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後感(通用22篇)

來源:文萃谷 7.07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根隨筆讀後感(通用22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 1

初讀《培根隨筆》常常會在文字中迷失方向,每一篇文章雖然很簡短,但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易懂,總是讀了很多遍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但我卻漸漸地迷戀上了這些文字,培根的言論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還發現了另一個不同的培根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對困難的不輕言放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的精華,心靈的洗滌。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論美》。

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 2

睿智的人在許多事上都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培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近,我讀了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一書,對於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為哲學和文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本《培根隨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首先,在觀念和視角上它具有獨到之處。對於死亡,培根告訴人們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堅定執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對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他希望人們能以和平為本,對血腥的戰亂説"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讀過這本《培根隨筆》的話,就不會讓巴以衝突日益惡化了。對於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他總是把它們當做上天給予人的磨礪白己的機會。他相信不懈的努力總能將厄運變成好運。面對許多人的迷信和盲從,他大膽提倡無神論,希望他們用理智和親情戰勝心中的專制統治等等。其次,在此書中,作者不僅提出了獨到見解,還引用著名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語句加以論證,這大大提高了文章觀點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隨筆》語言優美,層次清晰,讓人讀後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 3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最近才接觸的,看過之後,我只有一種感覺——敬佩。於是,整理讀後感。

培根,一位偉大的英國文學家、哲學家,尤其是在哲學方面,成績顯赫,這是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就知道的。讀過《培根隨筆》之後,我對培根的崇敬又上了一層。

在我看來,這本書十分深奧,十分難懂,有些地方反覆咀嚼多遍後仍然有些不理解。但是一旦知曉了其中內涵便回味無窮,受益匪淺,其中藴含着的深刻哲理髮人深省、令人深思……

“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這句話曾經作為我的座右銘來激勵我努力讀書。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是大多數人追求一生的理想,可見,讀書是多麼的重要啊!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十分經典,早在小時候就經常聽到大人們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那時還不知道有培根這個人。擁有了知識就等於擁有了力量,力量是一切行為的源泉,可見,知識也是重要的'!

“奇蹟總是在不畏中閃現。”這句話讓我在逆境中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信心。它告訴我們,不要畏懼困難,不要被挫折打倒。就像是《論厄運》中所説的一樣,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幸運不一定是好事,厄運也不一定是壞事。所以面對幸運,我們不要得意忘形,面對厄運我們也不要喪事信心、意志消沉。要永遠相信,只要保持積極進取的信心,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奇蹟女神總是會眷顧你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帶着信心和勇氣征服厄運,迎接奇蹟。

還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通俗易懂還藴涵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目的有很多,但我想大多數人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可以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因此,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要努力,在多方面展現出自己的力量,不懈的追求生活的理想,實現生命的價值!

培根隨筆讀後感 4

剛開始接觸《培根隨筆》,是語文書上的一篇節選《談讀書》。説實話,我對他的印象並不怎麼好。總是站在貴族和男人的立場上,以宗教信仰、創世之神、以及什麼所謂的真理來提筆,説話雲裏霧裏,總是讓人費解。我帶着些許煩躁的心情讀完了整本書。但結果卻令我驚訝。從《培根隨筆》的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一個熱衷於政治的培根;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9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使人一目瞭然。每篇隨筆結構自由,讀者既可以通讀,也可以跳讀。在這本寶典優美的的'文字及無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領悟了一番,結果受益匪淺。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兩句話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華。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會讓人不思進取,消極怠工,一蹶不振,給我們帶來挫折和痛苦;同時,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從而讓一個人從默默無聞直至飛黃騰達。可以説,正是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例如屈原經歷放逐的逆境,才有《離騷》傳世;司馬遷遭遇宮刑,乃有史家之絕唱;勾踐卧薪嚐膽,創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蘇軾歷經貶謫的鬱悶,從此留下千古辭話……他們無不是遭受逆境並且戰勝了逆境,最終名垂青史,為後人所景仰。逆境雖然會使人痛苦,使人絕望。但不遇到逆境,何來奇蹟?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難,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户打開,光亮就會照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不得不説,這確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 5

