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散文讀後感5篇

來源:文萃谷 2.1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周國平散文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5篇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1

這本週國平的散文集一直安靜地放在抽屜裏,忙碌的生活,快速的節奏,讓我一直沒有時間翻開它,期中監考後的小憩時光,拿起這本封面厚重肅穆的散文集,打開一個智者的心窗,我驚異地發現,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麼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個長者在跟我談心,尤其這樣的一句話激起了我探尋的興趣,“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

什麼是幸福,走過人生幾十載,越來越發覺,幸福其實在於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在於外在的條件,平淡而安靜的生活於我就是一種幸福,偶爾能收穫生活中的精彩就會心懷感恩。和父母一起吃飯聊天,看到他們衰老而慈愛的臉上溢出滿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戲,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許多,多了童稚的欣喜。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餘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為還有自己能揮灑的小小舞台。

週末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能夠睡到自然醒,能夠安享一頓美美的早餐,那種滿足不也是一種幸福嗎?還有很多很多的點滴,很多很多的細節,都讓我感動,幸福源於感動!我覺得我有滿滿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還有更多的陰霾,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並不是可以由自己一個人選擇的,一個優秀的人會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對和改變厄運,而一個懦弱和陰暗的人,只會屈服於命運,或者,躲避命運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還取決於你和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你選擇了一個心胸豁達,善良正直,有堅定內心和責任感的人,你就選擇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選擇了噩夢,再回頭看看周國平的那句話,優秀和幸福相輔相成,人生價值中的這兩種品質是相通的,一個靈魂和思想都算不上優秀的人,無法去體會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2

周國平説:新年伊始,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願望。我希望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屋子,裏面只擺幾件必要的傢俱,絕對不安電話,除了少數很親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給人留地址,我要在那裏重新學會過簡單的生活。

周國平的話,道出了我的心聲,也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雖然,這種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對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實現。但卻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小變通。譬如,現在正值大年八年級,就可以放棄回自己的安樂小家,強烈要求在孃家多值班幾天。利用春節的幾天大假,過一個簡單安靜的生活。這幾天裏,就乾脆放棄和朋友一起喝酒聚會,放棄一起去豪情的唱歌,也放棄自己最近最喜歡的呱呱讀書,就這樣專心陪伴最親愛的媽媽,和媽媽説説話聊聊天,陪媽媽看看電視做做家務。待媽媽休息時,自己還可以靜下心,彌補前段沒寫的讀書感想。何樂而不為。

這會兒,八年級晚上九點。白天孩子都回孃家,人的大聚會,整整熱鬧了一天。現在媽媽躺牀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歡歡喜喜寫讀書感想了。媽媽家好安靜啊!真好。

我本來就屬於不喜熱鬧的人。有時雖然處在熱鬧的人羣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卻不知遊離在何方?心遠地自偏,喜歡安安靜靜做好本職的工作,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閒暇時光去欣賞自己想欣賞的人和事。從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喜歡把人和事複雜化。喜歡簡單的做人,喜歡專一認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着濃濃的咖啡,呆呆的望着媽媽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也認真讀着自己靈魂的這本書,更尋求着心情的寧靜。這時候看起來自己很寂寞,但,其實不!這簡單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麼,這種寂寞的感覺,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麗……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3

好久不讀書,或者説好久沒有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讀完過一本書。終於,我把周國平的《安靜》讀完了,並且還想再讀一遍。讀過周國平的《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聖路》,但我更喜歡《安靜》。

序言中,周國平表示了對世俗名利的拒絕。他説:“我不是一個脱俗到了拒絕名聲的人,但是,比名聲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一個意識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當然值得期待和尊敬。

周國平是中國社科院的哲學教授,又是一位作家。他的文字中,充滿了哲理的思考。《安靜》裏既有讀書筆記、遊記,又有講演稿、隨感錄等,看似雜蕪卻是一片純靜。

作者通過《安靜》給我們講述人生的真諦,講愛與關懷,講他對社會、對生活的種種思考。所展現的人生體驗與讀者所關切的世間感悟,沒有一個安字和靜字,卻給讀者構築了一個寧靜的世界。

周國平説:“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佔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後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現實的確太熱鬧,我們早已習慣了在現實中奔忙,從不曾擁有這樣一份安靜和從容。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利益驅動,對物質的慾望高於一切。連學術界這樣本應成為淨土的地方也變成了名利場。要遠離人羣中的歡樂和瘋狂,遠離燈紅酒綠的確不易。可見,安靜多麼珍貴,守得住安靜又是多麼的不易。

周國平是一位崇尚簡單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內心田園的人。擺脱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身居鬧市而不為所擾,內心平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安靜。有內在精神世界的飽滿,才是豐富篤實的人生。

大寧靜產生了大孤獨,大孤獨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從容又讓周國平完成了一種內在的超越和突破。

這本集哲學與文學於一身,融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散文集,是那麼質實,讓我在安靜中品味人生……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4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周國平《安靜》

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義與精髓所在。人從出生時的懵懂無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現在,若沒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裏能夠真正的成長起來,沒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處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積累,點點滴滴地發展。

時常回頭看看,回想自己走過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滿意的,蘇格拉底説:“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尋求一種進步,從過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來,開啟自己的下一個新“紀元”;總結曾經的經驗,才能讓自己逐漸擺脱昨天略帶“晦氣”的影子,煥發今天的蓬勃朝氣……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但這所説的善於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於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後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説,“我們經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這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而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日子,但我們經歷生活不是每天數着過去的天數,而是品味每天所經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於發現這些點滴背後藴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恆,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現它。不然,未經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説,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5

周國平是我很喜愛的作家。看他的書是高三時候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書陪伴我整個的高三生活,用思考與哲理給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對比昔日的“守望”和“朝聖”,似乎來得更為純粹和徹底。我喜歡《安靜》,不僅緣於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周國平在書中説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脱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依照通常的情況,安靜這個命題到了哲學家手裏,總會演繹成生存與死亡的掙扎。然而在周國平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安靜的氛圍融入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讓我剛打開書頁,就已經不能釋手。在周國平的隨性抒寫下,安靜成了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脱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也正是因為如此,註定了安靜不是一種瞬間的偶得,而是從最深的絕望中尋找最美麗的驚喜,這是一種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會選擇在深夜讀周國平,點一盞枱燈,泡一壺香茶,跟隨他去尋找安靜。

安靜不是一瞬間的偶得,安靜需要心靈的創造。在書的目錄裏,我發現了久違的親切話題:幸福、藝術、執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書中處處遺留着哲學和散文的痕跡。這兩者時而平行,相互對望相互傾慕;時而相交,綻放出無聲的思維火花,令人心曠神怡。書中,他所展現的人生體驗與讀者所關切的世間感悟的詞語外殼上,沒有一個“安”字,也沒有一個“靜”字,但它們都毫不例外地與安靜的距離最短。周國平所期待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充滿樂趣的安靜。生活中只要有樂趣為伴,我便不會感到寂寞難耐,因為我會覺得,這安靜,怎麼品味都別有情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