裏的老人親手縫製的,花棉襖,花棉褲。戴着小手套,我們就開始堆雪人,做出來各種形狀的雪球。

還有家裏做的木頭滑板,坐在上面從高處滑下,別提多好玩了。後來,長大了,從前一起堆雪人的小夥伴不知去了哪裏,只是在學校裏看着那羣瘋鬧的男孩女孩互相扔着雪球,卻從不參與。

現在那些和那時的我年齡相當孩子,都不在玩這些遊戲了,這對他們來説已經是老掉牙的遊戲了吧,也或許是沉浸在網絡遊戲中,也或許是繁重的學業吧。

總是喜歡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想到從前,畢竟那是我最懷念的日子。

散文的作文 篇3

時光翩然,鋪展一地清清淺淺的秋涼,踏過一路荒蕪,拾取一片落葉,窺幾回春秋,採擷一縷微風,探幾許淒涼。——題記

我低頭匆忙行走在塵世間,本想在夏日為盛開的夢想採摘一朵清荷花,抬頭卻已是一片金秋豐收之季,原來立秋已經好幾日了。夏荷不等我採摘就以隨着季節凋謝,一陣秋風拂過,空氣中氤氲着碩果豐收的喜悦與甜蜜,可我依舊兩手空空。濛濛的秋雨泛起我晶瑩的眸子,為那些錯過的花期,辜負的夢想。而我只能怨怪着流年的無情,獨留心中的失落和悔恨,面對傷感的秋天,依舊在惆悵中忙碌的行走。

漫長的秋夜涼如水,寂寥的孤燈閃爍着微弱的光芒與之為伴。漫長的人生如流水,這個秋天陪伴我的只有錯過與辜負。

秋風蕭瑟,吹落了一地淒涼,涼了我荒蕪的生命。紛飛飄零的枯葉蝶渲染了離別的憂傷,埋葬了我來時路,站在芳草萋萋的人生路口,面對滿目瘡痍,我徘徊不前,只因豐收喜悦的秋天裏我依舊滿心淒涼,一無所有,現實和夢想變得模糊不清。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説秋天是一個悲寂寥的季節,而我卻認為秋天還是一個慈悲的季節,因為秋天接受凋零,尊重死亡。

春天開始不一定是美好的,秋天結束也未必是傷感的,因為故事有美好的開始就必會有悲傷的結束,人生有欣喜的相聚就必會有悲痛的離別。一切繁華終將歸於平淡,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抵擋歲月的摧殘,世間才會有那麼多曲終人散的無奈,人走茶涼的傷感。

慈悲的秋天驗證了世間萬物的收穫,讚揚了萬物的滿載而歸,同時也包容了我的一無所有。颯颯秋風將枯萎的樹葉送還給了大地,只為期待生命再一次的勃然生機。而我錯過的和辜負的那些日子一定不會重返,可來年捲土重來,我一定不會擁有的只有錯過和辜負!

秋天踩着荒蕪,心懷蒼涼,是對世間萬物一場功德圓滿的`救贖,只為了精心策劃一場來年開春的重生!

散文的作文 篇4

遨遊在茫茫書海中,享受着讀書的樂趣,領略着人類思想的精華,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從書中,我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好美喲!

小時候,我看見爺爺拿着一本書在看,便覺得挺有意思的,也學着爺爺的樣子拿起一本書亂翻起來。爺爺見我對書興趣甚濃,就給我買回了幾本畫報。我立刻就被上面栩栩如生的動畫人物吸引住了,而且像磁石一樣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這些畫報成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個充滿陽光的樂園。她伴隨着我慢慢成長,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隨着年齡的增長,那些畫報再也滿足不了我求知的慾望。於是,我便從學校圖書室裏借書回家看。我上學時在路上看,吃飯時在家裏看;睡覺時在牀上看。有時媽媽喊我幾遍,我也充耳不聞,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媽媽見我被書迷成這樣,便嗔怪我説:“只顧看書,飯也不用吃了,真是個‘書迷’”。我聽了不以為然:“書迷”就“書迷”唄,管它呢!反正在書中,我也不愁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因為我有了充足的精神食糧,何樂而不為呢?

