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讀書筆記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2.4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讀書筆記合集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走,是最簡單的事情吧,如果走路讓你橫跨大半個英國,身邊沒有什麼專業的徒步工具,目的地有一位隨時可能離開的癌症老友在等你,你會覺得這很簡單嗎?主人公B,是怎麼做到的?

B是一個平凡的中老年男性,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妻子與他分房睡,彼此見面,不交流,他退休閒置在家,兒子“不能原諒他”不回來看他,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英國北部療養院寄來的信。信是一個二十年前的好朋友奎妮寫來的,她得了癌症。他聽了很震驚,感念老友的好,想為她做些什麼,“她一定在等我”於是,他走了起來,走到郵筒,想起沒拿手機,妻子也不會認同的,是不是開車去更好?已經走在路上,目標的天平在他心裏傾斜,於是他繼續沿着公路向前走,直至人煙漸稀,他,走出了死水一樣的生活。

説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了,都帶有羅曼蒂克的氛圍,單純出於一種關懷於一個目標,不要在意出發的方式以及準備的物品,當你走在路上,你已經啟程。

我現在在最好的年紀,有無限的未知與可能,都想做些什麼時,如果繁瑣的準備他人的冷眼不解,自己內心的動搖,阻止我前進的腳步,不妨什麼都不想,先走起來,走起來,在發現,我已經在路上了。

旅行迷人的地方,不只在於欣賞不一樣的風景,還有結識不同的人,B的路程中,見到風格各異的人們:加油站用一個故事給B信念力量的胖女孩;B身體不支,照顧她的失戀的女性;第一個加入B的行走路程的小夥子;激進的商人;温和知性的女人;讚許鼓勵的路人……B的故事,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精彩了B的旅程。

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彼此生活上的過客,B,在朝聖大軍離開自己後。領悟出的:他的腳印無論多堅定,還是會被雨打風吹去,就像他從來沒去過那些地方,見過那些人,一回頭就已經再找不到來時的路,看不到他走過的痕跡。

小説精彩的地方,不僅在故事情節和思想感悟,對環境的描繪,也同樣細緻迷人:新發的枝葉蓊鬱厚重,在樹頂聚成一片華蓋。一云云黃黃色連翹,一道道紫色南庭霽,都叫人驚詫不已。嫩綠的楊柳風中微擺,流光溢彩。第一批馬鈴薯芽冒出了頭,矮矮的醋栗叢上掛滿細小的苞蕾。就像莫琳戴過的耳環。

想了解更深,請到書中來!

個人讀書筆記2

背景

閲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早期閲讀的培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為以後的正式閲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案例

放學後王哲小朋友主動去書架上拿了一本書他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五頁之後,停了下來,好像在思索着什麼。眉頭緊緊的皺着,然後拿着書去找雅寧幫忙解讀,雅寧把自己的書收了起來,連忙坐到他旁邊給他一頁一頁的講解起來,這兩個小朋友邊講邊交談起來……還不時的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這是王哲唯一一次看這麼久的圖書。

分析

我們的圖書區半個月從新投放一次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每位幼兒可以從家裏帶圖書到幼兒園,因為家裏的圖書他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夥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閲讀,這對於帶書幼兒及全體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閲讀的前提與契機。

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王哲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不喜歡閲讀書到喜歡上了閲讀書。更主要是對書裏的內容感興趣了。我們應當讓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閲讀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和寬鬆的氛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個人讀書筆記3

記得林語堂説過:“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的確,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是啊,在這個寂寞的時代,沒有人能完全地互相瞭解,即使是知己、最親密的人,也難以觸及彼此的內在世界。因此,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段孤單之旅。水自竹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縱是簡單的萬物也要通過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義。人永遠不要忽視身邊的事物,因為它也許正可以觸動心中的那面旗。縱然你我心無片瓦,這世界還是到處都飛動着瓦礫。當被瓦礫擊中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開門把它取出。《壇經》雲:“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動的一刻,看見的萬物都是動的;人若呆滯,風動幡動都會視而不見。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脱終為套語。心的從容與淡定,就像走過的歲月,不染風塵,天涯海角,盡在心間。正如林清玄此書所訴所説,終其一生,我們尋找的,不過是內心世界的片刻安寧,以及一場盛大的清歡。

個人讀書筆記4

書是語文老師推薦給我們的,説是本難得一見的好書。我本是不愛看散文的,因總抓不住作者晦澀的情感,一來二往便覺得沒意思起來。

首先看到的,是書的名字,給我以一種超然的感覺,便試着翻了一翻,果是本好書。很像今夜靜謐的夜色,只少了那一縷清幽的桂香。但並不為少了這香而缺憾,反而因此更有自然的風韻。不温不涼的微風帶動片片葉子,微微震顫扇來一股股温温的葉的清新。每多讀一頁正如夜色中多行一步,卻又好像進入了一個新世界。每一片葉子都在傳遞它獨特的氣息。那看似不起眼的生命卻獨自驕傲地在世界一個只屬於它的角落傾訴着衷腸。

