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的散文彙總

來源:文萃谷 2.51W

時間飽滿了,薪水就漲了

關於工作的散文彙總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陷於一個職場怪圈:和老闆“拉鋸”。我始終信奉一個原則:老闆給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而老闆呢?當然比我精,我幹了多少活,他就給多少錢,有時甚至低於我幹活所值。我們之間,就像在拉鋸,看上去平衡了,實際上把我的寶貴時間都拉成了一堆廢木頭屑。於是,對老闆不滿,覺得他小氣得要命,覺得在這公司幹得沒勁。開始悄悄找工作,然後辭職,老闆沒有挽留,我本是可有可無的角色,這樣的角色到人才市場隨便領回一人都能勝任。到了新公司,沒多久,發現還是在“拉鋸”。抱怨“天下老闆一般摳”,升職長薪真是難於上青天。

直到有一天,進到第四家公司。聽到一位同事和主管鬧矛盾,主管要她抓緊趕工作,她卻説:“給我多少錢,我幹多少活。為什麼要累死累活地趕?”這話,真熟悉吶,我曾無數次在心中這樣説。主管回答:“你不多幹,老闆如何多給?”“多幹了他也不一定多給!”她不示弱,心中疑慮。主管語氣緩和了一些:“可是,如果你不多幹,他肯定不會多給。時間是你自己的,你是把它推向徹底無用,還是讓它走向可能有用?”主管的話,讓我心頭一驚:之前,我是把自己的時間推向了徹底無用,鋸掉了它的無限可能性。也就在那一刻,我決定丟掉心中那把“鋸子”,相反,我想讓我的職場時間長出一棵大樹來。

我不再去衡量我今天做完哪點事便對得住老闆了,我現在想的是,我要如何對得起自己的時間。我的工作是畫一些應用動漫,我不再像之前那樣,主管提出畫什麼風格,我便畫什麼風格;一個微劇本,我以前是儘量簡化,簡單畫幾筆敷衍了事;之前我從不去問市場部那邊,哪個動漫最受歡迎、哪個體系的應用程序偏好什麼風格……現在,拿到原始劇本後,我會仔細揣摩,甚至和作者溝通適當修改;然後,根據劇本,我選用不同的繪畫風格;畫完後,我主動拿去給市場部同事看,徵求他們的意見。平時在外面,只要是看到有人拿着手機在玩遊戲或看動漫,我就會找合適機會仔細詢問他們的想法。我把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消化斟酌後巧妙融入我的動漫中。

就這樣,我讓我的職場時間一點點豐富起來。就像一塊菜地,之前我是在上面稀稀拉拉種幾棵大白菜了事,現在不同了,我明白了這塊菜地是我自己的,要想讓它收穫豐盛,我得先讓它土盡其用,生機盎然。我認真種上各種菜蔬,精心護理,讓它們蓬勃生長,搖曳生姿。

很快,同事們都看到了我的這種變化,特別是市場部,反映説我設計的微動漫劇點擊率提高得非常快。我心歡喜,我知道這些將很快傳到老闆耳朵裏,這叫“口碑”,是職場上很重要的一種間接“吆喝”。當然,真要讓我的職場時間在老闆那變得“高大上”,自己主動吆喝也是必不可少的。

開會時間,我不再像之前那樣發呆,沉默不語,而是充分利用機會發言,表達我的想法。這些想法並不是所有都可取,但老闆要看的是你是否在主動參與工作,當然,我爭取每次發言都有亮點,有可取之處。另外,我利用公司的、QQ羣、微博等宣傳自己的工作成績,表達相關行業信息,比如有幾次我在外面看到一羣孩子在看我畫的動漫作品,我立刻拍下來,傳到上述這些平台,有時是晚上,有時是週末。

原來一直僵硬尷尬的“拉鋸”時間,改為精心耕耘,拋棄荒蕪與潦草,代之以豐盛生機,加上巧妙“吆喝”。不到一年時間,老闆主動給我加薪了,後來我又抓住機會好好找老闆推銷了一番(實際上就是拿自己的成績談價碼),老闆把空缺出來的一個重要職位給了我,薪水翻番。我的職場時間就這樣從地攤價升到了商場價,因為它飽滿豐盈,含金量高,老闆用得放心,買得開心。事實就是這樣,與其糟蹋時間滿腹牢騷與老闆“拉鋸”,不如充分利用時間,努力栽培出一棵職場大樹。

有一種愛叫九小時

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卻無意中聽到他們的對話,那情真意切的話語瞬間撫平了我埋藏在內心多年的不解與積怨。

