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8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1

培根在《談諍諫》中寫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寫的書。”而《培根隨筆》就是一本這樣的好書。

《培根隨筆》一共收入了隨筆58篇,每一篇文章都不長,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講了一些至理名言,而且至理名言俯拾即是,而且大都不再開頭,就在結尾。這種語言放在開頭,具有兇器有力、引人入勝的作用;放在結尾,則有概括全文、餘味無窮的效應。培根的隨筆沒有西方很多散文隨筆作家的那種散漫和隨意,而是具有詩的凝練圓滿,小説的佈局嚴謹。培根的58篇隨筆,篇篇結構嚴密、行文緊湊,培根的隨筆不是文人的閒適小品和遊戲筆墨,他是以政治家改造社會、富國利民為目的的進行説教的。58篇隨筆涉及國家、人生的各個方面,但每篇的核心都離不開人和國家的利害關係。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説教文章。

《培根隨筆》的作者就是弗蘭西斯·培根,1561年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這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再加上才華出眾,培根就被伊麗莎白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他12歲時就上了劍橋大學。23歲就當上了議員。培根這麼年輕就取得了議員的職務,可見培根的才華。

《培根隨筆》是一本有很多至理名言的好書,這本是就像是一筆寶藏。書中講的道理也是需要我們記住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仔細地把這本書閲讀完,把書中講的至理名言和道理都記下來。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2

説到培根,誰都會想起他那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的確,當今社會,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暑假,趁着閒暇時間,我有幸拜讀了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猶如當頭棒喝,擊醒了不知多少夢中人。

培根,他是命運多舛的一個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時就受盡了功名利祿的薰陶,長大後也就順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經歷浮沉的宮廷政變後,他最終被罷去官職.在滄桑的歲月裏,他的人生受盡了苦難的歷練,也就越顯得芬芳.讀他的文章,就像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賜教,須耐心傾聽,反覆揣摩.《培根隨筆全集》就是一個例子。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信手拈來的一句話,甚是耐讀,索性將它摘下來.細細咀嚼一番後,竟被我品出幾分味道來,我想不僅厄運能發現美德,它還能使自己更透徹的看待自身缺點。

今年八下期末考試的結果已塵埃落定,自己馬失前蹄了.在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靂,本還抱有一絲渴望,但在那一通電話之後,便都無處尋覓了.等自己反應過來,頃刻間淚水翻湧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記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為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沒人容我傾訴.那好幾個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説.而其也得到了收穫,模擬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個鹹魚翻身仗呀!對這次的勝利,我已經“蓄謀“很久了,可事與願違.在那幾日,我極度消沉,墮落,不敢和同學通電話,上網也常隱身.悶悶不樂幾日後,父親終於發話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我懂,誰都懂.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找“錯因”,正如諸葛亮所説: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不然再多的失敗也不足為奇,同時也是徒勞的.經過這一次的慘訓,我悟出了兩個對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試前必須調整心態,不能沉迷於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後考試中必須注意的一點,匯成一句話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説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説到做到“的人,但説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屬於後者.考試前,我刻意的去複習了英語,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奮,卻不然,我還未深入的去複習,那時有太多的“柱子“擋在我面前。

相通這些後,我便不足為奇會得此結果了.再説,經過這一番深思,尚且也對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語考試得了八十二分)。

現在回眸這件事,心中還為有些遺憾和委屈.但豁達些看待這件事,縱觀歷史,誰無遇到過點小挫折呢?本書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嗎?只要我們在犯錯中得到進步,不也是好事,也就應了那句話:“吃一塹,長一智。“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3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閲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論美》和《論友誼》兩篇.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誼,所以,我特別將這篇《論友誼》讀了好幾遍,其中,我特別喜歡那句:“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於孤獨的人不是屬於人而是屬於獸的.”這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説,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麼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第二篇是《論美》,這一篇不得不説同樣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麼,其實沒人能真正説清.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無論未來如何,但見到一個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馬探究他(她)的內在.培根的想法應該也是如此,但在他寫的《論美》中卻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的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不錯,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卻是如此――每天關注着自己形體和顏色之美,對於自己的內在的美卻一點也不關心,就出現了很多很美麗的女生卻出口髒話連篇,讓人覺得很沒教養,很不穩重的情況了.正如培根所説:“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並寫下來讓後人們一代一代傳閲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讓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語”。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4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説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所以,大家好好讀讀這本《培根隨筆》吧,一定會收穫匪淺的!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5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優秀讀後感6

假期在老媽的逼迫下,讀完了《培根隨筆》一書,説實話——筆《傅雷家書》好看多了,雖然書內講的大多是一些哲理及對一些問題的探討,但總體來説還是蠻不錯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培根隨筆》一書。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下面摘抄幾段以作賞析: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説明了朋友可以為你分享快樂和憂愁,有一個知心朋友是十分的重要的。

在《論死亡》中,有這麼一段話:外斯帕顯死時還説笑話;他坐在一個凳子上説:”我想我正在變神哪“。加爾巴臨死作壯語説:”砍罷!假如這是有益於羅馬人民的“。一邊説着一邊伸頸就死。塞普諦米猶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説:”假如還有什麼我應該做的事,快點來吧“。諸如此類。那些畫廊派的哲學家把死的價值抬得太高了,並且因為他們對於死準備過甚,遂使死在人看起來更為可怕。”他把生命底終結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説這句話的那人比較説得對的多了。死與生同其自然;也許在一個嬰兒方面生與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種熱烈的行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熱的時候受傷的人一樣,當時是不覺得痛楚的;所以一個堅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請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個人已經達到了某種有價值的目的和希望後所唱的”如今請你讓你底僕人離去“。死還有這一點;就是它打開名譽之門,熄滅妒忌之心。”生時受人妒羨的人死後將受人愛“。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其實死並不可怕,在一些偉大的人眼中,這甚至是上帝給予他們的,所以做一個看淡生死的人吧。

在《論虛榮》中,培根這樣寫道:”自誇之人,是明智者嘲笑的對象,是愚昧者羨慕的偶像,是獻媚者供奉的神像。而實際上,他們不過是一些受虛榮心支配的奴隸。“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但不要讓虛榮心支配你的生活,做真實的自己才是做好的。

總之,讀了《培根隨筆》讓我受益匪淺,所以在這裏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翻翻這本書,也許,他會給你一些啟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