書的文字異常樸實,果真應了作者農民的秉性。原想着,文人學者到底骨子裏還是有股酸氣,輕易是不會下地幹活的。我總以為面朝黃土背朝天是隻用來頌揚的。生活的節制,繁重的農活會把人變得現實,想若離了豪華富貴,“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樣的佳句又從何而來?生活的壓力會壓抑住一個文人的浪漫。這恰又是文人學者絕不能失去的。這正是劉亮程的偉大之處,他深入農民的內心,我從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把農民內心描寫的如此透徹,把世界看得如此透徹。

在《最大的事》中他曾這樣描述時間。他説:“時間本身也不是無限的。所謂永恆,就是消磨一件事情的時間用完了,但這件事物還在。時間再沒有時間。”我以前總認為事物總是可以消磨殆盡的,而時間卻是無限的。不論作者的思想正確與否,他都給我以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事物換可以一個角度來思考,原來人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度過。

文中有許多惹人深省的觀點,他沒有站在一個人的角度,更不是站在一個文人的角度,他只是作為一個生命,自然的一份子,來陳述自己對周圍生命的同伴的觀點。例如,他在文中感慨道:“人把它們叫牲口,不知道它們把人叫啥。”是啊,太精闢了,人們總是自以為是,以為萬物皆為我而生。作者卻是真真正正地平等地對待了這些生物,它們進食,它們排泄,它們呼吸,它們爭朝夕生存,它們與我們無異。我們用自己的狹隘的細想揣度它們,豈知它們亦有思想,知識我們不堪領悟罷了。

更有一篇精妙的,叫做《寒風徹吹》。通篇講述了作者和作者家人與冬天的故事。我知道文中的冬天定有豐富的深意,我尚不能完全領悟,但透過那冰冷的文字我竟不禁寒戰起來。那冷透過書本,從四面八方向我襲來,我看到了作者內心的害怕,我也説不清楚這怕。只是,這襲寒冷也來的太猛烈了,那麼肆無忌憚,那麼鋭不可當。那冷像凌厲的劍鋒一樣從我身旁滑過我只覺它離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我該怎麼辦?我無計可施。正如作者文中説的:“但在我的周圍,肯定有個別人不能像我一樣度過冬天。他們被留住了。冬天總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個人,先是一條腿、一塊骨頭、一副表情、一種心情……爾後整個人生。”

劉亮程有太多精妙的觀點讓我一一細讀,如數家珍,只可惜現不能一一道來。又忍不住還想説他在《永遠欠一頓飯》中寫道的:“現在我還不知道那頓沒吃飽的晚飯對我今後的人生有多大影響。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飯,這頓沒有吃飽的飯,不可能下一頓多吃點就能補償,沒吃飽的這頓飯將作為一種欠缺空在一生裏,命運遲早會抓住這個薄弱的環節擊敗我。”作者不太可能只單純地在説吃飯,影射到生活中,竟發現每一件事都是這個理。“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説的太好了。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這隻有一次的人生應該如何度過?放棄顧慮,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去改變它,做自己想做的。沒有時間?可以不打籃球,可以不逛街。這樣美妙的生命,切莫匆匆敷衍度過了。

作者在全文中都是以一個農民的角度來描述生活中的點滴卻然我看到農民最博大、最豐富的胸懷。原來作者的思想原比我想象中要單純的多,或者説是純粹的多。又或者,作者的思想即是全部農民的情懷,只不過農民們澀於言語又或不屑於表達而已。我也十分熱愛與嚮往作者所描繪的那種心境,單純到只有生命,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便能感受生命的律動。那一隻只螞蟻從我的眼皮底下穿過,它們太忙,無暇顧及我是不是對它們的行為好奇,它們就一隻一隻地走過……每個生命都忙於自己的事情,它們才不會為一個人停下來,也不會為其他任何一個其他的生命停下來。唯一願意隨隨便便就停下來的,可能只有人類了,因為他們一心想要獲得除生命以外的東西,然後漸漸失去越來越多的生命純粹的快樂。

説多啦!不過《一個人的村莊》真的是本好書,就憑它單純的寫作素材,樸實的文筆,就以鶴立雞羣了。有許多作品,尤其是當代作品,越來越浮誇,盡弄些濃詞豔句來唬人,讓讀者見到一艘精華絕倫的紙船,雖説下不了海,遠不了航,到底還是唬到了不少人,讓許多人不及細看就歎為觀止。再説現代作品的題材,什麼穿越、盜墓、修仙,各種詭異題材大肆盛行。這些作品無論如何都少不了譁眾取寵之嫌,用盡了讀者獵奇之心。漸漸地,我越來越意識到真正使一個作者熠熠生輝的,是他們的思想而非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當然,我才疏學淺,不宜妄論。但只是,我的讀後感嘛,我免不了一抒己見了。