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人生百態,歲月匆匆,在一眨眼中可能已經是花甲之年了……我們應該怎樣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裏認清自己呢?在以前我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是當我看了《培根隨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人的思想和品德是這樣的……

野心,誰會沒有呢?就只是多與少的區別而已。培根在書裏已經説過:人的野心與抱負就像膽汁一樣,能夠使他積極、振奮、充滿活力。人如果沒有野心,就像沒有了目標與動力,即使這個人有天才一樣的'智慧,也會是一無所成。因為前進的動力就是目標。你擁有野心,就像擁有了遠大的目標一樣,就因為這樣,他們這些擁有野心的人就回、會為着自己的那野心去努力地奮鬥、拼搏,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與目標。但是,野心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野心太大,就會不擇手段地去實現自己的這一個夢想,他們可能不會去關心別人的死活,只為的是自己夢想的實現。在古代,秦史皇就是因為想全世界都成為自己的,濫用人力,實行暴政,才會使得其滅亡。在我們現在的時代中,也有許多人因為野心而導致家破人亡。培根在書裏寫道:抱負遠大者有三類心態。一是謀求建功立業,造福一方。二是政治欲求,爭權求勢。三為了物資利益,中飽私囊。凡是懷有第一種夢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濟世之才。

我想,我們都應該像培根説的一樣,成為一個謀求建功立業,造福一方的人。現在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隻為自己利益,不為他人着想的人,但是也有不少為人民着想,就像我們的老師,為人民無私貢獻的警察,默默無聞的清潔工……他們都是培根説的那一種人,都是為人們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人。我們的社會也很需要這些謀求建功立業,造福一方的人,不僅這樣,我們還需要許多擁有各種方面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和諧,更加發達!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好,更美滿!

培根隨筆讀後感 6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配更的隨筆集,文集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愛情、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值得我們閲讀和思考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挖掘出其思想精華,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還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性意義。而且培根的文筆非常優美,讀起來也非常賞心悦目。

在文集中,培根寫出了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們認真賞析:

作者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文字是對讀書和學習的總結與思考,概述了閲讀歷史、詩歌、數學、科學等學科對人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上的提升,對我的感觸很多。可見,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文學,就得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

“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十分感觸,培根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對妻子和婚姻做出了總結,對妻子這個身份在人生中扮演者什麼角色給予了深刻的思考。

在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這句話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對於我們來説,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觀點,而這些思考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嫉妒之心,而這些心理是人們對自身缺點的安慰罷了,但對我們來説並不是什麼好的心態,需要摒棄,學會包容和揚長避短。

培根隨筆中的文字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將用一個哲人的思考來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幸福和快樂!

培根隨筆讀後感 7

《培根隨筆》是英國散文作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隨筆集。作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在內容上就涉及到政治、經濟、道德、情感、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入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根隨筆》以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書中既表達了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處世之道、治家準則等,還包括對一些具體問題的建議與看法,當然也不乏對藝術和對大自然的欣賞與追求。

《培根隨筆》中有許多名句,幾百年來一直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讀書就好比修剪移植,而實踐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讓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這三段名篇摘自《培根隨筆》中的“論讀書”,它告訴我們:讀書和學習的目的、讀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精神食糧、讀書和學習要有正確的方法、實踐會將讀書中學來的知識得到提煉。相信《培根隨筆》會以一種最使人受益的方式,讓我們親近名著、走進文庫,領略到世界文學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同時將書中的哲理運用在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加深自己的文化素質。

《培根隨筆》將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永遠伴隨我們的學習與成長。

培根隨筆讀後感 8

從小媽媽就會買很多文學雜誌給我,但每次讀到第一頁的“卷首語”時,我總會隔過去,因為我覺得那些文章讀得太累。所以,媽媽常常在我不想讀卷首語時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佳作,要在心情靜如止水的時候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我便常在最平靜時翻看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獲。覺得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在《培根隨筆集》這本書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最適合我這種不喜歡讀長篇大論而又想得到多點東西的人看了。雖然只是:“論”“説”“談”但是,我讀起來卻覺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為寫的都是人生的'哲學。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還是覺得無論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讀這本書。因為《培根隨筆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自己沒有錢,沒有權,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點厄運也無妨。因為厄運當中也藴含着一份讓人亢奮的幸福啊!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我挑一篇來説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説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説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

