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文萃谷 1.9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教學隨筆15篇

物理教學隨筆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開學的情景猶如昨天,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回憶一學期的物理教學,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感慨,在此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和歸納。

  “可利用時間”和“有效時間”

每一學科的教學都有“可利用時間”,“可利用時間”指用作這學科教學的上課時間及學生在課外學習這學科的時間。上課時間的量是由課堂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而學生用作學習該學科的時間,則應是因人而異的,但各學科之間會有一種約定性的分配。在可利用時間內進行教和學的活動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會有浪費,只有一部分時間真正被利用,如果把被利用時間和可利用時間量的比值叫做時間利用率的話,那麼,時間利用率就是一個小於或等於1的數。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時間利用率。

學生學習的可利用時間是個常量(定量),擴大本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勢必會減少其它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因而用這樣的方法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不可取。有效時間是個變量,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增加這個變量,所以要通過提高時間利用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被利用時間包括無關時間和無效時間。無關時間是進行與教學無直接關係的活動所化去的時間,如在上課講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話,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有的話看似無關,其實對於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很有幫助,這部分時間也屬於有效時間。無效時間是指在這時間裏似乎進行教學活動,但沒有帶來教學效果,如上課在黑板上抄題目,(不會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又如教學目標訂得過高,或過低,以致學生學生無法接受或無效益;再如教學過程設計不合理,以致多次重複講解,使部分時間無效;也有課外作業佈置不恰當,多數學生無法解答以致使學生進行無效學習。為減少無效時間,我們應採取的措施是:嚴格控制可利用時間,上課的節數按課程教學計劃辦,決不撈課,也不能拖課,佔用學生的課後時間,學生的課外作業量也嚴格控制,一節所佈置的作業量約需20分鐘完成,為了提高有效性,作業有專人出題,專人試做,減少學生的重複勞動。這樣的自我約束就會增強珍惜可利用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的觀念,上課也不會做與教學無關的事。為了減少無效時間,課前應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合理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

物理教學隨筆2

國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的科學。

對於學生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觀念應該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不能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加考慮的一票否決,當有學生問到:房屋究竟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人站在車裏向上扔東西東西會怎麼樣物體為什麼下落而不向上掉?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卻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如果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看書或者牛頓坐在榴蓮樹下看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是學生的創新思想,學生的思想很活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當我們所講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的答案也就一目瞭然的呈現出來,對於學生提出的答案當他們知道答案後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到問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答案。這樣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為學習物理打下一定的基礎。

任何一門學科、一項技術都是以興趣為先,物理也不例外。對於學生而言應提高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讓物理從生活中發現,也要讓物理走進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實驗比如説降落傘實驗比誰的成果下降的速度慢,自制電動小車實驗比比誰跑的遠、誰跑得快,這些實驗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因為這些都貼近於生活中的玩具,但在物理中讓玩具變成工具。還有很多的有趣的實驗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所以實驗必不可少,當然由於學校的實驗條件限制,不能夠達到所有事實驗都能夠做的目的甚至一些實驗不能進行。那麼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目的、基本步驟自制生活中的小實驗,比如説:聲音是怎樣的?音是有振動產生的,但是我們要以實驗的方法去告訴學生,這節的實驗器材需要音叉,我們不能説沒有了音叉這個實驗就不能做,教師可以改進方法,在沒有音叉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用學生常用的刻度尺(直尺)放在桌邊,讓學生撥動刻度尺,當刻度尺振動的時候聲音也及產生了,當用手按住刻度尺的時候發聲停止,這樣簡單的小實驗既讓能每一位同學動手做,也讓學生了解了聲音產生的原因————振動,學生知道這些事生活中的實驗,也能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學習也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困難。有很多的同學都是學習物理很困難,其實國中物理是從生活的實踐出發,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產生及過程,所以物理的學習不是盲目的記一些概念,關鍵是掌握實驗方法,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對於複雜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告訴學生實驗的過程,不能簡單按照教材所説來告訴學生,這樣做法讓很多的學生很疑惑,甚至根本不知道方法的原因、過程、影響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物理的教學方法是重點但興趣是前提,是我們教師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物理教學隨筆3

本週複習了“電流和電路”一章。在複習過程中,以電路為基本線,結合生活和社會實際,例如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常見的串聯和並聯電路以及家庭電路的接法,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聯繫的實際,儘量使學生不是感覺物理知識很枯燥、乏味,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為學生繼續學習提高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在複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由於複習面太寬泛,知識內容多,操作起來時間上顯得有些緊張,特別是時間安排上,感覺前鬆後緊,電路圖的練習不夠,家庭電路和實際相連的知識講解過於匆忙,學生對單線觸電和雙線觸電瞭解不夠,應該進一步通過講解和學生的閲讀來加強,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能通過實驗進一步説明,效果會更好。實驗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通過實驗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另外一些學生由於知識遺忘多,所以參與度不夠,在複習課中,應先佈置複習提綱,讓學生對所複習的知識有所瞭解,在通過課堂進一步深化。