真心喜歡這樣洋溢着鄉土氣韻又毫無商業氣息的文字。每一天就只要去生活就行了,不用為世俗所累。我想,我度過的`最單純的日子就是小時候了,確切地説,是剛出生的時候,那時,我什麼也沒有卻又真真切切地擁有着全世界。當然,有時,我會細心地收集我有可能用心貼近自然的機會。那日早晨,我去買早飯,路過池塘,看到稀疏的荷花,泛起漣漪的水面,北風掃過的楊柳,清晨的風卻分明明吹出了傍晚的落寞。我回來後,端了凳子,坐在陽台。我發現這是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好地方。有風吹亂我的頭髮不説,還有一隻小鳥停在陽台的欄杆上,他是感受到了我並無惡意還是根本不在乎我的存在?我不得而知,我也不需要知道。還有好幾只蜜蜂在我身上停留,我輕輕屏住呼吸,希望我的小客人能停留地久一點。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會怕它們呢?你不傷害它們,它們都懶得理你。陰陰的天,沉沉的風

,靜靜的四周,耳塞裏的音樂,時明時滅的太陽,搖擺的樹枝,扭捏的樹葉,嘩啦啦地聲響,自然的呼吸,清新的韻律。那一方陰沉的天,映着遠處層層疊疊的電線塔,看一眼,目光便在風中凝滯。往事依稀在泛湧卻又泛湧不起。雖才是十幾二十年的心,卻也積滿了塵,若真的讓心事一一翻起,塵起飛揚,當心晃了眼。我現想的是,在電線塔的那一頭,有一片麥田,一條青埂,有我,一個人也好,有人作伴也行,在埂上,或停或走,或坐或立,自然隨性。那一刻,沒有作業考試,麼有責任、負擔,沒有冷暖,甚至沒有飢餓,沒有呼吸。那一刻,多美妙,那大約是一輩子的宇宙也只有一次的逍遙。

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遇着一知己,尋着一個安靜的地方,過一種淡薄的生活,生活也許不富足,物資也許很淡薄,每日或許多有勞頓,但我可以用心去體生活中簡單的香氣和質樸的情感。

個人讀書筆記5

和那些偶爾路過村莊,看到幾個生活場景便激動不已,大肆抒懷的人的人相比,作者看到的是一大段歲月——袒露着生活原色,流淌着真實的歲月。

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樹,

一堵牆,一條路,一扇門,

一隻貓,一條狗,一匹馬,

一陣風,一朵雲,一場雪。

這些平凡到不起眼的東西,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意義是什麼我們無法詮釋得清,但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才構成了我們充盈的世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這些東西於人而言,就是我們漫長歲月中的一磚一瓦。

黃沙樑於作者而言,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豐富許多,在他的村莊世界中我看到了萬物的魂和根,一個村莊人的大半輩子,一個村莊裏晝夜不停,匆匆流逝的時間,日夜操勞,不知疲憊的大地,以及刻在土塊,車輪,院門,麻袋,木棍,炊煙,甚至乎一顆小草,一粒塵土上細微而明顯的痕跡。

村莊的事物都被作者賦予了思想,鮮活而立體。在越拉越長的記憶中,或欣喜,或細膩,或平靜,或惆悵,這個村莊早於無形中和村莊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讓人魂牽夢繞。

讀完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變得很通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抬頭望向窗外,凝視一草一木時,心中不知為何就冉冉升起了敬畏和懷念,迎面送來一陣微涼的風,我貪婪的'希望它再多停留一會兒,可是它不曾為我而停留,或許它曾在某個地方駐足,靜靜的不留痕跡,只是沒被我們發現,像書裏寫的,它只是太小的事情,只能發生在一個人心裏。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的過冬。我們幫不了誰。”讀到這段話時,會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像被什麼東西猛然的揪了一下,感觸萬千,原因——不詳。大概是因為我們大多數時間裏都只能感同卻不能身受吧,落在別人身上的雪與落在一個人心中的雪,甚至乎落在自己身上的雪,都無法統計,不可估摸,除了自己,再也沒人能夠經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都會停留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沒有一個人的歲月是靜止的,時間會改變它想要改變的,最後留給人的是一大段回憶和一條虛無漫長的路。

人的一生就是一大段歲月。

目視過去遠去,盡力擁抱。

個人讀書筆記6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哈羅德從英國最西南走向最東北的途中所見、所聞和所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重温哈羅德的自我救贖之旅。

這場自我救贖由星期二寄到的一封信開始。老友奎妮身患癌症,寫信向主人公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寫了回信,但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於是越走越遠,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旅途中哈羅德遇到了不同的人,聆聽了不同的故事,最後實現了自我的救贖:加油站女孩使他有了朝聖的信念;一個全新的開始使他意識到自己對妻子莫琳的依賴;跟隨者維爾夫的出現使他自責對兒子戴維的虧欠;與瑪蒂娜的談話使他釋然了父母的行為。