小時候,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個泅渡他們一生的小鎮,他們要終其所有的力量,讓我們過上他們曾經無數次夢想的生活。

為了父母的願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終於在大學聯考後陸續接到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為之流下熱淚的錄取通知書。姐姐離開了小鎮,可大學畢業後又因沒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只有我,承載着父母的無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裏追尋着自己和他們的夢。

畢業後的五年時間裏,我拼盡了全力,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隅。雖然面積不大,還要還貸款,但父母已經興奮不已。我第一次帶他們離開從未踏出一步的小鎮,第一次帶他們坐飛機,第一次讓他們切身感受這座現代都市的氣息。然而,沒到一個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説這裏的節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場討價還價,攤主的語速也是那樣的快。

我執拗不過,只好送他們回去,可這一次,父母説什麼也不坐飛機,甚至高鐵也被排除了。我不解,但又知道他們決定的事是很難改變的,只好陪他們在火車上度過十幾個小時。

後來,我從電話裏得知母親的血壓有點高,再接他們小住時也不敢強迫他們坐飛機了。每次我都是坐飛機回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車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們回去時也是一樣。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雖然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但心中總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飛機只需3個多小時,高鐵也僅僅5個多小時的行程,而父母卻偏偏選擇要乘坐12個多小時的火車。想着想着,一種擔憂油然而生,是不是母親的血壓高愈發嚴重了,一年只見一次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鑠,想必就是平時有什麼身體不適他們也不會告訴我的。

一次回家,我問起母親的血壓控制得如何時,姐姐一怔,她説前幾天剛陪父母做過體檢,母親的血壓不僅不高,還有點兒低,倒是父親的腰一直不好,有時疼得直不起來。我心裏一陣雀躍,想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狹窄的火車車廂裏煎熬十幾個小時了。當我提出坐飛機時,還未等母親説話,父親就厲聲拒絕了,理由依然是母親的血壓。我剛要提體檢的事,父親就搬出一副已然決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將我要説的話活生生地壓制了回去。

我很不悦,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談,就是一週後父母要回去時,我也沒表現出以往的不捨。那天,父母包了很多餃子,恨不得把冰箱的冷凍室佔滿。我幫不上忙,就想到樓下去買雜誌,好在火車上打發無聊的時光。剛下樓發現錢包沒拿,走回門口時,竟聽到父母大聲的爭執。母親説:“還是坐飛機吧,你的腰不好,也別讓兒子跟着受罪了。”父親的聲音很犀利:“不行,飛機只有三個多小時,比火車少九個小時,那可是咱們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呆的九個小時。”母親歎了口氣:“哎,真後悔把他送出小鎮,不能天天……”

我的心被濡濕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長的歷程中父母給了我許多無私的愛,而有一種愛最為彌足珍貴,因為它叫九小時。

撲騰的鳥兒不會飛

大學畢業後,我先在一家設計公司做設計,因為壓力大,幹了不到半年我就跳槽到一家超市做了一名理貨員。理貨員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異常瑣碎、繁雜,一個月後我就又辭職不幹了,並暗下決心,一定找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

幾經周折,我終於如願考進一家銀行。出乎我意料的是,銀行工作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優雅,尤其前台櫃員,勞累不説,服務稍有不周,就會被客户投訴,各項任務指標更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一天下班後,我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剛歪倒在沙發裏,手機響了,是大學同學,他説他出差路過此地,讓我去賓館找他。

同學看上去煞有派頭,他説他如今經營着一家公司,生意還不錯。知道我的情況後,他説公司正好缺一個財務會計,勸我跟他去幹,並向我承諾,工資保證翻番。雖然我被他説得動了心,因為要到另外一個城市,我決定考慮考慮再説。

回到家,我把同學讓我去他公司做會計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聽了,一句話也沒説,遞給我一杯水後,催我回房休息。

第二天,週末,母親卻一大早就把我叫醒。她説要我陪她出去轉轉。我很不情願地答應了。母親沒説要去什麼地方,只是隨意地往郊外走。路過一片樹林,一羣羣麻雀呼啦啦從身邊飛過,有的飛到樹上,有的停落在地上。母親停下腳步,望着那些飛飛落落的麻雀,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母親抬起頭,彷彿在天空尋找着什麼。過了一會兒,她突然説:“你看燕子飛得多高。”順着母親的目光,我看到幾隻黑色的燕子正在天空中飛翔。母親接着説:“你看燕子飛翔時,它的翅膀是不動的。”我説:“這有什麼稀奇,大雁、老鷹不都是這樣的嗎?”不耐煩地問母親到底要去哪裏。