物理教學隨筆4

“你是大擺,我們是小擺,你怎麼擺我們就怎麼擺,我們和你發生共振,學好物理,實現心中的夢想。”這是我在上完共振後學生寫在作業本上的話。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體會到:作為物理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學本身提供的事實與方法,有效的結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時機有意識滲透人生觀的教育,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學的感悟

發生共振的條件是:當外界策動力的頻率與物體的固有頻率越接近時,物體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從外界獲得的能量就越多,當外界的策動力頻率等於固有頻率時,物體的振幅達到最大值,也就是從外界獲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們作為教師,要努力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的效率進行研究,使我們的教育方法和學生學習慾望達到“共振”,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和家長的策動力“頻率”要接近學生學習的慾望的“頻率”,這裏既要搞清楚學生的學習效率最高的“固有頻率”,還要搞清楚使策動力頻率更加接近學生“固有頻率”的方法和途徑。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要研究社會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進我們自己的工作方法,選擇最有效的途徑,兩者達到共振就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

2、整體法與隔離法教學的感悟

這種方法在物理的學習中用得很多,當我們要求解外界對一個整體的作用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系看成一個系統,不再區分內部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我們的研究更有實效性;當需要研究內部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時,就需要進行隔離,把需要研究的物體單獨隔離出來,研究外界對它的所有作用,從中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我們往往是從宏觀到微觀,也就是首先從整體着手,再進行隔離分析。這對我們教師的工作和對學生的研究都有指導意義,比如,我們對學生研究首先是對學生整體的研究,研究他們的整體水平,整體的需要,整體要達到的目標等等。對我們物理學來説,什麼是學生最為有用的,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如何整體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後才是談具體的教學研究,每一節課該怎麼上,怎麼處理等。這也對我們社會生活有所指導,從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來看,他總是社會的一分子,總要對社會方方面面都有看法,這就要有一個首先看整體,再看個體的方法。當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體和個體是不同的,比如國家的領導人首先應該考慮國家利益,然後才能考慮集團利益,最後是個體利益。辨證唯物論指出:首先要從整體着眼尋求最優目標;其次搞好局部,使整體能得到最大發揮。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學的感悟

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決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個物體都會和周圍的物體有作用和聯繫,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要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不可能考慮完各種因素,總是考慮主要的,影響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們平時研究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拋體運動都忽略了空氣對物體運動的較小影響,當然如果物體在空氣中高速運動,空氣阻力影響比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體的運動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規律來解決問題了。物理的學習就是要學會建立模型的方法,解決實際的需要。這一物理學方法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待問題的態度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我們的生活會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問題交錯的複雜局面,有時候讓我們焦頭爛額,無從下手。這時候我們就要用考慮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來建立各種模型,用解決模型的方法來處理問題,不要斤斤計較,把許多次要矛盾考慮進來,使問題無法解決。

辨證唯物論指出:在複雜的矛盾系統中,矛盾可分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處於服從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用主要精力解決主要矛盾。

4、臨界問題教學的感悟

在物理學習中由量變到質變,由一種規律轉變為另一規律的現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物體,水平拉力從小開始慢慢的增大,物體就會從靜止變成滑動,從靜摩擦力變成滑動摩擦力,經過最大靜摩擦力的臨界狀態變成了滑動摩擦力。被斜面上繩拴着的小球,當斜面體發生加速度運動時,在一個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漸增大的過程中,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就會逐步的減少,經過壓力為零的臨界狀態,就會離開斜面。從這裏看到,要發生質的飛躍,就要經過長期的量的積累。我們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量的積累。我們想取得好的成績,就要靠平時認真的學習與積累,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的人生經歷也是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知之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個積累過程。既然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為了推動事物的發展,我們做事情就必須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質變,就必須首先做好量變的積累工作。如果不願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努力,而是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或者急功近利、企求“僥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時,我們既要保持某種物質的相對穩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漸”,要能夠提前防範。

發展觀指出: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發生質的飛躍。

5、選擇參照物教學的感悟

物理學上選擇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選了參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體的運動規律,沒有參照物就談不上物體所遵循的規律。只是許多時候我們都默認選地球和與地球相對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但這裏我們明顯看到,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選擇好了參照物對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好的途徑。比如,一艘在勻速流動的河水中勻速沿河岸航行的船,從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過了半個小時,船上的人才發現,返回追回漂浮物,問再過多少時間能夠追回漂浮物。此題選岸作參照物就比較麻煩,如果選水作參照物,則非常容易解決。這個實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是要考慮方法的,而且要選擇適當的方法,當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我們要變換一下參照系,從不同的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歸,這對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當好的指導意義。

物體學的內容寬廣而又深厚,雖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學的規律,但是它的許多分析問題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是有指導意義的。我們通過自然科學的學習,掌握自然科學規律,應用於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很有意義的,物理教學的任務,不要僅僅侷限於對自然科學本身的傳授,還可以發展到一個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啟迪。

物理教學隨筆5

本人任教八年級物理,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讓學生自信快樂地學習:

中學生年齡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脱,活潑好動,感性認識佔主要地位,課堂上應多用實驗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因而本節課設計以學生提問為起點,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重點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程及科學方法,並將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探究開始,教師備課時原通過步步提示讓學生表達出設計實驗的,沒想到課堂上學生卻是爭先恐後地想表述,使整個45分鐘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生對平面鏡提出了許多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車旁的鏡是不是平面鏡?課堂上説實話老師有些緊張,總擔心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教師的智慧和靈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以為學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沒想到有一名學生並不滿足於口頭表述,説:“老師我想邊做邊表述,行嗎?”我趕緊讓他上台表述,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之後還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説:“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先將兩隻手電筒放在等距離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個位置。”(逆向思維!太好了!)場面令我感動。實驗結論的描述時,也有同學大膽質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為什麼像總會更高或更低些?我動一動玻璃板後,有時又能用不亮的手電筒接到像呢?這位同學對實驗的評估,我在自制教具時並沒有考慮垂直問題(因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這一來倒在課堂上讓學生給解決了,這讓我深信:學生的細緻可以超出教師!

3、思教學之過:

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有些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如:(1)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車旁的鏡子是不是平面鏡?在問題羅列後又立刻出示演示,雖演示能吸引學生,但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也許學生能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課後的學情調查中,一位同學和我交談説:“老師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蠟燭可找到像,因為在家我玩過鏡子接火炬遊戲。”看來我低估了學生。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在“二平面鏡成虛像原理、三平面鏡的應用”不敢放得開,約只用了15分鐘,特別對“虛像”這一難點沒有板書,只用多媒體顯示,且多媒體課件製作相對簡略,對學生作圖能力的培養可能不利。對“潛望鏡”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也因時間倉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給學生。

4、想教法之變: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要更新,應認識到: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要從過去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中轉變過來,綜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法手段,充分認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從一堂灌中退出,課堂應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像《平面鏡》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就應當讓學生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一堂課要培養學生什麼,學法的指導應貫穿全程如何讓某一種能力的培養突顯,在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應是有所捨棄、有所加強,若要面面俱到,必將面面不到。

物理教學隨筆6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節物理實驗課,將直接決定着這一節物理課的成敗。而如何來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歷年來物理教師們已作過不少嘗試與努力,直到現在仍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如何來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談幾點小小的看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剛接觸物理實驗的國中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對物理實驗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導致物理實驗課教學很難組織,並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實驗課,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物理實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素質。

2、明確實驗目標。教學應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説,應以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依據,並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和實驗素質目標等。

3、佈置實驗預習題目。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説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之前,先佈置預習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作用,根據什麼知識可求的電阻?需要那些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應如何進行?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隨筆7

國中物理自從教材用蘇教版新課程以來,本人在教學中收穫和感受很多,蘇教版國中物理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科學探究過程貫穿着國中物理課程的始終,物理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一段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等途徑來收集證據,評價證據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設,得出結論或提出的問題,交流與合作。這些步驟對於我們學習物理、學好物理是必需的。下面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新課程改革要重視控制變量法,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運用和理解。

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指研究一個物理與國一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時,要保持影響這個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變,從而研究變化的這個物理量與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我們在需要用控制變量法解題時,要注重理解“控制什麼?改變什麼”,“如何控制?如何改變?”這是研究問題的關鍵。下面我舉兩例進行剖析。例如:在研究影響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係,那麼就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改變,而要改變壓力大小,觀察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係。那麼,如何控制不變呢?方法就是始終保持木塊的底面與木板接觸。那麼,如何改變壓力大小呢?方法就是在木塊上添加砝碼改變壓力(當然此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着木塊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摩擦的大小。再例如:在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實驗中,如果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那麼就要控制保持電阻不變,而要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係。在該實驗中,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方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如果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係,那麼就是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而要換用不同大小的電阻(即改變電阻),觀察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係。在該實驗中,如何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呢?方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總之,控制變量法在國中物理科學探究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用到,除了上面舉的二例之外,還有許多。例如,研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電功、焦耳定律、電磁鐵磁性強變等等的影響因素都用這種方法。

二、新課程改革要重視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所謂物理類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將將研究的物理對象與熟悉的物理對象相比較,找出它們的某些共同點、相似點或有聯繫的特徵,從而據此推測出待研究的對象還可能具有熟知對象的另一些特徵。這一邏輯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類比法,它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國中學生運用類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思路,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幫助我們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物理新課程的學習效率。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很多的,例如:在電壓一節的教學時,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後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一一對應關係,比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麼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所以學生很容易通過類比法的學習,理解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再例如:國中物理新課程學習中,我們可以把聲波跟水波類比,把學習電磁感應中“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和農民用鐮刀垂直地去割水稻這樣一個動作相類比……。