在整個閲讀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哈羅德身上滲透出一種安靜而勇敢的力量。 在這趟經過自我、走過現代社會百態、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的旅程,哈羅德敞開了自己傷痕累累的心,讓世界走進來,讓生命重新發光。《泰晤士報》中有這樣一條書評:“遇見哈羅德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想離開他。”其實,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哈羅德就是你自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傷疤:回想,你是否因為害怕傷痛而不敢回憶你失敗的戀情?你是否因為經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敢再靠近他?你是否因為錯過了父母的老去而不敢面對他們……

沒有勇氣去觸碰,只是一味地逃避,那麼什麼時候才能活出自己呢?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的一句話:“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記得一句話:“生而為人,實屬不易。”每個人出生以後,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這些苦難就像火紅的炭,在我們心上烙印一道道印記:朋友的離去、愛人的背叛、上司的責罵……血淋淋的殘酷現實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耳光。最後,我們遍體鱗傷,因而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

後來,我對世界,冷漠以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受過傷,我們就會決定不再觸碰它。有時候這是一種優點:決心;有時候卻是一種缺點:懦弱。豺狼虎豹固然可怕,但其實世上最可怕的是人。沒有什麼可以戰勝人。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是逃兵?因為打敗人的是人本身。手被刺了,便再也不伸手,那麼沒有了手的幫助,人又能完成什麼呢?

理想遠大,奈何目光恐懼;志在千里,奈何止步不前?

“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道理,它在教你人生的道理 ”雲來,為你帶來風的撫慰;風來,為你帶來雨的問候;雨來,為你帶來彩虹的.微笑……萬事皆有緣由,我們應該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挖掘因,尋找果。世界如此精彩,為什麼偏愛蜷縮於一處無光的角落?

面對真實,迎接未來!

“撥開雲霧見青天。”烏雲不會一直做天空的主宰。很多困難並不難,只不過我們把自己困在裏面了。理清思緒,找出解決辦法,太陽又將照耀大地。

萬丈光芒,仍是少年!

我曾經是一個很缺乏自信的人,因為擔心出錯不敢在班級回答問題,因為擔心出醜不敢當眾講話,因為擔心孤立而不敢做自己……但我不喜歡那樣的自己,然後我開始挑戰自己,例如,現在我敢站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一本書。

每個人要做的是真實地面對自己,正視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裏努力着,整裝待發,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選擇了一條自我救贖之路——他成功穿越自己19年挖成的密道來到自己嚮往的自由世界;《追風箏的人》中,富家少爺阿米爾在拉辛汗的鼓勵下,踏上了充滿生命危險的自我救贖之路;《無問西東》中,不同時空、不同主題的四個故事連貫起來表達了聽從自己的內心,實現靈魂自我救贖的主題……

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你是否屬於20歲就死了,80歲才被埋葬的那類人?再回過頭面對自己的生命和摯愛的人,你又是否已留下了諸多遺憾?

人生不是用來埋怨的,要學會領悟其中的真諦。

他人終是過客,不要為離別感傷,學會接受一個人的生活;

所有事情都是經歷,不要為失敗哭泣,學會微笑每一段旅程;

過往均是雲煙,不要為回憶傷感,學會感謝每一場邂逅;

完整的你還在路上,等着你去尋找。向自己的內心深處看去,克服自己的短處,這樣你的旅程才真正揭幕。學會傾聽,學會傾訴,學會釋然過往壓抑自己的一切。理解、原諒、支持。那將是一次內心救贖的朝聖之路,是一次自我發現、愛的迴歸的朝聖之路。

拂去歲月蒙塵,歷經心路孤獨,實現自我救贖!

個人讀書筆記7

我讀過許多書,他們都讓我受益一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書讓我體會很深,它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因為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捉到魚,所以被別的漁夫笑話,並且被看作失敗者,可他仍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精疲力竭,被聖地亞哥殺死了,綁在了小船的一邊,他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一些大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手段來進行反擊,但回港時只剩下了一些魚骨頭和魚頭魚尾,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還是能體現出她的'勇敢頑強。正如貝多芬所説的:“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我做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放棄,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考得不理想就會沒有信心,無精打采的,自從讀了這一本書之後,我一定會改掉這些壞毛病的。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會退縮了,我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個人讀書筆記8

“我想趁現在把空虛用光,老了就不會再空虛了”

“知壽,可不能在年輕時就用光了,要是隻留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紀,就怕死了。”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可能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千千萬萬個知壽中的一個,總是再焦慮不安,卻又喪出天際,空閒下來的時候總想着學習看書,可總是被電視劇填滿,可過後不是深深的'滿足,而是無休止的悔恨與空虛,恨自己浪費生命,恨自己碌碌無為。自己無法獨自面對生活,卻又不想一直待在家裏,渴望獨立自由,卻又害怕自由,害怕自己沒有能力承擔這份自由。看見別人過得充實愉快又會感到莫名的恐慌與嫉妒,進而憎惡自己的墮落頹喪,結果進一步加深頹喪的步伐。