培根隨筆讀後感 9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培根隨筆讀後感 10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脱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國本土原來沒有隨筆這體裁,但由於培根寫隨筆的示範,這一寫作形式開始在英國植根。後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此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一。

隨筆能充分自由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帥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摯的精神境界。

向讀者坦露自己的靈魂,它真實的反映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絕矯揉造作,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為文,提倡真實再現,真切反映、真誠表達、真率為文,意到筆隨,言盡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

書中富有詩意的簡短的語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作者發自內心的召喚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書,值得一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 11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一書,讓我的議論文水準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我最喜歡的是第十九章《論狡猾》,因為裏面説的那些我的身邊都有,讓我明白議論文需要語言真實。"如果一個人想要破壞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別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圓滿解決的話,那麼是裝自己也希望它成功,並且有自己親自提出來,只不過提的方式是為了引起人們的反感,以達到相反的效果"議論文的語言不一定要多華麗,但要恰到好處,給別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第二十三章《論貌似聰明》中説"有的人説起話來很神祕,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肯把他那些貨色痛快抖摟出來,除非是在暗處,似乎想永遠把它藏起來。他們用這種方法談論自己並不太明白的事情,人家還以為他們心裏有數,就是嘴上説的不太明白"沒錯,頭腦空空者為了扮成聰明人比任何一個破落户為了撐門面玩出的花樣還要多。貌似聰明的人也許能騙取別人的好感,但是論起做事來,即使是一個有點荒誕不經的人也不假正經的人要強。

《培根隨筆》中有很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作者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並且全書的開篇就是《論真》,探討人們如何對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書中的美學思想也非常深刻,儘管作者並不是一位美學專家,但是後世的.美學書籍常常引用培根關於美學的有關論述。有了對於人性真善美的謳歌,作者的教育思想也十分先進,作者認為教育的真諦就在於怎樣讓人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隨筆》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 12

雖説已經初秋了,雨也不斷,但是夏日的餘温仍存,有時走在街上還能從地上看到從樹葉縫隙中傾瀉出來的陽光,淡淡的,斑斑駁駁。有一種東西呢,只要你體驗過了,就一直存在於你的腦海中,比如這夏日的陽光。

讀完《培根隨筆》感覺也是如此。一條條短小而精湛的短句,一段段富含深意的小文章,讓人記憶猶新。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多麼優美的一個比喻,恰到好處的指明瞭讀書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思想的傳承,把前人的知識與經驗以書本的'方式完好的留給了我們,同時,培根也通過這種方式把他的思想和精神傳承給了我們。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首先這是一個肯定句,也可以這麼説,如果我們做不到機敏謹慎就不一定能交到好運。這是一個看待問題的特殊角度。通常我們會説到倒黴與幸運,其實倒黴也就是説你根本就不夠機敏謹慎,這句話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毋容置疑。

這是兩個例子,這是培根的隨筆,他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他用他短小簡潔的句子直接詮釋了許多我們難以去理解的道理。

這是一本指導我們一生的書,它積極向上,從論人生,論學習,論書籍,論修養,論科學,論道德,論友情,論智慧,論時間等多個方面告誡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人生,面對困難的時候還能夠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無法靠自己淺薄的知識和經驗就能獲得和理解的,也不是我們能夠想出來的。

不過知識經驗容易得知,卻不一定能夠化為己有,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積極向上是很難得,成敗與否就在於你是否能夠忍得下來,熬得過去。

但願我能夠堅持的下來,敬愛的培根先生,讓我從時光的縫隙裏能夠有資格與您的精神相遇吧。

培根隨筆讀後感 13

説到培根,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迴盪。事實上,在當今社會,知識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暑假裏,利用業餘時間,我讀了他的作品《培根隨筆》。那篇簡短而簡潔的文章就像一根棍子,喚醒了許多夢中人。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健康》、《論家庭》、《關於友誼》和其他隨筆。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都是精品,值得我們輕鬆閲讀,輕鬆品味。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論友誼》。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誼,所以我也讀過這篇《論友誼》好幾次。“如果你告訴一個朋友幸福,你會得到兩個幸福;如果你把悲傷傾訴給一個朋友,你就會被分開一半的悲傷。我特別喜歡這句話。這句話描述了友誼的真正含義,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讓我們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只要每個人都明白這句話,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朋友,甚至有向對方表示感謝的衝動。