三、新課程改革要重視比較法的學習和應用。

所謂比較法就是指通過事物間相同的特徵或相異特性的比較,去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根本區別。國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物理量和物理規律之間具有可比性。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新概念等方面加深理解,可以幫助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加以鞏固、對比,避免錯誤的發生。例如:晶體與非昌體的比較,蒸發與沸騰的比較,超聲波與次聲波的比較,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比較,凸透鏡與凹透鏡的比較,光的反射規律和光的折射規律的比較,漫反射和鏡面反射的比較,壓力和重力的比較,質量和重量的比較,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比較,串聯電路特點與關聯電路特點的比較,汽油機與柴油的比較,交直流發電機與交直流電動機結構及工作原理的比較,伏安法測電阻與伏安法測功率的比較……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比較,能夠迅速、順利地做出正確的分析和簡答,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新課程改革還要重視其它學習方法的研究和運用。

例如運用等效替代法在解決長度特殊測量“化曲為直法”的應用以及在解決9年級物理上冊P88活動1:用替代法使用電阻箱間接地測量電器的電阻……等等。例如運用推理法解決牛頓第一定律、推理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結論等等……。再例如運用推導法,根據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特點及歐姆定律推導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特點……等等。

總之,我認為國中物理學習必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特別注重探究實驗的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夠在課堂上保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成良好的、正確的價值觀。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牽涉的面廣,影響的因素不定,作為教師我認為應不斷的探索和總結教學方法,把自己在教學過程想到的、看到的好的方法,經驗及時寫下來,用於改進今後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努力達到物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物理教學隨筆8

一、教師與學生的困惑

高一物理新教材要求每週只有2節課,課時大量縮減,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研究和學習,適應新的教育教學要求。

教師的困惑:①課時少,難以完成教學任務。②教學內容多,不能完全由教師講授,而讓學生自學的內容較多,就好像教師不能盡職盡責似的。③教師的教學設計起點較低,但結果往往偏高。④課前延伸與課上展示、合作、探究結合不默契。⑤學生主動性差,耽誤課堂時間。⑥學生回答問題不確切、不恰當時,教師怕耽誤時間,乾脆替學生回答現象等。

學生的問題: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表現在對教師要上課的內容課前不預習、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忽略了聽課的真正任務,顧此失彼,被動學習。②學生在練習、作業上,慢騰騰,不講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業、練習效率不高。 ③學習缺乏條理性,由於時間少,課後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定律、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死記硬背。

二、幾點建議與思考

1、 給新生的建議

物理是中學階段的重點科目之一,它經典而抽象,雖然來源於生活和實驗卻很難理解,因此許多學生望而卻步,那麼,怎樣才能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呢?我的建議如下:

1)做好課前延伸

課時量減少,課餘時間增多,就要做好課前延伸。學生能學會的就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2)課上學懂每個知識點

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説出它們的聯繫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為了學懂,學生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閲讀教材;認真聽講;理論聯繫實際。教材知識是前人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準確精練,必須反覆閲讀和揣摩,通過課前閲讀,瞭解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一般會比教材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3)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中學的物理規律較多,物理現象和過程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獨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複雜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4)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若有矛盾就説明還沒有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教材。在弄懂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學生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2、幾點思考

1)把新的教學理念轉變為課堂教學行為

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或只滿足於讓學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要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知識傳授到注重素質培養,不斷地進行探索、實驗、總結和完善提高。

2)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

物理的入門、基本物理知識的落實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要在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方面上下功夫,不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本質,還要從其產生的背景,建立的過程以及具體應用上展開教學與探索,使知識點完整、立體、豐富,使學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這種全方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素質的培養,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3)注重學生基本物理習慣的養成

學習物理的一些基本習慣必須要養成。從答題情況看,這裏需要強調三方面:一是嚴格作圖。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規範作圖,然後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養成一個規範作圖的習慣,並且善於把一個物理問題準確用圖表示出來。二是努力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從答卷情況看,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普遍較差,需要加強訓練。三是規範解題過程。要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表述、論證要有初步的層次性和邏輯性,至少應通順。

4)繼續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近年來,我校一直在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規定實驗的有關知識,並且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在今後的實驗教學中,應注意設置實驗情景,提出實驗問題,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設計,進行實驗操作,分析總結得出結論。那麼,實驗的思想意識就會形成,實驗的方法就會掌握,實驗的設計和操作等綜合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3、我們的追求

1)精心編制學案,做好課前延伸的準備工作。認真組織學生課前預習,預習學案或者收集檢查或者課堂檢測,讓學生重視課前延伸,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2)課堂教學遵循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因材施教的原則;採用“三先三後”的策略,即先學後教、先練後教、先考後教;注重課堂教學的七個環節:明確目標,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合作探究,精講點撥,自我小結,當堂達標。

3)我們教師應努力更新和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4)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教師的引導是多方面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引導;自我監控能力引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個別學習引導;學習方式多樣化引導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接受式學習”為現在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①課前預習、閲讀自學的習慣。通過閲讀教材,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②總結歸納的習慣。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使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③練後反思的習慣。培養學生做完題後學會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的好習慣。④有錯必改,建立錯題本的習慣。

5)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面對的是嚴峻的挑戰,單靠個人的能力,出現的許多疑惑問題是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的。所以教師之間應加強合作,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備課,分擔問題,分享成功,通過不斷的交流獲取教學信息與靈感。而新課程的實施,尤其是信息技術運用的加強,又使教師的備課任務加重了。如果備課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每個教師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來與大家交流,通過教學材料的資源共享,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從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研究中。