母親不顧我拉着的臉,意味深長地接着説:“是啊,真正會飛的鳥,翅膀是不動的,而像那些總是撲騰來撲騰去的麻雀、企鵝等,它們其實不會飛。人也一樣,無論做什麼,認準了,就要認認真真幹下去。如果一味地來來回回瞎撲騰,永遠學不到真本領,更別想有什麼作為了。”

母親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浮躁的心也頓時安靜下來。從此,我踏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並很快得到領導的認可和賞識,不久便被調到管理崗位。從此,我彷彿一隻快樂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在職場藍天。

職場如此,人生也是這樣。只有把心安頓下來,才能在起伏跌宕的濁流和漩渦中平穩前行,最終會得到生活的眷顧和垂愛,並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你怎麼知道別人早下班了?

有一陣子我辦公室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有一天晚上,將近8點了,我發現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是可以合作的,就叫助理撥電話過去。

我助理一笑,説:“劉老師,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人家早下班了。”我問她:“你怎麼知道人家早下班了?”助理説:“當然了,現在都8點了,只有我們還在加班。”我又問她:“既然我們能加班為什麼別人不能加班?”然後堅持叫她撥電話。

電話居然通了,我喜出望外,先幽默地説:“真不簡單,你們還上班哪!”對方也很幽默地説:“是啊,你如果不認為我還上班,怎麼可能打電話過來呢,你不也在上班嗎?”結果我們發現雙方都是很拼命,很講求效率的,接着談合作,居然兩三下就談成了。

再説個故事,有一天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寫稿子,突然電話響了,接起來,是個學生打來的,想邀請我到他的學校演講。因為被打斷了寫作的文思,我有些不高興,問他:“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嗎?你怎麼會想到我還在辦公室呢?”

學生説:“因為白天打電話您的祕書都説您不在,我就試試晚上,説不定走運,您會在。果然找到您了。”因為那陣子忙,我本來已經不接任何演講了,這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我,我居然答應了。

我提這兩個打電話的故事,是要説世界上能夠異軍突起,有了不小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人。所以西方有句諺語“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許多人失敗不是敗在他沒有能力,沒經驗,常敗在他不敢嘗試。

再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對夫妻去吃日本料理。丈夫説他要喝咖啡,還沒有問服務生,太太已經笑了:“老公,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會有咖啡的。”丈夫反問太太:“不問你怎麼知道呢?説不定就有。”

接着,把服務生叫過來問,果然人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那太太挺尷尬,問服務員:“奇怪了,我記得不久前到你們這兒來吃飯,我要喝咖啡,你們説只有茶沒咖啡,為什麼今天有了呢?”那服務生説了:“就因為上次您問咖啡,我們沒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就進了一套煮咖啡的機器。”

這件事兒給我很大的啟發,那個丈夫是“明知八成沒有,還要問”,太太是“想必沒有認為不必問”,餐廳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執地堅持日本料理不賣咖啡”,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最好的例子嗎?

這又讓我想起一本美食書上談到的真實故事。有個公司以重金招聘兩位創意人才,從幾百位應徵者當中,精選了四個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跟專業經驗,讓這公司的老闆很為難。決定再跟這四個人吃飯,聊聊天,感受一下哪兩個比較適合。

四個人都點了牛排。沒多久,牛排端上來了,其中兩個人先撒了點鹽,才開始吃。另兩個則先吃了一口,才拿起鹽罐撒了一些鹽,就從這個撒鹽的動作,老闆決定了他要的人,各位猜是哪兩個?是牛排上來沒吃先撒鹽的,還是嘗一口才撒鹽的?

答案是後者。正如老闆後來説的,如果你沒怎麼吃,怎麼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鹹?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鹽,你也應該先試一下。我要的是有創意的人,是能在沒有機會中找機會,在絕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回到打電話的主題,如果今天老闆叫你,在怎麼想對方都已經下班的時候打電話過去,你能武斷地説不嗎?