友誼可以給你一個寬敞的空間,在那個空間裏,你可以隨心所欲,自然相處。心是友誼中最美麗的風景。愛,家庭是一種責任,只有友誼,最感人,它只付出,沒有要求。它總是默默地等待在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落裏,在你快樂的時候為你快樂;當你沮喪的時候,你會毫不猶豫地走到你身邊,給你安慰。

培根曾經説過:“讀書足夠愉快,足夠傅才,足夠有才華。”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它的語言簡潔,寫作風格優美,推理透徹,警句層出不窮。當你慢慢品味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一個老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再讀這本書肯定是不夠的,我也知道只要多讀,這本書肯定會讓我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後感 14

一本《培根隨筆》,穿越了數十年的58篇短文,語言真實樸素,卻完美的概括了“生活”二字,一切生命中的旅程,都會在書中得到答案,每一個字都在閃耀着智慧與理性的光芒,閃耀在人們心中。

文章短小,卻是將宂長的文章精煉,提出精粹,在政治角度上,對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進行解剖,分析。而他談論的,不僅僅是正面的,還有一些負面的,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需要我們自己去掌握、控制的東西。不過對於它們,我們應該去正視,而不是壓抑在內心。培根是位偉大的學者,他用如此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將一切完美詮釋,所有文章幾乎句句是金,都可以獨立出來成為新的格言警句,無不體現出培根的風采。

在這些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談友誼》。文章開頭便將沒有友誼的人視作孤獨的野獸,是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我們將朋友當成是可以交換心聲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朋友,當你收穫了友誼時,你才真正遠離了孤獨。培根認為友誼的一個主要成效就是宣泄各種激情引起的心中的憋悶。非常直率的説法,沒有一點花哨,但對於我們這些熱血青年來説,我們都會和真正的朋友們一起同甘共苦。我們不一定有一樣的'地位,一樣的生活;但我們可能會有相同的目標,相同的興趣使我們走到一起。可我們為何如此呵護這一份友誼呢?周國平曾經寫到“人人都是孤兒”“我們偶然的來到這世上,有必然的離去。正是因為這種根本性的孤獨境遇,才有了愛的價值。”同樣的,對於友誼,更是兩個偶然的碰撞,就更值得我們去珍惜。所以找到一個知音朋友,才需小心謹慎。我們要將朋友當做明鏡映照自己,如果能找到你自己有“衣冠不整”的地方,你就應該整理好。

沒有朋友就是一種食人的生番。所以,把握好機會,找到自己!

培根隨筆讀後感 15

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現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隨意翻看一本雜誌或許會博得我們的會心一笑,但看過之後卻彷彿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求知便只是消遣。

學得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成為我們最愛賣弄的階段,但即使並沒有深入學習,卻也能夠讓我們做足表面文章,這個時候,求知就像是給自己穿上華麗的外衣,但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充實卻不得而知。

只有當我們學得知識的精髓,並能夠對它駕輕就熟的時候,知識才會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它是我們的一部分,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的動力和指南,這時,求知無疑是增長了我們的才幹。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每當鬆懈的想法湧上心頭,就會聽到培根用略帶諷刺的語氣對我説到這句話。我們學習,是為了消遣?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幹呢?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

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培根隨筆讀後感 16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的58篇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的文章,被收錄在《培根隨筆》一書中,由於這本書的精妙和裏面深厚的哲理,擁有很多讀者。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以後,有了很多感想。

我最喜歡《論求知》中的一句話:“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這句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了求知慾的多少將左右人生的方向,

天資再聰慧的人,如果沒有求知慾,沒有了“我想學”、“我要學”的勁頭,照樣碌碌無為;天資不佳的人,即使愚頓,但有着很強的求知慾,就如同有了一雙強勁的翅膀,照樣能展翅飛翔。“天才是1%的聰明加99%的汗水”説的正是這個道理。