我不知道該怎麼一個人面對寒冬,我也是一個情緒化的蠢人,我也想好好一個人活下去,好好學習,好好工作,獨自過好這一生。

“可能的話,我還是願意年輕,不經受世事磨難,靜靜地生活下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自認為自己是有受苦的精神準備的。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鍊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經受住任何磨難的人。”

個人讀書筆記9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

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於是,“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個人讀書筆記10

這篇文章告訴人們,人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不要虛度光陰,碌碌無為;人一定要堅強,不要放棄。正如文中的一段話所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3: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動。

小時候,他的老師瓦西里神父對保爾很壞,想方設法的把保爾給轟出了學校,媽媽只得替他找了份洗碗工的工作,結果因為替別人打抱不平也被轟了出來,還被毒打了一頓。哥哥又介紹他去發電廠工作,這時他遇到了紅軍朱赫來,他在朱赫來的説動下也成了紅軍。有一次,保爾在打仗的時候頭部受重傷,醫生又把他從死神手裏奪了過來。隨後保爾又和紅軍們一起打仗、挖鐵路受了不少傷,經歷了不少磨難,後來留下了後遺症,雙目失明,左手和雙腳麻木,不得不回去休養,後來去了母親好朋友的女兒為妻。他的好朋友們也成了紅軍,有些英勇犧牲了。她在家裏閒得不行,他就描寫科托夫斯基騎兵師,書名是《暴風雨所誕生的》,由於雙目失明,凡是寫了的就要一章章背下來,媽媽很擔心,就請了鄰居加麗婭替保爾寫字。小説寫完後,寄了一家出版社,等了非常久,就在一家人快要絕望的時候,報社來了信,説很好,保爾的付出終於關於得到了回報。

這本書説了保爾雖出生貧寒,但堅持不懈,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而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保爾卻從小受到貴族的蔑視,還要給別人做工,養活家人。四肢癱瘓後,還説服自己的妻子去當紅軍,自己則了卻自己的夢想——寫小説。在付出了汗水、心血、克服各種困難之後,小説終於受到人們的青睞!他們高興極了

而保爾這種四肢癱瘓、雙目失明後,還不放棄自己理想的精神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個人讀書筆記11

《現代國小英語教師素養》這是一本集國小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指導的教材,課堂用 語篇針對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求,編寫了英語課堂常用語,如:課前準,備,課中提問, 教師指令、演示、評價語言等,指導教師準確並流利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在附錄部分還為 教師提供了幾百條與教學有關的校園用語,以便教師查閲。不失為教師的好幫手。

教學技能篇重點講述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方法,同時以案例為載體,幫助教師分析和反思 教學中的問題。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 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 文化知識的瞭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製作的資源及方法。

通過閲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國小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 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 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 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 語的動機,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 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説就是指教師對教學 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 前國小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繫,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 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幹憂,教師 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製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設備 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 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 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脱“啞 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説、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 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

(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 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 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 化中不斷提高。

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進行反思。

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 靈感。

個人讀書筆記12

第四章講述的內容依舊在延續前邊的讓孩子自己感受這個世界。

我們替孩子決定的事,拿選繪本這件小事來講,最初可能是你替孩子選擇。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她開始有自己的選擇了。那麼儘管這本書對於你來説可能不喜歡,但是她如果喜歡的話,請尊重這個選擇。

不僅如此,穿衣服也是一樣。孩子必須自己感受冷暖,自己體會美醜。

有時候我們灌輸的“美醜”,我們告訴孩子:你這麼搭配不好看,沒有這麼穿的,穿這件衣服會冷(熱),對於孩子來説,她未必會聽你,她會説不。

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維尼執意要穿一件衣服,我説這麼搭配不好看的,但是她説不要,就要這麼穿。如果我執意去剝奪她的搭配行為,她會哭,然後執着地將衣服穿在身上。

這讓我想到《薩拉就要這樣穿》這本繪本,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審美,他們沉浸在那種花裏胡哨的搭配中。

這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美醜的一個過程。她自己感受到了,通過其他元素的攝入,比如看美術展、看繪本的薰陶,她會形成自己的審美。

冷熱也是一樣,前三章筆記中已經提到了。

還有就是孩子的世界其實不存在那麼多應該的:

書中有兩個例子,就是成人認為的墨守成規的世界,去幹涉孩子。

這讓我想到了現在小孩學的美術課,其實你看起來他們是在做“創意美術”,但真的都是老師將一個模板框架放在那裏,這個東西應該在哪裏,哪個東西應該塗什麼顏色。

但這相較於我們小時候那種“花應該是紅色葉子應該是綠色”的教法好得多了。

這裏安利另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塗鴉》。我先給自己種草了。

“幼兒期是感覺經驗開創期,創造經驗感覺期,感覺知識敏感期。這時,如果從自己的經驗得出結果,它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時你自己的,但別人教給你的東西,那時別人教的,那時別人的感覺經驗,感覺經驗是不能代替的!創意是不能教的!”

