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輕消逝的散文

來源:文萃谷 2.12W

燈光有些暗沉沉的,手機開了網絡,看到弟弟手機發來的全家福,瞥到自己的樣子着實嚇了一跳, 那個瞬間的自己像極了曾經的父親,彷彿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從孩提的歲月那麼快就攆上了他。我揩亮手機又重新審視了一下,漸覺又看到了幾十年後的光線拉着自己走到歲月餘暉的盡頭回頭來嘲笑自己的場景。

關於年輕消逝的散文

老人常説,人啊經不起“三晃”:一晃,大了;一晃。老了;一晃,沒了。

可是我們都在一刻不停地晃。

關於老了,我想我還沒有方式去體會,我只知道老不會放掉任何一個人,就像張麗鈞説的那樣,生命只會不顧一切地老去,能給你停留的除了皺紋就是回憶。記得龍應台的《目送》中有這樣一頓描述老的話:走在街上,突然發現,滿街的警察個個都是娃娃臉;逛服裝店,滿架的衣服件件都是適合小女生穿的樣式······無論我們在書外如何歎息,這樣的語言卻又無不驗證着夕陽西下者最痛最實的寫照。這也讓我想起我的外婆,一個一輩子活在農村裏的普通婦女,簡單樸素的生活貫穿了她的一生。常常在嘴邊呢喃細語的事,總是離不開那幾件基本拼湊人生的事情,兒時、結婚、生子、育人,最後就算外公去世的事了。我問她,什麼時候是感覺自己開始老了,外婆笑着説,當你外公去世的時候,才真的發現這件悲傷的事情已經在自己身上走了好幾載。其實她不知道,當她的兒女結婚時,當她的皺紋開始在額頭定居時,當她的髮髻出現半縷青絲時,她就已經開始老了。原來歲月不饒人,不是歲月催促人不斷地成長,而是歲月催人老啊。

説起大了,是不是能説從太陽升起的時候,每個階段的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一個年輕人,高二18歲那年,他開始談戀愛,這在當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大學聯考面前,絕對是大忌,為了能更好地自由戀愛,選擇適合自己的空間與時間,高三那年他索性擅自從學校的宿舍裏搬出來,獨自租住在校外的公寓裏。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膽大妄為,用現在的話來講絕對是朵奇葩。結果可想而知,大學聯考失利,發配北方二線城市的一所二流大學。雙方的感情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的羅曼蒂克,兢兢戰戰地堅持了五年,最後還是戛然而止。後來他才漸漸明白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草率和幼稚,而就是這樣的決定,或許或多或少已經改變了他自己的人生軌跡,這種用悲傷來促使自己的成長的代價似乎大了一點,但與用草率的婚姻來成長相比是不是又該慶幸了呢?美國著名導演Clint Eastwood執導的《廊橋遺夢》又恰恰論證了這一點:因為各自失敗單調的婚姻,攝影師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用四天的時光,造就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當羅伯特要再次出發時,他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卻不願因為自己而使整個家庭陷入不完整的境地,同時她也不願放棄對家庭的責任,兩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雖然只用了四天的時間,卻可以讓人成長四十年,愛上愛情的人,被時光的.鋸子鋸得生疼。

經歷過悲傷的人,不會再用刻薄的語言貶損那些裝嫩賣萌的人,漸進成熟的彼此只會用慈祥的心態關照對方脆弱的虛榮心,很可笑的是我自己不幸成為第一個故事的男演員,年少時的我們看起那些故事根本就不入眼不入心,於今卻是一閲一心悸,一觀一唏噓。我們誰都不願意冒失地闖進《廊橋遺夢》,輕淺生活的自己,不會也不願意領略那種厚重與葱蘢。

到如今,生活軌跡總在不在自己的計劃中發生着重大而深遠的變化,去年的現在還想着今年的此時會在公司的年會上張羅着來年的種種發展計劃,而今卻坐在政府的機關大院裏做着言不由衷的事情。從文科轉到理科,從理科畢業到做着文科的事情,生活總是不停地上演着戲劇性的轉變,讓人應接不暇。

人生易老,歲月葱蘢。我在發現自己大了的同時,也在觀望着被歲月撥老的人們,不管是父親還是外婆,都會感受到不饒人的歲月在催人老的同時,也慨然沉澱了太多的深沉與悲傷,這裏有愛、有憐、有舍、有悟。

我跟羅伯特不一樣,他是七分無奈,而我是七分幸運,我用五年的時間感受過富饒青澀的衝動,而他用了四天卻追悔了一世。這一小段過程就生命而言才是一小段路程,享受快樂的延續才是永恆。

我們回不到昨天,也改變不了曾經的事,明天的我們成熟的同時也將比今天凋萎一些,不必在意尷尬荒唐的過去,也不計較碌碌無為的現在。出門走在街上,最體面最美的服飾是自己平和而乾淨的心,是一種時刻享受生活酸甜苦辣的態度。趕上年輕時候的老,就像年老時能夠一下子認出從照片中走出的自己!

20xx年2月9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