物理教學隨筆9

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忙碌,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剛從師範院校畢業走上講台的我,剛開始以為對付中學物理知識性問題不在話下,只是經驗不足而已,其實不然,在這一年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才發現,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學時沒有搞清,在大學也未認真思考過,要教好書,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查閲資料。誠然,中學物理不需要那麼深入的理解,但作為教師,必須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淵博的知識,才能在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諸方面居高臨下,運用自如,避免一葉障目的現象。這一年來體會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師的不斷提攜。教研組老師第一次查看我的教案時就指出,要多看別人寫的教案,多總結別人教案的優點,特別是教案中的教學後記的記錄。其實,認真及時地寫好教學後記,是教師責任心強、教學積極進取的表現,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其目的是總結本節課的經驗教訓,為後一輪教學提供最佳方案,教學後記寫什麼,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例題課,可記問題的多種解法和比較,物理現象的延伸變換,問題的延伸變換,答案的引伸變換,學生思想的獨特點、創造性、認知偏差、錯誤思路和思維障礙等。理論課,可記教學方法的優劣所在,改進方案,學生疑慮點和認識偏差等。另外,學校領導提倡我們多聽課,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聽好課。教學經驗是教好書所必需的,但一個人的經驗和才幹畢竟有限,這就必須吸取他人經驗以補己之短,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多聽一些富有教學經驗和講課藝術的老教師的課,二是多閲讀有關物理教學的書刊。把人家先進的教學方法,處理教材的藝術性、心得體會,引進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採百家之花,釀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絕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這樣做了,並持之以恆,就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組織上、教學方法的選擇處理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籌。

除了備好課,積極向老教師學習以外,我挖掘自身長處努力突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人類邁入了21世紀,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我們正面臨着一個信息化的世界,一個變革的時代!信息技術賦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多媒體輔助教學(CAI)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它在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學語言的豐富、教育資源的共享等方面,給我們的課堂教學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作為青年教師,利用多媒體作輔助教學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我們要想打破傳統的思維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工夫,這是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有着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生動活潑的素材,學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況進行自我選擇、自我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從而體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學生普遍地從中感到這一教學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的應用,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完全被鮮豔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所吸引,從而進入到一種自覺的學習狀態。這時可能連平時內向的學生也會活躍起來,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創造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將重難點醒目地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課件中將有關重難點以各種畫面素材輕鬆地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真實、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導學生的感官參與,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重難點的效果。這特別是在我們的物理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我們生活當中經常碰到的現象形象地用動畫模擬出來,使物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另外,在演示實驗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有些實驗,雖然能在實驗室中做,但因為各種因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把現實和虛擬的東西對比起來學習,還可以把部分實驗室做不出來的實驗模擬到多媒體課件中來,幫助同學們進一步認識。這樣就提高了教學效益,有利於我們教師因材施教,所以,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師的新式武器,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

物理教學隨筆10

摘要:切實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訓練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不定期地開放實驗室,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等方面,加強物理教學實驗的有效成果。

關鍵詞:物理教學有效實驗創新思維操作技能

許多物理理論知識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經由認真的思索和總結得到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培養出實事求是的科學求知態度,從實驗目的出發,學會正確使用實驗一起,加上正確的實驗記錄,逐步探索物理知識的奧妙。當學生能夠根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得出物理結論,慢慢掌握這些探索知識的方法,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獲得,是從大量實驗中總結出的結果,因此物理理論的正確與否也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與實踐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中學物理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系統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並且瞭解知識的基本實際應用,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進行創新獨立性的思考。要想實現這些教學目的,單靠課堂的教學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實驗教學的輔助。不少教師因為物理學科的概念多而抽象,覺得物理很難教。

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實踐證明:只有通過訓練有素的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如: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同樣,只有加強實驗教學,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而這種能力正是日後成為合格勞動者所必需的勞動技能素質的基礎.如何來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切實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於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采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台”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即邊學邊實驗。

二、上好實驗課,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於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並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根據這一思想,我進行了一些探索,將國中物理第一冊中電學的一節課《電路的連接方法》由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索性實驗,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和有控開放。

三、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訓練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

當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被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瞭、便於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發展智力。

例如:《電磁鐵》一節中,提供瞭如何自制電磁鐵的方法,我讓一個班級的同學利用假期進行製作,並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後的幾天中陸續有不少同學前來詢問如何能提高電磁鐵的磁性,以求自己製作的電磁鐵磁性最佳,這樣在他們製作的過程中,對電磁鐵的特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實表明,這個班級的學生在《電與磁》一節的學習中,絕大多數同學對“電磁鐵特點”這一知識掌握較好。

四、不定期開放實驗室,給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機會

由於人的個性差異,一些學生往往不滿足於課堂上所看到的或書本上所接觸到的實驗,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動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諸實施;而另有一些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在實驗中往往處於旁觀者的地位,有時想自己試着做實驗,又怕周圍的同學譏笑。實行的辦法可以採取自願參加,全方位開放的形式。或根據興趣愛好組織專題研究和探討,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或複習已學實驗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設計的小實驗,將能極大地增進學習物理的興趣,有益他們動手能力的增強,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