起賬來,比我這個喝了不少墨水的人還快,做事精明得很,是民間的“大知識分子”。

頭幾天上街買菌子,跟一個賣菌子的人討價還價,連站在一旁的我都佩服不已,自愧不如,得向人家好好學習。她説:“但凡菌子,鮮豔漂亮的的不要,那是毒菌子,跟人不一樣喲!漂亮的女子不娶,那就是傻瓜了!”幾番講價,算賬,拿錢,找零,我還在一旁算呢,她早就一氣呵成,乾淨利索地給處理完了,讓人刮目相看。我總在想,如果我們單位要是找一個不識字的人來處理一些雜事,非她莫屬,比起那些讀過這科那科,研究這,研究那的人可要強多了。

四、守廁所也是上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家在農村、又在城裏上班的人到了六十歲退休時,可由一個在農村的子女頂替工作,叫接班。村裏有個在客運站工作的老工人,年屆退休,回到了農村老家,由他的女兒去接班。他的女兒沒什麼文化,沒技術,又幹不了什麼別的活,無奈之下,單位只好把她安排到客運站看廁所,工作很簡單,負責打掃廁所,收費,倆人輪換。

一天,村裏的一個人坐車的時候,看見這個老工人的女兒坐在廁所門口收費,回村裏對大夥説:“到城裏工作有什麼意思,守個廁所也叫上班!”一時傳為笑談。其實,做什麼也是工作,守個廁所也是上班,不足為奇,都是份工作,都是為別人服務,沒啥高低貴賤之分。

找工作難,找自己更難

上個星期,我問某個播音主持系當老師的朋友:你們的`畢業生找工作的情況如何?他一臉愁容,反問我:那天你的微博還寫從小看着何老師的節目長大,那時我就在想何老師已經立在那兒十幾二十年了,也還將立在那兒十幾二十年,即使他退下來也只有一個崗位,我每年一兩百個學生,全國幾萬個學播音主持的學生怎麼辦?把學生找不到工作歸根到沒有崗位覺得有點無理取鬧,但這個市場確實又不需要太多的主持人,這麼聽起來似乎又有點道理。

當播音老師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班上有將近100個學生,其中有70%的畢業生檔案被打回原籍,也就意味着沒有接收的單位。

“那不是還有30%的學生找到了匹配的工作嗎?”我問。

“剩下30%的學生有的考研,有的進了傳媒行業,也有的轉行了。”

“轉行?能做什麼?做得好嗎?”説到這個,朋友心情好了點,説起他的一個畢業生。

“這個女孩是學校活動的主持人,暑假的時候,所有人都去電台電視台實習,只有她選擇去了汽車的4S店實習,當時我也覺得奇怪,不過覺得學主持人的多看看各種行業也好,也許對未來的工作有幫助呢。

“隔三岔五,我也會打電話問問情況,畢竟一個女孩去4S店賣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去了三天,沒有人帶她吃飯,沒有人告訴她規矩,即使給她分配了老師,老師也沒空搭理她。看了幾天之後,她發現到店的顧客跟她沒什麼關係,她頂多倒倒水,帶訂車的顧客走走流程,然後就觀察其他人還在做什麼。

“她説,她發現大多數顧客不是主動上門的,而是電話預約的。而電話預約的顧客都是在網上留言,或諮詢過問題的。然後她決定每天幫師傅上網回答更多顧客的問題,儘可能回答得仔細、誠懇,等到顧客願意留下自己的電話時,她就成功了一大半。和客户打電話對於其他銷售來説,是件特別難的事,但是對於她來説卻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她大二的時候就去電台節目做過電台主持人,也一直在學校廣播站做主持人,考市級廣播台也是初試第一名的成績,所以一個這樣的人突然在電話裏出現,基本上她打過電話的顧客都能確定看車的時間,甚至在電話裏都能成為朋友。因為這個優勢,她的老師工作時間都在接待到店的顧客,而她作為電話預約的保障,不到一個月,她和老師的銷售成績就成了門店第一。

“除此之外,4S店常常會做一些顧客優惠活動,組織一些聯誼活動。以前都是普通職工上去主持,現在自然而然就變成她主持,以至於在場的顧客也更傾向於相信她。加上她又好學,又努力,素質也不錯。本來她只是那個汽車集團某個二線品牌汽車的銷售,現在就被總部調過去直接負責一線品牌汽車的銷售了。我問她做銷售會不會覺得怪怪的,她説:我知道我能做什麼,就有底氣;我也知道未來我想做什麼,就有方向。現在這個職位不是我最想做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到那個位置。我問她想做什麼,她説想做一家4S店的店長,如果未來還有可能,做總經理也不是不可以。”

朋友説完,語氣之中都是對自己學生的褒獎。我戲謔地看着他,問:“所以你覺得那麼多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崗位太少了嗎?”他立刻反應過來掉進了坑裏,哈哈大笑起來。

從他那兒回來之後,我寫了一條微博:“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的人,只要願意,一般都能找到工作。只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想來想去,往往都很難找到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一般都能找到一份離理想不遠的工作。一個人找不到自己,才顯得找工作有點難。”

這或許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正確答案,但卻是能給我一些啟示的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