第五章建議所有家長一定要看一下

這裏有一個被我們深惡痛絕的行為:逗孩子。

還有一個我們總是在做又非常後悔的行為:打罵孩子。

書裏印象最深的話:小孩子的思維表情很明顯,小孩子的思維需要較長時間。但是有的小孩不用思維,被訓斥、被打罵的孩子不用思維的。他們反應較快,好像不經過大腦。

還有逗孩子:每次別人逗維尼我都不會附和,甚至會甩冷臉給對方。

説得好像有點矯情,但是孩子真的不能逗的。

這裏提到了一個二孩家庭的例子,慣用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話就是: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要你了。

而這個例子中的媽媽用一個細心的觀察看到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告訴媽媽非常愛你。

孩提時代的某些烙印打得很深刻,至於之到了成年之後都無法抹去,它們從意識層面進入了潛意識,有些成為了困擾。

所以和小孩子説話,其實應該更加尊重才對。

第六章 説到孩子反覆做一件事

相信很多媽媽在進行親子閲讀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惑:孩子反覆地閲讀一本書。

反覆進行練習,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

書中舉出孩子反覆聽一個故事的例子: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最後是準確的概念。

昨天《宛爸育兒》公眾號我寫的文章有位媽媽的留言,是非常精彩的經驗總結:

孩子早期教育,老師的任務之一((其實也包括我們家長),是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表達。

農村野地裏的孩子,充滿感覺但是沒有人引導他們準確地表達,也是不行的。

還有孩子最初的認知,最好是一單一的色塊讓孩子認識顏色,拿一朵紅色的花的卡片,孩子會以為紅色是花,花是紅色。

總結一下前六章,其實還是在説把感覺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感受這個世界。

我有一位家庭教育指導老師朋友,也是通過他的成長經歷悟出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在指導別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讓家長把感覺還給孩子,尤其是孩子被打了,在家長看來被欺負的情況下,先讓孩子説出自己的感覺,如果孩子並沒有感覺到是受到了的欺負,那麼家長的大驚小怪就略顯多此一舉了。

個人讀書筆記13

母嬰即命運,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命運。童年你的經歷如木馬程序一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着人生輪迴。

我們看不見孩子,因為頭腦只願意看見想象中的孩子。這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看不見自己。

孩子越小,與撫育者的關係對其一生的影響越重大。父母對孩子不好,孩子就越來越離不開父母。

因為李雪的存在,我感覺不那麼孤獨。——尹建莉

李雪是敢向自己開刀的人,撼動人心。——張德芬

好句摘抄

①我們看似在談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療愈自己,讓自己成長。嬰兒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是父母療愈自己的最佳機會,這個機會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樣迅速成長。(p11)

②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及時給予迴應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很困難,也無須勉強。(P28)

③貪婪並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為曾經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批判、被延遲,這些痛苦長期累積,終於讓他成為一個不講道理、難以妥協和索求無度的人。(p29)

第二章

①我們看似在談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療愈自己,讓自己成長。嬰兒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是父母療愈自己的最佳機會,這個機會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樣迅速成長。(p11)

②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及時給予迴應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很困難,也無須勉強。(P28)

③貪婪並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為曾經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批判、被延遲,這些痛苦長期累積,終於讓他成為一個不講道理、難以妥協和索求無度的人。(p29)

第三章

①我們看似在談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療愈自己,讓自己成長。嬰兒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是父母療愈自己的最佳機會,這個機會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樣迅速成長。(p11)

②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及時給予迴應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很困難,也無須勉強。(P28)

③貪婪並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為曾經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批判、被延遲,這些痛苦長期累積,終於讓他成為一個不講道理、難以妥協和索求無度的人。(p29)

第四章

①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包括生病。我們無須為被人的選擇負責。(p125)

②有的家長會疑惑:到底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判斷的方法是:這究竟是誰的事?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無論父母多麼看不慣,也要努力管住嘴巴,內觀自己。假如孩子希望聽到父母的意見,那麼父母最好與他分享活生生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告知“高明”的結論。少一個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種可能。(p133)

③在與父母的關係中,我們形成了太多負面的限制性信念,僅僅認識到這些負面的信念,還不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從正面信念中解脱,從真善美的概念中解脱,迴歸本質。(p152)

④覺知是開始,亦是結束。覺知是覺知者,亦是覺知對象。覺知是手段,亦是目的。覺知就是全然的體驗。(p153)