我們要要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以推進物理素質教育,促進創新教育。

物理教學隨筆11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節物理實驗課,將直接決定着這一節物理課的成敗.而如何來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歷年來物理教師們已作過不少嘗試與努力,直到現在仍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如何來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談幾點小小的看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剛接觸物理實驗的國中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對物理實驗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導致物理實驗課教學很難組織,並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實驗課,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物理實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素質。

2、明確實驗目標。教學應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説,應以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依據,並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和實驗素質目標等。

3、佈置實驗預習題目。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説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之前,先佈置預習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作用,根據什麼知識可求的電阻?需要那些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應如何進行?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國中物理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一門美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國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下面僅就課堂教學談談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

  一、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首先在於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設置實驗情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塑料紙魚,由於學生總認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紙魚的位置那麼準確。這時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塑料紙魚的上方,然後引導説: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這樣的引入,將光學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來,可操作性強,創設的簡易實驗把學生帶入一個漁民叉魚的情景中去,符合國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的特點,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為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只有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學內容變美、變活,深入到學生的心靈,實現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學生將對物理學和物理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產生藝術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學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發現,那無異於明珠暗投,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並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科學詩篇,關鍵在於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徵,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物理教學的藝術。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大到天體,小到共振粒子,從實體到另一形態的場、光等都是物質的。科學家們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往往以科學美作為追求的目標,通過他們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論,在內容上、形式上自然、簡單、和諧,都放射出美的光輝。

教師平時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物理知識美的一面,激發學生愛美天性。例如:物理內容的簡單美,表現在物理概念、規律的表達上,科學、準確、簡潔。磁場的兩極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質存在、構成、運動及其運動規律的對稱性而產生的美感。物理學理論內部相互間的自然展現的和諧美,自由落體、豎直上拋、下拋以及各種直線的勻加速與勻減速運動都可以統一於運動學的速度和位移兩個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牛頓力學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體與天上的星體統一起來,比如:運動與靜止、勻速與變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電”和”電生磁”、平面鏡成像、電荷的正負等。由此可見,教學中只要我們善於發掘,物理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等美學特徵在中學物理中便有許多例證。

教師的教學能否產生藝術效果,有賴於教材、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表演水平,還要看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藝術情趣,而影響學生藝術情趣其中一條因素就是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展示科學美的同時,要着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美的審美能力。物理科學美的體驗不光是視覺或聽覺的,更多的是靠學生的心智去體驗,由學生的體驗產生的美的感受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所以,教師平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使他們在探索中領會許多事物的本質與聯繫,感受到知難而進,解疑釋惑,獲得新知識的愉快,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髮展

物理教學必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為完成教育培養目標做出貢獻,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這體現着教師的藝術水平。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失之偏頗,引向應試教育的誤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應試機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學要依賴於學生髮展的一個方面,忽視了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採取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教學處於教師”給”與學生”收”的單調局面,學生在學習物理中處於被動隨從的地位。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毫無神益,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首先必須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情景,故事情景等激發學生思維。如在教”壓強”應用時,可出示一張漫畫,題目是”三毛應該怎麼辦”,畫的是三毛陷入沼澤地裏,正在下沉,情況萬分危急、周圍又無人幫助,請你為三毛出主意,設計這樣緊扣學生心絃的情景問題,把學生帶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學生善良的天性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大家都主動地為三毛出主意,達到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抱着”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説的是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漁,學到捕魚的本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教學過程實際上是體現着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性活動,學習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作為教師關鍵是要立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如:教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時,教師提出,要想使濕的衣服儘快變幹怎麼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於是學生會想出許多辦法,諸如用電熨斗燙、放在爐火旁邊烘、用電風扇吹、儘量把衣服攤開等,再引導學生面對許多辦法,總結歸納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來。這樣在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也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節成功的物理課,是各種藝術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藝術,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隨筆12

通過這次物理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作如下總結。

一、讓學生懂得做好筆記的重要性。

現在所使用的教材,內容是經過濃縮的,可我們不能只讓學生學習“精華”,還得把內容講細,講完整,要補充很多知識,所以讓學生做好筆記,把各知識點進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筆記,對學生課後的鞏固、複習也相當重要,否則,學生連一些基本的題目都沒法解答。

二、牢記基礎知識

有人説物理是理科中最簡單的一個學科,可我認為物理是理科,卻又像文科,要記憶的東西特別多,如:密度公式、浮力公式、吸熱公式等。還有很多概念、定義、規律、原理等,這些知識在上新課的時候,逐漸向學生介紹,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歸納、小結,讓學生讀、寫,讓學生記。