到了國中,我的課外閲讀時間被媽媽無情的剝奪了。但是,我依然酷愛看書。我常常躲着媽媽偷偷看,因為我對讀書的追求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我會捧着《三國演義》,去領略那硝煙瀰漫的古戰場上的“火藥味”,我會抱着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坐到天明。我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義》後,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噢,讀書的日子,好快樂、好充實。

俗話説“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從書中我瞭解到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知道了世界四大奇觀,結識了許多有識之士。這就是我讀書的“報酬”,雖不很華貴,但很豐厚。

我就像一葉小小的扁舟,在波濤洶湧的書海中遨遊,時時鼓起希望的風帆,駛向知識的彼岸。我像一隻雛鷹,等待着羽毛豐滿的那一天,飛向成功的殿堂。讀書的日子裏,我雖經坎坷,卻能向知識的彼岸駛去,向成功的殿堂飛去,成了老師同學喜歡的“文學新人……”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的日子,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每天都是充滿歡樂的。讀書的日子,真好!

散文的作文 篇5

至今我也未認識一個星座,儘管我也曾誇下海口説要讀天文學的書。有時候我能認出獵户座,有時候我連獵户座也認不出。

記憶中,故鄉的夏夜總是繁星滿天,有很多次,我夢到那樣的星空。晚飯後人們都到外面乘涼,椅子搬到自家門外坐着,或者起身去別人家門前轉悠轉悠,鄉下農村,每家門前都有一塊場地,我們叫做“道場”,當然,與“道”無關。夏季多蚊蟲,一到夜晚蚊子就到處飛舞,所以多走動走動也好,免得被咬得全身都是包。扇子自然是少不了的,圓蒲扇,棕樹葉子做的,又輕,風又大,現在也還有,但現在集市上賣的更多的是塑料扇了。最好點上一盤蚊香,即使你不怕咬,那野蚊子可毒哩!門前是田,屋後也是田,蚊子自然多。

似乎是不成文的習俗,家家户户晚上來出來納涼。有時候連晚飯也在門外吃。房屋依公路而建,一溜兒整整齊齊的房子,共有六家,這算少的,拐彎前面那條路,大約有二十家。陶淵明筆下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也是這般景象吧!確實,在這些鄉親們眼中,這故鄉便是桃花源。

小孩兒很多,上國小的、上國中的,還有沒上學的,嘰嘰呱呱可不熱鬧!哪家開飯了,飯桌往外一擺,便吸引了飢餓的孩子們。眼巴巴地看着一桌飯菜,口水直流,這時候,通常會被主人熱情地遞上一雙碗筷,“來吧,想吃什麼夾什麼!”可高興了,吃啥都香!小時候,總覺得別人家的飯菜好吃。

左鄰右舍,不是叫嬸就是叫姑姑,我至今也弄不清楚輩分。也被父親母親教過許多次,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出規律,我就隨着叫了,大人們教我怎麼叫,我便怎麼叫。碰見不認識的,我便成了“啞巴”,那我有什麼辦法呢?

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也無非家長裏短,誰家添了小孩呀、柴米油鹽又貴了呀,諸如此類。我從小不愛講話,但我愛聽別人聊天,從她們口説,可以聽來許多“八卦”。老年人不説話,只是在家門口靜靜地搖着蒲扇。小孩子們跑來跑去,樂此不疲地玩追逐遊戲,跑得滿身是汗,被爸媽訓斥,消停一會兒又接着瘋。

夜色微涼,知了聲聲叫着,田間蛙聲一片,人們的説話聲、孩子們的歡笑聲,融化在夜色裏,飄蕩到天上。會不會被天上的仙女聽到?我悄悄地許願,生怕我的小祕密被偷走。

月色如銀,星空如海,故鄉的童謠哄我進入夢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