第五章

①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傳遞的是制約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寧願不碰。(p159)

②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滿足,也會知道那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配不上,將來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豐富的物質生活。(p160)

③無論父母買或不買,都請尊重孩子的慾望。可以不滿足,但不必評判慾望,孩子自己會形成慾望和實現之間的關聯。富養好窮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跟經濟能力關係不大。(p161)

④有人説得好,如果我能吃兩塊巧克力,而你願意給我10塊,那剩下的8塊都在説“我愛你”。(p162)

⑤請不要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與他分享工作並獲取金錢的快樂;請不要再嘮叨“珍惜,不浪費”,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擁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請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養家多麼不容易”,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為了孩子將來物質和精神的豐盛,請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匱乏感,將希望傳遞給下一代。(p163)

03

讀書分享

分享會內容:

第一章:

①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其實是療愈自己。

看到這個前段的時候其實有想到自己帶孩子的經歷,偶爾晚上睡到深夜,孩子會突然哭鬧,這個時候不僅要哄孩子,又要和睡意作鬥爭,還需要糾結明天上課沒精神怎麼辦,當一系列煩惱襲來時,內心就會特別焦慮,而這個時候孩子越哄哭的越厲害,自己也會忍不住發脾氣;回想有幾次,當聽到孩子哭的時候,立馬彈起來,然後耐心的哄着他,發現沒過幾分鐘就不哭了,所以孩子其實真的能感受到父母的焦慮。這也讓我想到小時候,之所以晚上睡覺被吵醒不耐煩,也有可能是小時候自己晚上痛經被折磨的睡不着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諒解,反而是責備,心裏留下了創傷,所以撫養孩子的時候,也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②延遲滿足:

書中説到很多自以為是的“育兒專家”過度的解讀了延遲滿足,看到這個【及時滿足】的概念,我就知道了,原來所謂的及時滿足,並不是立馬要把這個東西給孩子,而是我們要肯定孩子的情緒,肯定孩子的需求,他是可以有這個需求的,如果我們力所能及能滿足可以滿足,如果超出了自己的經濟實力也可以直接跟孩子溝通,但是對於孩子的需求是要肯定的。腦海裏也總會浮現曾經出現的一幕幕:這有什麼好買的?這個買了有什麼必要?你一個小孩子用這麼好的幹什麼?其實就算不買那個物品也沒關係,但是我希望我的需求可以被肯定,否則內心就會有一種不配得的感覺,長大了很多想法也不敢表達。

嗯ヽ(○^^)

所以撫育孩子,其實就是療愈自我。

第二章:

剛開始看到第二章的時候,其實不太能夠理解,作者舉了兩個事例,看電視和吃糖果,這正是我自己比較疑惑的地方,對於看電視,其實我是不抗拒的,我並不認為要完全阻隔孩子,不允許他看電視,因為我自己潛意識裏面也會認為,越是不允許,也可能會越適得其反,可是,對於看電視看多了確實又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所以也會強加干預。

當看到作者的觀點是,不要去幹預管控,孩子自己看久了就不會看了,看多了就會自己放手。吃糖果吃多了就自己知道不吃了,越是不讓他吃,可能後面就越想吃。

看到這個觀點,內心是疑惑的,還特意找彩虹開始諮詢。接着今天把第二章後面的內容看完才發現:作者並不是説一定要這麼去操作,每個行為怎麼去做都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做這件事的內心,如果媽媽內心是有覺知、輕鬆自在的,那麼不管是把飯菜端給孩子還是倒掉,都很好;如果媽媽壓抑內心的怨恨,無論怎麼做,孩子都會難受。

內化到孩子心裏的,不是父母的行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關係。因為秩序和所有的美德一樣,都是人類的本心,只要內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質自然會呈現,而且不會變成教條。

其中還有一個關掉深入我心,我們閲讀很多的心裏書籍歸根到底是為了提升和幫助自己,而不能用這一些內容來要求丈夫或者其他家人。

第三章:

①對孩子的情感給予充分理解和尊重。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有什麼好買的,浪費錢。”當聽到這種回答時,內心會泛起一陣波瀾,不僅僅是因為經常聽見,因為這種情況偶爾也會出現在自己身上。看到這個就開始反省,下次不要再出現這種情況。有時我崽看到我在玩手機,會過來關掉我的手機,然後讓我陪他一起玩,一起看書。偶爾自己碰到這種情況也會有點難受,一邊想多陪陪她,一邊又想自己累了一天了,真的想放鬆一下。不免有的時候有些不耐煩。

昨天,孩子提出來讓我陪他看書,當時我正在跟家長溝通,我立馬放下手機,肯定他的情緒:“寶貝想讓媽媽陪你看書是嗎?真好,愛學習的小寶貝。媽媽現在要跟阿姨發個信息,能不能等媽媽五分鐘?”沒想到他竟然同意了,然後不哭不鬧在我旁邊等了五分鐘。