三、合理選擇教法

要提高教學質量光憑自己的工作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很多學生來説,上課一聽就明白,課後卻糊塗,做練習題時,心中沒有一點底,也有人反映説每節課的內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屬於正常的教學進度。問題出在哪兒呢?後來,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後沒有及時複習,該記的沒有記住,知識沒有得到鞏固,於是問題越堆越多,學生覺得記不了,更不要説綜合運用了,這樣,學生就產生了畏難情緒,感到要學好物理好難。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學時,加強趣味性和新舊內容的聯繫,以舊引新,講新復舊。

2、用綜合對比法,對知識進行總結,融會貫通,揭示規律。

3、針對他們的畏難情緒、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沒有收穫的心理。我專門安排時間,讓他們記憶,複習某部分的知識,然後找一些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結果多數學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題目。這樣的結果讓他們感覺到,物理還是可以學好的。

4、在教學中不要拼命趕進度,否則會造成學生“消化不良”。甚至讓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而對學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教學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緊跟教材講課,重視基礎知識,不講難題、偏題。教法上爭取步步到位,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都注意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讓大部分學生踮一踮腳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物理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對兩類題的教學探討。

簡答題和綜合實驗題,是很多學生感到很難的兩類題,包括一部分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屬於這種情況,在歷次的考試中,丟分嚴重。對於簡答題,有一部分學生是無從下手,不知道用哪些物理知識來解釋;成績好一點的知道解答題目所要用到的知識原理,可也是表達不清楚,寫了一大篇卻沒有説到點子上。所以在這類題上,我們還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題多讓學生練習。讓他們弄明白,題目的意思,該用什麼知識原理進行解答,怎樣描述得準確、完整。

綜合實驗題文字多,信息新、閲讀量大、隱蔽性強,學生一見就怕,為了答好綜合實驗題,應該做到:1、務實基礎、聯繫實際、訓練多變,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2、重視培養和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學會審題,通過閲讀,能對題中的一些信息進行摘取,重組和加工,找出實驗目的、已知條件、有關數據、相關信息等。

五、認真抓做好期末複習,爭取考出好成績。

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每個階段,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驗題都要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對稍差一些的學生,佈置一些難度較低的題,爭取提高會考的合格率,在複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複習重點。

物理教學隨筆13

本學年的物理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一年來,我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本人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學成績為中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回顧這一年,忙碌而又充實,付出了,努力了,收穫了。現將本學年的教學工作小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言行要為人師表,業務要求精。因此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當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首先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然後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努力提高業務能力。通過學習活動,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作好了準備。

  二、務實創新,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

“三維目標”————就是新課程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而其關鍵就是上好課,能把知識點落實到位。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與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一些措施。在此基礎上,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自己能精心準備、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

2、課堂上,能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教學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輸式教學、不提倡死記硬背,多讓學生參與課堂實驗和課外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親身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的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課後,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及時做好後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後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後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瞭解學情,以便對症下藥,調整教學策略。

4、平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取他人之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多給學生鼓勵和幫助,培養學習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開始接觸的一門新課,起初,學生感覺難度較大,學習信心不足有的學生成績不理想。這種情況我沒有急於求成,更沒有拔苗助長,而是從發展培養學生的星期出發。適時給學生鼓勵,給他們信心,不搞偏難題。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用讚賞的目光看學生,相信這點不行那點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對有困難的學生耐心的輔導和幫助,鼓勵他們大膽的參與課堂。很多學生由怕物理到喜歡,由差到好。發揮榜樣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言行舉止特別重要,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老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講衞生,老師事先要做到,平時注意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時時提醒自己為人師表。人教版八上物理教學隨筆3

春去冬來,進入了八年級的學習,我們又重新接受了一門新課程——物理。很多學生一聽説難,就產生了畏懼心理。其實,國中物理既容易又難學,因為對國中生來説物理是很抽象的一門學科,雖然物理就在身邊,但他們還不能把實踐上升到理論,也不能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儘管如此,物理畢竟是國中階段的重點科目之一。怎樣學好物理這門課呢?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我談一談感受,現總結如下:

第一、用好教材

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也是聯繫師生的重要媒體。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實驗、包括一些擴展學生知識面的閲讀小材料無不包含其中。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可閲讀性更強。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圖片、課外補充材料、小實驗、物理學史等等。這些內容既能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題的熱點。所以引導學生閲讀教材是很重要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教材。 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將教材轉變成“學材”,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豐滿堅實的基礎。那,如何將教材轉化成“學材”呢?我認為通過“教材+學法=學材”的模式便可實現這種轉化。教師應體現出以教材為依據和依託,教會學生如何會“學”,使學生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以期儘早地獨立獲取知識。

