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散文寫作的三點愚見

來源:文萃谷 1.59W

最近,看了一些朋友寫的散文,感覺有很多話要説,一時又不知道從何處説起,思考在三,談一下自己的創作體會,沒有涉及理論方面的探討,就文論文,單刀直入,僅供喜歡散文的文友們參考。

隨筆:散文寫作的三點愚見

散文寫什麼?有的年輕朋友在寫作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下筆不知道寫什麼。什麼都想寫,又感覺什麼都寫不出來。有人説的萬事萬物皆可入文,但我卻認為,入文的都是經過作者選擇了的萬事萬物。所以,我們要寫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有意思的,可以啟迪人思考的人和事物,“值得去寫”,這四個字很有講究。“值得去寫”就是在選一個善於傳遞作者情感的題材,寫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最熟悉的人。但是,並不是熟悉的所有事都能寫好,既熟悉又有感受,這樣的事才值得寫。感受就是對事物思考後沉澱的思想,這個思想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散文的立意。我在讀很多作品時,發現仍有一些作者只寫自己所聞所見的事情,卻沒有自己獨到的感受,這樣的文章就不會打動讀者,恐怕連作者自己也很難打動,缺少了耐讀性,做了無用功。

散文要寫細節。一篇散文讓讀者過目不忘,都不是語言的美麗,而是細節的描寫。一篇散文寫好幾個細節,就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烙印。細節是文章的肌肉,它不僅使文章充實,富有彈性,而且延續了文章的生命力。散文和小説一樣,讀者往往是因為文章的細節而記住了這篇文章。細節不能胡編亂造,不能用華麗來裝飾,它來源於生活細微之處,靠作者細心去觀察,用感情,用毅力去獲取。

散文要有好的結尾。好的散文要有一個“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效果。這個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散文的結尾。概括起來有韻味的結尾有三種類型,一是畫龍點睛,富有哲理;二是白描勾畫,形象壓鎮;三是含而不露,嘎然而止。當然,文章到底如何結尾,要根據作品的具體內容以及作者對以所寫事物的認識而定。總之,要有回味,使讀者在一個寬闊的天地裏展開想像的翅膀,收穫多多。

以上提綱挈領蜻蜓點水地説幾句寫作體會,除了這些外,要寫好散文筆者認為,關鍵還在於作者的政治修養和文學素質。

首先,要多學習,博覽羣書,掌握文學語言,掌握各種文學體裁的寫作基本方法。語言是文章的材料,這同廚師做菜一樣,沒有材料就是無米之炊。語言是壘牆的磚,你沒有語言就沒有辦法碼成一行行的字。

其次,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文章的美不是表面的,而是內涵的,作家區別於別人就在於他寫出來不一樣的美,生活之中,有些美別人發現不了的,你發現了,你就是作家。反之,你就是堆砌文字的泥瓦匠。

再次,要寫温暖的故事,有正能量的文章。寫文章不能太隨便,文章對對社會,對人民,對時代負責任。現在,有些作者認為,文學不要為政治服務,隨心所欲,願意寫什麼就寫什麼?我一直反對這個觀點。自有文學的第一天起,文學就是為政治,為時代服務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時代中,文章就要推動這個時代的進步。一篇散文,主題不準確,再好的文字都是碎玻璃壘起來的,風一吹就碎掉,沒有主題思想的散文就不要寫了,白浪費你自己的時間,也浪費讀者的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