②孩子之間的衝突,我們的處理方式。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前一陣子帶我孩子去遊樂場玩,孩子被一個高年級的孩子撞倒了,當時我就衝過去吼了一嗓子,現在回想,這一嗓子不僅僅嚇到了那個高年級的孩子,也嚇到了我孩子,也許我只需要過去抱抱他會更好。

生活中孩子發生矛盾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當孩子沒有邀請我們介入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來的快去的也快,家長只需要陪伴就好了。

第四章:

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判斷一下究竟是誰的事?這個很值得思考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分不清楚這是誰的事,所以總讓別人的事擾亂了自己的情緒,然後家裏就是雞飛狗跳。孩子不寫作業那是孩子的事,孩子的作業寫錯了也是孩子的事,對於孩子的事我們給予提醒就可以了,如果因為孩子的事,讓自己雞飛狗跳,那就是把孩子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這好像一段繞口令

最後這一段話很喜歡,覺知是開始,亦是結束。是前一段情緒和困獸中的自己的結束,是嶄新一頁的開始。

第五章:

這一章讀完,整本書就看完了。

看到對於孩子買玩具到底滿不滿足,還有的家長為了鍛鍊孩子特意延遲滿足,感受還是挺深刻的。

如果孩子需要這個玩具,而我們又覺得太貴了,我們其實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並不是你不配這個玩具,而是媽媽的經歷實力確實不允許購買,也就是媽媽買不起。做一個誠實的父母,也許孩子當時不理解,但是他會知道並不是他不配那個玩具,而是父母的問題。

關於窮養和富養,其實並不是跟錢財有關係,而是跟心態有很大關係,內心的富養比錢財的富養要更重要。

個人讀書筆記14

看完《駱駝祥子》的第一感就是:不過癮,實在太短!但是意味深長,使人回味無窮。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城裏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一個像駱駝一樣堅強、善良而又老實的好漢,為了自己永恆的理想——拉車,竟拼命的工作着,但他遭受了一次有一次的挫折後終於絕望了。

祥子是那時壇壇勞苦的典型例子。他從鄉下來到北平,無依無靠,但他要強靠着自己的身子和永恆的理想而努力着,他為了買車能付出一切,這是多麼的不容易。他靠着自己強大的身子拉車掙錢,掙錢買車可他多次買了車,而又多次的丟失了。不是因為被搶就是遭遇不幸,還有苦於生計被迫賣掉的。祥子有強大的身體可又因為他的善良老實而常常被人欺負,別人和他打架,用錢,用勢力,用悲慘的命運來壓他,他一生受煎,可卻從來沒有人來安慰過他,他的老婆虎妞騙祥子有了,祥子不能放棄她肚子裏的孩子就被迫娶了那個  在真正讀到老舍先生這本書之前,便被“駱駝祥子”這四個字深深勾住了。一邊是駱駝,一邊是祥子,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以至成了“鄰居”?駱駝,這個身駝兩座山,長着長長脖子的人類的温順卻又堅韌的朋友,怎麼就和祥子扯上了關係?這其間究竟有怎樣的故事……這一切的一切將我拉到祥子的世界。

看到祥子經過三年不懈努力終於攢足錢買到自己的第一輛洋包車,我會為他高興驕傲;大兵無情地拉走祥子和他的車,我也會心痛,扼腕歎息;他牽着駱駝逃跑,我會暗暗為之膽戰心驚;他是一個老實,堅壯的人,為着自己的夢想的.拉上自己的車而奮鬥着,可是真正實現時卻又被別人無情地地帶走,與車一同被帶走的,不只是他三年的數以萬記,十萬記滴的血汗,還有他的希冀,他的夢。可是他足夠堅韌,他還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夢——儘管只是簡單地擁有一輛洋包車。

在談跑時,由於不甘,他冒着生命危險從落敗的大兵們手中牽走三匹駱駝,也是如此,駱駝祥子也就成了陪伴他之後一生的名字。他沒有姓,也許曾經有過,但是人們忘了,他自己也忘了,有誰會在乎窮人的姓,有個名可以使喚就夠了。

個人讀書筆記15

1.真正的教育絕不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育實踐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願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太累了,我們的教育承擔了不應由它來承擔的過多的社會壓力: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成家,這些壓力通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中國小生和家長、教師、校長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家長和老師放不下自己的權威、尊嚴,認為自己時時處處表現得比孩子強,才能樹立權威。這既是個理念誤區,也是個巨大的心理障礙。教育者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顯示自己的聰明與才華。

5.社會流行一個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人。其實終點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起跑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其實不重要。

6.我們要長期在中大學聯考的體制下工作,因此,對基礎教育有意義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中大學聯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實踐證明:“素質好,何愁考(中大學聯考),為了好,偏不考(過程中的統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衞孩子的主動性。在孩子的成長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麼,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