第二、要讓學生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

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怎樣”“為什”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説出它們的聯繫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為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閲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繫實際。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第三,學習物理,要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中學的物理規律並不多,但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第四,要即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説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 第五,閲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閲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閲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教學課堂的改革對物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物理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師德之外,還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是教師的學術水平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要作到一個“活”字,要精通專業知識,首先必須學好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只有把知識學活才可能把知識教活,把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其它相關學科知識。凡是與自己所教專業在知識上有聯繫的學科都應該掌握其基本的知識結構,以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日益加強,由於學科知識的縱向分支和橫行綜合,學科相互交叉,教師要適應這一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僅滿足於所教專業的狹窄範圍,而應該將各門知識綜合起來作為自己知識結構的整個系統來認識。俗話説:一切東西懂一點,某一知識懂一切;既要百門通,又要一門精。就是這個道理。 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教學和諧統一的基本教學規律,課堂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指導下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地學。教學手段指的是教師用以運載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物質媒介。如課堂演示實驗,電化教學等,在使用他們時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運用時選擇恰當時機;不要譁眾取寵,喧賓奪主。 教師工作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實現的,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工作的效果,物理教學掌握語言藝術的目的,就是用最精練的,最能表達自己感情的語言,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物理問題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表現在教師大量的準確的、適時的運用豐富的文學語言中的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以不失科學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科學、標準規範,不論是講解概念、規律、原理,還是使用專業術語,語言表達都要符合各門學科的科學性要求,做到準確無誤,完整週密,切忌用詞不準,模稜兩可,要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地再現抽象的概念。教師語言還要有啟發性,有幽默感,注重輕重緩急。 總之,本學期在教學方面,我既注意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注意了做好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工作,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物理教學隨筆14

想要克服一個困難,首先要明白問題所在。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學困生呢物理學困生什麼表現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該如何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

一、國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和分類

學困生具體表現為:

1、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2、對物理知識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

3、對課本知識找不到重、難點,不能理解。

4、對物理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積極思維,學習困難,持消極態度。

5、不能理解、掌握簡單的物理實驗操作,不能遷移舊知識、舊技能,去解決新問題。

總體表現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後是放棄。將學困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學習暫時困難型;該類型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能力較好,學習中所遇問題,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學習能力缺乏型;這類學生主要特點為: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能力,都較低,但學習行為習慣較好,意志比較堅強。

3、學習動力缺乏型;這類學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處於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低於上述兩類學生,主要由於自身學習動力不足而導致學習困難。

4、學習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較差,求知慾低,意志和好勝心不強,所以總體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均較低。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造成,這裏僅談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缺點所致的三個原因。

1、教學思想有偏差導致教不得法,學生學習情感難於建立。

這個問題突出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忽略多數學生實際水平,違背教育客觀規律,教學精力主要集中在培養學優生上;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重點班級;注重統考學科而忽略常識科目,使學生的愛好特長得不到發展和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德育、體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發展,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也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願望重視不夠,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失去學科吸引力,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棄學心理,學習情感無法正確建立,最終成為學困生。

2、教學過程中缺乏適應學生髮展規律的教學手法和教學藝術,從而導致學生學困方面的最終形成。

(1)教學過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鋪墊,使學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體抽象物理感念或規律的情景。

中學生抽象思維邏輯能力較弱,形象直觀思維佔有相當比例,恰當地給學生提供,較豐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課件、錄象、實物等感性材料,減緩知識坡度,逐步使學生的認識水平與知識同步。例如:講到“慣性”內容時,可以通過課件或錄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剎車,車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人坐在汽車中,車啟動人向後倒;拍打身上的灰塵等

(2)新課教學過程中知識遷移和聯繫的忽視,使學生未形成良好知識體系,也是形成學困的主要原因

新課教學前,對學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識,生長點和支撐點,不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事例尋求聯繫點,會造成新舊知識脱節,不能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會造成新知識的學習和接收造成困難。例如:講“電流的形成”內容時,可以對比水流的形成,加強知識概念鋪墊,遷移和形成。歐姆定律公式的講解時I=U/R可以與速度公式V=S/t聯繫講解。

(3)教學節奏過快或教學要求過高,使學生學習知識興趣衝減,

高質量的物理課是高效率、高密度的,這並不代表節奏快則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欲速則不達。使學生思維無法與教學內容同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發揮,學習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思維受到壓抑,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物理興趣,學困生也會隨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學生認識水平,憑藉教師對知識掌握程度,拔高教學要求,增大知識容量,使多數學生無法達標,結果是個別優生表演,多數學生當觀眾,嚴重挫傷多數學生積極性,使其喪失學習興趣,演變為學困生。

3、教學中缺乏正確瞭解學生個體發展瞭解忽略學生自身因素

(1)忽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由於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面對嚴峻的考試形勢,高密度、高難度的題海戰術;講實驗、背實驗等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為考試、為做題而學習、而教學,禁錮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缺乏開拓鑽研精神。這樣既有悖於大綱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學生思想僵化,觀念淡泊,反應遲鈍,因而成為學困生。

(2)學生未正確樹立學生觀、知識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教師對學生的不平等對待,反差強烈,偏愛學優生,歧視學困生,對學困生少提問少過問,指導缺乏耐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意識,並逐步對學習物理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勇氣,喪失學習樂趣,最後放棄對物理的學習,成為學困生。

物理教學隨筆15

物理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是一門新課程,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就滔滔不絕的給學生羅列了一大堆生活現象,讓他們來解釋這些現象。經過同學們熱情的討論後,我告訴了學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物理,以及這些生活現象會用物理來解釋。這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改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