《傷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天資聰慧的仲永為什麼後來會變得才學平庸呢?這就是因為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和發展,而是讓他到處炫耀,從而扼殺了仲永學習的興趣,也就變得和常人一樣了。聰明的仲永因為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就失去了求知慾,只是貪圖眼前的成就,不為將來打算,所以長大以後也像其父一樣碌碌無為了。

有個叫“鑿壁借光”的成語,講的是匡衡小時候家裏貧窮,買不起蠟燭,於是匡衡便在牆上鑿一個洞,晚上利用鄰居家透過來的光讀書學習,最後成為偉大學者的故事。匡衡雖然貧窮,天資也不怎麼聰慧,但是他卻有着很強的求知慾,最終取得成功。

求知,是做學問的根本,天資固然重要,但假如沒有了求知慾,照樣成不了氣候,所以,在做學問時,一定要牢牢地抓住求知慾,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培根隨筆讀後感 17

我一直以為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東西。愛的感覺是深刻而深切的,世上除了她恐怕就沒有什麼更值得人去親身體驗一番了。像我們這樣太過平凡的人,放棄我們觸手能及的,而去追求遙不可及的,那才是最最愚蠢的。超明通達的智慧應該是我的最終的追求,然而,當我確信真正的智慧不可能為普通的人獲得時,我雖未放棄原由的追求但獵獲觸手可及的愛情,不再讓我認為是庸俗和低賤的事了。當然我比誰都清楚,愛情有時就是一句咒語,一切的不詳都有可能隨她而來。“災禍”“昧心的愚蠢”“被戀者奉贈的輕蔑”。我都統統接受,因為我的'心永遠在他們之上。培根的忠告應該記住,但愛情的美妙也決不要放過。

“愛情總會得到報償,要麼得到被戀者的回戀,要麼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人的天性中潛藏着一種欲施愛於人的傾向,如果世人不只是將愛施與某人或某幾個人,那愛就會自然而然普及眾生,從而讓自己變的高尚仁慈。”

《談讀書》

讀書有三用:怡神曠心,增趣添雅,長才益智。蟄伏幽居時讀書怡神曠心,讀書對高談雄辯能增趣添雅,博覽羣書得來的才智會使人在需要運籌帷幄通觀全局時從容不迫,並能克服經驗只在處理熟悉事物時才得心應手的不足。

講究實際者往往鄙薄讀書,頭腦簡單者往往仰慕讀書,惟有英明睿智的人才會真真運用讀書。讀書可使人充實。讀史可使人明智,讀詩可使人靈透,學數學可使人精細,學物理可以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讀書要講求方法:有些書可淺嘗輒止,有些書可囫圇吞棗,少許重要的書則要細嚼慢嚥,認真領悟。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亦不可尋章摘句和盡信書中言論。

培根隨筆讀後感 18

雪萊説:“培根的文字是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敍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剛看見這句話時,我感到很詫異,因為培根是英國的哲學家、思想家,在我的想法裏,對哲學家的認真並不是很多,更不要説是像培根這樣的大哲學家,他的隨筆我究竟能看懂多少呢?

打開書後,我發現自己都明白,明白書中的內容,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原來有這麼多角度呀,並不單單只是自己所認為的兩個角度。像論嫉妒,在我所理解的範圍內,只認為嫉妒之心不可有,因為它會摧毀一切,但從沒有想到過,嫉妒也是一種動力,它會使我們主動去學習自己有缺陷的地方,變得使自己更強大,用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旅行,單單説這個字眼,我的腦海只有玩耍和休息,現在旅遊更多的只是累,而不是享受,但我們應該享受遊玩的過程,瞭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明白這個地區的優勢及劣勢,這樣做才是最有意義的旅行,似乎自己在這兒生活了幾年了,但事實上,我們卻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活書總比死書學的'快吧!

