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雁蕩山講座培訓隨筆

來源:文萃谷 2.88W

在暖冬的陽光伴隨下,我們全校教師來到了風景優美的雁蕩山下的雁蕩書院。這裏安靜、清新、古樸的環境給了我們安心學習的好心情。週末兩天,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林日正老師、朱躍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精神的饗宴、打開教育之門的金鑰匙,令大家感悟良多。我整理心情,隨筆記錄之。

教師雁蕩山講座培訓隨筆

林日正老師的講座給我們開啟的是一扇神奇的生命之門,林老師説生命需要光,教師的成長不能僅限於教學技能的發展,更應該着重於豐富自己的生活,深刻自己的生命。如此,才能不僅僅予學生以知識的教學,而更注重致力於為學生生命的成長服務。那些優美、温暖的晨間詩、生日詩開啟了學生美好的一天、一年,給學生的生命埋下一顆顆温暖的種子,在經年累月的包圍中,在不經意的生活中,某一天總會發芽、開花、結果。那些美麗、動人、雋永的詩詞、故事走進教室,走進教師與孩子們的心間,一日日,日有所誦,點點滴滴,細細無聲融入生命。閲讀,帶着温暖與智慧,為教育中不可缺的藝術,也是教師不可缺的成長之途。如果能堅持閲讀與思考,並時時記錄教育所思所做,必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寬。

朱躍躍老師以深刻的問題引起了老師們的思考:課堂中的學習是否發生了,學生是否真的在學習?老師是否瞭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我們總是説要認真備課,但我們準備的上課內容學生是否喜歡,是否需要?這些問題,我們真的`認真思考過了嗎?狹義的教育觀察,僅僅是對於課程教學的觀察,我們都做得很不夠。很多時候,我們總在重複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和學習興趣。我們完成了自己備的課,我們説學生怎麼教過的總是不會,我們忘記了學生學習的規律,忘記了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

由於缺少專業的兒童學習理論的引領,而在實踐中又對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缺少調查、觀察,我們的課堂教學常常浮於表面,做不到真正為學生學習服務。朱老師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節課堂教學的案例,也介紹了許多觀察方法。可惜時間有限,我們不能一一分析學習,無法很好學到位,這些方法只能留待教學實踐中來慢慢嘗試研究。

兩位老師,一浪漫,一理性,浪漫中兼具理性,理性中兼具感性,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闡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我從中讀出了他們的共同之處,不管使用什麼方法,都不能脱離了學生這個“本”,教育應該出於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服務於學生生命的成長。每一個生命成長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就如大自然中的萬物一般,教育不是改造,不是拔苗助長,教育只是一種觀望和幫助,要把握適時、適量的規則,要如這雁蕩山的風景一般和諧、美好,打動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