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踏青隨筆

來源:文萃谷 2.8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踏青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踏青隨筆

清明節踏青隨筆1

時下,鴨梨兒並不是國人愛食的水果,這不僅因為又澀又大的梨核難以入口,更因為水多肉少的梨兒除了解渴去火,實在沒有多少美味可言。大學畢業後,分到一處山鄉中學任教。當地的同事家裏有梨樹,每到秋季果熟時節,同事就邀請到梨行裏吃梨。看到那綴滿枝頭的金黃梨,忍不住摘一個大快朵頤一番,但往往吃不上一個就作罷,同事送的梨子也送了別人。

每年春天的看梨花,卻是少有的興致。那滿山遍野的梨花,如聖潔的流雲,似綻放的木棉,將整座山裝點成為一片片雪野,在山坳石縫間突兀而出,錯落有致,成為遊人最為賞心悦目的一景。

俗語説:“梨花落,清明到。”今年的清明節,天氣持續降温,加之多年罕見的一場暴雨,盛開的梨花得以連日不敗,在乍暖還寒的仲春時節顯得愈發清麗,惹人憐愛。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來到“千畝梨花飄香”的'神童山下,體驗清明踏青的樂趣。

山還是那座山,樹大多還是那片樹,但遊人如織,或舉家同遊,或朋友相邀,或情侶相攜,在一片片讚歎聲和相機閃光之中,這座往昔落寞的小山顯得格外喧鬧而嘈雜。走在山間小道上,對撲面而來的梨花便更多了一份流連。

心儀梨花,始於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那質樸素雅的白花,恰如無瑕美玉,更勝出水芙蓉,給人以生命的敬畏和無盡的遐思;感念梨花,是在讀過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後,蓬勃綻放,如雪如荼,讓人心生敬畏而倍感愛憐。如今,在這座小山上走近梨花,質樸的花,一簇簇,一叢叢,綴滿枝頭,迎風招展,沒有牡丹的雍容,沒有桃花的嬌豔,沒有水蓮的孤傲,沒有菊花的蕭瑟,冰清玉潔,獨立寒風,讓人頓生敬畏和憐愛。一陣山風吹過,碎散的花瓣微微顫動,我的心也隨之而慄——多可畏可敬的花啊,在這貧脊的山間綻放,耐得孤寂清苦,不懼風霜雨雪,如大山母親般堅強不屈,孜孜以求。回頭再看這冰清玉潔的梨花,越發覺得她的可親可敬。

那株老梨樹怕有幾十年了吧,合抱粗的身軀,蒼勁盤旋的虯枝,婆娑的枝葉,在山間擰成了一股勁,綻放出一樹的雪白,給人“伏青白以死直兮”的敬意。年輕人紛紛在樹下合影,臉上洋溢着花樣年華的幸福;愛動的孩子攀上樹,模仿着影視中名星的動作,盡顯童真爛漫的可愛。一樹梨花一樹春,穿梭於梨花叢中,春天的美好盪漾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生活便有了別一樣的色彩

晚上,在山下與朋友聚餐。席間,上了一道菜,用南瓜狀小盤託着半塊精美的熟梨,入口如鮮美的桃子,軟甜清爽,別有滋味。“梨子的滋味,嘗一嘗才知道。”人生更是如此,落花流水春去也,在這梨花盛開的時節,擁有那份美好,何必計較曾經的短暫?

清明時節梨花香,一樹梨花一樹情。

清明節踏青隨筆2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由於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便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於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最是一年春好處,清明踏青正當時”。雖然綿綿的春雨下了一夜,渲染了幾分迷濛黯淡的氣氛,但仍未阻擋我們全家去長壽湖踏青的腳步。

一下車,滿眼的春色讓我目不暇接,令人心曠神怡。瞧,遍地的鬱金香五顏六色: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剛抽出花骨朵,有的含苞欲放,還有的綻開了笑臉拼命地怒放,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再定睛一看,鬱金香的花瓣呈橢圓形,中間是黃澄澄的花粉,還豎立着一根根又直又細的花蕊呢。我情不自禁地湊近花朵嗅了嗅,那淡淡的花香使人陶醉。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像是給大地鋪上了華麗的織錦。微風徐徐,花兒舞動着纖細的身姿,連連點頭。仰頭一看,啊,不計其數的風車隨風旋轉,宛若一朵朵流動的五彩花。

午後,我們來到長壽古鎮一覽風光。沿着河堤蜿蜒前行,腳下那堅實厚重的青石道路,不知丈量着多少歲月的痕跡。眼前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房屋,房頂由無數瓦片蓋成,層層疊疊,四個小角還翹了起來。牆面由灰濛濛的磚塊砌成,古樸典雅,別有韻味。陽光灑在清澈的小河裏,河面上頓時波光粼粼,泛起一圈圈細小的波紋。那小橋流水,旋轉的水車,吐芽的垂柳,使小鎮顯得格外清幽美麗。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清明踏青,我樂,我盼!

熱門標籤