《培根隨筆》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擬人句及比喻句,使內容更加生動,更加耐人尋味。其中還包含着眾多的名言,這些名言都能穿透事件的表層,直指人的靈魂深處,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性格上的薰陶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導。我認為看完這本書後,給我的啟發很大,對於哲學,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思考問題應該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

我相信你們看後,一定會有更多的感觸。

培根隨筆讀後感 19

讀過培根的散文隨筆,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藝復新時期的情況,得知培根是如何在舊的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日趨瓦解之際,致力於探討並樹立新的信念。規範和道德。他的散文清晰明瞭,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關注現實,集中的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哲學觀點。

文章中運用了許多對比和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並講述了許多人生哲理,可以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很多道理,我們也可以把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積累下來,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培根隨筆語言凝練優美,意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卻藴含了許多豐富的.哲理,所以我們應該向培根學習,把他這種寫作手法運用到我們的作文當中,並且學會如何用小故事來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閲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培根隨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培根在《論真理》中寫道“真理需要人的提出,需要人的驗證,同時還需要長時間的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

這句話對於中國人來説深有體會。如果當初不是鄧小平提出了這個理論,中國也許現在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培根隨筆讀後感 20

財富,被培根稱之為“德行的包袱”。在當今社會,財富對於人們來説並不陌生,但人們對於財富的看法卻不同。有的財富是人們人生價值的體現,有的財富是人們內心醜陋的根源。

“德行的包袱”,大概就是好品德的累贅,好行為的驗證品吧。所謂包袱,我認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體現在財富之源的充分湧流可以推動個人及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壞的一面,是人們心中對財富的過分嚮往而起的歪念。或許很久以前,人們的社會是平等和睦的。

生財之道,方法甚廣,可為了“萬鍾”,多少人為了得到而“不辯禮義”。所以邪門歪道和不良的風氣在社會上大行其道,人們不擇手段,使道德底線崩塌,又合乎什麼“禮義”呢,這恐怕就是包袱了吧。“財富如果從魔鬼手中得來(如矇騙欺壓等不正當手段)就來的.很快”,正所謂此,但得到財富的同時,心也被魔鬼控制了。

那麼,人們心中就有了一種情緒——貪慾。個人認為貪慾是這個世界上非常可怕的東西。人們有時因為它而喪失了理智,可它又是人之常情。誰都無法做到像莊子那樣清高自守,真正的淡漠名利,把其看作身外之物,但人們一旦無法控制自己渴望財富的心,後果也不堪設想。

財富可以是帶着光環的怪物,它可以讓你光芒四射,也可以讓你頃刻滅亡。故對於財富,總是要客觀看待,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對於財富更是如此,不要盲目,學會滿足,學會分享,試着淡泊,一個人享受的財富是有限的,但當反哺社會時,它會變得無限大。去嘗試在物質世界找到財富的正確的存在意義。

但願人們可以覺悟,把財富擺在正確的位置上,找到對待財富的正確方式。

但願人們在不安的財富世界裏安靜的淡泊。

培根隨筆讀後感 21

讀書就像飢餓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書是人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受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哲學家與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説:”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復仇才是正義。“《論逆境》中培根説:”人美德猶如名貴檀木,只有在烈火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芳香。正如惡劣品質會在幸福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論善良》中培根説:”善良是人類一切精神道德品格中最偉大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説:”人生命是有限,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説:“知識能塑造人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與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與思想家,他對所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見解。在他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培根,自強不息培根,富有生活情趣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語言,優美文筆,透徹説理,迭出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 22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習慣一直陪伴着我們。

習慣是什麼呢?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比如平時我們按時起牀、睡覺,按時上學、放學,按時吃飯等,這些我們自以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知識,讓我們學習進步的更快;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我們體力充沛、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使我們精力旺盛,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可以讓我們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現在許多青少年迷戀上網,整日整夜泡在網吧裏,他們沒有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沒有節制。

腦子得不到休息,眼睛也得不到休息。

有些人玩遊戲時,精神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很有可能導致猝死。

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監督。

在家裏,父母教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裏,老師教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教育。

老師在學校裏教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在幫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就是一種早年開始的習慣,書中提到"幼年時代學語言、舌頭學習表達方式和發音時更柔順,學習各種技巧動作時,關節更靈活",突出強調了早期養成習慣的重要性。

我們還處於青少年時期,我們應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壞習慣,養成一些好習慣,這將為我們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